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级MPLS设计与实施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级MPLS设计与实施](https://www.shukui.net/cover/71/34371412.jpg)
- (美)Vivek Alwayn著;刘兴初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111669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73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387页
- 主题词:宽带通信系统-综合业务通信网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级MPLS设计与实施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多协议标签交换简介1
1.1 一种新的转发模式1
目 录1
1.2 什么是MPLS2
1.2.1 MPLS的发展历程3
1.2.2 MPLS的优点3
1.2.3 MPLS与Internet体系结构4
1.3 小结5
第2章广域(WAN)技术和MPLS7
2.1 网络云图之内7
2.1.1 电路交换和时分多路复用(TDM)8
2.1.2包交换和信元交换12
2.2.1 转发部分24
2.2第3层路由选择24
2.2.2控制部分25
2.2.3 转发等价类25
2.3标签交换26
2.4 IP和ATM的集成27
2.4.1 MPLS和传统的ATM上的IP的比较30
2.5服务提供商所面临的挑战31
2.6小结32
第3章MPLS体系结构35
3.1 MPLS的操作35
3.2 MPLS节点结构36
3.2.1 转发平面37
3.2.2控制平面40
3.3.1标签交换路由器(LSR)42
3.3 MPLS组件42
3.3.2标签交换路径(LSP)47
3.3.3标签分配协议(LDP)51
3.4 MPLS中的环路生存期、检测和预防53
3.4.1 路由选择环路对MPLS的影响54
3.4.2 MPLS中的环路控制54
6.6 VC合并 157
3.5 小结58
第4章虚拟专用网61
4.1 虚拟专用网概述61
4.2面向连接的VPN62
4.2.1 第2层面向连接的VPN63
4.2.2 第3层面向连接的VPN67
4.3.2传统的IP VPN69
4.3.1 第3层无连接的VPN69
4.3无连接的VPN69
4.3.3 MPLS VPN70
4.4 VPN技术的比较71
4.5 MPLS VPN的优势72
4.5.1 可扩展性72
4.5.2安全性72
4.5.3 VPN创建的方便性72
4.5.4灵活的寻址73
4.5.5基于标准73
4.5.6灵活的体系结构73
4.5.7端到端的优先级服务73
4.5.8融合73
4.5.9流量工程73
4.6小结74
4.5.13通过CSM的集中化管理和配置74
4.5.11 综合的服务等级(CoS)支持74
4.5.10集中化的服务74
4.5.12迁移74
第5章基于数据包的MPLS VPN77
5.1 MPLS VPN的操作78
5.1.1 VPN路由选择和转发79
5.1.2 VPN路由目标共用体80
5.1.3 VPN路由选择信息的发布80
5.1.4 MPLS转发81
5.1.5配置基于路由器的MPLS VPN82
5.2验证VPN的操作91
5.3 MPLS VPN设计和买现的案例学习91
5.3.1 提供商路由器配置93
5.3.2提供商和用户路由器配置97
5.4 BGP路由反射器113
5.5 自治系统间的MPLS VPN115
5.5.1 自治系统间的MPLS VPN的体系结构116
5.6 Carrier-over-Carrier MPLS VPN131
5.6.1 为用户运营商(ISP)提供骨干网132
5.6.2 为用户运营商(MPLS VPN服务提供商)提供骨干网133
5.7 MPLS VPN上的Internet接入133
5.7.1 通过外部ISP的Internet连接134
5.7.2使用静态默认路由的Internet连接135
5.7.3 使用BGP会话的Internet连接137
5.8使用HSRP实现MPLS冗余备份140
5.9 Trace Route的增强功能141
5.10使用CiscoVPN解决方案中心进行MPLS VPN管理142
5.10.1 Cisco VPN解决方案中心的优点143
5.10.2 Cisco VPNSC的关键功能144
5.11 小结145
第6章 基于ATM的MPLS VPN149
6.1 基于 ATM的MPLS VPN的介绍150
6.2 MPLS和标签交换的术语151
6.3在ATM上基于数据包的MPLS153
6.4基于ATM的MPLS153
6.4.1 转发部分154
6.4.2控制部分155
6.5信元的交错操作156
6.7 标签虚电路(Label Virtual Circuit,LVC)158
6.7.2普通标签虚电路159
6.8标签交换控制器(Label Switch Controller,LSC)159
6.7.1信令标签虚电路159
6.8.1标签交换控制器的实现160
6.8.2 LSC对交换机的控制161
6.9虚交换接口(Virtual Switch Interface,VSI)162
6.10 IP+ATM163
6.10.1 IP+ATM交换机的结构164
6.10.2 IP+ATM网络166
6.11 ATM VPN上的基于包的MPLS167
6.12 ATM VPN上基于包的MPLS案例学习168
6.13 基于 ATM的MPLS VPN174
6.14 基于 ATM的MPLS VPN的案例学习189
6.14.1提供者边缘的配置190
6.14.2标签交换机控制器配置(LSC)193
6.14.3 BPX交换机配置196
6.15 小结202
第7章MPLS流量工程205
7.1 因特网上流量工程的必要性206
7.2通过度量控制(Metric Manipulation)进行不等价负载均衡207
7.2.1 OSPF不等价负载均衡208
7.2.2 EIGRP不等价负载均衡209
7.2.3度量控制和MPLS流量工程的比较210
7.3 MPLS流量工程的优点210
7.4 MPLS流量工程的要素211
7.4.1 LSP隧道211
7.4.2基于约束的路由选择信息的发布211
7.4.3将流量指派到隧道213
7.4.4重路由选择213
7.5.2 为支持RSVP信令和IGP Flooding配置接口215
7.5.1 为支持MPLSTE隧道配置设备215
7.5 MPLS流量工程的配置215
7.5.3 配置MPLS隧道216
7.5.4显式路径配置216
7.5.5 为IGP使用配置MPLS TE隧道217
7.5.6 为MPLS TE配置IS-IS217
7.5.7 为MPLS TE配置OSPF219
7.5.8配置MPLS隧道不等价负载均衡219
7.5.9验证MPLS流量工程操作220
7.6 MPLS流量工程网络(IS-IS)的配置案例学习224
7.6.1 R1流量工程策略224
7.6.2 R1配置(IS-IS)225
7.6.3 R3流量工程策略227
7.6.4 R3配置(IS-IS)228
7.6.5 R8流量工程策略229
7.6.6 R8配置(IS-IS)231
7.6.7 R2配置(IS-IS)234
7.6.8 R4配置(IS-IS)236
7.6.9 R5配置(IS-IS)238
7.6.10 R6配置(IS-IS)239
7.6.11 R7配置(IS-IS)241
7.7 MPLS流量工程网络(OSPF)的配置案例学习243
7.7.1 R1配置(OSPF)243
7.7.2 R3配置(OSPF)245
7.7.3 R8配置(OSPF)246
7.8 小结249
8章 MPLS服务质量253
8.1 服务质量254
8.2.1 IntServ服务类别255
8.2综合服务255
8.2.2 RSVP256
8.2.3 IntServ的MPLS实现257
8.3 IP优先级259
8.4区分服务260
8.4.1 每跳行为(PHB)260
8.4.2区分服务体系结构262
8.4.3 DiffServ机制263
8.4.4 PHB实施264
8.5模块化QoS CLI264
8.6 DiffServ的MPLS实现265
8.7 MPLS VPN对QoS的支持267
8.7.1 MPLS VPN QoS管道模型267
8.7.2 MPLS VPN QoS软管模型269
8.8 MPLS QoS的实现270
8.8.1 MPLS实验字段271
8.8.2数据包优先级271
8.8.3入口PE路由器配置271
8.9 为MPLS VPN配置QoS271
8.9.1流量类别配置272
8.9.2服务策略配置273
8.9.3配置服务策略以附加到一个接口275
8.9.4验证模块化QoS CLI配置276
8.9.5入口路由器的CAR配置276
8.10 MPLS QoS案例学习278
8.10.1 步骤一:创建流量类别278
8.10.2步骤二:创建服务策略并且把它们和流量类别相关联281
8.10.3步骤三:把服务策略附加到输入接口284
8.11 小结286
第9章MPLS设计和迁移289
9.1 MPLS VPN设计和拓扑结构290
9.1.1 基于数据包的MPLS VPN290
9.1.2 基于ATM的MPLS VPN290
9.1.3 混合ATM和基于数据包的MPLS VPN292
9.2将MPLS迁入ATM网络292
9.3 ATM MPLS设计标准296
9.3.1 选择ATM边缘LSR设计标准296
9.3.2选择ATM LSR设计标准296
9.4设计MPLS网络296
9.4.1 PoP 设计297
9.4.2确定MPLS骨干链路的规模300
9.4.3 第3层路由选择设计306
9.4.4 确定MPLS LVC的规模308
9.4.5对演进网的精调316
9.5 MPLS设计其他考虑事项317
9.5.1 Internet路由选择表317
9.5.2流量工程约束317
9.5.3虚路径隧道约束317
9.5.4 LVC耗尽317
9.6小结318
第10章高级MPLS体系结构321
10.1 光网络322
10.2光传送网络元素325
10.2.1 光放大器325
10.2.2波长转换器325
10.2.5光网关326
10.3多协议λ交换326
10.2.3光分插复用器(OADM)326
10.2.4光交叉连接326
10.4光UNI328
10.5统一控制平面329
10.5.1 UCP管理和控制体系结构330
10.5.2 UCP覆盖模型331
10.5.3 UCP对等模型332
10.5.4部署选项332
10.6小结336
附录A MPLS命令参考339
附录B MPLS设备设计规范349
附录C MPLS术语表355
附录D MPLS参考文献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