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电路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实用电路基础](https://www.shukui.net/cover/12/34393498.jpg)
- 王源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135563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73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86页
- 主题词:电路理论-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实用电路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电路与电路定律1
第一节 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1
一、实际电路1
目录1
二、理想电路元器件与电路模型2
三、电路CAD4
第二节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4
一、电流的参考方向4
二、电压的参考方向5
三、电压与电流的关联参考方向和非关联参考方向6
四、国际单位制(SI)中各变量的单位7
第三节 功率和电能7
一、电能7
二、功率8
一、电阻9
第四节 电阻元件9
二、电导10
三、电阻元件的开路和短路性质11
四、电阻元件的功率与电能11
第五节 电压源和电流源12
一、电压源12
二、电流源13
第六节 受控源15
第七节 基尔霍夫定律16
一、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17
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18
第八节 电路模拟软件PSPICE7.1简介20
习题一22
实验一 仪器和仪表的使用25
第一节 电路的等效变换28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28
第二节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29
一、电阻的串联29
二、电阻的并联30
三、电阻的混联31
第三节 电阻?-△联结的等效变换33
一、?联结33
二、△联结33
三、?△联结之间的等效变换33
第四节 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37
一、电压源的串联37
二、电流源的并联37
三、电压源与支路并联38
四、电流源与支路串联38
第五节 电源等效变换法39
第六节 输入电阻42
第七节 实际应用举例44
一、把小量程电流表表头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44
二、把小量程电流表表头改装成大量程电压表45
第八节 PSPICE7.1原理图编辑器Schematics的使用47
一、怎样进入PSPICE7.1原理图编辑器界面47
二、怎样调出一个电路元器件图符47
三、怎样绘制电路原理图51
四、怎样设置电路分析51
五、怎样运行分析及观察输出结果51
习题二52
实验二 元件伏安特性的测定56
第三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61
第一节 电路的图61
一、KCL的独立方程与独立节点62
第二节 KCL和KVL方程的独立性62
二、独立回路与KVL的独立方程63
第三节 网孔电流法64
一、2b法与支路电流法64
二、网孔电流法65
第四节 节 点电压法71
第五节 用PSPICE7.1分析直流电路(一)78
一、绘制电路原理图78
二、设置分析类型79
三、运行分析79
四、查看分析结果79
五、改变扫描参数的数据80
六、查看输出文件80
习题三83
第一节 叠加定理87
第四章 电路定理87
第二节 替代定理93
第三节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94
一、戴维南定理94
二、诺顿定理96
三、最大功率传递定理99
第四节 对偶原理101
一、电路的对偶性101
二、对偶电路102
第五节 实际应用举例103
第六节 用PSPICE7.1分析直流电路(二)105
一、绘制电路原理图105
二、设置分析类型106
三、运行分析106
四、观察输出结果106
习题四107
实验三 直流电路实验112
第五章 一阶电路117
第一节 电容元件与电感元件117
一、电容元件117
二、电感元件120
第二节 过渡过程、换路定律及初始值的计算124
一、过渡过程124
二、换路定律及初始值的计算125
第三节 零输入响应127
一、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128
二、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132
第四节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135
一、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135
二、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140
三、小结141
第五节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144
第六节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149
一、单位阶跃函数与单位阶跃响应149
二、延迟的单位阶跃函数及其响应151
三、单位阶跃函数的起始作用152
四、阶跃函数及阶跃响应152
第七节 实际应用举例154
一、微分电路154
二、积分电路154
第八节 用PSPICE7.1分析动态电路155
一、RC充放电电路的分析155
二、RLC串联二阶动态电路的分析158
三、正弦激励下RC-阶动态电路的分析165
四、相关知识点学习166
习题五168
实验四 一阶电路的响应和时间常数的测定175
实验五 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179
实验六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及零状态响应182
第六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185
第一节 正弦量185
一、正弦量的三要素185
二、正弦量的相位差186
三、正弦量的有效值188
第二节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189
第三节 正弦量运算的相量形式190
一、同频率正弦量的代数和191
二、正弦量的微分191
三、正弦量的积分191
第四节 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192
一、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192
二、R、L、C元件VCR的相量形式192
一、阻抗196
第五节 阻抗和导纳196
二、导纳198
三、阻抗和导纳的等效互换199
第六节 阻抗与导纳的串联和并联200
第七节 电路的相量图法202
第八节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的相量法203
第九节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205
一、瞬时功率205
二、平均功率、无功功率及视在功率207
三、功率因数的提高210
第十节 复功率214
一、复功率的概念214
二、电压和电流的有功分量和无功分量214
第十一节 最大功率传递定理217
一、谐振的现象219
第十二节 串联电路的谐振219
二、对串联谐振电路的理论分析220
三、串联谐振的特征221
四、电路的选择性223
第十三节 并联电路的谐振225
一、RLC并联电路225
二、工程中的并联谐振电路228
第十四节 实际应用举例229
第十五节 用PSPICE7.1分析交流电路230
一、绘制电路图230
二、设置分析类型231
三、运行分析231
四、查看输出结果231
习题六234
实验七 正弦交流电路中RLC元件的性能247
实验八 RC电路的频率特性测试250
实验九 RLC串联谐振电路251
实验十 荧光灯实验255
第七章 含有互感电路的分析259
第一节 互感259
一、自感与互感259
二、同名端262
三、耦合系数265
第二节 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267
一、耦合电感串联电路的计算267
二、耦合电感并联电路的计算268
三、耦合电感电路变换为去耦等效电路的计算269
第三节 空心变压器271
一、空心变压器的引入阻抗271
二、变压器的计算274
一、理想变压器的基本概念276
第四节 理想变压器276
二、理想变压器的应用278
三、理想变压器的性质280
习题七281
第八章 三相电路284
第一节 三相电路的基本概念284
一、三相交流电的产生284
二、三相电的供电方式285
三、对称三相负载的联结286
第二节 对称三相电路的电压、电流287
一、对称三相电路的电压287
二、对称三相电路的电流288
第三节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290
一、有功功率292
第四节 对称三相电路的功率292
二、无功功率293
三、视在功率293
四、三相平均功率的测量293
第五节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295
第六节 实际应用举例297
习题八298
实验十一 三相?(联结)电路300
第九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304
第一节 非正弦周期信号304
第二节 非正弦周期函数的傅里叶级数305
一、非正弦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305
二、非正弦周期函数的频谱305
二、平均值306
三、平均功率306
一、有效值306
第三节 周期函数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306
第四节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谐波分析法307
习题九311
第十章 动态电路的拉普拉斯变换法314
第一节 拉普拉斯变换314
一、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及意义314
二、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315
三、拉普拉斯反变换的部分分式法320
第二节 运算电路326
第三节 用运算法分析动态电路的过渡过程331
第四节 网络函数与二端口网络336
一、网络函数336
二、二端口网络的概念337
三、二端口的参数方程与参数338
四、二端口的连接341
习题十344
附录348
附录A 电阻的标识方法348
一、文字符号直标法348
二、色环标识法348
附录B 复数及其运算348
一、复数的形式349
二、代数形式与极坐标形式之间的相互转换349
三、复数的向量349
四、复数的运算349
附录C 含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351
第一节 运算放大器及其理想化模型351
第二节 含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353
第三节 实际应用举例358
习题C359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363
参考文献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