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平顶山应国墓地 1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平顶山应国墓地 1 上
  •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平顶山市文物管理局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大象出版社
  • ISBN:753477311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770页
  • 文件大小:390MB
  • 文件页数:82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平顶山应国墓地 1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言1

第一节 地理环境与历史沿革1

第二节 应国墓地面貌与流散文物情况5

第三节 应国墓地的发现、钻探与发掘7

一、应国墓地的发现8

二、应国墓地的钻探与发掘8

第四节 发掘资料概述及学术价值10

第五节 考古报告的编写体例及其特点11

第二章 西周早期墓14

第一节 二三二号墓——应公墓(M232)18

壹 墓葬概述18

一、墓葬形制18

二、填土、积石19

三、葬具、葬式19

四、随葬器物的位置19

(一)贴于墓室东西壁面上19

(二)放在二层台上26

(三)放在墓底26

(四)出土于盗洞内26

贰 随葬器物26

一、铜器27

(一)礼器27

1.礼器残片27

2.匕27

(二)兵器27

1.戈28

2.矛30

3.剑30

4.盾钖31

(三)工具32

1.斧32

2.锛33

(四)车器33

1.车軎33

2.车輨34

3.輨踏34

4.菱形盖钉35

(五)马器35

1.带扣35

2.当卢42

3.长圆管42

4.小腰42

5.节约43

6.络饰44

(六)宗教物品44

1.人面具44

2.兽面具45

(七)其他46

1.凹槽形环46

2.凹槽弧形饰件46

3.铃舌47

二、金器47

三、玉器、玛瑙器47

(一)礼玉48

1.玉璜48

2.玉璋48

3.条形玉缀饰48

(二)佩玉(含玛瑙器)50

1.虎形玉佩50

2.蝉形玉佩50

3.鱼形玉佩50

4.戈形玉佩50

5.弯钩形玉佩50

6.圆泡形玉佩52

7.残鹿形玉佩52

8.玛瑙管52

四、陶器、瓷器52

(一)炊食器53

(二)盛食器53

1.三足陶瓮53

2.平顶盖网格纹硬陶瓿53

3.网络纹瓷尊53

4.S纹瓷罍56

5.瓷瓿56

6.素面瓷盂56

7.方格兼曲折纹瓷瓮57

8.瓷豆57

9.三盘联体瓷豆59

五、角器、牙器59

(一)马器、用具59

1.角镳59

2.角觿59

3.牙觿60

(二)其他60

1.菌形牙帽首61

2.长方形牙片饰61

3.残象牙器61

六、蚌器、海贝61

(一)礼器、用具、货币61

1.蚌戈61

2.蚌小腰62

3.海贝62

(二)棺饰63

1.蚌鱼63

2.蚌管63

3.蚌珠63

4.蚌饰64

5.蚌壳67

七、宋代茶叶末釉小口短颈瓷瓶67

叁 小结68

一、墓葬年代68

(一)随葬器物的形制、纹样所揭示的墓葬年代68

(二)周边相关墓葬与传世应国有铭铜器的年代85

(三)M232年代的推断85

二、墓主人身份85

三、M232被盗的时间与传世应国有铭铜器的关系91

第二节 二三一号墓——应公少夫人墓(M231)92

壹 墓葬概述92

一、墓葬形制92

二、葬具、葬式92

三、随葬器物的位置92

(一)放在二层台上92

(二)放在棺顶板上94

(三)放在棺内94

贰 随葬器物94

一、锡器96

二、玉器、玛瑙器(含料器、石器)96

(一)佩玉(含玛瑙器、石器)96

1.刀形玉笄97

2.鱼形玉佩98

3.牛首形玉佩100

4.燕形玉佩100

5.蚂蚱形玉佩100

6.单佩联珠组合玉项饰100

7.二璜联珠组合玉佩103

8.绿松石联珠组合玛瑙项饰一109

9.绿松石联珠组合玛瑙项饰二109

10.黑、白石珠组合项饰112

11.二十一佩联珠组合玉项饰112

12.十一佩联珠组合石项饰116

13.十列串珠组合玛瑙佩116

(二)殓玉118

三、石器、陶器122

(一)用具、炊食器122

1.砺石122

2.陶鬲123

(二)酒器、盛食器123

1.陶大口尊123

2.陶豆124

3.陶罐125

4.硬陶器125

四、蚌器与海贝125

(一)装饰品、棺饰125

1.黑白石珠与蚌珠组合串饰125

2.鸟形蚌饰127

3.圆泡形蚌饰127

4.椭圆泡形蚌饰127

(二)殓尸货贝、蚌壳128

1.海贝琀128

2.蚌壳128

叁 小结128

一、墓葬年代128

二、墓主人身份及其与应公的关系140

第三节 二四二号墓——旡墓(M242)144

壹 墓葬概述144

一、墓葬形制144

二、葬具、葬式144

三、殓衣衾与朱砂144

四、随葬器物的位置146

(一)放在二层台上146

(二)放在内、外棺之间146

(三)放在内棺内146

贰 随葬器物146

一、铜器148

(一)礼器149

1.鼎149

2.簋151

3.尊152

4.卣152

5.爵154

6.觯156

(二)兵器156

1.戈156

2.盾钖158

(三)车器158

1.车軎158

2.车辖158

3.銮铃160

(四)马器、棺饰160

1.马衔160

2.马镳160

3.带扣160

4.棺环161

二、玉器(含蚌器)162

(一)佩玉162

1.龙形玉佩162

2.鱼形玉佩162

3.鸟形玉佩164

4.蚕形玉佩164

5.璧形玉佩164

(二)用具165

1.碧玉刻刀165

2.蚌帽首165

3.条形玉缀饰165

三、石器、陶器、角器、蚌器、海贝165

(一)生活器皿、用具165

1.砺石166

2.陶鬲166

(二)马器、殓尸货贝166

1.角镳167

2.海贝琀167

(三)棺饰167

1.鸟形蚌饰167

2.圆饼形蚌饰167

3.圆泡形蚌饰168

4.椭圆泡形蚌饰169

四、丝织物169

叁 小结169

一、铜器铭文简释170

(一)旡鼎铭文考释170

(二)柞伯簋铭文考释170

二、墓葬年代172

三、墓主人年龄、性别与疾病的推测182

(一)年龄182

(二)性别187

(三)疾病187

四、墓主人之名与身份187

五、墓主人与胙国的关系187

第四节 二二九号墓——应事(使)墓(M229)188

壹 墓葬概述188

贰 随葬器物188

一、铜器189

(一)礼器189

1.鼎189

2.簋190

3.爵190

4.觯191

(二)兵器、工具191

1.戈191

2.盾钖193

3.锛195

(三)车器、马器195

1.车辖196

2.连体马衔镳197

3.带扣197

二、陶器、蚌器、海贝201

(一)生活器皿202

1.陶鬲202

2.陶罐202

(二)货币、棺饰202

1.海贝203

2.圆泡形蚌饰203

叁 小结203

一、铜器铭文简释203

二、墓葬年代205

三、墓主人身份214

四、铜器的革新风尚与动物牺牲随葬祭奠习俗218

第五节 二三○号墓——应侯墓(M230)218

壹 墓葬概述218

一、墓葬形制219

二、葬具、葬式219

三、随葬器物的位置219

(一)放在填土中219

(二)放在椁盖板上219

(三)放在外棺顶板上222

(四)放在内棺内222

(五)出自盗洞222

贰 随葬器物222

一、铜器225

(一)礼器、兵器225

1.礼器残片225

2.戈225

3.矛226

4.盾钖226

(二)工具228

1.斧228

2.锛228

(三)车器228

1.车軎228

2.双兽角形车饰229

3.联座拱桥形钮229

(四)马器231

1.当卢231

2.连体马衔镳233

3.带扣233

4.环239

5.管络饰239

(五)宗教物品239

1.人面具239

2.组合型兽面具240

二、玉器、玛瑙器、绿松石器244

(一)礼玉244

1.玉戈244

2.玉璜246

3.玉璋及条形玉缀饰246

(二)佩玉250

1.凤鸟形玉佩250

2.羊首猴身形玉佩250

3.鸱鸮形玉佩250

4.鱼形玉佩250

5.猪首形玉佩252

6.拱桥形玉佩252

7.鸟形玉佩252

8.玉管联珠组合玉项饰254

三、石器、瓷器256

(一)用具、佩饰256

1.石棒256

2.鸟形石佩256

(二)生活器皿256

四、骨、牙、蚌器与海贝258

(一)用具258

1.牙觿258

2.残骨器258

3.残骨筒259

(二)棺饰259

1.圆泡形骨饰259

2.圆泡形蚌饰259

3.椭圆泡形蚌饰261

4.菱形锥体蚌饰261

5.长方片形蚌饰261

6.鱼形蚌饰261

7.蚌珠261

8.蚌壳262

(三)货币(含冥币)262

1.海贝262

2.骨贝263

叁 小结263

一、铜器铭文简释263

二、墓葬年代264

三、墓主人年龄与身份275

四、关于铜当卢的形制280

第六节 四十八号墓——伯徫墓(M48)280

壹 墓葬概述280

贰 随葬器物280

一、鼎280

(一)伯鼎280

(二)夔龙纹鼎282

二、簋282

三、壶282

叁 小结285

一、铜器铭文简释287

(一)伯作器组288

(二)少姜作器组288

二、墓葬年代289

三、墓主人之名与身份293

第七节 征集的西周早期应国墓地文物295

壹 概况295

贰 征集文物简介296

一、铜器296

(一)礼器296

1.鼎296

2.簋296

(二)兵器298

1.戈298

2.盾钖298

(三)车器299

1.车軎299

2.车辖302

二、玉器、玛瑙器302

(一)礼玉302

(二)佩玉(含玛瑙器)302

1.璧形玉佩302

2.凤鸟形玉佩304

3.鱼形玉佩304

4.玛瑙串珠304

三、蚌器304

叁 小结305

一、器物年代305

二、器物拥有者身份及其他311

第八节 西周早期有铭铜器与应公墓的位置312

壹 应公诸器312

一、应公方鼎312

(一)应公方鼎甲313

(二)应公方鼎乙313

二、十六字应公鼎313

(一)十六字应公鼎甲313

(二)十六字应公鼎乙316

三、双弦纹应公鼎316

四、应公簋317

(一)夔龙纹应公簋317

(二)双弦纹应公簋317

五、应公壶318

六、兽面纹应公觯318

七、有鋬应公觯320

八、应公卣321

贰 应叔方鼎321

叁 应监甗322

肆 小结323

一、传世铜器铭文简释323

二、传世应国有铭铜器的年代325

三、关于传世应国有铭铜器出土地点的推测330

四、传世应国有铭铜器成双成对的特征333

伍 传世应公诸器与M232的关系333

第九节 结语334

壹 几位墓主人的身份及其相互关系334

贰 几位墓主人去世年代的相互制约335

叁 首任应国国君的不同称谓——应叔、应监、应侯、应公337

一、应监甗与周公东征后的监殷机制337

二、应叔方鼎与周武王庶子应叔及其不断升迁341

三、应公诸器与周王朝的“三公”341

四、关于成王、应公的年龄343

肆 关于M232应公墓铜器的蠡测343

伍 传世应公铜器中的伪品344

第三章 西周中期墓345

第一节 五十号墓——匍墓(M50)346

壹 墓葬概述346

一、墓葬形制346

二、葬具、葬式347

三、随葬器物的位置347

(一)放在棺外二层台上347

(二)放在棺顶板上347

(三)放在棺内347

贰 随葬器物348

一、铜器348

(一)礼器349

1.鼎349

2.盉350

(二)兵器351

1.无胡无穿戈352

2.中胡二穿戈352

(三)车器352

1.车辖352

2.銮铃355

(四)马器356

1.马衔356

2.马镳356

3.带扣357

4.环359

(五)棺饰359

二、锡器、陶器359

(一)礼器、生活器皿359

1.锡卣361

2.陶鬲361

(二)兵器、工具、用具361

1.锡盾钖361

2.锡锛361

3.锡钉361

(三)残锡器361

三、玉器361

(一)礼玉、用具362

1.玉戈362

2.玉璋363

3.玉觿363

(二)殓玉364

1.玉琀364

2.玉握366

四、石器、木器366

(一)青石片366

(二)漆木碗366

叁 小结367

一、铜器铭文简释367

二、墓葬年代370

三、墓主人之名、年龄与身份378

第二节 二一三号墓——士级贵族墓(M213)378

壹 墓葬概述378

一、墓葬形制379

二、葬具、葬式379

三、随葬器物的位置379

(一)放在棺顶板与二层台上379

(二)放在棺内379

贰 随葬器物380

一、铜器380

(一)礼器、兵器381

1.鼎381

2.戈381

3.盾钖382

(二)车器、马器、其他382

1.銮铃382

2.马衔382

3.带扣383

4.弧形钣383

二、玉器、玛瑙器(含料器)385

(一)礼玉、佩玉385

1.鱼形玉璋385

2.单佩联珠组合玉项饰386

(二)殓玉389

1.柄形璋式玉琀389

2.联管珠组合玉琀389

(1)青白玉管390

(2)青玉管390

三、锡器、陶器、料器390

(一)礼器390

1.锡鬲390

2.锡卣390

3.锡爵391

4.锡觯391

5.锡簋391

6.锡方尊392

(二)生活器皿、佩饰392

1.陶鬲392

2.细料管392

3.球形小料珠392

叁 小结392

一、铭文简释392

二、墓葬年代392

三、墓主人性别、年龄及其身份398

第三节 二一○号墓——聴墓(M210)399

壹 墓葬概述399

一、墓葬形制399

二、葬具、葬式399

三、随葬器物的位置400

(一)放在椁盖板与二层台上400

(二)放在棺内400

贰 随葬器物403

一、铜器403

(一)礼器405

1.鼎405

2.簋405

3.尊405

4.卣406

5.爵407

6.觯407

(二)兵器、车器408

1.戈409

2.车軎409

3.车辖409

4.銮铃409

(三)马器412

1.马衔412

2.马镳412

3.带扣413

4.马辔头小带扣413

5.扉页形饰415

6.小腰416

7.节约416

8.络饰416

(四)佩饰、棺饰、其他417

1.小环417

2.眼形泡418

3.铃舌418

二、玉器、玛瑙器419

(一)礼玉419

1.玉钺419

2.玉璋(附玉缀饰)419

(二)佩玉421

1.直援戈形玉佩421

2.细长圭形玉佩421

3.鱼形玉佩422

4.蝉形玉佩424

5.单佩联珠组合玉项饰424

(三)殓玉427

1.长方形玉琀427

2.残片形玉琀427

三、锡器、陶器、料器、纺织品427

(一)礼器、生活器皿427

1.锡容器428

2.陶鬲428

3.陶罐428

(二)佩饰、丝织品428

叁 小结429

一、铭文简释429

二、墓葬年代430

三、墓主人之名、年龄与身份440

第四节 八十六号墓——应侯墓(M86)440

壹 墓葬概述440

一、墓葬形制441

二、填土及其随葬木车441

三、葬具、葬式442

四、荒帷与殓席442

五、随葬器物的位置443

(一)放在填土中443

(二)放在椁盖板及二层台上443

(三)放在棺椁之间444

(四)出于盗洞内445

贰 随葬器物446

一、铜器449

(一)礼器、乐器449

1.礼器残片及其他449

2.匕449

3.铃451

(二)兵器454

1.戈454

2.盾钖454

(三)工具455

1.斧455

2.锛456

3.凿456

4.铲456

(四)车器457

1.车軎458

2.车輨461

3.车?461

4.輨踏461

5.辕首饰462

6.辕踵饰466

7.銮铃466

8.车轭467

9.轭首饰468

10.车轙470

11.帽首470

12.长方形兽面纹舆饰472

13.组合型兽面纹舆饰472

(五)马器475

1.当卢476

2.马衔477

3.马镳477

4.带扣478

5.环491

6.联钮璧形环493

7.小腰494

8.长圆管494

9.节约494

10.络饰496

(六)宗教物品496

1.人面具496

2.组合型兽面具497

二、金器499

三、玉器、石器、玛瑙器(含料器)499

(一)礼玉(石)、工具499

1.玉戈499

2.玉璋500

3.条形玉缀饰500

4.砺石501

(二)佩玉(含玛瑙、料器)501

1.鱼形玉佩501

2.料管联珠组合玛瑙佩502

(三)殓玉503

1.蜗牛形玉琀503

2.蚕形玉琀503

3.蝉形玉琀503

4.扒钉形玉琀503

5.方泡形玉琀504

6.不规则形玉琀504

四、陶、瓷、骨、料器504

(一)生活器皿504

1.陶豆504

2.硬陶尊504

3.瓷盂506

4.瓷豆506

(二)兵器、佩饰506

1.骨镞506

2.料管507

叁 小结507

一、铜器铭文简释507

二、墓葬年代507

三、墓主人年龄与身份532

四、关于墓葬内火烧木棒的痕迹532

第五节 七座中小型墓533

壹 墓葬概述533

一、二○一号墓(M201)533

(一)墓葬形制与葬具、葬式533

(二)随葬器物的位置534

二、二○二号墓(M202)534

(一)墓葬形制与葬具、葬式534

(二)随葬器物的位置534

三、二○五号墓(M205)534

(一)墓葬形制与葬具、葬式534

(二)随葬器物的位置536

四、二○七号墓(M207)536

(一)墓葬形制与葬具、葬式537

(二)随葬器物的位置539

五、五十三号墓(M53)540

(一)墓葬形制与葬具、葬式540

(二)随葬器物的位置540

六、八十三号墓(M83)540

七、四十九号墓(M49)540

贰 随葬器物540

一、铜器、锡器542

(一)礼器、兵器542

1.锡容器542

2.铜戈542

(二)车器、马器543

1.铜车軎543

2.铜马衔543

3.铜马镳543

4.铜带扣545

二、玉器、玛瑙器(含料器)545

(一)礼玉546

1.柄形玉璋546

2.条形玉缀饰546

(二)佩玉546

1.长尾鸟形玉觿547

2.单佩联珠组合玉项饰548

3.料珠联珠组合玛瑙项饰550

4.六列料珠组合玛瑙佩551

5.五列串珠组合玛瑙佩552

(三)殓玉、其他553

1.玉琀555

2.玉贝555

三、陶器、瓷器、料器555

(一)生活器皿556

1.陶鬲556

2.陶大口尊556

3.瓷豆556

(二)佩饰556

1.细料管556

2.圆球形料珠556

叁 小结556

一、墓葬年代557

二、墓主人身份563

第六节 八十四号墓——应侯爯墓(M84)564

壹 墓葬概述564

一、墓葬形制564

二、葬具、葬式564

三、祭牲、棺衣与殓衣衾565

四、随葬器物的位置566

(一)放在二层台与椁盖板上566

(二)放在棺顶板上566

(三)放在棺椁之间568

(四)放在棺内568

贰 随葬器物568

一、铜器572

(一)礼器572

1.鼎572

2.甗573

3.盨574

4.盘580

5.盉580

6.尊580

7.卣581

8.爵583

9.觯583

(二)兵器、工具583

1.戈585

2.斧585

3.锛587

4.铲587

(三)车器588

1.车軎589

2.车辖589

3.銮铃591

4.帽首593

5.扉页形车饰593

6.锄形插座593

(四)马器593

1.马衔594

2.马镳594

3.带扣595

4.环600

5.小腰600

6.节约600

7.长圆管602

8.络饰(管络饰)602

(五)宗教物品602

1.正面有发人面具602

2.正面无发人面具602

(六)棺饰、其他604

1.翣604

2.小铃604

3.扁筒龙形饰604

二、玉器、玛瑙器、绿松石(含料器)606

(一)礼玉(附玉缀饰)607

1.玉戚607

2.玉璧607

3.玉戈607

4.玉璋(附玉、绿松石、料管等缀饰)607

(三)佩玉(含料器、玛瑙器)619

1.鱼形玉佩619

2.虎形玉佩620

3.刀形玉佩620

4.双尾鱼形玉佩621

5.五璜联珠组合玉佩621

(三)殓玉626

1.柄形璋式玉琀626

2.条形缀饰式玉琀626

3.爬兽形片式玉琀627

4.碎片式玉琀627

三、金器、陶器、瓷器、料器627

(一)生活器皿627

1.陶鬲627

2.瓷簋627

(二)佩饰、缀饰627

1.金箔627

2.料珠628

3.料管628

四、纺织品、木器、兽骨628

叁 小结629

一、铜器铭文简释629

二、墓葬年代633

三、墓主人之名、年龄与身份647

四、该墓与北京保利博物馆爯簋的关系648

五、几点看法654

第七节 八十五号墓——应侯爯夫人墓(M85)655

壹 墓葬概述655

一、墓葬形制655

二、葬具、葬式655

三、殓席、棺衣655

四、随葬器物的位置657

(一)放在椁棺之间657

(二)放在棺顶板上657

(三)放在棺内657

贰 随葬器物657

一、铜器660

(一)礼器660

1.鼎660

2.簋661

3.盂664

4.盘664

5.盉664

6.尊670

7.觯670

8.豆形器670

(二)车器672

二、玉器、玛瑙器(含绿松石器、石器、料器)672

(一)礼玉(含绿松石)672

1.鉏牙型璜形玉璋672

2.鉏牙型弧形玉璋673

3.柄形玉璋673

4.匕形玉璋(附玉、绿松石缀饰)676

(二)佩玉(含石、玛瑙、料器)679

1.玉玦679

2.玉笄680

3.条形玉佩680

4.五佩联珠组合玉项饰684

5.戈、圭联珠组合玉发饰686

6.二十列串珠组合石佩688

(三)殓玉690

1.玉琀690

2.玉握691

三、陶器、料器、石器、绿松石饰693

(一)生活器皿694

(二)佩饰、装饰品694

1.梯形石佩、条形绿松石片缀饰694

2.料珠、料管694

四、竹编织物与纺织物694

叁 小结694

一、墓葬年代694

二、墓主人性别、年龄及疾病的认定704

三、墓主人身份708

四、铜豆形器的用途与玉握新形式708

第八节 传世的应国部分有铭铜器709

壹 传世应国有铭铜器简介709

一、应姚鼎709

(一)应姚鼎简介及铭文简释709

(二)应姚鼎的年代710

二、爯簋710

(一)爯簋简介及铭文简释710

(二)爯簋的年代及其作器者身份713

三、应侯作生杙姜簋715

(一)应侯作生杙姜簋简介及铭文简释715

(二)应侯作生杙姜簋的年代717

四、应侯盨甲、乙717

(一)应侯盨甲、乙简介及铭文简释718

(二)应侯盨甲、乙的年代720

五、应侯盘721

(一)应侯盘简介及铭文简释721

(二)应侯盘的年代722

贰 小结722

第九节 部分传世铜器与应侯见工夫妇墓724

壹 应侯见工诸器简介、铭文简释及其时代725

一、应侯见工鼎725

(一)应侯见工鼎简介725

(二)应侯见工鼎铭文简释726

(三)应侯见工鼎的年代728

二、西高皇鱼塘捞出铜器729

(一)鱼塘内捞出铜器简介729

1.应□□□鼎729

2.单弦纹鼎730

3.双弦纹鼎730

4.应侯盨甲、乙、丙、丁730

5.带流盘732

6.重环纹匜732

7.车辖732

(二)鱼塘内捞出铜器的年代732

三、应侯见工簋甲、乙737

(一)应侯见工簋简介737

(二)应侯见工簋铭文简释737

(三)应侯见工簋甲、乙的年代740

四、应侯见工编钟甲、乙、丙、丁741

(一)应侯见工编钟简介及铭文简释742

(二)应侯见工编钟的年代748

五、应侯壶甲、乙750

(一)应侯壶甲、乙简介及其铭文简释750

(二)应侯壶甲、乙的年代751

六、传世应侯作姬原母簋甲、应侯作姬原母簋乙(失盖)、应侯见工簋盖丙753

(一)应侯作姬原母簋甲简介754

(二)应侯见工簋盖丙简介754

(三)应侯作姬原母簋乙简介757

(四)应侯见工簋盖丙铭文简释758

(五)应侯作姬原母簋甲、乙铭文简释761

(六)应侯见工簋盖丙、应侯作姬原母簋甲、乙的年代761

贰 应侯见工诸器的归属——应侯见工夫妇墓761

第一○节 结语762

一、几位墓主人的身份及其相互关系763

二、传世应国有铭铜器的归属与年代76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