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简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简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22/30359517.jpg)
- 天津师范学院历史系《中国简史》编写组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11012·016
- 出版时间:1980
- 标注页数:563页
- 文件大小:268MB
- 文件页数:58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简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原始社会1
第一节 原始人群和母系氏族公社1
一 中国历史的开端—原始人群时期1
二母系氏族公社及其发展6
第二节 父系氏族公社 私有制、阶级的产生和原始社会的解体14
一父系氏族公社及其社会经济的发展14
二 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 原始公社的解体20
第二章 奴隶社会26
第一节 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夏、商、西周26
一夏、商的奴隶社会26
二 西周奴隶制社会的继续发展34
第二节 春秋时期奴隶制的逐步瓦解43
一 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诸侯国争霸的战争43
二奴隶、平民反对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新兴地主阶级的夺权斗争50
第三节 夏商西周春秋时期的文化54
一 哲学、文学和史学54
二 科学技术58
第三章 封建社会的形成和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确立—战国、秦、汉(公元前475一公元220年)61
第一节 封建社会的开始—战国61
一 封建制度的确立61
二 封建经济的发展 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对立65
三 封建兼并战争和秦的统一70
四 诸子百家的争鸣 文化和科学成就74
第二节 统一的秦朝 秦末农民大起义80
一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80
二 巩固统一和专制集权的各项措施82
三秦王朝对农民阶级的残酷压迫85
四 陈胜吴广发动的农民大起义87
第三节 西汉封建专制国家的发展 赤眉绿林起义93
一汉统治者恢复封建秩序的政策 社会经济的发展93
二 封建中央集权的巩固99
三 国内各民族联系的加强101
四赤眉绿林起义104
第四节 东汉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 黄巾大起义109
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109
二 黄巾大起义115
第五节 秦汉时期的文化与对外经济文化交流119
一哲学、文学和史学119
二 科学技术122
三 对外经济文化交流126
第四章民族的大融合和封建社会的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公元220—907年)130
第一节 三国鼎立和西晋的短期统一130
一魏、蜀、吴三国鼎立130
二 高门士族统治下的西晋 各族人民的反晋斗争136
第二节 东晋十六国 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和北方的民族融合140
一 东晋和十六国140
二南朝和北朝147
第三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与对外经济文化交流154
一 哲学、文学和艺术154
二 科学技术158
三 对外经济文化交流161
第四节 隋朝的统一 隋末农民大起义163
一 隋朝的统一163
二 隋末农民大起义166
第五节 繁荣强盛的唐朝 唐末农民大起义169
一 唐朝前期的封建政治169
二 唐朝封建经济的繁荣174
三 边疆少数民族社会的发展和各族人民联系的加强178
四 唐朝后期阶级矛盾的激化184
五 唐末农民大起义188
第六节 隋唐时期的文化与对外经济文化交流193
一 哲学、文学和艺术193
二 科学技术198
三 对外经济文化交流201
第五章 封建经济文化的继续发展和各民族联系的进一步加强—五代、辽、宋、夏、金、元(公元907—1368年)206
第一节 五代十国 北宋和辽、夏的并存206
一 五代十国和北宋对中原、南方的统一辽、夏与北宋的关系206
二 北宋的阶级状况和社会经济215
三 北宋的农民起义 王安石变法219
第二节 南宋与金的对峙224
一 对峙局面的形成224
二 对峙下的南方和北方230
第三节 元朝的统一 元末农民大起义233
一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统一中国233
二 元朝的政治和经济236
三 元末农民大起义243
第四节 宋元时期的文化与对外经济文化交流248
一 哲学、文学和史学248
二 科学技术253
三 对外经济文化交流259
第六章 多民族封建国家统一的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明、清(公元1368—1840年)261
第一节 明朝封建统治的加强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61
一 明初的经济和政治261
二 明朝中期的社会矛盾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66
三 明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272
四 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276
五 明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 满族的兴起279
六明末农民大起义283
第二节 清前期多民族国家统一的进一步巩固 人民反封建斗争的高涨289
一 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建立 清前期的社会经济289
二 各族人民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和多民族国家统一的进一步巩固295
三 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斗争300
四 封建压迫剥削的加重和人民反封建斗争的高涨303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文化与中外经济文化关系308
一 哲学和文学308
二 科学技术314
三 中外经济文化关系316
第七章 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公元1840—1864年)321
第一节 鸦片战争321
一 罪恶的鸦片贸易和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321
二 鸦片战争的经过329
三 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34
第二节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339
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的激化和洪秀全的早期革命活动339
二 太平天国革命的爆发和前期的迅速发展344
三 太平天国前期的制度和政策351
第三节第二次鸦片战争354
一 英法发动侵略战争354
二 洋务派的出现和西太后的政变中外反动势力的结合365
第四节太平天国后期的革命和斗争369
一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和防御中的反攻369
二 中外反动派的联合镇压 太平天国的失败374
第五节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时的文化和科学378
一 新的社会思潮378
二 科学技术381
第八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矛盾的发展 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公元1864—1901年)383
第一节 外国资本主义侵入后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出现383
一 外国资本主义侵入后中国社会经济的逐步半殖民地化和自然经济开始解体383
二 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 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出现387
第二节列强对我国边疆的侵略 中法战争392
一 列强对我国边疆和邻邦的侵略392
二 中法战争396
第三节 中日甲午战争和战后的民族危机399
一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399
二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帝国主义列强阴谋瓜分中国409
第四节 戊戌变法415
一 改良主义思潮的出现和变法运动的兴起415
二 百日维新和顽固派的反动政变421
第五节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426
一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426
二 八国联军进攻中国和义和团英勇抵抗431
三 清政府出卖义和团和《辛丑条约》的签订436
第六节十九世纪后期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443
一 社会思想和文化艺术443
二科学技术447
第九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机的加深 辛亥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公元1901—1918年)450
第一节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的进一步结合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450
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 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450
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455
第二节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的建立466
一革命总爆发前夕的形势466
二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的建立475
三封建专制制度的结束和袁世凯窃取政权481
第三节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488
一反对袁世凯卖国独裁和复辟帝制的斗争488
二军阀割据和段祺瑞的卖国独裁统治 孙中山发动的护法运动495
第四节 辛亥革命前后的资产阶级文化和科学技术498
一 辛亥革命前后的资产阶级文化498
二科学技术500
第十章 革命力量的发展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结束(代结束语503
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的壮大 农民斗争的发展503
二 早期的新文化运动506
三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结束511
大事年表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