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共淮安地方史 第2卷 1949-1978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共淮安地方史 第2卷 1949-1978](https://www.shukui.net/cover/3/34410528.jpg)
- 中共淮安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 ISBN:7509815304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61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479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党史-淮安市-1949~1978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共淮安地方史 第2卷 1949-1978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刘永忠1
第一编 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3
第一章 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巩固3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3
一、城市接管与剿匪肃特3
二、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6
三、各级政权机构的建立和完善8
四、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行政区划演变10
第二节 大张旗鼓地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11
一、全面取缔反动会道门11
二、镇压反革命活动13
第三节 抗美援朝运动18
一、开展抗美援朝宣传动员工作18
二、各界群众投身抗美援朝运动20
三、朝鲜战场上的淮阴籍英雄24
第二章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6
第一节 稳定市场形势26
一、统一金融,平抑物价26
二、整顿税收29
第二节 大力扶持、发展工商业32
一、国营工商企业的建立与发展32
二、对私营工商业的扶持、调整与改造34
三、组织城乡物资交流38
第三节 农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39
一、战胜严重灾荒39
二、出台鼓励农业生产的各项举措45
三、恢复经济的成就47
第三章 开展以土地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民主改革49
第一节 彻底进行土地改革49
一、老区和恢复区土改的结束49
二、新区农村状况及土改的基本完成51
三、土改后农村新气象55
第二节 “三反”、“五反”运动57
一、“三反”运动57
二、“五反”运动61
第三节 其他民主改革64
一、开展禁娼禁毒扫除旧社会遗毒64
二、交通行业的民主改革67
三、贯彻《婚姻法》68
第四章 全面展开新民主主义建设72
第一节 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72
一、地方党组织的公开与建设72
二、整风运动76
三、整顿党的基层组织79
第二节 波澜壮阔的治水斗争83
一、导沂整沭83
二、开凿苏北灌溉总渠90
三、兴建三河闸92
四、加固洪泽湖和运河大堤94
第三节 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初步开展95
一、农业生产互助组的初步发展95
二、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98
第四节 新民主主义思想文化建设101
一、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101
二、大力发展文化事业103
三、实行教育革新106
四、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109
第五章 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111
第一节 宣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11
一、层层传达深入学习讨论总路线111
二、运用多种方式宣传总路线113
三、学习贯彻总路线的意义115
第二节 “一五”计划的制定与各项社会事业的新发展116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116
二、各项社会事业的新发展119
第三节 粮油统购统销125
一、粮食的统购统销125
二、油脂的统购统销130
三、定产、定购、定销130
第四节 抵御1954年特大洪水灾害133
一、七八月间特大水灾133
二、组织受灾群众生产自救135
三、救灾工作取得的成效137
第六章 过渡时期的政权建设138
第一节 民主建政工作的发展和完善138
一、基层普选138
二、县(市)、乡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142
三、学习、讨论新《宪法》143
第二节 审干肃反运动145
一、“新三反”运动145
二、审干运动148
三、内部肃反151
四、第二次镇压反革命运动154
五、平息“毛人水怪”谣言156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60
第一节 基本实现农业合作化160
一、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全面发展160
二、急速升办高级社167
第二节 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174
一、对私营工商业逐步实行公私合营174
二、安排经营深入改造176
三、逐行逐业实行公私合营177
四、公私合营后的改组、改造179
五、新制度的建立和存在的问题183
第三节 手工业和私营交通运输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84
一、社会主义改造前淮阴地区手工业发展概况184
二、基本完成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86
三、对私营交通运输业的改造和整顿189
第二编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发展195
第八章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195
第一节 贯彻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和《全国农业发展纲要》195
一、学习宣传党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195
二、学习宣传《全国农业发展纲要》197
第二节 宣传贯彻党的八大精神199
一、《论十大关系》和党的八大精神的学习与宣传199
二、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整顿农业生产合作社201
三、进一步调整经济关系发展生产203
第三节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举措206
一、战胜严重的自然灾害206
二、地委关于三年内改变贫困面貌的计划208
三、开展增产节约运动209
第九章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212
第一节 整风运动的开展212
一、对《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学习212
二、整风运动的开展213
第二节 整风过程中的整改措施215
一、撤区并乡,调整行政管理体制215
二、下放干部和确立干部参加劳动的制度216
三、整编机构217
第三节 全民整风219
一、在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219
二、在工商界和知识界开展大争大辩和交心运动222
第四节 反右派斗争224
一、从整风到反右派斗争224
二、反右派斗争扩大化225
三、反右派斗争的结束及教训228
第十章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29
第一节 “大跃进”运动229
一、“大跃进”的发动229
二、农业生产“大跃进”231
三、工业生产“大跃进”与大炼钢铁234
四、其他方面的“大跃进”236
五、河网化、旱改水和改良土壤运动239
第二节 人民公社化运动243
一、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243
二、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与政社合245
三、兴办公共食堂247
四、人民公社的“共产风”249
第十一章 初步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和“左”倾错误的继续250
第一节 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250
一、淮阴的群众和干部对“左”的错误有所觉察和认识250
二、开展整社工作,调整农村人民公社经营管理体制251
三、算账退赔前几项紧急政策的实施253
四、整社中的算账退赔等工作255
五、调整工农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主要指标256
第二节 开展“反右倾”斗争和继续“大跃进”259
一、开展“反右倾”斗争259
二、继续“大跃进”260
三、城市人民公社化运动266
四、“大跃进”造成的损失和严重后果270
五、地委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困难局面271
第十二章 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274
第一节 对国民经济的初步调整274
一、农村“五风”的初步纠正274
二、调查研究人民公社和“农业六十条”的贯彻277
三、下放基本核算单位280
四、贯彻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和“工业七十条”的实施282
五、科学、教育、文化战线的调整283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进一步调整285
一、贯彻七千人大会精神285
二、精简城市人口287
三、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289
四、淮阴各地自发包产到户的实行291
五、农村自由市场的活跃293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95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295
二、工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300
三、商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304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党的建设307
第一节 农村“四清”运动的开展307
一、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开展307
二、贯彻“前十条”309
三、贯彻“后十条”及“高沟事件”311
四、贯彻“二十三条”313
第二节 开展城市“五反”运动315
一、“五反”运动的初步开展315
二、“五反”运动的深入开展317
第三节 调整时期党的建设318
一、教育培训党员干部318
二、加强党的监察机关的建设320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323
四、学习董加耕和知识青年下乡插队326
五、“反修防修”教育和学习毛泽东著作的运动328
第四节 政治关系的调整332
一、甄别平反轮训干部332
二、统战政策、知识分子政策的调整334
第三编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339
第十四章 “文化大革命”在淮阴地区的兴起339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339
一、贯彻《五一六通知》339
二、地委成立文化革命领导小组和工作组的派遣341
三、学习和宣传“十六条”344
第二节 红卫兵运动和社会局势的动乱345
一、红卫兵组织的建立345
二、“破四旧”和大串联346
三、“1223事件”和罢官风潮349
四、地委控制局势的努力352
第十五章 社会的全面动乱354
第一节 造反派的夺权354
一、经济主义风潮与“一月夺权”354
二、解放军“支左”与稳定局势的初步工作357
三、大规模武斗的爆发360
第二节 淮阴专区和各县革命委员会的建立363
一、淮阴专区革命委员会的建立363
二、各县(市)革命委员会的建立363
三、刮起“抓叛徒”的恶风365
第十六章 全面开展“斗、批、改”运动366
第一节 开展“斗、批、改”366
一、工宣队的成立366
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369
三、成立“五七”干校、“一○·四”干校和干部下放371
四、开展教育革命373
五、开展“革命大批判”377
第二节 全面、深入开展“对敌斗争”379
一、“清理阶级队伍”379
二、“一打三反”运动379
三、清查“五一六”运动381
四、进行“清理、复查”工作381
第三节 贯彻九大精神的“整党建党”383
一、“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运动383
二、宣传党的九大精神和战备工作384
三、贯彻九大精神的“整党建党”385
第十七章 抵制极左思潮和“批林批孔”运动388
第一节 纠“左”工作的开展388
一、开展“批林整风”388
二、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392
三、党政领导机构的调整和一批老干部的复出392
四、在批极左中发展经济395
第二节 “批林批孔”运动397
一、“批林批孔”运动的开展397
二、“五·一六”问题的初步处理399
第十八章 全面整顿和反对“四人帮”的斗争401
第一节 进行全面整顿401
一、全面整顿前淮阴地区的形势401
二、对各行各业的全面整顿408
第二节 反对“四人帮”的斗争413
一、“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413
二、淮阴地区人民悼念周恩来总理和《烽火报》事件415
三、“四人帮”被粉碎418
四、“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420
第四编 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和实现历史的伟大转折425
第十九章 思想政治上的初步拨乱反正425
第一节 全面开展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425
一、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斗争的开展425
二、一批二打三整顿运动427
三、平反冤假错案429
四、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430
第二节 党的建设在徘徊中前进431
一、思想整顿和建设431
二、组织整顿和建设432
三、作风整顿和建设434
第二十章 淮阴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恢复与发展436
第一节 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436
一、工业的曲折起步436
二、农业学大寨运动440
第二节 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442
一、全面贯彻全国科学大会精神,大力推动本地科技的发展442
二、教育事业的恢复和发展444
三、文艺战线初呈百花齐放局面446
四、加强医疗卫生整顿,促进卫生事业发展447
附录:450
淮阴历届地委、专署、军分区、纪律检查委员会领导人名录450
后记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