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通往雄辩家之路-辩论学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通往雄辩家之路-辩论学导论
  • 冯必杨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03815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258页
  • 文件大小:86MB
  • 文件页数:27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通往雄辩家之路-辩论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辩论的实质1

1.2 辩论的作用5

1.3 辩论思想史的简略回顾9

1.4 辩论学应成为一门独立学科13

第二章 辩论的类型18

2.1 自辩与他辩18

2.1.1 自辩18

2.1.2 他辩19

2.2 口头辩论与书面辩论22

2.2.1 口头辩论22

2.2.2 书面辩论23

2.3 有准备辩论与无准备辩论24

2.3.1 有准备辩论24

2.3.2 无准备辩论24

2.4 惬意式辩论与敌对式辩论26

2.4.1 惬意式辩论27

2.4.2 敌对式辩论27

2.5 几种具体辩论形态29

2.5.1 学术争鸣29

2.5.2 法庭辩论32

2.5.3 谈判36

2.5.4 论文答辩41

2.5.5 辩论比赛44

第三章 辩论的基本原则49

3.1 实事求是原则49

3.2 平等原则52

3.3 同一原则56

3.4 充足理由原则62

第四章 辩论前的准备工作68

4.1 分析论题68

4.2 知己72

4.3 知彼77

4.4 天时·地利·人和85

4.5 演习88

第五章 辩论的一般过程91

5.1 辩论的开始91

5.2 辩论的展开97

5.3 辩论的终结111

第六章 反驳的技巧118

6.1 直接反驳的技巧118

6.1.1 事实反驳法118

6.1.2 揭露矛盾法119

6.1.3 二难推理及破斥122

6.1.4 排除反驳法124

6.2 间接反驳的技巧125

6.2.1 独立证明法126

6.2.2 归谬法127

6.2.3 欲擒故纵法128

6.2.4 引诱法129

6.2.5 顺水推舟法131

6.2.6 平衡推理法132

6.2.7 展示法133

6.3 几种特殊的反驳技巧134

6.3.1 幽默反驳法134

6.3.2 委婉反驳法136

6.3.3 以毒攻毒法137

6.3.4 “孤注一掷”140

第七章 辩护的技巧142

7.1 直接辩护的技巧142

7.1.1 三段论法142

7.1.2 归纳法145

7.1.3 类比法148

7.1.4 喻证法150

7.1.5 例证法152

7.2 间接辩护的技巧153

7.2.1 反证法153

7.2.2 淘汰法155

7.2.3 迂回法156

7.2.4 从对方取论据158

7.2.5 以退为攻159

7.2.6 以攻为守160

7.2.7 让步161

7.3 应付意外情况的辩护技巧163

7.3.1 缓兵之计163

7.3.2 补错法164

第八章 问答的技巧167

8.1 辩论中的一般问答167

8.2 问的技巧171

8.2.1 诱入圈套提问法171

8.2.2 使左右为难提问法174

8.2.3 显示矛盾提问法175

8.2.4 引出反驳话题的提问法177

8.2.5 直问178

8.2.6 曲问179

8.2.7 反问180

8.3 答的技巧181

8.3.1 否定问语本身回答法181

8.3.2 使陷入困境回答法182

8.3.3 设定条件回答法183

8.3.4 以问代答法184

8.3.5 模糊回答法185

8.3.6 幽默回答法187

8.3.7 回避回答法187

8.3.8 不回答189

8.4 善于运用各种技巧191

第九章 诡辩及其驳斥193

9.1 诡辩的实质193

9.2 诡辩的常用伎俩197

9.2.1 偷换概念197

9.2.2 偷换论题198

9.2.3 含糊其词,模棱两可200

9.2.4 虚假论据200

9.2.5 预期理由202

9.2.6 循环论证202

9.2.7 不成理由203

9.2.8 以人为据204

9.2.9 诉诸权威204

9.2.10 诉诸感情206

9.2.11 人身攻击206

9.2.12 强加因果207

9.2.13 以偏概全208

9.2.14 机械类比209

9.2.15 有意用错误的推理形式210

9.2.16 无限上纲211

9.2.17 标准不一212

9.2.18 无中生有213

9.2.19 恫吓威胁214

9.2.20 冒充辩证法215

9.3 揭露和驳斥诡辩217

第十章 论辩能力的培养220

10.1 提高辩论中的思维能力220

10.2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26

10.3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234

10.4 勤于学习 勇于实践241

第十一章 论辩者的道德修养及应有仪态247

11.1 论辩者的道德修养247

11.2 论辩者的应有仪态253

后记2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