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明清传奇与地方声腔关系考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明清传奇与地方声腔关系考论
  • 黄振林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12547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48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469页
  • 主题词:传奇剧(戏曲)-文学研究-中国-明清时代;地方戏-声腔-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明清传奇与地方声腔关系考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 关于明清传奇与地方声腔关系的新思考1

第一章 北曲声律体系的成熟与文人对民间声腔的矛盾心态1

第一节 南北曲的二水分流与剧曲曲体的民间渊源1

第二节 宁王朱权的曲律自觉与北曲的格律轨范5

第三节 文乐结合:词蜕变为曲与文人的咏歌方式9

第四节 周德清的审音辨字和北曲的曲律归心15

第二章 南方区域声腔的活跃与传奇“原生”的民间版本20

第一节 南北曲的此消彼长与南戏戏文的原生形态20

第二节 文人改本的恣情寄托和民间流传的世代累积26

第三节 南戏声腔的遗存概貌和重点区域的集中流变33

第四节 诸腔曲源的民间本色与旋律框架的民歌情调37

第三章 弋阳俗腔的流布与明清传奇的历史抉择46

第一节 传统目连戏与弋阳腔的最初渊源46

第二节 弋阳腔的广泛流布与各地高腔的形成51

第三节 锣鼓帮腔的喧腾热闹与随心入腔的旋律流程55

第四节 弋阳戏班的戏神供奉与民间梨园的清源崇拜61

第四章 从“词乐雅唱”到“剧曲俗唱”:文人传奇与民间歌谣的痛苦扭结66

第一节 剧曲俗唱的存在方式与民间歌谣的多重扭结66

第二节 剧曲俗唱的旋律内核:民歌小调与时尚小曲71

第三节 “依腔传字”的旋律形态与早期南戏的演唱方式78

第四节 汉字四声的声律韵味与“依字声行腔”的音乐原理84

第五章 海盐腔传奇的崛起与南戏品质内涵的转移93

第一节 方言传唱的地方俗戏与歌谣搬演的温州戏文93

第二节 海盐腔传奇:文人濡染南戏与道德教化责任98

第三节 “以时文为曲”的儒门手脚与南戏本色的“绮词”开端115

第四节 整饬律化南戏曲词与戏文体制的根本转型124

第五节 晚明海盐腔传奇专属作家的存在及声腔遗存问题127

第六章 宜黄腔的历史存在及其与明清传奇关系的争议132

第一节 明清两代宜黄腔的概念与其真实面貌132

第二节 关于明代是否存在“宜黄腔”的争议140

第三节 梅鼎祚《玉合记》是为“宜黄腔”创作的吗?148

第七章 熔铸曲律矩矱与昆腔传奇的精致和尴尬154

第一节 顾坚和文人的雅集酬唱与早期昆腔的“止行吴中”154

第二节 “有魏良辅而北词几废”158

第三节 苏州昆歌终成天下第一雅曲162

第四节 词隐先生的持法至严与南词曲谱的精致矩矱169

第八章 明代海盐腔、昆山腔行腔差异的历史描述174

第一节 海盐腔传奇的脚本与“浙音”的官话形态174

第二节 “婉媚”“婉媚极矣”:海盐腔、昆山腔的风格定位180

第三节 “转喉”:昆山腔迥别于海盐腔的独特技法186

第四节 不入弦索:海盐腔与昆山腔的本质差异193

第九章 弦索南下和剧唱海盐诸腔的逐步衰落197

第一节 “板”“弦”分轨与南北腔的核心差异197

第二节 “曲”“剧”错位:弦索的尴尬和海盐诸腔的衰落202

第三节 海盐腔的引入及在临川的封闭性遗存206

第十章 明代青阳腔的崛起及其曲体变迁特征215

第一节 明代传奇曲律规制的成熟与青阳腔的民间突围215

第二节 青阳腔对乐句的断分与民间曲体的错位220

第三节 江西湖口青阳腔音乐特征与帮腔风格230

第四节 文人的心理期待与青阳诸腔对弦索的抵制234

第十一章 明代曲学中“诸腔”、“杂调”称谓与内涵的变迁238

第一节 “诸腔”“杂调”的曲学渊源与意义演变238

第二节 “弋阳诸腔”的曲体形态和民间流传242

第三节 关于余姚腔的争议及其在明代的流变251

第四节 “诸腔”“杂调”与昆腔的雅俗互补256

第十二章 《曲品》的传奇批评与万历间曲学命题263

第一节 “尊北贬南”观念的颠覆与南曲地位的修复263

第二节 “事真体奇”的文体规制与关目“局段”的出新267

第三节 “本色当行”的曲学意义与金元格调的延展270

第十三章 “句字转声”与“临川四梦”的曲牌、用韵、方言274

第一节 曲牌的“定律”、“定腔”与汤显祖的“句字转声”274

第二节 “临川四梦”旦、生用韵的规范与唱腔的优雅婉转280

第三节 方言俚唱与“临川四梦”净、丑、贴角的行腔风格284

第四节 婉媚昆腔向传奇弋腔的雅俗“转身”289

第十四章 汤显祖的诗学观与晚明曲学批评294

第一节 “意趣神色”与汤显祖的诗学本质观294

第二节 “句字转声”与汤显祖的曲学声律观298

第三节 “率性而已”与汤显祖的诗学实践观302

第十五章 《墨憨斋定本传奇》与冯梦龙的戏曲实践310

第一节 尊崇词隐曲律矩矱的传奇戏笔310

第二节 《太霞新奏》与吴江派的曲体轨迹316

第三节 “悦性达情”与吴江曲家的崇雅态度326

第四节 《墨憨斋定本传奇》评点与冯梦龙的曲律观333

第十六章 潮腔、泉腔的南戏遗韵与明清传奇341

第一节 潮泉腔的独特风韵与南戏的最远触角341

第二节 福建“梨园戏”的古拙风貌与南戏的“多点”起源348

第三节 莆仙戏的佛教色彩与传奇的鬼神情节355

第十七章 从《钵中莲》传奇的年代归属看“花雅同本”的复杂性359

第一节 胡忌先生的疑问和“花部”诸腔的起始年限359

第二节 花部的犬牙交错与梆子腔的包容362

第三节 字面上的腔调表述与演唱方式的“偷换”366

第四节 民间演出本的情节叠加与“花雅同本”的复杂形态372

第十八章 折子戏的兴起与舞台对昆腔的选择379

第一节 清唱、俗唱的分流与折子戏的兴起379

第二节 诸多“折本”的出现和舞台经典的形成386

第三节 草昆的概念及其在全国的流变393

第四节 灿烂晚霞的西落与百年雅曲的衰微399

第十九章 花部的崛起与明清传奇的嬗变406

第一节 梆子腔系的体制与传统声腔的变异406

第二节 新兴梆子与古老弋腔的碰撞融合413

第二十章 吴歈难抵梆子声422

第一节 唐英传奇的审美选择与昆腔的裂变422

第二节 “宗元”意识的崛起与传奇体制的变迁427

第三节 从“两头蛮”到“三锅爨”431

第四节 粤剧的梆子意味与文人传奇的最后消亡436

参考文献441

后记4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