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统治的规则与艺术 中国古典应用政治学浅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统治的规则与艺术 中国古典应用政治学浅说
  • 秦闻一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ISBN:7534816394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493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51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统治的规则与艺术 中国古典应用政治学浅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上编 统治的规则3

第一章 王霸论3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热门话题3

1.王道式微,霸道兴起4

2.百家争鸣话王霸5

3.儒家的先王观5

4.法家的历史进化论10

5.道家对王霸的批判12

二、王霸的统治规则17

1.王霸是两种不同的统治思想和规则17

2.王霸的基本特征17

3.王霸异曲同工,都是帝王之术19

1.争天下先争人21

三、王霸之道的应用21

2.君人者有道,霸王者有时23

3.王霸的竞争谋略24

4.霸道重进取,王道利守成26

四、结论:百虑而一致,殊途而同归28

第二章 人治论31

一、治生乎君子,乱生乎小人31

二、人治的统治规则34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34

2.其身正,不令而行36

三、演绎一:一言兴邦,一言丧邦37

1.君主决定历史的面貌37

2.尊君利在治民38

3.治乱循环39

四、演绎二:圣贤政治40

1.从道不从君41

2.臣道的类型与行为规范42

五、演绎三:民为邦本45

1.得民心者得天下45

2.水则载舟,水则覆舟48

3.富民、教民、治民、使民的仁政与礼治49

六、演绎四:有治人,无治法54

1.德礼为主,政刑为辅54

2.徒法不能自行,君子足以为治56

七、结语58

第三章 法治论59

一、法治理论的兴起59

二、法治的统治规则:法是治国的不二法门60

三、要义一:尚法不尚贤61

1.务法不务德61

2.任法不任智64

3.忠臣不生于圣君之下66

4.贤者不足为治68

四、要义二:贵势不贵德70

1.君主受尊在势不在德70

2.势位足以屈贤,贤智不足以服众72

3.贵德、尚贤与贵势、尚法不可同时并存74

五、要义三:治吏不治民76

1.政作民之所恶,民弱76

2.吏为民之本、民之纲、民之师79

3.君臣之利异与利用80

4.妒妻不难破家,乱臣不难破国81

5.微密之营垒83

六、运用一:立法原则85

1.顺天道,立法尚公85

2.随时变,因俗而动86

3.因人情,明示利害87

4.遵事理,度量可能88

七、运用二:行法要道89

1.以法为教,以吏为师89

2.树法治之权威,以赏罚为制裁89

3.国有常法,民有常守92

4.行法贵公,执法去私93

八、运用三:权势独操95

1.强干与弱枝95

2.兼听而独断98

九、归宿于专制100

1.法本位与君本位的冲突100

2.法治与人治的合流102

一、道法自然104

第四章 无为论104

二、无为而治的统治规则106

1.以道莅天下106

2.治大国若烹小鲜107

三、应用一:无为而无不为110

1.柔弱胜刚强111

2.居上而谦下112

3.宽容逊退112

4.知足常足113

5.见微知著113

四、应用二:不干涉主义114

1.齐物外生,忘己无己114

2.放任自然,在宥天下118

第五章 选才术125

一、古今无定法125

下编 统治的艺术125

二、相剑的启示127

三、任人唯亲与任人唯贤之争130

1.大人世及以为礼131

2.近而亲学说132

3.用人唯旧,以世举官137

4.任人唯贤与“学而优则仕”的主张140

5.“使法择人不自举”理论146

6.考试与荐举的两难抉择152

四、“德才”之辩164

1.德为才之帅165

2.进取之时,取人以才;守成之时,取人以德169

五、“全才”观192

1.无粹白之狐,有粹白之裘192

2.“不拘泥小节”说195

六、“破格”论197

1.“后来居上”现象197

2.循格与破格的关系203

3.循资序迁之弊205

七、鉴别人才的艺术207

1.同类互比学说207

2.印象概推现象215

3.相似相亲效应219

4.听言口问知人术223

5.观行知人术227

6.视色察情知人术229

7.观友知人术233

8.因物知人术235

9.察誉验实知人术237

10.综合鉴别术242

1.以计招士:秦穆公妙计得由余243

八、人才争夺战243

2.以利招士:燕昭王筑黄金台246

3.以礼招士:魏文侯敬贤下士251

4.以谏招士:齐威王虚心纳谏253

5.以力招士:秦始皇出兵抢韩非256

6.以名招士:曹操假刘备得人心257

7.楚材晋用的教训和秦国强盛的原因258

8.国之将兴士皆归,邦之将亡贤先避264

第六章 用人术267

一、审分定职,循名责实267

1.“百人逐兔”为哪般?267

2.名不正则言不顺269

3.明分任职则治269

1.用人德行为先270

二、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270

2.察能而授官271

3.用人之长,制人之短273

4.用人不疑,疑则勿用277

5.慎取相287

三、处胜人之势,行胜人之道294

1.君主用人在于势294

2.任势而行胜人之道296

3.虽有智慧,不如乘势297

四、用人之自为,不用人之为我303

1.人莫不自为303

2.化而使之为我304

3.因者,君术;为者,臣道305

五、善用人者为之下310

1.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310

2.圣人之道,为而不争311

3.守弱用柔,宽容待下312

六、行制如天,用人如鬼319

1.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320

2.水火之性相灭,用人则不取同322

3.用臣如虎,防臣也如防虎323

4.事以密成,语以泄败326

第七章 事君术334

一、事君的一般原则334

二、事君的态度335

三、揣测之术336

1.《鬼谷子》中的揣情摩意之术336

2.《长短经》中的钓情术340

四、进说之术342

1.进说的困难344

2.进谏是美德346

3.进说的态度347

4.进说的心理技巧与方法349

5.进说的言辞技巧与方法350

6.论辩的辩辞技巧与方法352

7.说辩的禁忌353

8.说辩中的快速反应和随机应变353

五、谄媚阿谀之术364

1.预付的投资365

2.优厚的回报366

3.谄媚的危害性367

六、谗毁诬陷之术371

1.宣恶出于情妒372

2.暗箭伤人难预防372

3.谗毁诬陷常用的手段374

1.阿附结党的目的379

七、阿附结党之术379

2.君子之朋与小人之党380

3.臣下结党,主上之过382

4.朋党的内外关系383

八、奸臣败主之术386

1.官场变色龙386

2.奸臣的特征387

3.晏子论奸人难去388

第八章 驭臣术392

一、兼听之术393

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393

2.主上不神,下将有因394

3.听则通,塞则壅396

1.以道为常,以法为本401

二、明公道、灭奸伪之术401

2.信法不信人402

3.规有摩而水有波403

三、参伍之术405

1.验证与考察405

2.令人防不胜防的考核术406

3.因可势,求易道408

四、刑赏之术413

1.行赏罚以御群臣413

2.依法而行赏罚414

3.宽与猛的分析415

4.亏之若月,靡之若热417

5.赏与罚的运作418

五、平衡牵制之术426

1.君主独尊与分权426

2.机构的平衡与制约427

3.官吏之间的平衡牵制428

六、破党散众之术432

1.执重势制权臣432

2.重用正直之人433

3.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434

七、替罪羊术436

1.君主无为而有其功437

2.君主对待过失的两种态度437

3.责任的扩散439

第九章 处世术443

一、树杨与拔杨的道理443

二、中庸之道446

1.允执其中446

2.过与不及448

3.不可则止450

三、交友之术457

1.交友的目的458

2.交友的原则459

3.交友的技巧与方法461

四、浑沌之术464

1.浑沌与开窍465

2.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465

3.庖丁解牛,游刃有余468

4.缘督以为经470

5.托于不得已以养中472

第十章 附录:权术概说476

一、权术的含义476

二、政治权术是权力场上角逐的利器477

三、权术理论的思想来源480

四、权术和道德的关系485

五、“人在江湖,身不由己”490

后记4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