图书介绍

中华反射学 足疗临床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反射学 足疗临床手册
  • 周新主编;周新,周耕野,赵智先等编写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7506728362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44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73页
  • 主题词:足-按摩疗法(中医)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反射学 足疗临床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足疗基础篇3

第一部分 中医学理论基础知识3

第一章 整体观念3

一、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3

二、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3

第二章 辨证论治5

第三章 阴阳五行学说6

第一节 阴阳学说6

第二节 五行学说6

二、肺9

一、心9

第一节 五脏9

第四章 脏腑学说9

三、脾10

四、肝10

五、肾11

第二节 六腑11

一、胆11

二、胃11

三、小肠11

四、大肠11

五、膀胱11

四、心与肾12

二、心与脾12

三、心与肝12

第三节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12

六、三焦12

一、心与肺12

五、肺与脾13

六、肺与肝13

七、肺与肾13

八、肝与脾13

九、肝与肾13

十、脾与肾13

第四节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13

三、脾与胃互为表里14

五、肾与膀胱互为表里14

四、肝与胆互为表里14

二、肺与大肠互为表里14

一、心与小肠互为表里14

第五章 经络学说15

一、十二经脉15

二、奇经八脉15

三、络脉15

附录 名词解释16

第二部分 正常人体解剖生理学与反射区定位18

绪论18

第一节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18

一、解剖学常用的方位术语18

二、人体的解剖面19

第二节 人体的结构19

第四节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20

三、生殖20

二、兴奋性20

一、新陈代谢20

第三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20

一、神经调节21

二、体液调节21

三、器官、组织、细胞的自身调节21

第五节 细胞和基本组织22

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2

二、基本组织的结构和功能22

第六节 足疗反射区定位概括25

第一章 运动系统及运动系统相关反射区26

第一节 骨与骨连结26

一、骨26

二、骨连结26

三、骨骼的分类与组成27

第二节 肌肉(骨骼肌)33

一、躯干肌35

二、头肌36

三、上肢肌36

四、下肢肌36

第三节 皮肤38

一、表皮39

二、真皮39

三、皮下组织39

四、皮肤的附属器39

五、皮肤的功能39

2.颈项40

1.斜方肌40

第四节 运动系统相关反射区40

六、皮肤的再生和愈合40

3.颈椎41

4.胸椎41

5.腰椎41

6.骶骨42

7.尾骨内侧42

8.尾骨外侧42

9.上颌42

10.下颌43

11.肩43

12.肘43

15.肩胛骨44

14.髋关节44

13.膝44

16.肋骨45

17.腰痛点45

18.上肢45

19.下肢45

第二章 神经系统及神经系统相关反射区46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46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46

二、神经元及其构造46

三、神经元的分 类47

四、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47

5.效应器48

4.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48

3.神经中枢48

1.感受器48

第二节 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48

2.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48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49

一、脊髓50

二、脊神经51

三、脑54

四、脑神经60

五、内脏神经系统62

六、感觉传导路和运动传导路65

第四节 神经系统相关反射区66

1.大脑(头部)66

七、脑和脊髓的被膜、脑室和脑脊液、脑和脊髓的血管66

2.小脑及脑干67

3.三叉神经67

4.腹腔神经丛67

5.坐骨神经68

6.失眠68

第三章 血液循环系统及血液循环系统相关反射区69

第一节 血液69

一、血液的组成69

二、血液的凝固71

三、血液的量71

四、血型与输血71

第二节 血液循环系统72

一、血液循环72

二、心脏73

三、血压74

第三节 血液循环系统相关反射区75

1.心脏75

2.血压点76

第四章 呼吸系统及呼吸系统相关反射区77

第一节 呼吸系统的组成77

一、呼吸道77

二、肺78

第二节 呼吸运动及其调节79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 律80

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80

3.肺及支气管81

4.膈(横膈膜)81

1.鼻81

2.喉及气管81

第三节 呼吸系统相关反射区81

5.化痰82

第五章 消化系统及消化系统相关反射区83

第一节 消化管83

一、口腔83

二、食管83

三、胃84

四、小肠84

五、大肠85

第二节 消化腺86

二、胆87

三、胰87

一、肝87

第三节 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88

一、消化88

二、消化管平滑肌的特点88

三、胃肠道的神经支配88

四、消化管的神经支配89

五、消化管激素及其作用89

第四节 消化系统相关反射区89

1.食管89

2.胃89

3.十二指肠90

4.小肠90

5.盲肠(及阑尾)90

8.横结肠91

9.降结肠91

6.回盲瓣91

7.升结肠91

10.乙状结肠及直肠92

11.肛门92

12.肝92

13.胆囊93

14.胰93

15.直肠及肛门93

第六章 泌尿系统及泌尿系统相关反射区94

第一节 泌尿系统的构成94

一、肾94

第二节 尿的生成95

四、尿道95

三、膀胱95

二、输尿管95

第三节 尿的排出96

第四节 泌尿系统相关反射区96

1.肾96

2.输尿管97

3.膀胱97

4.尿道97

第七章 生殖系统及生殖系统相关反射区98

第一节 女性生殖系统98

一、女性生殖器官98

二、卵巢的功能99

三、月经周期100

四、妊娠100

一、形态和结构101

第二节 男性生殖系统101

二、睾丸的生理功能102

第三节 生殖系统相关反射区102

1.生殖腺102

2.前列腺或子宫102

3.阴道103

4.腹股沟103

5.胸(乳房)103

6.月经不顺(下腹部)103

第八章 内分 泌系统及内分 泌系统相关反射区105

第一节 内分 泌系统105

一、垂体105

三、甲状旁腺107

二、甲状腺107

四、胰岛108

五、肾上腺109

六、胸腺110

七、松果体110

第二节 内分 泌系统相关反射区111

1.垂体111

2.肾上腺111

3.甲状腺111

4.甲状旁腺112

5.胰112

二、淋巴系统的主要功能113

一、淋巴循环的路径113

第一节 淋巴系统113

第九章 淋巴系统及淋巴系统相关反射区113

三、脾脏114

四、胸腺114

五、扁桃腺114

第二节 淋巴系统相关反射区114

1.脾114

2.扁桃腺114

3.胸部淋巴腺115

4.上身淋巴腺115

5.下身淋巴腺115

第十章 感觉器官及感觉器官相关反射区117

第一节 眼117

一、眼的构造117

二、视觉生理118

一、耳的解剖结构119

二、听觉生理119

第二节 耳119

三、平衡功能120

第三节 感觉器官相关反射区120

1.眼120

2.耳120

3.内耳迷路(平衡器官)121

4.鼻121

5.额窦121

第三部分 足疗要点122

一、足疗的起源及发展概况122

二、足疗的定义123

(一)生物全息律学说原理124

三、足疗的机制124

(二)循环学说原理127

(三)经络学说原理128

四、足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130

(一)足疗的适应证130

(二)足疗的禁忌证130

五、足疗的注意事项130

六、足疗的常用手法131

(一)单食指扣拳法131

(二)双指钳法131

(三)拇指腹按压法131

(四)单食指钩掌法131

(三)经济实用132

(二)作用迅速132

(四)简便直观132

(五)拇指推掌法132

七、足疗的特点132

(一)安全有效132

(五)易于推广133

(六)早期诊断133

八、足疗的作用133

(一)促进血液循环133

(二)调节 各脏腑器官的功能133

(三)增强内分 泌系统功能133

九、足疗生效的要素134

(二)力度134

(一)位置134

(五)消除疲劳紧张状态134

(四)提高自我防御能力134

(三)手法135

(四)时间136

(五)节奏136

(六)均匀136

十、足疗后的正常反应136

(一)脚踝肿胀136

(二)一碰就痛136

(三)曲张的静脉肿胀更明显136

(四)下肢有破口出水136

(一)选取原则137

十一、足疗的操作137

(二)应用足疗前需明确的问题137

(三)治疗方法137

(七)症状加重137

(八)大小便变化137

(六)引发病痛137

(五)发热137

(九)足疗按摩后出现的其他正常反应137

(四)操作138

(五)时间与疗程138

十二、足疗室的布置138

十三、足疗诊病139

(一)望诊139

(二)触诊141

十四、手足对应疗法144

十六、足疗专业病历书写145

十五、反射区的特殊性145

第四部分 医疗卫生基础知识147

第一章 消毒免疫知识147

一、病原体147

二、疾病的传染扩散147

(一)传染病的基本特征147

(二)传染病传播的三个环节147

(三)传染病的防疫措施147

三、清洁消毒灭菌的措施148

(一)紫外线148

四、人体自身的免疫机制149

(一)人体免疫功能149

(二)化学药物149

(二)抗原150

(三)抗体150

(四)免疫球蛋白150

第二章 疾病症状知识152

一、体温152

二、脉搏152

三、血压155

3.心绞痛156

5.心脏功能代偿不全或失代偿156

4.心力衰竭156

2.冠心病156

1.动脉粥样硬化156

四、心血管病变156

6.风湿性心脏病157

7.肺源性心脏病157

五、呼吸系统症状及病变157

1.呼吸困难157

2.潮式呼吸157

3.肺不张157

4.肺气肿158

5.咯血158

6.肺间质病158

7.非典型肺炎158

5.意识朦胧159

4.嗜睡159

3.眩晕159

1.瞳孔的观察159

六、神经系统症状及病变159

2.头痛的观察159

6.意识障碍161

7.脑血管病161

8.短暂性脑缺血161

9.脑血栓形成的诊断要点161

10.脑栓塞的诊断要点161

11.晕厥161

12.共济失调161

13.颅内压161

17.痴呆162

19.瘫痪162

18.癫痫162

16.脊髓休克162

15.脑水肿162

14.脑疝162

20.脑性瘫痪163

21.偏瘫163

22.三偏综合征163

23.失语163

24.失用163

25.失认164

26.失读症164

27.失写与失算164

28.闭锁综合征164

33.幻觉165

32.精神障碍165

30.帕金森氏综合征165

29.不自主运动165

31.植物人165

34.妄想166

35.精神分 裂症166

36.神经官能症166

37.脑器质性精神障碍166

七、消化系统症状及病变166

1.胃炎166

2.烧心166

3.反胃166

6.肠梗阻167

7.肠道激惹综合征167

5.急性阑尾炎167

4.溃疡性结肠炎167

8.便秘168

9.痔168

10.肛瘘168

11.直肠脱垂168

12.脂肪肝168

13.黄疸168

14.急性胰腺炎169

八、泌尿系统的症状及病变169

1.尿量169

2.排尿障碍169

3.尿崩症169

7.肾功能衰竭170

6.肾病综合征170

5.肾性高血压170

4.水肿及肾性水肿170

九、内分泌系统的症状及病变171

1.内分泌系统功能障碍171

2.库兴氏综合征171

3.甲状腺功能亢进171

4.手足搐搦症171

5.糖尿病172

十、骨骼肌肉系统的症状及病变172

1.肌肉萎缩172

2.重症肌无力172

3.进行性肌营养不良172

7.颈椎病173

9.痛风173

8.风湿性关节炎173

5.佝偻病173

6.大骨节病173

4.骨骼异常173

十一、皮肤的病变174

1.湿疹174

2.手-足-口病174

3.化脓性感染174

4.脓肿174

5.疖与痈174

6.蜂窝组织炎174

12.窦道175

10.紫癜175

11.黄褐斑175

8.荨麻疹175

7.毒血症、败血症与脓毒血症175

9.破伤风175

13.瘘管176

十二、外科176

1.烧伤176

2.疝176

3.消化系溃疡的外科适应证176

4.骨折176

2.慢性喉炎177

4.红眼病177

3.美尼尔氏综合征177

1.慢性鼻炎177

十三、五官科病症177

5.挤压综合征177

5.白内障178

6.青光眼178

7.飞蚊症178

十四、结缔组织疾病178

1.系统性红斑狼疮179

2.类风湿性关节 炎179

3.强直性脊柱炎179

十五、生殖系统的症状及病变179

1.子宫内膜异位179

2.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79

十六、性传播疾病179

1.梅毒179

6.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又称腹股沟淋巴肉芽肿)180

5.非淋菌性尿道炎180

7.艾滋病180

2.淋病180

4.腹股沟肉芽肿180

3.软性下疳180

第三章 医学化验的临床意义181

第一节 血液检查181

一、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181

(一)正常值181

(二)临床意义181

二、白细胞计数182

(一)正常值182

(二)临床意义182

(二)临床意义183

(一)正常值183

三、白细胞分 类183

四、血小板计数185

(一)正常值185

(二)临床意义185

五、红细胞沉降率186

(一)正常值186

(二)临床意义186

六、出血时间测定186

(一)正常值186

(一)正常值187

一、一般检查187

第二节 尿液检查187

(一)正常值187

七、凝血时间测定187

(二)临床意义187

(二)临床意义187

(二)临床意义188

二、显微镜检查189

(一)正常值189

(二)临床意义189

三、尿沉渣12小时计数189

(一)正常值189

(二)临床意义190

(二)临床意义190

(一)正常值190

五、尿糖定性190

(一)正常值190

四、尿蛋白定性试验190

(二)临床意义190

六、尿酮体测定191

(一)正常值191

(二)临床意义191

七、尿三胆试验191

(一)正常值191

(二)临床意义191

第三节 粪便常规检查191

一、粪便的量191

二、粪便的性状191

(二)临床意义192

七、粪胆红素192

(一)正常值192

(一)正常值192

四、粪便的气味192

五、粪便显微镜检查192

三、粪便的颜色192

六、粪便潜血试验192

(一)正常值193

(二)临床意义193

第四节 体液检查193

(二)临床意义193

(一)正常值193

九、粪胆原193

(二)临床意义193

(一)正常值193

八、粪胆素193

(二)临床意义193

第五节 肾功能检查194

一、非蛋白氮测定194

(一)正常值194

(二)临床意义194

二、尿素氮测定194

(一)正常值194

(二)临床意义194

三、肌酐194

(一)正常值194

一、黄疸指数测定195

(一)正常值195

第六节 肝功能检查195

(二)临床意义195

四、尿酸195

(一)正常值195

(二)临床意义195

(二)临床意义195

二、麝香草酚浊度试验和絮状试验196

(一)正常值196

(二)临床意义196

三、血清谷-丙转氨酶测定196

(一)正常值196

(二)临床意义196

四、血清碱性磷酸酶196

(一)正常值196

六、血清胆红素的测定197

(二)临床意义197

(一)正常值197

五、血清甲种胎儿蛋白测定197

(二)临床意义197

(一)正常值197

(二)临床意义197

第七节 生化检查198

一、血糖测定198

(一)正常值198

(二)临床意义198

(一)正常值199

四、血清总脂测定199

(二)临床意义199

(一)正常值199

三、酮体测定199

(一)正常值199

二、葡萄糖耐量试验199

(二)临床意义199

(二)临床意义200

五、血清总胆固醇测定200

(一)正常值200

(二)临床意义200

六、血浆蛋白测定200

(一)血清总蛋白200

1.正常值200

2.临床意义200

(四)白蛋白与球蛋白之比201

(一)正常值201

七、血碱性磷酸酶测定201

2.临床意义201

1.正常值201

1.正常值201

2.临床意义201

1.正常值201

(三)血清球蛋白201

2.临床意义201

(二)血清白蛋白201

(二)临床意义202

(一)正常值202

(二)临床意义202

九、血清氯测定202

八、血淀粉酶测定202

(二)临床意义202

(一)正常值202

十、血清钠测定203

(一)正常值203

(二)临床意义203

十一、血清钾测定204

(一)正常值204

(二)临床意义204

十三、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测定205

(二)临床意义205

(一)正常值205

十二、血清钙测定205

(二)临床意义205

(一)正常值205

第八节 血脂检查206

一、血清甘油三酯206

(一)正常值206

(二)临床意义206

第九节 免疫检查207

(二)临床意义207

(一)正常值207

(二)临床意义207

一、血清甲胎蛋白测定207

(一)正常值207

三、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07

(二)临床意义207

(一)正常值207

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07

二、甲型肝炎病毒(HAV)血清抗体检测208

三、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检测208

第十节 仪器检查209

一、CT检查209

二、磁共振成像检查209

三、超声诊断209

四、心电图210

三、物理降温212

二、热疗的作用及注意事项212

一、冷疗的作用及注意事项212

第四章 理疗知识212

四、腹式呼吸锻炼的作用及注意事项213

第五章 急救知识214

一、急性循环、呼吸功能障碍214

(一)急性循环、呼吸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214

(二)对发生急性循环、呼吸功能障碍病人的急救措施214

(三)心肺复苏取得成效的指征215

二、休克215

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16

四、内脏出血217

五、昏迷217

六、惊厥218

七、阿—斯综合征(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218

八、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218

十一、急性心肌梗塞219

十、高血压危象219

九、呼吸衰竭219

十二、心室颤动220

十三、猝死221

十四、中风223

十五、急性中毒223

十六、止血224

十七、癫痫大发作224

十八、急腹症224

第六章 药物知识226

一、什么是药物226

3.直接作用228

1.口服228

四、常用的给药途径228

4.间接作用228

1.局部作用228

2.吸收作用228

三、药物对人体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228

二、药物剂量与其效应的关系228

2.注射229

3.局部用药230

五、药物的剂型和种类230

六、在服用某些药物时的注意事项231

七、名词解释232

第七章 营养学及食疗知识233

第一节 营养素233

(一)供给机体活动和劳动所需的热能233

(三)调节 生理功能234

(二)构成机体组织成分234

第二节 病人的饮食235

一、特殊的饮食235

二、不同病人的饮食要求236

(一)高热病人236

(二)心脏病病人236

(三)冠心病病人237

(四)心肌梗死病人237

(五)高脂血症病人237

(六)中风病人238

(七)肾功能衰竭病人239

(八)消化道溃疡病人239

(九)胰腺炎病人239

1.上呼吸道感染243

2.急、慢性支气管炎243

中篇 足疗治疗篇243

第一节 呼吸系统疾病243

第一章 内科疾病243

3.支气管哮喘244

4.肺炎245

5.阻塞性肺气肿246

6.肺源性心脏病246

第二节 循环系统疾病247

1.冠心病247

2.原发性高血压249

3.病毒性心肌炎249

4.风湿性心脏病250

6.血栓性静脉炎251

5.窦性心动过速251

7.心血管神经官能症252

第三节 消化系统疾病253

1.胃炎253

2.消化性溃疡253

3.慢性腹泻254

4.便秘255

5.胃下垂255

6.慢性肝炎256

7.肝硬化257

8.胰腺炎258

第四节 泌尿系统疾病259

1.慢性肾小球肾炎259

9.胃肠功能紊乱259

2.尿路感染260

3.尿失禁261

4.尿潴留261

5.水肿262

第五节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262

1.贫血262

第六节 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263

1.单纯性甲状腺肿263

2.甲状腺功能亢进264

3.腺垂体功能减退症265

4.糖尿病265

5.高脂血症266

7.痛风267

6.肥胖症267

第七节 风湿性疾病268

1.类风湿性关节炎268

2.系统性红斑狼疮269

3.骨性关节 炎269

第二章 外科骨科疾病271

1.阑尾炎271

2.胆囊炎、胆石症271

3.尿石症272

4.痔疮273

5.急性乳腺炎274

6.直肠脱垂274

7.肩关节周围炎275

9.颈椎病276

8.急性腰扭伤276

10.肱骨外上髁炎278

11.腰椎间盘突出症278

12.踝部软组织扭伤279

13.肋间神经痛279

第三章 神经、精神疾病281

1.神经性头痛281

2.神经官能症281

3.三叉神经痛282

4.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83

5.面肌痉挛283

6.美尼尔氏综合征284

7.坐骨神经痛284

8.脑血管意外285

9.帕金森病286

10.癫痫287

11.癔症288

第四章 妇科疾病289

1.月经不调289

2.痛经289

3.闭经290

4.盆腔炎291

5.宫颈炎291

6.子宫内膜异位症292

7.经前期紧张综合征293

8.更年期综合征293

9.子宫肌瘤294

10.子宫脱垂294

11.妊娠剧吐295

12.产后缺乳296

13.滞产296

14.胎位不正296

第五章 儿科疾病298

1.婴儿腹泻298

2.营养不良298

3.流行性腮腺炎299

4.小儿遗尿症299

第六章 男科疾病301

1.遗精301

2.阳痿301

3.早泄302

4.前列腺炎302

6.睾丸炎、附睾炎303

5.前列腺肥大303

7.隐睾症304

第七章 五官科疾病306

1.牙痛306

2.复发性口疮306

3.慢性咽喉炎307

4.声带麻痹307

5.扁桃体炎308

6.耳鸣、耳聋309

7.急性化脓性中耳炎309

8.慢性鼻炎310

9.过敏性鼻炎311

10.鼻窦炎311

11.鼻出血312

12.近视313

13.老花眼313

14.共同性斜视314

15.青光眼314

16.老年性白内障315

17.中心性视网膜炎315

18.糖尿病性眼病316

19.眼疲劳症316

第八章 皮肤科疾病318

1.痤疮318

2.荨麻疹318

3.神经性皮炎319

5.银屑病320

4.湿疹320

6.丹毒321

7.带状疱疹322

8.斑秃322

9.脂溢性脱发323

第九章 肿瘤324

1.乳腺癌324

2.肺癌324

3.原发性肝癌325

4.胃癌325

第十章 其他疾病326

1.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326

2.膈肌痉挛326

4.中暑327

3.晕车、晕船327

下篇 足疗保健篇331

第一章 足疗保健法331

一、益肺固表法331

二、养心安神法331

三、调和脾胃法331

四、疏肝舒情法332

五、强肾生精法332

六、消除疲劳法332

七、脱敏法333

八、增长益智法333

九、增进视力法333

十、妇女保健法333

十一、美发容颜法334

十三、增肥法335

十二、减肥法335

第二章 足部药浴336

一、足部药浴的治疗、保健机制336

二、足部药浴的方法336

三、常见病的足部药浴治疗337

1.慢性支气管炎337

2.高血压337

11.阳痿338

18.养生益寿338

17.冠心病338

16.痛经338

15.失眠338

14.四肢厥冷338

13.脱肛338

12.痔疮338

8.足多汗症338

10.足皲裂338

9.足冻疮338

7.足癣338

6.风湿性关节炎338

5.老年性足跟痛338

4.下肢水肿338

3.中风偏瘫338

附录 运用反射疗法查病诊病的体会339

参考文献343

编后记34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