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复合间性理论与翻译学理论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复合间性理论与翻译学理论研究
  • 赵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098292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01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218页
  • 主题词:翻译学-理论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复合间性理论与翻译学理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言——语言、意义、翻译问题是重要的哲学问题1

1.1 本质主义的本体论——形而上学4

1.2 从神学辩证法到辩证唯物主义7

1.3 对中国古典哲学和中医药理论接受问题的忖量10

1.4 中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型思维方式14

1.5 对认识论哲学的重要超越——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23

1.6 语言的性质与意义28

1.6.1 言意之辨——老庄的语言观和意义观29

1.6.2 现代语言学发展的里程碑——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33

1.7 语言是存在的家园37

1.7.1 当代解释学对语言本质的追寻37

1.7.2 当代解释学的语言观和意义观39

第2章 解释学的发展轨迹41

2.1 西方解释学的发展理路与国内的译介情况综述41

2.1.1 西方解释学的发展理路41

2.1.2 国内对西方解释学的译介情况综述44

2.2 理解过程与文本意义45

2.3 意义观的解释学转向50

2.3.1 施莱尔马赫、狄尔泰——科学(传统)解释学50

2.3.2 胡塞尔:现象学哲学51

2.3.3 现象学的启示:阅读现象学和文本意义观53

2.3.4 意向性意识活动的数学模型55

2.4 西方现当代解释学的重要发展57

2.4.1 海德格尔:作为本体论的事实解释学57

2.4.2 伽达默尔:作为本体论的当代哲学解释学61

2.4.3 接受—反应文论:将读者推向舞台的中心66

2.4.4 现代解释学其他流派简述69

2.5 意义生成的原料库——对前理解的再次叩问70

2.5.1 对前理解的再认识70

2.5.2 前理解的构成与解释的有效性73

2.6 格赖斯、赛尔的意向意义观77

2.7 金元浦:意义是对立中介的第三生成物79

第3章 间性的凸现81

3.1 间性理论与意义理论81

3.2 关系型思维模式与间性理论82

3.2.1 西方现代哲学的主体间性范畴83

3.2.2 主体间性:思维方式的方法论转向86

3.3 文本中心论与文本间性问题89

3.3.1 文本间性问题的提出90

3.3.2 国内对文本间性、文本意义理论的译介和研究91

3.4 从巴赫金到克丽丝蒂娃——文本间性理论的确立92

3.4.1 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对话交往理论93

3.4.2 克丽丝蒂娃:文本间性理论95

3.5 文本中心论的文本间性观和意义观100

3.5.1 罗兰·巴特:文本间性理论引发后结构主义转向101

3.5.2 热奈特:文本间性分类105

3.5.3 艾柯、里费特尔、库勒:间性重心转移107

3.6 延异与播撒——解构主义语言观、意义观和翻译观108

3.6.1 国内理论界对解构主义的接受和评价109

3.6.2 “去中心”——对结构的终极解构110

3.6.3 解构主义翻译观112

3.6.4 解构主义的建构目的115

3.6.5 解构主义的整体视角116

3.7 文本间性与后现代主义文本策略120

第4章 复合间性——范畴与意义124

4.1 复合间性范畴的提出124

4.2 复合间性的界定及其意义131

4.3 呼唤主体的回归——复合间性与意义理论132

4.3.1 主体的回归133

4.3.2 超界意识:文本间性与主体间性的综合把握134

4.4 复合间性形态学与个案研究136

4.4.1 浅层:显型复合间性136

4.4.2 深层:隐型复合间性141

4.5 科学发展观与复合间性理论的契合158

4.6 复合间性对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的指导意义159

4.7 复合间性对城市规划学、房地产策划学的方法论意义举隅161

4.8 复合间性理论在其他学科的应用举隅167

第5章 复合间性理论与翻译学理论研究169

5.1 西方重要翻译学理论流派综述169

5.1.1 西方翻译学流派的分类169

5.1.2 西方翻译学流派在国内影响的研究173

5.2 翻译学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的难点174

5.3 复合间性视域中的话语分析方法176

5.4 数学模型:复合间性与文本意义生成的相互关系180

5.4.1 复合间性与文本意义生成的数学模型181

5.4.2 略论复合间性对文本生成和意义生成的效应181

5.4.3 作者原意与读者生成意义的数学模型182

5.5 复合间性翻译观的几个原则183

5.6 从实体到关系——简短的总结187

注释和参考文献191

高志先生跋195

罗朝能先生跋198

鸣谢2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