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存储原理及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网络存储原理及应用](https://www.shukui.net/cover/71/34421541.jpg)
- 梁新元,王田,黄正洪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0464776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46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463页
- 主题词:高等学校-学科-教育建设-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网络存储原理及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1
1.1 存储体系结构及其演变1
1.2 传统的存储系统5
1.2.1 附服务器存储(SAS)7
1.2.2 直接连接存储(DAS)8
1.3 网络存储的优势10
1.3.1 网络存储系统的性能10
1.3.2 网络存储的应用12
1.4 网络存储13
1.4.1 附网存储技术(NAS)14
1.4.2 存储区域网(SAN)16
1.4.3 JINI技术20
1.4.4 IP-SAN20
1.4.5 各种存储方案的比较和选择21
1.5 网络存储技术研究的意义24
1.5.1 信息爆炸使存储技术面临挑战25
1.5.2 传统的存储技术导致信息孤岛25
1.5.3 数据存储技术关系到现代企业的生存26
1.5.4 网络存储设备关系到信息安全26
1.5.5 网络存储市场前景26
第2章 SCSI技术29
2.1 概述29
2.1.1 SCSI标准及其演化29
2.1.2 SCSI标准类型32
2.2 SCSI体系结构及工作原理38
2.2.1 操作系统与SCSI I/O38
2.2.2 SCSI体系结构模型41
2.2.3 SCSI总线的配置44
2.2.4 SCSI命令执行过程及总线阶段46
第3章 网络存储安全保障技术48
3.1 RAID的基本概念48
3.2 RAID的基本原理49
3.2.1 设备虚拟化49
3.2.2 磁盘分块50
3.2.3 RAID数据的组织53
3.2.4 冗余技术56
3.2.5 分块数据校验60
3.3 各级RAID62
3.3.1 RAID 0:分块63
3.3.2 RAID 1:镜像63
3.3.3 RAID 2:专有磁盘的并行访问64
3.3.4 RAID 3:使用专有校验磁盘的同步访问65
3.3.5 RAID 4:使用专用校验磁盘的独立访问65
3.3.6 RAID 5:使用分布式校验的独立访问67
3.3.7 RAID 6:使用双校验的独立访问69
3.3.8 不同级RAID的组合71
第4章 NAS存储技术75
4.1 NAS概述75
4.1.1 NAS体系结构75
4.1.2 附网存储的类型78
4.1.3 附网存储特性81
4.2 NAS的结构83
4.2.1 NAS的软件组成85
4.2.2 NAS的硬件结构85
4.3 NAS中的文件共享协议86
4.3.1 NFS88
4.3.2 SMB92
4.3.3 NFS和SMB的比较95
第5章 SAN存储技术96
5.1 SAN概述96
5.1.1 SAN概念96
5.1.2 SAN技术特性100
5.1.3 SAN结构和构造102
5.2 光纤通道协议105
5.2.1 光纤通道——SAN的基础105
5.2.2 FC功能定义109
5.2.3 FC服务功能110
5.2.4 FC拓扑结构111
5.2.5 光纤通道网络设备112
5.3 SAN与NAS的比较114
5.3.1 SAN与NAS的异同116
5.3.2 NAS和SAN的比较116
5.3.3 SAN与NAS区别和联系120
5.4 SAN的现状和发展121
5.4.1 SAN的现状121
5.4.2 SAN的发展121
第6章 基于IP的存储区域网络123
6.1 IP存储概述123
6.1.1 IP网络存储技术123
6.1.2 IP存储技术的应用126
6.1.3 功能描述128
6.1.4 体系结构130
6.1.5 相关技术131
6.1.6 实现策略135
6.2 IP存储协议137
6.2.1 Fibre Channel over IP(FCIP)137
6.2.2 Internet Fibre Channel Protocol(iFCP)138
6.2.3 Internet SCSI(iSCSI)139
6.2.4 iSCSI与其它几种SAN互连协议的比较150
6.3 iSCSI的实现技术155
6.3.1 iSCSI的实现方式155
6.3.2 iSCSI SAN构成156
6.4 IP存储网络中的设备发现机制160
6.4.1 Service Location Protocol(SLP)162
6.4.2 Internet Storage Name Server(iSNS)166
第7章 网络存储管理168
7.1 概述168
7.1.1 网络存储管理技术产生的背景168
7.1.2 网络存储管理的具体内容170
7.1.3 国内外研究状况172
7.2 NAS系统存储管理175
7.2.1 NAS存储管理软件的结构175
7.2.2 NAS管理软件的各模块功能说明179
7.3 SAN存储资源管理技术183
7.3.1 SAN的基本管理原则183
7.3.2 SAN管理技术184
7.3.3 存储区域网络管理面临的挑战188
7.3.4 系统的整体架构191
7.4 网络数据管理协议194
7.4.1 NDMP的概念194
7.4.2 NDMP的体系结构195
7.4.3 基于NDMP的网络数据备份与恢复197
第8章 网络存储中的备份和容灾200
8.1 存储备份技术的作用200
8.2 数据备份的概念201
8.3 备份的分类206
8.3.1 按照备份操作的方式划分206
8.3.2 按照备份数据的文件组成方式划分208
8.3.3 根据备份数据对应用产生的影响程度划分209
8.3.4 根据备份数据所处的位置划分209
8.4 存储备份的关键技术及其产品210
8.4.1 镜像技术及其产品210
8.4.2 快照技术及其产品212
8.4.3 虚拟私有网络备份213
8.4.4 无服务器备份214
8.4.5 磁带虚拟化备份技术214
8.4.6 并发备份技术215
8.4.7 分层存储管理备份216
8.5 数据备份与数据容灾217
8.5.1 数据容灾的概念217
8.5.2 数据备份与数据容灾之间的关系219
8.6 数据容灾技术221
8.6.1 概述221
8.6.2 数据容灾等级222
8.6.3 数据容灾的关键技术225
8.7 网络存储备份系统228
8.8 基于IP的SAN的远程容灾备份231
8.9 基于光纤通道的高可用容灾存储系统234
第9章 网络存储应用242
9.1 网络存储应用的必要性242
9.1.1 传统存储技术的局限243
9.1.2 网络存储NAS和SAN的优势244
9.1.3 网络存储的前景244
9.2 网络存储方案的选择245
9.2.1 带宽245
9.2.2 扩展性245
9.2.3 稳定性、安全性246
9.2.4 RAID结构246
9.2.5 升级能力、性价比247
9.3 网络存储应用及方案248
9.3.1 网络存储——银行数据安全存储之道248
9.3.2 网络存储系统高校校园网的应用250
9.3.3 网络存储方案在医疗信息管理中的应用255
9.3.4 智能化小区安防监控存储解决方案260
9.3.5 构建电台音频网络存储系统的方案262
第10章 网络存储现状和发展趋势268
10.1 网络存储研发的现状268
10.2 网络存储技术和体系结构概况279
10.2.1 当前常用的几种解决方案279
10.2.2 网络连接安全设备与基于对象存储282
10.2.3 统一存储网(USN)284
10.3 网络存储体系结构的发展趋势288
10.3.1 基于InfiniBand I/O路径的存储系统288
10.3.2 直接存取文件系统DAFS技术289
10.3.3 串性ATA290
10.3.4 SAN与NAS的融合291
10.3.5 iSCSI对象存储系统293
10.4 网络存储系统发展趋势298
10.4.1 公用计算将成为网络存储的发展方向298
10.4.2 下一代智能存储系统的特点299
10.4.3 自主运算存储系统300
10.4.4 分布式异构存储系统301
10.4.5 统一的网络I/O存储系统303
10.4.6 存储虚拟化304
第11章 存储虚拟化技术307
11.1 存储虚拟化概述307
11.1.1 存储虚拟化的研究背景307
11.1.2 存储虚拟化的研究意义309
11.1.3 存储虚拟化的概念311
11.1.4 存储虚拟化的层次325
11.1.5 存储虚拟化的实现模式336
11.1.6 存储虚拟化的若干关键问题339
11.2 存储虚拟化管理软件架构346
11.3 虚拟存储的应用351
11.4 存储虚拟化的实施353
11.5 统一虚拟存储体系结构354
11.6 存储虚拟化的发展趋势355
第12章 网格存储361
12.1 存储网格:下一代网络存储361
12.1.1 从计算网格到存储网格361
12.1.2 存储网格的优势362
12.1.3 存储行业如何应对网格363
12.1.4 IP存储——通向网格的阶梯366
12.2 网格存储和开放标准367
12.2.1 用于网格存储的标准367
12.2.2 标准组织、关键标准和体系结构的角色368
12.2.3 实现和管理网格存储的考虑374
12.3 网格体系结构概述376
12.3.1 网格的基本功能模块377
12.3.2 五层沙漏体系结构379
12.3.3 开放网格服务体系结构381
12.3.4 Web服务资源框架383
12.4 网格管理387
12.4.1 网格的资源管理387
12.4.2 网格的信息管理394
12.4.3 网格的数据管理399
12.4.4 网格QoS保证技术402
12.4.5 网格中的安全性问题404
第13章 基于P2P网络存储技术研究408
13.1 概述408
13.1.1 P2P计算模式408
13.1.2 P2P存储技术409
13.2 P2P分布式存储系统410
13.2.1 P2P存储系统分类410
13.2.2 P2P存储系统的拓扑结构411
13.2.3 典型的P2P存储系统412
13.3 基于P2P的网络存储系统——PeerStore414
13.3.1 PeerStore系统模型414
13.3.2 PeerStore的基本原理415
13.3.3 PeerStore的特点418
13.4 面临的问题418
13.4.1 知识产权保护418
13.4.2 网络病毒传播419
13.4.3 安全问题420
13.5 发展趋势421
参考文献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