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淮阴文化艺术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淮阴史文化局,淮阴市文联编印 著
- 出版社: 淮阴文化局
- ISBN: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526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57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淮阴文化艺术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 言1
序1
凡例1
概述1
附:淮阴市1995年文化机构情况一览表11
大事记(1840—1995)13
第一编 文化管理机构78
第一章 民国时期文化管理机构78
第一节 国民政府文化管理机构78
第二节 解放区文化管理机构78
第二章 淮阴地区文化局79
第三章 淮阴市文化局80
第四章 县(市)区文化(文教)局84
第一节 清江市文化局84
第二节 清河区文化局87
第三节 清浦区文教局88
第四节 县(市)文化管理机构89
第二编 文化社团95
第一章 文化社团的兴起及发展95
第二章 清江市文联及协会97
第一节 五十年代的文协97
第二节 六十年代的文联(筹)97
第三节 八十年代的文联99
第三章 淮阴市文联及协会101
第一节 淮海区文协筹委会102
第二节 淮阴区文协103
第三节 淮阴市文联104
第四节 淮阴市文联所属协会107
一、淮阴市作家协会107
二、淮阴市摄影家协会108
三、淮阴市书法家协会110
四、淮阴市曲艺家协会112
五、淮阴市戏剧家协会113
六、淮阴市美术家协会114
七、淮阴市音乐舞蹈家协会115
八、淮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116
九、淮阴市电视家协会117
第四章 县(市、区)文联及企业文联117
第三编 群众文化123
第一章 群众文化机构123
第一节 通俗教育馆和民众教育馆124
一、民国时期的通俗教育馆和民众教育馆124
二、两淮市立清江民众教育馆126
三、苏北淮阴区立清江人民教育馆126
第二节 淮阴市群众艺术馆127
第三节 县(市)区文化馆129
一、清江市文化馆和清河、清浦两区文化馆131
二、宿迁市文化馆132
三、淮安市文化馆132
四、金湖县文化馆133
附:各县(市)区文化馆基本情况一览表133
第四节 文化站135
第五节 农村集镇文化中心136
一、淮安市车桥镇文化中心138
二、淮安市博里乡文化中心138
三、宿迁市皂河镇文化中心138
四、金湖县淮胜乡文化中心138
五、洪泽县老子山镇文化中心139
六、泗洪县半城镇文化中心139
附:淮阴市1986年度文化中心获奖名单140
第六节 俱乐部(文化室)141
第七节 文化户142
第八节 其它文化事业机构143
一、淮阴市工人文化宫143
二、淮阴市青少年宫144
三、淮阴市老干部俱乐部146
第二章 群众文化队伍147
第一节 群众文化工作队伍147
第二节 业余文艺骨干队伍150
一、乡村玩友150
二、业余文艺宣传队151
三、民营艺术团体153
四、民间艺人157
第三章 群众文化活动158
第一节 阵地活动160
第二节 群众业余文艺创作163
第三节 重大活动165
第四节 民间文艺作品搜集整理168
第四章 民间节日文化和传统文艺形式170
第一节 民间节日文化170
第二节 民间传统文艺形式174
第五章 群众文化理论研究176
附:178
一、淮阴市人民政府表彰1989年度群众文化工作先进县、乡(镇)人民政府名单178
二、淮阴市文化局表彰1989年度群众文化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名单179
第四编 文学艺术181
第一章 文学181
第一节 小 说181
第二节 散文187
一、游记 随笔187
二、人物传记188
三、杂 文189
四、报告文学190
第三节 诗 歌191
第四节 文学评论和研究194
第二章 艺术196
第一节 书 法196
第二节 篆 刻199
第三节 绘 画201
第四节 书画院208
一、淮阴画院208
二、清河中国画院209
三、清浦书画院210
第五节 雕 塑210
第六节 摄 影213
一、黑白摄影214
二、彩色摄影216
第七节 音 乐219
第八节 舞 蹈224
第九节 曲 艺225
一、淮海鼓锣226
二、琴 书228
三、扬州评话229
四、苏北大鼓229
五、相 声230
第十节 影视艺术230
第五编 戏剧236
第一章 京剧236
第一节 京剧班社237
一、周慰堂班237
二、五港京戏班237
第二节 淮海实验京剧团238
第三节 淮阴市京剧团239
第四节 县京剧团247
一、宿迁县京剧团247
二、泗阳县京剧团247
三、沭阳县京剧团248
四、盱眙县京剧团248
五、泗洪县人民京剧团249
六、涟水县京剧团249
第二章 淮海戏249
第一节 淮海小戏班社251
一、于登元班251
二、王春宝班251
三、杨如刚班251
四、小谷班252
第二节 江苏省淮海剧团253
第三节 县(市)淮海剧团261
一、泗阳县淮海剧团261
二、沭阳县淮海剧团261
三、涟水县青年淮海剧团262
四、灌南县淮海剧团262
五、淮阴市红旗淮海剧团263
六、宿迁县新生淮海剧团263
第三章 淮剧263
第一节 淮剧班社265
刘玉芹班265
第二节 淮阴市淮剧团266
第三节 县(市)淮剧团270
一、淮安市淮剧团270
二、涟水县淮剧团271
三、金湖县淮剧团272
四、盱眙县淮剧团272
五、洪泽县淮剧团272
第四章 泗州戏、淮红戏和童子戏273
第一节 泗州戏273
泗洪县泗州戏剧团274
第二节 淮红戏274
宿迁县淮红戏剧团275
第三节 童子戏275
第五章 外路地方戏276
第一节 黄梅戏276
一、盱眙县黄梅戏剧团277
二、泗洪县黄梅戏剧团277
三、洪泽县黄梅戏剧团278
第二节 越 剧279
一、涟水县越剧团279
二、清江市越剧团280
第三节 吕 剧280
一、宿迁县吕剧团281
二、清江市吕剧团281
第六章 木偶 皮影 杂技282
第一节 木 偶282
清江市木偶京剧团282
第二节 皮 影284
双沟皮影剧团284
第三节 杂 技285
宿迁县杂技团286
第七章 文工团286
第一节 淮南大众剧团287
第二节 抗敌剧团288
第三节 拂晓剧团288
第四节 淮阴地委文工团288
第五节 淮阴专区文工团289
第六节 淮阴专区文工队290
第七节 淮阴市歌舞话剧团290
第八节 淮阴县文工团290
第九节 宿迁县文工团291
第十节 宿迁县艺术团291
第十一节 洪泽县歌舞团291
第十二节 洪泽县文工团292
第十三节 金湖县文工团292
第八章 戏剧人才培训292
第一节 科 班292
一、“金”字班293
二、“九”字班293
三、“少”字班293
四、“长”字班293
五、“文”字班294
第二节 艺训班和戏剧学校294
一、革命战争时期艺训班294
二、淮海艺术学校296
三、淮安县淮剧艺训班296
四、涟水县文艺学校296
五、灌南县艺术学校296
六、灌南县文艺训练班296
七、涟水县淮剧培训班297
八、淮阴市戏剧学校297
第九章 剧目创作和戏剧研究300
第一节 剧目创作301
一、创作机构和队伍301
二、创作的主要剧目304
第二节 戏剧研究313
一、淮阴市艺术研究室313
二、江苏省淮海戏研究会314
三、淮阴市戏剧艺术研究会314
四、苏鲁豫皖柳琴戏、泗州戏、淮海戏研究会315
第六编 电影318
第一章 发行机构318
第一节 淮阴市电影公司318
第二节 县(市)电影公司322
一、清江市影剧公司322
二、淮安市电影公司323
三、宿迁市电影公司324
四、泗阳县电影公司324
五、1990年县(市)电影公司概况一览表325
第二章 影片发行325
第一节 影片发行渠道及宣传325
第二节 统计 财务327
第三章 电影放映328
第一节 放映网络328
第二节 放映管理329
第三节 放映队伍培训330
第四章 放映单位331
第一节 清江电影院332
第二节 和平电影院333
第三节 儿童影剧院334
第四节 延安电影院335
第五节 工人电影院336
第六节 农村集镇影剧院和电影队336
第五章 电影工作队伍338
第六章 淮阴市电影评论学会339
第七编 图书馆341
第一章 明清书院和清末私人藏书341
第一节 明清书院341
第二节 清末私人藏书343
一、百花万卷草堂343
二、小方壶斋343
三、漱六山房343
四、石墨楼344
五、养一斋344
第二章 民国时期图书馆344
第一节 清江中山图书馆345
第二节 淮安私立集一图书馆345
第三节 清江新华图书馆345
第四节 淮城市博古图书馆346
第五节 泗沭县大众图书馆346
第三章 淮阴市图书馆346
第四章 县(市)图书馆和乡(镇)图书室355
第一节 县(市)图书馆355
第二节 乡(镇)图书室356
附:县(市)公共图书馆概况表四种356
第五章 非文化系统的主要图书馆359
第一节 淮阴师范专科学校图书馆359
第二节 淮阴教育学院图书馆359
第三节 淮阴工业专科学校图书馆360
第四节 淮阴市化工研究所资料室360
第五节 淮阴中学图书馆361
第六节 淮城镇儿童图书馆361
第七节 淮阴卫生学校图书馆362
第八节 淮阴市科技情报所资料室362
第九节 江苏省徐淮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情报资料研究室362
第十节 淮阴市工人文化宫图书室363
第十一节 清江拖拉机厂图书室363
第十二节 清江合成纤维厂图书室363
第十三节 淮阴市区中专学校图书馆364
附:现代私人藏书364
第六章 图书馆工作队伍和图书馆学理论研究365
第一节 图书馆工作队伍365
第二节 淮阴市图书馆学会366
第八编 文博367
第一章 古遗址367
第一节 松林庄化石出土地点367
第二节 下草湾人股骨化石采集处368
第三节 青莲岗遗址369
第四节 万北遗址369
第五节 东阳城遗址371
第二章 古墓葬371
第一节 韩母墓和漂母墓371
第二节 刘世勋墓372
第三节 明祖陵372
第四节 吴承恩墓373
第五节 郑文英墓374
第六节 关天培墓375
第七节 杨泗洪墓375
第三章 古建筑376
第一节 安澜龙王庙376
第二节 慈云寺378
第三节 镇淮楼379
第四节 淮安府署379
第五节 文通塔380
第六节 月 塔381
第四章 石刻 铸造382
第一节 第一山题刻382
第二节 碑 刻383
第三节 墓 志384
第四节 画像石386
第五节 明祖陵神道石刻387
第六节 铸 造388
一、金天德铜钟388
二、镇水铁牛388
第五章 革命遗存389
第一节 名人故居389
一、周恩来故居389
二、周恩来童年读书处390
三、李更生故居390
第二节 革命旧址390
一、横沟寺暴动指挥部旧址390
二、新安旅行团诞生地新安学校391
三、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392
四、华中分局旧址392
五、苏皖边区政府旧址393
第三节 烈士祠墓和革命纪念建筑394
一、吴苓生烈士墓394
二、淮阴八十二烈士墓395
三、朱家岗战斗烈士陵园395
四、雪枫墓园396
五、爱 园397
六、涟水保卫战烈士纪念塔397
七、宿北大战纪念塔397
第四节 革命群众殉难处398
一、上龟山日军大屠杀遗址398
二、双沟惨案公墓399
第五节 革命遗物399
渡江第一船399
第六章 文物藏品400
第一节 玉石器400
第二节 陶瓷器401
第三节 铜 器403
第四节 书 画405
第五节 出自淮阴市藏于南京博物院的文物407
第七章 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408
第一节 考古调查409
第二节 考古发掘410
第三节 考古研究412
第八章 文物保护与管理414
第一节 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管理415
第二节 馆藏文物和流散文物的保护管理417
第三节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管理419
第九章 机构与队伍421
第一节 淮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422
第二节 淮阴市博物馆423
第三节 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425
第四节 明祖陵文保所426
第五节 淮安市博物馆426
第六节 周恩来故居管理处427
第七节 周恩来纪念馆427
第八节 新安旅行团历史陈列馆428
第九编 新闻出版430
第一章 管理430
第二章 新 闻431
第一节 报纸 期刊431
一、公开发行的报刊431
二、内部发行的报刊435
附:1990年淮阴市报纸、杂志一览表436
第二节 省以上报刊和电台驻淮记者站437
第三章 出版438
第四章 印刷439
第一节 江苏淮阴新华印刷厂440
第二节 淮阴市淮海印刷厂441
第三节 淮阴市属印刷厂442
附:淮阴市印刷企业概况表二种442
第五章 报刊发行444
第十编 图书发行446
第一章 民国时期书店446
第一节 国统区书店446
第二节 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书店448
第二章 淮阴市新华书店451
第三章 县(市)新华书店455
第四章 发行457
第一节 市、县(市)书店发行概况457
第二节 淮阴市新华书店发行实绩458
第五章 图书发行工作队伍461
第六章 淮阴市图书发行研究会462
第十一编 文化市场管理464
第一章 文化市场管理机构464
第一节 文化市场管理委员会464
第二节 印刷业书刊发行业清理整顿领导小组465
第三节 清理整顿活动465
第二章 文化市场管理467
第一节 音像管理467
第二节 文化娱乐市场管理470
第三章 演出管理471
第一节 演出场所471
一、淮海影剧院473
二、淮阴市人民剧场474
三、淮阴县大众剧场475
四、曲艺书场476
第二节 演出管理477
第十二编 创收补文479
第一章 创收补文的兴起与发展479
第二章 淮阴市文化服务公司479
第三章 多种经营和有偿服务项目的有关规定480
第四章 淮阴市文化系统“补文”工作482
第一节 淮阴市市区“补文”工作483
第二节 县(市)乡(镇)文化单位“补文”工作485
人物传487
枚 乘487
陈 琳487
鲍 照488
施 雨488
吉中孚488
赵 嘏488
张 耒488
龚 开489
汤 垢489
吴承恩490
柳敬亭490
雪 庄490
张 弨491
胡简敬491
阎若璩491
边寿民491
吴玉搢492
薛 怀492
汪廷珍492
张长源492
倪瑞璇492
陈 筠493
周 廉493
万承纪493
徐广绪493
朱 纻494
潘德舆494
王 相494
丁 晏495
鲁兰仙495
丘心如495
鲁一同495
万青选496
胡盍朋496
黄钧宰496
吴昆田497
汪藕裳497
尹耕云497
蔡家彬497
刘清韵497
李映庚498
刘 鹗498
程小池498
王采琳499
周慰堂499
罗振玉499
王锡祺500
茹宗陵500
陈 治500
蒋登科500
王瑶卿501
周 实502
张相文502
单维礼502
郎静山503
周信芳503
张煦侯504
苗绍年504
王大娘505
顾汉章505
范希曾506
吴印咸506
陈书樵506
滑田友506
靳华章507
徐慕农507
刘玉琴508
陈白尘508
汪海青508
吴 强509
周茂贵509
王小古510
吕文桥510
白 夜511
薛云峰511
程翰亭511
陈 炽512
温士奇512
钱 毅512
刘 溪513
刘 鹏513
李彩凤513
杨云发514
杨佑智514
王益山514
附录515
一、从事文化工作三十年以上人员名单515
二、各类文化学会(协会)全国会员和省会员名单519
三、各类文学艺术协会全国会员和省会员名单520
后记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