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魏晋南北朝隋唐立法与法律体系 敕例、法典与唐法系源流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楼劲著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4925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70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396页
- 主题词:立法-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时代;立法-研究-中国-隋唐时代;法律体系-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时代;法律体系-研究-中国-隋唐时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魏晋南北朝隋唐立法与法律体系 敕例、法典与唐法系源流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上卷3
第一章 魏晋以来敕例的编纂与《格》、《式》之源3
第一节 从《晋故事》到《梁科》、《陈科》4
一 汉魏“故事”与《晋故事》5
二 《晋故事》的编录与条文形态8
三 从《晋故事》到《梁科》、《陈科》13
第二节 从“干支诏书”到《甲子科》、《甲辰仪》16
一 “法令”与“干支诏书”16
二 《甲子科》与《壬辰仪》20
第三节 从编纂条制到《麟趾格》、《大统式》25
一 敕例在北朝的活跃及“条制”的盛行25
二 北魏编纂敕例的历程28
三 敕例称“格”或“式”的习惯30
四 《麟趾格》、《大统式》的性质与形态35
第二章 敕例编纂的立法化、法典化及其影响40
第一节 敕例编纂的立法化及其影响40
一 《晋书·刑法志》提到的汉代法例编纂之作41
二 敕例编纂立法化与新《律》、《令》体制的形成和发展46
三 敕例编纂立法化确定了法典与制敕的关系格局49
四 敕例编纂立法化与魏晋以来敕例编纂活动的轴心52
第二节 敕例编纂的法典化及其影响56
一 魏晋以来敕例编纂法典化的途径和趋势57
二 敕例编纂法典化与《律》、《令》关系的定型63
三 敕例编纂法典化与条制的流行69
四 敕例编纂法典化与若干过渡型法典的出现73
第三章 北魏前期立法与《律》、《令》形态、性质的变迁77
第一节 天兴“律令”的性质和形态77
一 天兴所定“律令”及其内涵78
二 天兴“律令”的形态和性质深受汉魏影响85
三 《天兴律》应是编集科条诏令而成的条制集88
四 《天兴令》应是相关诏令集94
第二节 神?四年以来“改定《律》制”99
一 神?四年改定《律》、《令》的几个问题100
二 关于正平元年“改定《律》制”111
三 关于太武帝“改定《律》制”几点认识119
第三节 太和元年至十六年修订《律》、《令》120
一 孝文帝亲政前后的立法进程及其转折121
二 太和改革与定《律》、《令》的关联128
三 《律》、《令》体制的进化与《太和令》的形态139
四 关于太和元年至十六年立法的几点认识146
第四章 太和十六年后的官制改革与相关诸《令》的修订148
第一节 太和以前官制与《令》的状况149
一 官制“旧《令》”的状态149
二 “旧《令》亡失”的背景:制度与《令》体形态152
第二节 “太和中”所定“职令”与孝文帝的官制整改155
一 太和中“职令”即太和十六年所颁官制之《令》155
二 太和十六年“职令”的官制改革内容158
三 太和十六年“职令”在官制改革上的过渡性162
第三节 太和十七年《职员令》与官制诸《令》的演变163
一 推出《职员令》的背景164
二 《职员令》的开创性和重大影响166
三 《职员令》编纂的迫促与局限168
四 《职员令》对太和十六年“职令”的损益169
第四节 太和十九年《品令》及相关问题172
一 制定“《品令》”的背景172
二 《品令》解决的首先是官职的清、浊问题174
三 “《品令》”非“职令”的重修而属创体180
四 《品令》中的“士人品第”和“小人之官”183
五 太和十九年“《品令》”的影响185
第五节 太和二十三年再修“职令”189
一 “复次职令”指的是什么?189
二 “复次职令”应是对前此三《令》的总结和调整192
三 “职令”之称及其在唐宋类书中的佚文出处195
四 对太和二十三年“复次职令”的几点认识201
第五章 北魏后期《令》的修订与颁行203
第一节 北魏后期“《令》未班行”说不能成立203
一 “《律》班《令》止”的记载有问题204
二 “朝令”的“未及班行”当属实205
第二节 太和十六年以来《令》多颁行之况207
一 太和十六年及正始元年修成之《令》多已颁行208
二 太和十六年以来及正始元年已颁而篇名可考之《令》209
三 太和十六年以来及正始元年已颁而篇名不详之《令》217
第三节 太和以来未颁之《令》的两种情况224
一 《令》篇有大体修成而未颁及久修未成而无从颁行者225
二 太和后期以来改制与礼仪诸《令》的纷纭难定233
三 关于北魏后期《令》制定和颁行的几点认识244
第六章 北魏的科、格、式与条制246
第一节 科、格、式义项沿自汉代以来247
一 “科”的几种含义247
二 “格”义与“科”相类249
三 “式”可指法与“科”、“格”同251
第二节 科、格、式在法制领域常指敕例253
一 科、格、式所指多与《律》、《令》有别253
二 科、格、式可泛指法条而不指代《律》、《令》255
第三节 科、格、式与条制:敕例指称方式的灵活不定257
一 科、格、式可互称257
二 含有多条规定的科、格、式可称“条制”259
三 科、格、式及条制皆非法律专有名词261
第四节 科、格、式所指敕例的基本状况265
一 “科”、“格”、“式”所指敕例的形成程序265
二 “科”、“格”、“式”所指敕例的基本性质269
第五节 科、格、式所指敕例与《律》、《令》的关系274
一 作用和地位视《律》、《令》的状态消长波动274
二 刑事敕例的删定入《律》与代《律》而行275
三 定《令》的曲折与敕例的活跃277
四 北魏《律》、《令》与敕例关系的发展态势282
第六节 科、格、式所指敕例的源与流283
一 有关指称习惯的源与流283
二 北魏敕例盛行的两个源头285
三 孝文帝以来礼制与法制、刑事与行政敕例的分化趋势289
四 正始立法以后对科、格、式的清理与编纂292
第七章 北齐与周、隋法律体系的若干问题296
第一节 北齐初年立法与《麟趾格》296
一 北齐初年立法记载的出入297
二 天保元年下诏立法的范围300
三 天保元年立法的重心:《麟趾格》与议造齐《律》的关系302
四 《麟趾格》的基本状况307
五 关于北齐立法的几点认识312
第二节 《河清令》的分篇体例与修撰过程315
一 《河清令》体例问题事关重大315
二 《河清令》不可能以尚书诸曹分篇318
三 《河清令》不以尚书诸曹分篇的证据321
四 《唐六典》述《河清令》体例之误的可能原因334
第三节 北齐和北周的法律体系及相关问题337
一 《河清律》、《令》与《权格》、《权令》的并行337
二 北周并未定《令》341
三 《大律》与《刑书要制》、《大统式》与《正始令》并行346
第四节 隋定《律》、《令》而未修《格》、《式》348
一 隋代“格”、“式”仍指敕例而非法书349
二 开皇所定唯有《律》、《令》而无《格》、《式》353
三 大业立法也未统一编纂过《格》、《式》356
四 关于隋代立法和法律体系的几点认识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