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的黑龙江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中国的黑龙江 上
  • 《当代中国的黑龙江》编辑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
  • ISBN:780170845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51页
  • 文件大小:141MB
  • 文件页数:522页
  • 主题词:当代中国丛书-出版工作-纪念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的黑龙江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行政区划、人口与民族1

(一)行政区划的变迁1

(二)人口及其分布与构成3

(三)民族结构4

二、自然概貌7

(一)地貌基本特点7

(二)河流、湖泊、山脉9

(三)气候12

三、自然资源13

(一)土地资源13

(二)矿产资源14

(三)水利资源15

(四)野生植物资源17

(五)野生动物资源19

(六)土特产品资源19

四、历史沿革20

(一)远古人类及其与中原文化的联系20

(二)古代的社会演变及历代王朝的管辖21

(三)俄、日帝国主义入侵和各族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斗争25

(四)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和抗日民族解放斗争29

第一编 四十年发展建设的历程第一章 创立北满根据地,支援全国解放战争37

第一节 创立北满革命根据地37

一、同国民党和敌伪匪特展开斗争,建立人民政权38

二、争取教育群众,壮大干部队伍40

三、扩大人民武装,彻底清除匪患41

第二节 实行土地改革,巩固革命根据地44

一、减租减息,分配敌伪土地46

二、贯彻“五四指示”,发动清算分地斗争47

三、贯彻《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平分土地运动48

第三节 发展生产,支援前线50

一、开展生产运动,改善人民生活51

二、提供人力物力,支援全国解放战争52

三、贯彻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实现工作重心转变53

第二章 松江、黑龙江国民经济的恢复56

第一节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争取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56

一、恢复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56

二、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措施58

三、争取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60

第二节 开展增产节约运动62

一、增加生产,支援抗美援朝战争62

二、增产节约运动和“三反”、“五反”64

第三节 经济恢复任务提前完成66

一、工农业生产和各项事业的发展66

二、提前完成经济恢复的任务67

第三章 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69

第一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69

第二节 以发展重工业为中心的经济建设高潮72

一、切实保证重点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工业企业的潜力72

二、大力发展农业生产73

三、实行粮食统购统销75

第三节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76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76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79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81

第四节 贯彻“八大”的正确路线,超额完成“一五”计划83

一、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以工农林业为中心进行经济建设84

二、调整供求关系,办好农业生产合作社85

三、战胜特大洪水,保卫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86

四、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87

第四章 “大跃进”的失误,国民经济在曲折中前进89

第一节 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89

一、执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开展“大跃进”运动89

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91

三、纠正“左”倾错误93

四、“反右倾”斗争与继续“大跃进”94

第二节 开发大庆油田和开垦北大荒95

一、大庆油田的开发95

二、十万官兵开发“北大荒”97

第三节 克服严重困难,国民经济曲折前进97

一、工农业生产和各项事业的发展98

二、克服严重经济困难98

第五章 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城乡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00

第一节 调整国民经济100

一、贯彻执行“八字”方针100

二、整风整社,纠正“左”的错误102

三、动员城市人口下乡,工业支援农业103

四、压缩重工业,发展轻工业104

五、争取市场供应的更大好转105

第二节 国民经济在继续调整中前进106

一、继续调整初见成效106

二、国民经济全面好转108

三、调整国民经济的重大成就108

第三节 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10

一、城市“五反”斗争110

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11

第六章 “文化大革命”对黑龙江社会主义建设的破坏114

第一节 造反夺权,全省动乱114

第二节 两派武斗和反右倾116

第三节 “批林批孔”,再度陷入混乱118

第四节 “反击右倾翻案风”使整顿工作夭折120

第五节 十年浩劫的严重危害121

第七章 拨乱反正,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124

第一节 拨乱反正和经济建设的初步恢复124

一、联系本省实际揭发批判江青反革命集团124

二、落实党的干部政策,平反冤假错案126

三、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和经济建设上的新失误126

第二节 全省工作的历史性转折127

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28

二、全省工作重点的转移129

三、继续落实各项政策129

四、贯彻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131

第三节 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132

一、在调整中提高132

二、整顿和改革经济管理体制134

三、制订和实施“六五”计划137

第四节 落实“十二大”精神,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138

一、提出经济发展战略规划设想138

二、领导班子建设139

三、精神文明建设和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经济犯罪140

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141

五、超额完成“六五”计划145

第八章 贯彻落实“十三大”精神,实施“七五”计划150

第一节 制订和实施“七五”计划150

第二节 “七五”计划前两年的新成就152

第三节 在中共“十三大”精神指引下阔步前进154

一、深化经济发展战略,为实现经济建设第二步奋斗目标起好步155

二、牢固确立改革是振兴黑龙江的根本出路的思想,加快深化全面改革156

第二编 经济建设161

第九章 经济发展概况161

第一节 经济实力和经济优势161

一、投资规模较大161

二、技术装备程度较高163

三、主要工农业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163

四、产品净调出量大164

五、经济实力较强164

第二节 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165

一、产品结构不合理165

二、生态平衡遭到破坏166

三、企业素质差,经济效益低166

四、能源、交通紧张166

五、资金短缺167

六、科技人员少,智力素质差167

七、商品供应不足,物价水平高168

第三节 经济面貌的巨大变化168

一、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168

二、重点突出、门类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的重要工业基地169

三、商品流通逐年扩大,城乡市场欣欣向荣,外贸出口不断增长170

四、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有了明显改善171

第十章 以商品粮为重点的大农业172

第一节 农业的特点和主要成就172

一、资源优势172

二、不利因素173

三、主要成就174

第二节 种植业177

一、种植业区划177

二、种植业的各种技术服务体系179

三、种植业的主要成就180

第三节 畜牧业182

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历程182

二、畜牧业的主要成就184

第四节 水产业186

一、水产资源186

二、渔业发展历程187

三、水产业的主要成就187

第五节 农垦事业189

一、垦区概况189

二、垦区的发展历程191

三、垦区的主要成就193

第六节 乡镇企业196

一、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196

二、乡镇企业的成就及其作用197

第十一章 以营林为基础,以木材综合利用为重点的林业200

第一节 林区概况200

一、自然资源200

二、经营概况201

三、林业机构和职工队伍202

第二节 林业建设的发展历程202

一、打基础的时期203

二、全面开发时期203

三、挫折时期204

四、振兴时期205

第三节 森林工业205

一、造林经营206

二、木材采伐207

三、林产工业和综合利用207

四、林区农业和多种经营208

五、机械、电力和基本建设208

六、林业科学研究、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209

第四节 植树造林与西部防护林体系第一期工程209

第五节 森林经营管理与资源保护211

一、封山育林和森林经理调查211

二、抚育、间伐和低产林改造212

三、坚持依法治林212

四、加强护林防火213

五、防治森林病虫害214

六、建设自然保护区214

第十二章 以煤炭、石油为重点的能源和化学工业215

第一节 煤炭工业216

一、新中国成立后煤炭工业的发展历程216

二、发展现状219

第二节 电力工业220

一、发展概况220

二、电力工业系统222

第三节 石油工业223

一、石油开采业223

二、石油加工工业224

三、30万吨乙烯工程225

第四节 化学工业227

一、发展历程227

二、主要行业229

第十三章 机械、建材、电子和冶金工业232

第一节 机械工业232

一、发展历程232

二、基本状况234

第二节 军事工业238

一、发展历程238

二、主要行业240

三、军工科技力量241

第三节 建材工业241

一、发展建材工业有丰富的资源242

二、比较完整的建材工业体系242

三、新型建筑材料基地的诞生和发展244

第四节 电子工业245

一、发展历程245

二、产品优势247

第五节 冶金工业249

一、沿革249

二、基本状况252

第十四章 以食品、纺织为重点的轻工业254

第一节 轻工业254

一、发展历程254

二、基本状况256

第二节 制糖工业256

第三节 乳品工业259

第四节 纺织工业260

一、纺织工业的发展历程261

二、亚麻纺织工业263

三、化学纤维工业264

第五节 造纸工业265

一、发展历程265

二、主要成就265

第十五章 交通运输和通信268

第一节 铁路运输268

一、路网建设268

二、机构和设备269

三、运量和效益270

第二节 公路运输270

一、发展概况270

二、公路运输事业的主要成就273

第三节 内河航运275

一、发展概况275

二、船舶运输276

三、港口建设277

四、航道维护277

五、水运工业278

第四节 民用航空278

一、发展概况278

二、通用航空生产280

第五节 邮电通信281

一、发展历程281

二、主要成就283

第十六章 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286

第一节 城乡建设286

一、城市的发展286

二、城市建设288

三、村镇建设291

第二节 建筑业292

一、建筑队伍不断壮大292

二、攻克冬季施工关,提高建筑技术294

三、建筑企业经济效益显著295

第三节 城乡环境保护296

一、以松花江水系为重点治理污染源297

二、把好“三同时”关,控制新污染298

三、环境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科学管理、法制管理的轨道299

四、环境监测和科研工作不断加强299

第四节 测绘事业300

第十七章 商业供销302

第一节 商业发展概况302

第二节 国营商业在改革中不断发展304

一、打破国营商业独家经营的旧格局,调整社会商业结构304

二、改革商业批发体制,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建立纵横交错的批发网络304

三、改革商品购销形式,引导和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305

四、改革商业管理体制,增强企业活力305

第三节 农村供销合作社306

一、扩大流通渠道和经营范围,统一组织供销307

二、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308

三、开展多种经济成分,多层次、多形式的联合经营309

第四节 城乡集市贸易310

第五节 粮油购销312

一、发展历程312

二、粮食工作的发展316

第十八章 对外贸易和横向经济联合319

第一节 对外经济贸易319

一、出口贸易320

二、进口贸易322

三、对苏边境易货贸易322

第二节 利用外资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323

一、利用外资323

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324

第三节 横向经济联合324

一、发展历程325

二、主要形式327

三、横向经济联合的作用330

第十九章 财政金融和工商管理333

第一节 财政333

一、财政收入和支出333

二、财政管理体制沿革334

第二节 金融336

一、金融机构沿革336

二、金融业务有较大发展337

三、外汇管理341

四、货币流通342

五、保险业务343

第三节 工商行政管理344

一、城乡集市贸易和个体工商业管理344

二、工商企业管理345

三、经济合同管理346

四、商标、广告管理346

五、打击投机倒把347

第二十章 劳动工资和物价348

第一节 劳动工资348

一、劳动力管理与待业人员安置349

二、工资奖励制度350

三、职工保险和福利制度353

四、劳动保护和安全监察355

第二节 物价356

一、农副产品收购价格356

二、市场零售物价358

三、工农业产品交换差价361

四、价格补贴362

第二十一章 人民生活363

第一节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363

一、职工收入逐步增加363

二、农民收入显著增加364

第二节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365

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高365

二、消费结构发生了新变化366

第三节 城乡居民居住水平367

一、城镇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367

二、农民居住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367

第三编 文教科技、医疗卫生、体育和旅游事业第二十二章 教育371

第一节 基础教育371

一、小学和幼儿教育371

二、普通中学372

三、特殊教育373

四、少数民族教育374

五、基础教育中的几个特点374

第二节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376

一、中等师范教育376

二、中等专业教育377

三、技工教育377

四、职业中学378

第三节 高等教育379

一、发展概况379

二、高等院校381

第四节 成人教育388

第二十三章 科学技术393

第一节 自然科学393

一、科学技术事业393

二、科技研究成果395

三、科技进步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396

第二节 社会科学402

一、社会科学机构的建立与发展402

二、学术活动日趋活跃405

三、科研成果喜获丰收406

第二十四章 文化409

第一节 文学艺术409

第二节 群众文化412

第三节 新闻出版414

一、报纸414

二、出版事业415

第四节 广播电影电视417

一、广播事业历史悠久417

二、电影发行放映419

三、电视420

第五节 图书档案事业421

第六节 文物考古423

第二十五章 医疗卫生426

第一节 防病治病426

一、医疗卫生工作426

二、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卫生监督427

三、控制传染病428

四、防治地方病429

第二节 中医中药430

第三节 妇幼保健432

第四节 计划生育434

第五节 医学教育和医学科研435

第二十六章 体育437

第一节 基本情况437

第二节 群众体育439

第三节 主要项目的成绩442

第四节 新的发展444

第二十七章 旅游事业446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447

第二节 旅游设施的充实和改善448

第三节 旅游客源的招徕和接待4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