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主义正义观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朱大鹏著;王学俭丛书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4619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02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213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建设-价值论-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主义正义观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
二 正义及其相关概念3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7
(一)研究思路7
(二)研究方法10
第一章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12
一 关于正义观12
(一)国内正义观研究12
(二)西方正义观研究23
二 关于社会主义正义观27
(一)中国共产党的正义观研究27
(二)当代中国社会正义问题研究30
第二章 社会主义正义观的理论渊源与基本原则34
一 人类对社会正义的不懈探索34
(一)古代社会改革理想的正义观34
(二)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的正义观38
(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正义观42
二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著作中体现的正义观45
(一)马克思《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45
(二)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47
(三)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47
(四)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48
(五)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49
(六)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51
(七)恩格斯《反杜林论》53
(八)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56
三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正义观念的肯定与超越58
(一)肯定正义观念:基于价值主体性的判断58
(二)超越正义观念:基于物质生产性的分析61
(三)肯定与超越的辩证统一:基于社会历史性的思考65
四 社会主义正义观的基本特点67
(一)社会主义正义观的人民性67
(二)社会主义正义观的现实性70
(三)社会主义正义观的实践性73
第三章 苏联模式中的社会主义正义观77
一 列宁时期关于社会主义正义观的理论和实践77
(一)奠定社会主义社会正义的物质基础78
(二)坚持社会主义社会正义的实践原则79
(三)协调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80
(四)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82
(五)把握社会主义社会正义的国际环境83
(六)认清社会主义社会正义的发展阶段84
二 斯大林时期关于社会主义正义观的理论和实践85
(一)经济建设的成就与缺陷85
(二)政治体制的优越性与弊端86
(三)科学文化的发展与问题87
(四)社会结构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88
三 苏东改革时期关于社会主义正义观的理论和实践90
(一)东欧国家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中的社会正义追求91
(二)苏东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社会正义实践92
(三)苏联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对社会正义的影响94
第四章 中国改革开放以前的社会主义正义观96
一 毛泽东思想中的社会主义正义观96
(一)追求社会主义制度96
(二)发展人民群众利益98
(三)实现公平与平等99
(四)维护国家主权104
二 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正义观的实践105
(一)建立社会主义制度105
(二)发展经济和社会生产力107
(三)实现人民政治权利109
(四)改善劳动群众生活111
第五章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正义观115
一 邓小平理论对于社会主义正义观的认识115
(一)发展生产力115
(二)促进共同富裕117
(三)建设制度正义121
(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124
(五)坚持独立自主127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社会主义正义观的体现129
(一)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129
(二)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131
(三)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133
(四)拓展社会主义社会正义的实现途径135
三 科学发展观对于社会主义正义观的发展138
(一)公平正义的科学内涵138
(二)科学发展观对公平正义的体现140
(三)推进公平正义的重点领域142
(四)发展公平正义的基本路径144
四 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于社会主义正义观的新探索146
(一)公平正义价值定位获得提升146
(二)公平正义内容体系日益完善147
(三)公平正义关键环节逐渐明确149
五 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正义观的实践成就151
(一)经济发展成就巨大151
(二)政治文明进步明显152
(三)先进文化深入人心153
(四)社会建设效果显著154
(五)公平原则体系形成157
(六)生态环境有所改善157
(七)区域正义得到加强158
(八)程序正义受到重视160
六 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正义观实践的改善空间161
(一)发展成果享有应趋公平161
(二)政治领域若干关系须予调整163
(三)正义观念需要引导164
(四)民生建设应该强化公平正义164
(五)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165
(六)程序正义应当警惕不良倾向165
第六章 对于社会主义正义观的历史性思考167
一 社会主义正义观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影响167
(一)实现社会主义国家总体正义167
(二)推动世界范围正义进步170
(三)促进“社会的人”的发展172
二 社会主义正义观理论与实践的历史经验174
(一)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174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坚强领导175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176
(四)坚持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177
(五)坚持科学发展原则177
(六)坚持批判地吸收其他文化中的正义观178
三 社会主义正义观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教训179
(一)注意加强理论研究179
(二)注意改善基本民生181
(三)注意适应发展阶段182
(四)注意加强制度建设183
结语185
参考文献193
后记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