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安全发展与经济增长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安全发展与经济增长导论
  • 何学秋,宋利,李成武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3479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42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254页
  • 主题词:安全事故-关系-经济增长-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安全发展与经济增长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意义3

1.2.1 丰富和完善安全生产理论4

1.2.2 为安全发展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5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5

1.3.1 国外研究5

1.3.2 国内研究9

1.3.3 对国内外研究的总结10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11

1.4.1 研究思路11

1.4.2 研究方法11

1.5 基本结构安排12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14

2.1 经济增长理论及其演进14

2.1.1 经济增长的含义和衡量指标14

2.1.2 经济增长理论的演进14

2.2 社会-技术系统理论17

2.3 事故致因理论19

2.3.1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20

2.3.2 流行病学理论23

2.3.3 能量转移理论24

2.3.4 人失误主因模型25

2.3.5 轨迹交叉理论26

2.3.6 复杂社会-技术系统事故因果模型27

2.3.7 安全流变-突变理论28

2.4 动态计量分析技术29

2.4.1 数据平稳性及其检验29

2.4.2 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30

2.4.3 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的检验31

2.5 本章小结36

第3章 安全系统与经济增长系统的耦合特征37

3.1 安全与经济增长系统耦合于社会生产系统37

3.1.1 安全与经济发展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37

3.1.2 安全与经济耦合网络日趋复杂39

3.2 安全发展与经济增长系统的共生互动与协同演化41

3.2.1 技术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向人类提出安全问题41

3.2.2 安全与经济增长系统协同演化的多层特征47

3.2.3 安全需求是推动安全与经济增长系统协同演化的动力机制48

3.2.4 安全观与经济增长系统协同演化49

3.3 安全目标与经济增长目标的权衡取舍与协同互补52

3.4 安全与经济系统交互作用的时空特性54

3.4.1 安全与经济系统交互作用的时间特性54

3.4.2 安全与经济系统交互作用的空间特性55

3.5 本章小结55

第4章 事故灾害与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比较56

4.1 我国事故灾害历史演变轨迹及特征56

4.1.1 改革开放前事故灾害主要指标的波动幅度较大56

4.1.2 改革开放后事故总量仍在高位徘徊58

4.1.3 事故灾害呈现鲜明的行业特征60

4.1.4 不同经济性质的企业事故灾害的风险差异较大62

4.2 事故灾害状况的国际比较63

4.3 本章小结65

第5章 事故灾害、经济增长规模与经济周期67

5.1 安全生产阶段论与安全库兹涅茨曲线67

5.1.1 安全生产阶段论67

5.1.2 安全库兹涅茨曲线69

5.2 经济周期波动对安全风险的影响71

5.3 我国事故灾害与经济增长时序演变轨迹与特征72

5.3.1 改革开放前经济增长缓慢,事故灾害波动明显72

5.3.2 改革开放后经济增长迅速,事故灾害呈现不同幅度的增长趋势72

5.3.3 事故灾害和经济周期波动特征的趋同性74

5.4 我国事故灾害与经济周期的动态计量分析77

5.4.1 数据来源77

5.4.2 数据稳定性与VAR模型77

5.4.3 协整检验78

5.4.4 格兰杰(Cranger)因果关系检验83

5.4.5 改革开放后经济增长与事故灾害的动态效应89

5.5 近期经济危机对我国事故灾害影响的统计分析97

5.6 本章小结99

第6章 经济增长结构与事故灾害101

6.1 产业结构变化的机制与规律101

6.2 不同产业安全风险强度的差异性103

6.2.1 不同行业灾害事故风险的差异性103

6.2.2 我国不同产业灾害事故风险的差异性106

6.3 我国产业结构与事故灾害的演化轨迹111

6.4 产业结构与事故灾害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113

6.4.1 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113

6.4.2 模型选择114

6.4.3 结果与分析115

6.5 本章小结117

第7章 经济增长要素对事故灾害的影响119

7.1 技术进步对安全风险的影响119

7.1.1 技术进步的非对称含义119

7.1.2 技术进步与我国事故灾害现状122

7.2 人力资本对安全风险的影响124

7.2.1 人因是影响安全的重要因素124

7.2.2 我国的产业工人素质与事故灾害126

7.3 经济体制转轨对安全风险的影响128

7.3.1 改革开放后工伤事故致灾主体的变化128

7.3.2 工伤事故直接危害主体的变化132

7.4 经济一体化对安全风险的影响134

7.4.1 国际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及趋势134

7.4.2 国际技术转移中安全风险转移的机理分析135

7.4.3 经济一体化对我国安全风险的影响137

7.5 经济增长要素与事故灾害关联性的动态计量分析140

7.5.1 数据来源和指标选择140

7.5.2 模型方法141

7.5.3 结果及分析142

7.5.4 结论及启示154

7.6 本章小结159

第8章 区域经济增长与安全风险162

8.1 事故灾害区域空间分布特征描述162

8.1.1 区域空间的划分162

8.1.2 事故灾害区域分布特征162

8.2 经济增长区域分布特征描述170

8.3 区域事故灾害与经济增长规模关联性统计描述177

8.3.1 区域工伤事故与经济增长规模的关联性统计描述177

8.3.2 区域交通事故与经济增长规模的关联性统计描述178

8.3.3 区域火灾与经济增长规模的关联性统计描述179

8.4 区域事故灾害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面板回归分析180

8.4.1 数据说明180

8.4.2 模型方法181

8.4.3 结果及分析182

8.5 结论与启示187

8.6 本章小结189

第9章 安全环境与主体安全行为特征191

9.1 安全环境特征191

9.1.1 安全生产的社会-技术系统191

9.1.2 安全生产环境的动态复杂性193

9.2 企业的安全行为特征196

9.2.1 企业的基本属性196

9.2.2 组织目标的多元化196

9.2.3 安全目标与其他组织目标的交互作用197

9.2.4 企业安全行为的环境适应性199

9.2.5 企业安全行为迁移特征200

9.2.6 转型期我国企业行为的短期性质202

9.3 安全信息问题与外部性204

9.3.1 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204

9.3.2 安全风险的外部性206

9.4 政府行为:安全管制208

9.4.1 责任追究与安全管制208

9.4.2 安全管制手段209

9.5 本章小结210

第10章 安全发展与风险的社会-技术控制211

10.1 安全发展211

10.1.1 安全发展的内涵及意义211

10.1.2 安全发展的指导思想213

10.1.3 安全发展的基本原则213

10.1.4 安全发展战略213

10.2 安全风险的技术控制214

10.2.1 技术控制是解决安全和经济增长矛盾的主要手段214

10.2.2 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将安全风险评估融入产业技术政策214

10.2.3 推动安全科技发展215

10.3 安全风险的社会控制217

10.3.1 经济政策与安全政策的目标协同217

10.3.2 安全生产主体的行为控制219

10.3.3 完善安全监管组织体系220

10.3.4 提高工人议价能力,发展内部制衡力量221

10.3.5 培养公众安全认知与参与意识,发展外部制衡力量222

10.3.6 及时修正和更新安全与健康标准与法规,明确企业安全行为边界223

10.4 本章小结225

第11章 展望226

参考文献227

附录 计量分析的主要原始数据236

后记2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