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运输机械设计选用与标准实用手册 第1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运输机械设计选用与标准实用手册 第1卷
  • 王振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
  • ISBN:788413327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28页
  • 文件大小:87MB
  • 文件页数:55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运输机械设计选用与标准实用手册 第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运输机械设计总论3

第一章 运输机械设计概论3

第一节 运输机械设计的定义、类型和特征3

一、运输机械设计的定义3

二、机械设计的类型3

三、机械设计的特征3

四、机械设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4

第二节 机械设计技术的发展概况4

第三节 机械设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5

第四节 机械设计的组织管理5

一、标准化管理5

二、机械设计的技术组织5

三、设计人员的职责6

第五节 带式输送机的整体设计要求6

一、整体设计概述6

二、各种结构设计准则7

第二章 运输机械设计进程10

第一节 技术产品的寿命周期与系统学处理10

第二节 机械开发进程的一般模式11

第三节 机械设计进程的一般模式11

第四节 现代设计方法和技术的应用14

第五节 机械设计进程中的试验18

第三章 方案设计19

第一节 确定设计要求19

一、技术产品的一般追求目标和限制条件19

二、制定设计要求表19

第二节 功能结构21

一、总功能和主功能的识别21

二、建立功能结构22

第三节 寻找解的原理25

一、寻找物理化学效应25

二、确定作用原理25

第四章 技术设计33

第一节 结构设计准则33

一、明确33

二、简单33

三、安全33

第二节 结构设计原理36

一、合理传力原理36

二、任务分配原理37

三、自助原理37

四、稳定原理38

第三节 结构设计中必须注意的问题39

一、零部件和贵重材料的回用39

二、标准化问题40

第四节 产品的模块化、系列化和组合化40

一、产品的系列化41

二、产品的模块化和组合化44

第五章 运输机械设计的评价和决策46

第一节 评价的准则46

第二节 可行性评价46

第三节 择优评价46

第四节 设计方案决策49

第五节 模糊综合评价和决策49

一、模糊综合评价50

二、模糊综合决策52

第六节 评价中的成本估算52

一、成本组成52

二、成本估算方法53

第六章 运输业创新管理体制的建立56

第一节 中国运输业发展前景56

一、潜在的巨大运量增长空间56

二、不断增长的高质量和个性化运输需求56

三、日趋激烈的运输竞争态势57

第二节 中国运输业目前发展面临的难题57

一、运输网规模总量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衡57

二、结构矛盾突出57

三、技术装备水平与运输质量亟待提高57

四、运输业改革相对滞后58

五、运输企业国际竞争力弱58

第三节 中国运输业未来发展的制度要求58

一、以观念创新为突破58

二、重点进行市场创新59

三、加强政府管理体制创新60

四、深化企业组织创新61

五、重视各运输制度安排之间的影响与互动62

第二篇 运输机械设计方法及其应用65

第一章 计算机辅助设计65

第一节 计算机辅助设计概述65

一、CAD的基本概念及在港机设计中的应用65

二、CAD系统硬件67

三、CAD系统软件67

四、CAD系统配置68

第二节 计算机辅助绘图70

一、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70

二、计算机图形软件标准74

三、绘图软件包及其应用75

第三节 机械分析计算中的CAD技术76

一、计算公式的程序化77

二、数表的程序化77

三、线圈的程序化78

四、计算机仿真78

五、数值计算方法的应用79

第四节 工程数据库与CAD应用79

一、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79

二、数据库常用的数据模型80

三、工程数据库管理系统80

第五节 专家系统及应用81

一、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81

二、专家系统的基本结构81

三、专家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82

四、专家系统程序设计语言及开发工具82

第六节 软件工程与CAD系统开发83

一、软件工程简介83

二、CAD软件的开发步骤和文档83

第二章 机构设计85

第一节 机构、构件、零件、运动副、运动链、机器、机械85

第二节 机构运动简图及机构简图87

第三节 自由度88

一、构件自由度和运动副约束度88

二、决定机构自由度的方法88

第四节 机构结构分析93

一、机构组成原理93

二、杆组属性、形成及其类型分类示例94

三、机构分类96

四、高副低代96

五、主动副为非连架作动缸驱动的平面连杆机构组成原理97

第五节 速度瞬心及瞬心线99

一、平面运动的速度瞬心99

二、空间运动的瞬时螺旋轴和空间瞬轴面104

第六节 加速度瞬心104

第七节 瞬心线机构105

一、再现平面低副机构的运动的瞬心线机构105

二、再现其他高副机构的运动的瞬心线机构107

三、按给定运动规律的瞬心线机构的设计108

第八节 共轭曲线或(互)包络线机构113

第九节 机构的运动分析及反转法运动设计118

一、确定机构位置和点的轨迹的图解法119

二、瞬心法求速度119

三、求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图解法120

第三章 结构强度设计124

第一节 结构强度设计在机械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124

第二节 环境与载荷124

第三节 结构强度分析方法125

第四节 结构强度设计过程126

第五节 结构强度设计前景127

第六节 提高结构强度的途径128

第七节 常用符号表129

第四章 概率设计135

第一节 可靠性与概率设计135

一、可靠性的基本概念135

二、起重机总体可靠度及其分配137

三、材料的强度分布138

第二节 起重机零构件应力分布141

一、起重量分布参数141

二、由起重量引起的应力仿真141

三、随机过程激励的仿真143

四、应力过程的统计处理144

第三节 静强度概率设计144

一、应力一强度干涉模型144

二、应力、强度均为正态分布时的可靠度计算145

三、应力、强度均为对数正态分布时的可靠度计算145

四、机械结构静强度尺寸概率设计146

第四节 疲劳强度概率设计146

一、疲劳损伤概率模型146

二、常用材料的K0统计资料147

三、零件抗疲劳损伤强度K149

第五节 强度概率尺寸设计150

一、极限状态方程150

二、强度概率尺寸设计步骤151

三、几种常用的静强度概率尺寸设计的极限状态方程151

四、几种常用的疲劳强度概率尺寸设计的极限状态方程152

第五章 人机工程设计153

第一节 人机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和原则153

第二节 视觉显示装置的人机设计155

一、人的视野特性155

二、对显示装置的要求及合理布置157

第三节 听觉显示装置的人机设计158

一、人耳的分辨能力158

二、听觉传示装置的合理设计159

第四节 操纵装置的人机设160

一、人体尺寸和人体的力学参数160

二、操纵装置的合理设计162

第五节 照明、振动、噪声和色彩169

一、照明169

二、振动170

三、噪声170

四、色彩171

第六章 摩擦学设计的任务174

第一节 摩擦学与机器的运动保证功能174

一、摩擦学174

二、摩擦学系统174

三、摩擦学系统的时变特征175

第二节 摩擦学设计176

一、摩擦学设计的任务177

二、设计内容和设计过程177

第三节 摩擦学基础和摩擦副179

一、摩擦副的系统特性179

二、摩擦副子系统的元素179

第四节 常用符号表181

第七章 概论185

第一节 可靠性的定义和特征量185

一、可靠性的定义185

二、可靠性特征量185

第二节 可靠性设计的特点187

第三节 机械可靠性设计的基本任务和程序188

一、机械可靠性设计的基本任务和内容188

二、机械可靠性设计的基本程序189

第四节 可靠性设计方法190

一、机械可靠性设计数据190

二、故障模式、影响与危害度分析(FMECA)196

三、故障树分析(FTA)200

四、故障树的定量分析203

五、概率设计法204

六、系统的可靠性207

七、设计评审212

第五节 常用符号表214

第三篇 运输机械设计的材料选用219

第一章 材料技术在运输机械工业设计中的作用219

第一节 运输机械常用的金属材料219

一、机构零件的常用材料221

二、金属结构的常用材料230

第二节 金属结构连接件材料235

一、焊接235

二、铆接235

三、螺栓连接236

四、销轴连接236

第三节 运输机械常用的非金属材料236

第四节 带式输送机常用材料252

一、玻璃钢复合材料252

二、聚酯纤维布和树脂涂层芯材258

三、聚酰胺铸型尼龙258

四、高密度聚乙烯材料(UPE)261

五、异型钢管261

第二章 材料运用的技术经济原则274

第一节 常用力学性能指标在选材中的意义274

一、刚度和弹性指标274

二、硬度和强度指标275

三、塑性和冲击韧性指标276

第二节 断裂韧度在选材中的意义277

第三节 零件实物性能试验的重要性278

一、结构设计对性能的影响278

二、加工工艺对性能的影响279

第四节 材料强度、塑性与韧性的合理配合279

第五节 选材方法280

一、根据材料的使用性能选材280

二、根据材料的工艺性能选材282

三、根据材料的经济性选材283

四、实例分析285

第六节 典型零件选材及工艺路线288

一、齿轮288

二、轴289

三、汽轮机叶片290

第四篇 带式输送机的机构原理295

第一章 带式输送机的结构原理295

第一节 带式输送机的特点295

第二节 带式输送机的经济效益比较及应用296

一、带式输送机的经济效益比较296

二、带式输送机在我国火力发电厂的应用概况297

三、冶金、码头和粮仓用带式输送机298

第三节 带式输送机的分类299

第四节 国内外带式输送机设计参数比较302

一、连续式输送机的能耗指数比较302

二、世界8个主要国家的带式输送机设计参数比较303

三、带式输送机设计方案举例306

第五节 物料的特性306

一、内摩擦角307

二、流动性308

三、磨损性308

四、各种散状物料的特性308

第六节 带式输送机的ISO标准310

一、带宽310

二、带速310

三、输送量计算311

四、快速设计的诺模图和简易功率法312

五、产品规格和代码318

第七节 带式输送机的设计工具318

一、在国际互联网上查找设计资料的方法318

二、利用CAD的各种集成软件319

第二章 DTⅡ型固定式带式输送机324

第一节 概述324

一、DTⅡ型固定式带式输送机的应用范围324

二、产品规格及主要参数324

三、带式输送机的典型布置331

四、带式输送机结构331

第二节 部件的选用332

一、输送带332

二、驱动装置334

三、电动滚筒335

四、传动滚筒335

五、改向滚筒335

六、托辊335

七、拉紧装置338

八、清扫器339

九、卸料装置及导料槽339

十、机架339

十一、头部漏斗340

十二、电气及安全保护装置340

第三节 设计计算340

一、符号和单位340

二、原始数据及工作条件342

三、输送能力的计算343

四、圆周驱动力及所需传动功率计算344

五、各种参数的计算348

六、托辊的选用计算351

七、例题353

第三章 QD80轻型固定式带式输送机360

第一节 应用范围及选择360

第二节 部件选用说明361

一、输送带361

二、驱动装置366

三、传动滚筒366

四、改向滚筒367

五、托辊367

六、拉紧装置368

七、中间机架368

八、头架370

九、尾架370

十、清扫器370

十一、导料槽370

十二、犁式卸料器371

十三、带式逆止器371

十四、全密封罩371

第三节 设计计算371

一、原始数据371

二、输送带速度选择371

三、输送带宽度计算371

四、输送能力计算373

五、功率计算374

六、最大张力计算375

七、输送带层数计算376

第四章 DX型钢绳芯带式输送机设计工艺与参数选用381

第一节 概述381

一、特点及适用范围381

二、机型布置382

第二节 设计参数及计算384

一、原始数据及工作条件384

二、参数及计算384

第三节 选型设计计算391

一、多传动滚筒设计要点391

二、计算方法393

第四节 附加阻力及附加功率的计算402

一、清扫器阻力及其附加功率402

二、导料槽阻力及其附加功率402

三、进料处物料加速阻力及其附加功率403

四、绕过滚筒阻力及其附加功率403

五、凸弧段张力及运行阻力404

六、凹弧段张力及运行阻力405

第五节 起动与制动405

一、起动与制动计算原则405

二、一般起动与制动要求405

三、起动与制动负荷计算405

第六节 主要部件的布置及选用414

一、主要部件414

二、托辊间距414

三、上托辊基准尺寸414

四、滚筒与第一组托辊的间距415

五、凹弧段半径的确定416

六、凸弧段半径的确定416

七、拉紧装置417

八、机械制动器的选用420

第五章 其他带式输送机的设计工艺的参数选用422

第一节 夹带式输送机422

一、夹带式输送机原理和结构422

二、夹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计算431

三、夹带式输送机的产品参数及特点439

第二节 气垫带式输送机441

一、概述441

二、部件的选用444

三、设计选型要领445

四、设计计算447

五、部件465

第三节 U型带式输送机480

一、概述480

二、输送带张力及驱动功率计算484

三、设计要点及托辊配置487

第四节 波纹挡边式输送机493

一、波纹挡边式输送机原理和结构493

二、波纹挡边式输送机的设计计算506

三、波纹挡边式输送机的部件设计517

四、波纹挡边式输送机的安装设计522

五、波纹挡边式输送机的改进524

六、应用实例和经济效益525

第五节 吊挂管状带式输送机529

一、概述529

二、规格与性能532

三、设计要点及计算533

四、部件选用537

第六节 圆管式带式输送机563

一、圆管式带式输送机的原理和结构563

二、圆管式带式输送机的分类566

三、圆管式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计算571

四、圆管式带式输送机应用实例577

五、吊挂式蛋圆带式输送机584

第六章 带式输送机的启动制动与保护装置586

第一节 带式输送机的驱动586

一、型式及选用586

二、液力偶合器588

三、MPG可控减速器591

第二节 带式输送机的集中控制与保护597

一、概述597

二、带式输送机集控保护装置598

第三节 煤矿用带式输送机保护装置技术条件(摘录)599

一、技术要求599

二、试验方法601

三、检验规则603

第五篇 格式输送机的设计工艺与参数选用609

第一章 埋刮板输送机的设计工艺与参数选用609

第一节 概述609

一、输送原理及特点609

二、应用范围及选用原则609

三、布置形式610

四、基本参数612

五、传动方式及其功率范围614

第二节 通用型埋刮板输送机615

一、应用范围615

二、布置形式616

三、部件616

四、设计计算618

五、选型设计的要求625

六、MS型埋刮板输送机626

七、MC型埋刮板输送机641

八、MZ型埋刮板输送机659

九、驱动装置667

十、电控装置685

十一、安装和使用686

第三节 埋刮板输送机长度组合与技术条件690

一、埋刮板输送机长度组合690

二、埋刮板输送机技术条件(GB10596.2 —89)720

第二章 刮板输送机的设计工艺与参数选用725

第一节 概述725

第二节 刮板输送机的组成727

第三节 刮板输送机的配套装置728

第四节 刮板输束机的类型与选型计算730

一、刮板输送机的选型730

二、选型计算733

第五节 刮板输送机选用737

一、刮板输送机的外型及安装尺寸737

二、刮板输送机长度选择表742

三、主要部件743

第六节 驱动装置760

一、驱动装置的标记方法760

二、驱动装置的装配型式761

三、驱动装置选择表771

第三章 板式输送机的设计工艺与参数选用775

第一节 概述775

第二节 板式输送机的设计计算775

一、原始数据及资料775

二、参数的选择和确定776

三、底板宽度的计算779

四、输送量的计算780

五、牵引力的计算781

六、功率计算787

七、最大张力近似计算787

八、动载荷的计算787

九、牵引链的计算张力787

十、最大驱动力的计算788

十一、制动力矩的计算788

十二、张紧力的计算788

第三节 板式输送机的安装与调整788

一、安装顺序788

二、安装技术要求789

三、输送机的调整789

第四节 BL型鳞板输送机791

一、型号编制及主要技术参数791

二、适用范围及选型要求792

三、部件的选用793

四、标准部件797

第五节 其他型式鳞板输送机816

一、BHL型环链鳞板输送机816

二、JYB型鳞板输送机816

三、PL型平鳞板输送机820

第六节 BP型平板输送机820

第六篇 其他输送机械的设计工艺与参数选用827

第一章 螺旋输送机的设计工艺与参数选用827

第一节 概述827

一、螺旋输送机的特点827

二、螺旋输送机的类型827

三、螺旋输送机的应用范围827

第二节 水平螺旋输送机828

一、水平螺旋输送机的构成及主要构件828

二、水平螺旋输送机的设计计算832

三、LS型螺旋输送机834

第三节 垂直螺旋输送机835

一、垂直螺旋输送机的结构型式835

二、物料输送原理835

三、垂直螺旋输送机的设计计算835

第二章 斗式提升机的设计工艺与参数选用840

第一节 概述840

一、特点与应用840

二、构造形式和主要性能840

第二节 斗式提升机主要部件842

一、承载构件842

二、牵引构件843

三、驱动装置844

四、拉紧装置844

五、传动轮844

六、罩壳844

七、安全保护装置844

第三节 斗式提升机的装料和卸料844

一、装料844

二、卸料845

第四节 斗式提升机计算847

一、输送量847

二、料斗形式及尺寸848

三、传动轮直径849

四、运行阻力计算850

五、拉力和驱动功率计算852

第五节 斗式提升机预防粉尘爆炸的措施854

一、粉尘爆炸854

二、斗式提升机与粉尘爆炸事故起因854

三、预防粉尘爆炸的措施854

第六节 常用斗式提升机选用855

一、概述855

二、TD型斗式提升机857

三、TH型斗式提升机879

四、TB型斗式提升机904

五、斗式提升机的安装要求922

第三章 振动输送机925

第一节 概述925

第二节 振动输送原理925

第三节 振动输送机的驱动装置929

第四节 振动输送机的主要类型和动力学参数931

一、偏心连杆式振动输送机933

二、惯性振动输送机936

三、电磁振动输送机939

第五节 设计计算941

一、原始资料941

二、水平型振动输送机941

三、垂直型振动输送机950

四、弹性元件和弹性系统的计算958

五、计算例题964

第四章 气力输送装置969

第一节 概述969

一、输送原理969

二、气力输送装置的分类、特点及应用971

第二节 气力输送装置的主要组成部件976

一、供料装置976

二、输料管系统982

三、物料分离器984

四、除尘器985

五、卸料装置986

六、风管及其附件986

第三节 气力输送系统的设计计算987

一、气力输送系统的设计流程987

二、气力输送装置的输送能力988

三、气力输送物料的混合比988

四、物料的悬浮速度990

五、输送气流速度992

六、压力损失992

七、风量及气源功率1001

第四节 空气输送斜槽1002

第五节 国内外实际应用的气力输送装置1003

第五章 悬挂输送机的设计工艺与参数选用1023

第一节 概述1023

一、输送机的分类1023

二、输送机的特点1024

三、输送机技术参数1026

第二节 通用悬挂输送机系统1029

一、概述1030

二、牵引链1030

三、滑架1041

四、回转装置1052

五、张紧装置1063

六、驱动装置1070

七、轨道1090

八、捕捉器1095

第三节 通用悬挂输送机系统设计1099

一、概述1099

二、输送机的选型1099

三、输送线通过性分析1100

四、吊挂间距与弯轨半径1103

五、弯轨几何尺寸1105

六、链速与生产率1108

七、驱动装置和张紧装置的布置1109

八、牵引链的张力计算1110

九、驱动装置的设计参数1113

十、张紧装置的张紧载荷1114

十一、吊具及载荷梁设计1114

十二、同步线设计1119

十三、设计计算实例1120

第六章 架空索道1125

第一节 概述1125

一、架空索道的分类1125

二、架空索道的发展趋势1125

第二节 双线循环式货运索道1125

一、双线循环式货运索道的类型及组成1125

二、双线循环式货运索道的基本参数及计算1127

三、双线循环式货运索道的主要设备1131

四、双线循环式货运索道的线路设计1134

五、双线循环式货运索道的牵引计算1135

六、承载索在支架上的倾角、折角、载荷及垂度的计算1138

第三节 单线循环式货运索道1140

一、单线循环式货运索道的组成1140

二、单线循环式索道运载索的张力计算及选择1141

三、单线循环式索道线路支架配置的要求1142

四、单线循环式索道主要设备的选择1142

第四节 双线往复式货运索道1143

一、双线往复式索道的特点1143

二、双线往复式索道的输送能力1144

三、双线往复式索道牵引索的计算1144

第五节 林业索道1144

一、林业索道的索系分类1145

二、林业索道的主要设备1146

三、林业索道的选线及计算1146

第六节 注复式客运架空索道1147

一、往复式客运架空索道的分类及特点1147

二、往复式客运架空索道的承载索1148

三、往复式客运架空索道的牵引索1150

四、往复式客运架空索道的主要设备1151

五、往复式客运架空索道的线路设计1154

六、往复式客运架空索道的安全措施1158

第七节 循环式客运架空索道1159

一、循环式客运架空索道的类型和特点1159

二、循环式客运架空索道的运载索1161

三、循环式客运架空索道的主要设备1162

四、循环式客运架空索道的线路设计1168

五、救护装置1170

第七章 连续运输机械的设计工艺与参数起用1171

第一节 连续运输机械分类1171

第二节 运输机械特点1171

一、概述1171

二、连续输送机械的特点1171

三、连续装卸机械的特点1172

第三节 物料性能1173

一、物料的分类1173

二、件货性能1173

三、散粒物料的物理性能1173

四、散粒物料的分类1179

第四节 过滤运输机械的主要参数和工作制度1180

一、性能参数1180

二、载荷与质量参数1181

三、尺寸参数1181

第七篇 装卸起重机械的设计工艺与参数选用1185

第一章 矿用电机的设计工艺与参数选用1185

第一节 矿用电机车的供电系统1185

第二节 矿用电机车的机械结构1185

一、车架1185

二、轮轴及转动装置1186

三、轴箱1188

四、弹簧托架1188

五、制动装置1188

六、撒砂装置1189

第三节 矿用电机车的电气设备1190

一、牵引电动机1190

二、控制器1193

三、电阻器1195

四、集电器1195

第四节 电机车的运行理论1199

一、列车运行基本方程式1199

二、车轮运动状态1200

三、电机车的牵引力1200

四、电机车的制动力1201

第五节 电机车运输计算1201

一、选择电机车和矿车1201

二、运输参数计算1201

三、列车组成计算1202

四、电机车台数及生产率计算1204

五、硅整流设备选择1205

第六节 电机车的使用与维护1208

一、使用电机车的注意事项1208

二、电机车的日常维护1209

第二章 矿井运输系统的设计工艺设计与参数选用1210

第一节 轨道结构及标准1210

第二节 矿用车辆1212

一、矿车的类型及标准规格1212

二、矿车的基本部件1218

第三节 轨道车辆运输的辅助机械设备1220

一、翻车机1220

二、推车机1220

三、阻车器1220

四、爬车机1220

第四节 辅助运输设备1220

一、概述1220

二、单轨吊车1224

三、卡轨车1231

四、单绳索道1235

第三章 综采运输机械的设计工艺与参数运用1237

第一节 装运机1237

一、ZYQ-14型装运机1237

二、TN-12型装运机1240

第二节 铲运机1242

一、DZL-60型柴油铲运机1242

二、WJ-76型电动铲运机1254

第三节 铲运机的使用与维护1257

一、各操纵装置的位置及作用1257

二、操作注意事项1257

三、日常维护1260

第四节 电扒、装运机、铲运机的比较和选择1260

一、出矿效率1260

二、出矿成本1262

第五节 转载机械1265

一、梭式矿车1265

二、斗式转载列车1270

三、皮带(刮板)转载列车1274

四、其它转载设备简介1275

第四章 港口装卸机械的设计工艺与参数选用1277

第一节 堆取料机1277

一、堆料机1277

二、取料机1283

第二节 装卸船机1304

一、散货连续装船机1304

二、桥式抓斗卸船机1306

三、链斗式连续卸船机1309

四、斗轮式连续卸船机1311

五、波形挡边带式连续卸船机1313

六、气力式连续卸船机1314

七、浮式转载平台(浮式连续卸船/装船机)1322

第三节 卸车机和翻车机1323

一、卸车机1323

二、翻车机1329

第五章 电动起重机械的设计工艺与参数选用1335

第一节 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1335

第二节 电动单梁起重机1384

第三节 电动单梁抓斗起重机1437

第六章 各式起重机械设计的设计工艺与参数选用1441

第一节 概论1441

一、起重机械的类别1441

二、起重机的基本参数1441

三、港口起重机的设计原则1448

第二节 轻小型起重设备1453

一、千斤顶和滑车1453

二、起重葫芦1457

第三节 冶金起重机1465

一、铸造起重机1465

二、脱锭起重机1474

三、夹钳起重机1476

四、板坯搬运起重机1478

第四节 船用起重机1485

一、甲板起重机1485

二、甲板绞车1505

第五节 铁路起重机1507

一、轨道起重机1507

二、公铁两用牵引车1514

第六节 港口起重机和集装箱起重机1518

一、港口高架式轮胎起重机1518

二、岸边固定式起重机1524

三、港口岸边集装箱起重机1529

四、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1537

五、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1540

六、集装箱正面吊运机1543

第七章 搬运机械的设计工艺与参数运用1545

第一节 搬运机械分类1545

一、输送机械分类1545

二、工业车辆分类1545

三、电梯分类1547

四、起重机械分类1548

第二节 搬运机械设计基本原则与分类1553

一、物料搬运系统的模式1553

二、物料搬运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1553

三、物料搬运系统的分类1554

第三节 搬运系统的设计与分析1555

一、规划设计物料搬运系统的步骤1555

二、物料搬运系统的分析1558

三、物料搬运的信息和控制技术1565

第八章 叉车1573

第一节 概述1573

一、叉车的用途、工作特点及分类1573

二、叉车的使用条件与要求1573

第二节 通用型叉车的主要组成部分及装置1575

一、叉车的工作装置1575

二、动力装置1581

三、传动及制动系统1582

四、转向系统1584

五、车架、悬挂及车轮1584

第三节 通用叉车的工作性能、主要技术参数及选用1586

一、通用叉车的工作性能1586

二、通用叉车的主要技术参数及其有关标准、规范1588

三、叉车的选用1594

第四节 集装箱叉车1595

一、集装箱叉车的用途、类型和使用特点1595

二、集装箱叉车的性能特点与主要技术参数选择1597

三、集装箱叉车的专用属具1597

四、箱内作业叉车1598

五、滚上滚下集装箱叉车1600

第五节 典型叉车主要性能参数表1600

第九章 其他运输机械的设计工艺与参数选用1609

第一节 电梯和其他升降机械1609

一、电梯1609

二、液压梯1622

三、液压升降台1622

第二节 牵引车、推顶车和固定平台搬运车1625

一、牵引车和推顶车1625

二、固定平台搬运车1630

第三节 气力容器管道输送系统1631

一、概述1631

二、有轮气力容器管道输送系统的主要设备1633

三、有轮气力容器管道输送系统的总体设计1642

第四节 成件物品分拣系统1652

一、概述1652

二、分拣机的分类及结构特点1653

三、成件物品分拣系统的控制与管理1658

四、成件物品分拣系统的总体设计166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