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金融犯罪的实证研究 金融领域的刑法规范与司法制度反思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金融犯罪的实证研究 金融领域的刑法规范与司法制度反思](https://www.shukui.net/cover/68/34413547.jpg)
- 毛玲玲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69999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49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375页
- 主题词:金融犯罪-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金融犯罪的实证研究 金融领域的刑法规范与司法制度反思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一、金融犯罪研究热点的兴起1
二、金融犯罪概念的争议与原因3
三、金融犯罪概念与范围的变局6
四、金融犯罪概念的继受、移植与比较10
第一章 近年金融领域案件状况的实证调查16
第一节 金融犯罪案件的数量增长表象与启示17
一、案件数量与涉案人数绝对数量增长17
二、案件数量增长所反映的几组要素的关系18
三、从案件数量考察中得到的启示19
第二节 在概念之外的特殊类型?——非典型金融犯罪20
一、司法实证视野下“金融犯罪”的概念或范围演变21
二、应被关注的“非典型金融犯罪”的表象与启示24
三、非典型金融犯罪的危害及涉众特征25
四、对金融领域犯罪中的“涉众”特征的重视与应对方案26
第三节 在概念之中的特殊类型?——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29
一、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的高发态势29
二、司法实证视野下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的偏离特征31
三、司法实证视野下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的启示32
第四节 与概念相关的类型——金融领域的共同犯罪问题34
一、金融领域犯罪流程的细化与传统共同犯罪理论的困难34
二、金融领域共同犯罪在刑事司法适用中的分歧36
三、司法实证视野下金融领域内外勾结型共同犯罪的扭曲与动因39
第二章 金融犯罪的发展态势与刑法应对42
第一节 金融犯罪的新态势43
一、金融犯罪新手段追随金融市场热点,与新兴金融业务如影随形43
二、金融机构的“用户至上”主义,衍生金融犯罪的空间44
三、道德冒险成为金融机构内部人员犯罪的表现和原因45
四、金融犯罪的处置引发对金融制度逻辑的思考46
五、金融犯罪的全球化呼吁国际立法与司法的合作49
第二节 金融犯罪新态势下刑法应对的要求50
一、及时犯罪化处置,应对金融犯罪新形式50
二、探讨相关罪名的构成设计,完善金融罪刑规范52
三、发挥司法能动性,缓和刑事立法的僵化效应56
四、加强金融犯罪刑事规制全球化合作58
第三章 金融领域犯罪特征的拓展对刑事法律的挑战59
第一节 金融犯罪特征的拓展——新型与传统的双重性及刑法观念的挑战59
一、金融犯罪的新型性特征与应对60
二、金融犯罪的传统性特征与应对65
三、金融领域犯罪特征嬗变下的刑事一体化69
第二节 金融犯罪的非接触性特征与启示71
一、金融创新背景下金融犯罪非接触性特征的呈现71
二、金融犯罪非接触性特征对于传统刑事观念的挑战73
三、非接触性特征下法律适用困境的应对——刑法的调整界限前置74
四、非接触性特征下法律适用困境的应对——以客观解释方式拓展法律适用弹性78
第三节 金融犯罪危害整体性特征与相关启示81
一、金融犯罪“超个人性”危害特征受到刑事政策的重视82
二、金融犯罪“超个人性”危害特征与金融犯罪的评价模式85
三、金融犯罪社会危害性评价标准模式的合理设计86
第四章 金融创新背景下金融刑法观的调整89
第一节 金融创新背景下金融刑法观的校正89
一、金融刑法与金融创新的平衡观念89
二、金融刑法与金融监管的配合观念94
三、金融刑法与刑法谦抑主义观念96
四、金融刑事责任与其他法律责任的衔接观念99
第二节 刑法谦抑主义在金融领域的影响与理解100
一、问题的提出100
二、刑法谦抑主义的理解与误区101
三、金融领域刑法谦抑主义或犯罪“二次违法性”学说的影响104
四、金融领域刑法谦抑主义的正面价值109
第三节 金融领域刑法的独立性观念与思考110
一、金融刑法的角色探讨110
二、金融领域刑法独立性之提倡对刑事立法的影响115
三、金融领域刑法独立性对刑事司法的要求117
第四节 麦道夫欺诈案对于金融监管制度的启示122
一、事件122
二、反思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的不足122
三、政府需要确保金融市场的安全边界124
四、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是防范欺诈之本126
五、对我国完善金融监管的启示127
第五节 金融领域刑事一体化视野下法律风险的分配130
一、一体化视野下金融犯罪被害人的责任承担130
二、一体化视野下金融犯罪法律风险防范的完善132
第五章 金融领域司法状态下对立法、司法与刑事政策相关问题的思考137
第一节 金融刑事立法与司法的积极应对与矛盾状态137
一、金融领域司法状态下立法与司法的积极应对137
二、金融领域司法状态下立法与司法的矛盾表现139
第二节 金融刑法资源积极投入的表现与原因142
一、我国金融领域的刑事立法沿革142
二、近年金融领域刑法资源投入的积极态度145
三、金融监管部门对刑事法律的推动149
四、金融行业对刑事法律的推动157
第三节 金融领域刑事司法状态的成因160
一、金融领域罪刑规范的虚置160
二、严格构成条件下的适用困难162
三、司法解释或法律适用方式偏离金融市场逻辑164
四、司法人员专业素质准备不足166
五、刑事政策的取向不明导致案件定罪与量刑出现争议与分歧167
第六章 金融领域刑事司法热点之一——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问题169
第一节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存在的争议169
一、恶意透支入罪是否违背了信用卡的基础功能171
二、恶意透支入罪是否忽视了发卡方的责任172
第二节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法律适用难题173
一、银行催收不当是否可以作为辩护事由174
二、“非法占有目的”是否可以客观化认定175
三、透支款项的数额问题177
第七章 金融领域刑事司法热点之二——集资行为的刑事管制问题181
第一节 集资行为的刑事管制路径181
一、刑事管制路径182
二、刑事管制特点184
第二节 集资行为刑事管制的困境187
一、法律效果困境187
二、社会效果困境188
第三节 集资行为非刑事管制的方案及分析190
一、方案一:法律松绑,由金融市场“看不见的手”调节190
二、方案二:改变资金需求方的融资方式或资金供给方的投资方式191
三、方案三:将集资行为纳入证券监管体系,以证券犯罪的方式进行规范193
第四节 集资行为刑事管制的合理构建195
一、集资行为刑事管制的制度逻辑在于风险控制——货币借贷直接融资活动中的金融风险195
二、集资行为刑事管制的核心内容在于风险防范——促进信息披露,培育市场信用196
三、配置正当抗辩事由缓解现行刑事管制模式的紧张状态197
四、严惩各种欺诈性集资行为,保障金融秩序198
第八章 金融领域刑事司法热点之三——非法经营罪的实例与思考199
第一节 非法经营罪的立法演变与扩张199
一、非法经营罪的立法演变200
二、非法经营罪的两次修正与其在金融领域适用的扩张201
三、非法经营罪罪名的刑事法理分析202
第二节 非法经营罪在金融领域的适用207
一、金融领域非法经营罪罪名适用的价值评价207
二、金融领域非法经营罪案件的基本特点210
第三节 非法经营金融犯罪的实例分析211
一、典型案例211
二、典型案件所显示的特征213
三、案件定性与处理的争议观点217
四、案件适用罪名的分析218
五、非法经营罪的适用争议222
第九章 证券领域执法样态与相关问题227
第一节 近年证券市场违法犯罪的惩戒状况228
一、证券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和刑事执法228
二、对证券违法犯罪惩戒状况的质疑230
第二节 证券领域刑事司法的矛盾样态及其反思234
一、证券领域刑事司法中的矛盾样态234
二、证券领域执法数量矛盾下对监管执法理念的思考239
三、刑法谦抑主义在证券领域的矛盾误区与纠正243
四、证券领域“选择性打击”与“选择”依据的合理设定247
第三节 内幕交易案件刑事法律资源的配置状态与分析254
一、近年内幕交易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状况254
二、内幕交易执法中行政监管与刑事管制的配合与掣肘256
三、内幕交易犯罪刑事法律适用的困难258
四、内幕交易案件刑事司法的困难及原因263
五、内幕交易犯罪司法难题的解决对策270
第十章 金融领域内外勾结犯罪的思考273
第一节 金融领域内外勾结犯罪的司法状态274
一、内外勾结成为金融犯罪的主要形态274
二、近年金融领域内外勾结型犯罪的主要特点275
第二节 金融领域内外勾结型犯罪法律适用的困难277
一、法律适用困难的表现277
二、金融领域内外勾结型犯罪对传统共同犯罪理论构成条件的挑战278
三、金融领域内外勾结型犯罪以共同犯罪论处的理论借鉴279
四、金融领域内外勾结型共同犯罪的认定与处罚283
第十一章 金融犯罪量刑状况与刑罚结构289
第一节 金融犯罪刑罚问题的思考290
一、增设新刑种是否有必要而且可行291
二、金融犯罪死刑存废的争论292
第二节 我国金融犯罪的刑罚结构295
一、立法中金融犯罪刑罚结构的特征295
二、其他金融犯罪刑罚问题的相关观点296
第三节 司法能动性下金融犯罪的刑罚裁量299
一、金融犯罪刑罚裁量实际状况分析299
二、金融犯罪危害的区别评价与刑罚配置304
三、被害人退赃或赔偿的量刑地位305
四、加强金融犯罪缓刑考验期的监督考察308
第十二章 金融犯罪刑事司法的精致化310
第一节 金融犯罪刑事司法中的证据与程序要求310
一、金融犯罪区别传统的证据与程序要求310
二、涉案财产、赃物处置等程序性问题312
三、受害人损害救济途径的建立与完善314
四、投资者损害补偿制度的探索与建立318
第二节 金融犯罪的减损考虑321
一、行为人的限制出境与犯罪嫌疑人的境外缉捕举措321
二、降低案件对金融市场的不利影响与冲击323
三、多部门合作理念的强调323
第十三章 金融领域刑事司法专业化路径325
第一节 金融刑事司法机制专业化改革的背景325
一、经济犯罪向金融领域的转向325
二、金融犯罪案件办理中新问题、新情况增多326
三、金融犯罪案件办理情况要求强化司法能力327
第二节 金融刑事司法机制专业化的作用328
一、实现司法功能的合理延伸,满足社会公众对刑事司法活动的期望328
二、保障刑事司法的相对独立价值,实现司法权能与其他权能的合理分界329
三、培养专业性司法人员,提高司法能动性330
第三节 金融刑事司法专业化的路径331
一、司法机关设置专门机构331
二、司法工作人员的素质专业化332
三、金融司法的互动合作机制332
第四节 金融刑事司法机制专业化改革的思考333
一、金融刑事司法机制专业化改革缺少内在理论支撑333
二、金融刑事司法人员专业化选择或培训的标准有所偏差334
三、金融刑事司法“专业化”不能等同于司法的孤立化335
第五节 金融刑事司法专业化改革中司法权能的界限335
一、是否可以推广赋予金融监管部门享有“准司法权”335
二、是否强调司法权与其他金融监管权的合作与配合336
三、金融刑事司法专业化改革进程中司法权能变革的借鉴因素337
附录:相关资料338
一、基金“老鼠仓”事件338
二、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典型案例339
三、相关案件简介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