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内容分析 方法学入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内容分析 方法学入门](https://www.shukui.net/cover/4/34457288.jpg)
- Klaus Krippendorff著;曹永强译者;陈念祖主编;王翠华总编辑 著
- 出版社: 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ISBN:978957117877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88页
- 文件大小:87MB
- 文件页数:51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内容分析 方法学入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PartⅠ 构思内容分析1
第一章 历史3
1.1一些先驱者3
1.2量化报章分析5
1.3早期的内容分析6
1.4统战分析8
1.5内容分析的普及11
1.6电脑文本分析13
1.7质化取向17
第二章 概念基础19
2.1定义19
2.2知识学的阐述23
2.3例子27
2.4架构31
2.4.1文本32
2.4.2研究问题33
2.4.3文脉35
2.4.4分析建构36
2.4.5推论38
2.4.6验证证据41
2.5对比与比较42
第三章 用处与推论47
3.1传统概述47
3.2推知50
3.2.1趋势52
3.2.2模式53
3.2.3差异54
3.3标准57
3.3.1鉴定57
3.3.2评价58
3.3.3判断60
3.4指标与症候61
3.5语言的再陈述66
3.6会谈70
3.7体制过程72
3.8有望成功的范围77
PartⅡ 内容分析的组成部分83
第四章 内容分析设计的逻辑85
4.1内容分析设计85
4.1.1组成部分87
4.1.2量化与质化内容分析91
4.2内容分析的前期设计94
4.2.1把现有文脉的知识操作化94
4.2.2测试作为假设的分析建构95
4.2.3发展一个区别函数96
4.3超越内容分析的设计97
4.3.1比较从不同文本体系中推断出的相近现象98
4.3.2测试从一个文本体系推断出的现象之间的关系99
4.3.3测试内容分析的结果与其他变数的关系之假设100
第五章 单元化103
5.1单元103
5.2单元的种类104
5.2.1抽样单元104
5.2.2记录/编码单元105
5.2.3文脉单元107
5.3界定单元的方法109
5.3.1物理区别109
5.3.2句法区别110
5.3.3类别区别111
5.3.4命题区别112
5.3.5主题区别114
5.4生产力、效率、信度116
第六章 抽样119
6.1抽样理论119
6.2适用于文本的抽样技术121
6.2.1随机抽样123
6.2.2系统抽样123
6.2.3分层抽样124
6.2.4变动或然率抽样124
6.2.5集群抽样125
6.2.6雪球抽样126
6.2.7相称抽样127
6.2.8统计记录129
6.2.9利便抽样129
6.3样本大小130
6.3.1统计学抽样理论130
6.3.2抽样实验131
6.3.3分半技术133
第七章 记录/编码135
7.1记录与编码的功能135
7.2编码者的资历137
7.2.1认知能力137
7.2.2背景138
7.2.3频度138
7.3编码者的培训139
7.4界定数据语意的方法142
7.4.1话语称谓143
7.4.2延伸清单144
7.4.3决策方案145
7.4.4幅度与标尺148
7.4.5模拟假设测试149
7.4.6模拟访问151
7.4.7结局的建构152
7.5记录154
7.5.1行政资料155
7.5.2记录组织的资料156
7.5.3被研究现象的实质资料158
第八章 数据语言163
8.1数据语言在分析中的地位163
8.2定义165
8.3变数168
8.4名类变数174
8.5次序关系175
8.5.1直链176
8.5.2递归177
8.5.3立方体178
8.5.4枝干179
8.6量法180
8.6.1次序量法180
8.6.2等隔量法183
8.6.3等比量法184
8.7数学运算184
第九章 分析建构187
9.1分析建构的角色187
9.2肯定性的来源189
9.2.1过去的成功与失败189
9.2.2专家知识和经验191
9.2.3已成立的理论193
9.2.4体现手法195
9.3建构种类196
9.3.1外推法196
9.3.2标准的应用197
9.3.3指标与症候197
9.3.4再表述199
9.3.5会谈/互动199
9.3.6体制过程200
9.4不肯定性的来源201
9.4.1目标的变异202
9.4.2可信水平202
9.4.3建构的合适性203
PartⅢ 分析途径与评价技术205
第十章 分析/表述技术207
10.1点算208
10.2交叉表列、相联、关联212
10.3多变数技术214
10.4因素分析和多次元标刻217
10.5映像、描绘、语意结点、侧写219
10.6偶发性和列联分析223
10.7聚类226
第十一章 电脑辅助工具229
11.1电脑做些什么229
11.2电脑如何辅助内容分析230
11.3文本分析235
11.3.1字体串的处理235
11.3.2文本开采243
11.3.3为理论开采文本证据253
11.3.4网表分析257
11.4演算内容分析260
11.4.1编码/字典取向263
11.4.2统计关联取向270
11.4.3语意网络取向273
11.4.4文化基因取向280
11.5质化数据分析支援285
11.6前沿289
11.6.1智慧型浏览器290
11.6.2共同平台290
11.6.3意义的演算理论291
11.6.4文本互涉的利用291
11.6.5自然介面292
第十二章 信度295
12.1为何要有信度295
12.2信度设计298
12.2.1信度的种类298
12.2.2产生信度数据的条件301
12.2.3信度数据303
12.3编码的α一致性306
12.3.1直接到α的途径309
12.3.2经叠合矩阵间接到α的途径314
12.3.3不同量法数据的相异函数317
12.3.4一些典型个案323
12.3.4.1二分数据,没有数据遗漏323
12.3.4.2叠合和偶发326
12.3.4.3以α分隔观察叠合327
12.3.4.4两位观察者,数个名类数值,没有数据遗漏328
12.3.4.5序列变数中没有资讯的数值331
12.3.4.6以资讯换取信度333
12.3.5一些具争议性的系数及对应334
12.4把有限连续体单元化的一致性343
12.4.1从单元化而来的信度数据345
12.4.2把相干事物单元化及分类的Uα一致性347
12.4.3为不同长度段落编码的Uα一致性350
12.5 α的统计学属性355
12.5.1不足的变异355
12.5.2统计学的显著度357
12.5.3抽样考虑358
12.5.4数据的信度标准360
第十三章 效度365
13.1什么是效度365
13.2核证证据类型370
13.2.1抽样效度373
13.2.2语意效度375
13.2.3结构效度383
13.2.4功能效度384
13.2.5相关性效度386
13.2.6预测性效度389
第十四章 实务指引393
14.1设计分析394
14.1.1文本驱动的分析394
14.1.2问题驱动的分析396
14.1.2.1制定研究问题397
14.1.2.2以研究问题确定稳定的相关399
14.1.2.3锁定相关文本401
14.1.2.4界定及找出文本中相关的单元404
14.1.2.5为文本抽样405
14.1.2.6发展编码类别及记录指示405
14.1.2.7挑选一个分析程序407
14.1.2.8采纳标准408
14.1.2.9分配资源410
14.1.3方法驱动的分析410
14.2撰写研究建议书413
14.2.1修辞功能413
14.2.2合约功能414
14.2.3研究建议书大纲415
14.3应用研究设计416
14.4叙述结果417
14.4.1研究报告的大钢418
参考文献421
专门词汇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