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法引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法引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75/34498191.jpg)
- 屈茂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109222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678页
- 文件大小:87MB
- 文件页数:695页
- 主题词:民法-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法引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民法的本源5
一、民法词义的解读5
(一)民法乃“市民”的法6
(二)民法乃“民事”法而非“官事”法8
(三)民法乃私的法而非公的法9
二、民法特征的提炼12
(一)民法是私法13
(二)民法以权利为本位14
(三)民法以意思自治为元理念17
(四)民法确立民事主体的中性人标准19
(五)民法对权利以同质救济24
三、民法地位的阐明25
(一)民法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25
(二)民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46
(三)民法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52
第二章 民法的三大基础58
一、民法的人性基础58
(一)人性学说与人性分析的基本态度58
(二)民法对人性的总体把握61
(三)民法的人本性69
(四)民法的人权性74
(五)民法的宽容性79
二、民法的经济基础83
(一)自然经济之于民法84
(二)计划经济之于民法86
(三)市场经济之于民法89
三、民法的社会基础92
(一)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93
(二)市民社会与乡土社会97
(三)民法的市民社会基础102
第三章 民法的价值107
一、民法的价值及其体系107
(一)民法价值的认识起点107
(二)民法价值的体系厘定111
(三)现代民法价值体系的基点:人的保护115
二、现代民法的内在价值118
(一)人格平等:从形式到实质118
(二)人格(意思)自由:从绝对到相对123
三、现代民法的外在价值127
(一)私权之保障127
(二)效率之促进129
(三)法秩序之维护133
第四章 民法的功能137
一、民法功能引说137
(一)民法功能的概念厘定137
(二)民法功能的分类144
(三)民法功能的局限性147
二、民法的规范功能149
(一)民法的指引功能150
(二)民法的评价功能152
(三)民法的预测功能155
(四)民法的教育功能158
(五)民法的惩戒功能159
三、民法的社会功能161
(一)民法社会功能的本质特性161
(二)民法社会功能的构成165
第五章 民法的结构180
一、民法结构绪说180
(一)民法结构的概念厘定180
(二)民法结构的意义182
二、民法的逻辑结构182
(一)“人—物”的逻辑结构183
(二)“权利—义务”的逻辑结构185
(三)“人—权利—责任”的逻辑结构187
三、民法的体系结构189
(一)法典化与民法的体系结构189
(二)总则在民法典体系化中的功能191
(三)民事单行法在民法体系结构中的地位198
四、民法的规范结构205
(一)民法规范的特性205
(二)民法规范的构成207
(三)民法规范的类型211
第六章 民事法律关系229
一、作为私法基本工具的法律关系229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史229
(二)民事法律关系之于私法的工具作用232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特性233
(一)民事法律关系发生于平等主体之间234
(二)民事法律关系大多具有任意性235
(三)民事法律关系主要是一种财产关系237
三、民事法律关系主体238
(一)民事主体的法理基础238
(二)民事主体资格的确认249
(三)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类型253
四、民事法律关系客体255
(一)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厘定255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重要客体:物261
五、民事法律事实281
(一)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把握281
(二)司法过程中民事法律事实的认识284
(三)民事法律事实的构成286
第七章 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292
一、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的一般分析292
(一)民事权利概念的厘定292
(二)民事义务300
二、民事权利体系303
(一)民事权利体系化的一般原理303
(二)古典私权体系305
(三)民事权利体系的当代发展322
(四)现代民事权利体系325
三、民事权利推定328
(一)民事权利推定的概念328
(二)民事权利推定的方式331
(三)民事权利推定的限度334
四、民事义务的结构335
(一)作为义务与不作为义务335
(二)法定义务与约定义务336
(三)给付义务与附随义务337
(四)真正义务与不真正义务340
(五)第一性义务与第二性义务340
第八章 民事责任341
一、民事责任的含义341
二、民事责任的本质344
(一)古代民事责任:“报应”本质345
(二)近代民事责任:意志过错的评价后果349
(三)现代民事责任:多元趋势下的复杂本质352
三、民事责任的功能358
(一)民事责任的救济功能358
(二)民事责任的惩罚功能360
(三)民事责任的激励功能363
四、民事责任的种类与形式364
(一)民事责任的类型划分364
(二)民事责任的形式372
五、民事责任的竞合与聚合376
(一)民事责任的竞合376
(二)民事责任体系内的聚合383
六、民事责任的承担对刑事责任的影响386
七、民事责任的消亡391
第九章 民法的创制396
一、民事立法的发展趋势397
(一)民事立法的外在体系趋势398
(二)民事立法的内在体系趋势405
二、民事立法的基本理念408
(一)民事立法的协调性理念409
(二)民事立法的科学性414
(三)民事立法的及时性理念418
三、理性主义与民事立法420
四、关键人物与民事立法437
(一)政治家与民事立法438
(二)法学家与民事立法446
第十章 民法的适用455
一、民法适用的基本规则456
(一)上位法优先于下位法457
(二)新法优先于旧法459
(三)特别法优先于一般法461
(四)法律文本优先于法律解释463
(五)强行法优先于任意法463
(六)例外规定排除一般规定464
二、民法适用的一般过程464
(一)民法适用的基本模型465
(二)小前提的认定468
(三)大前提的确定472
三、民法适用中的法律解释475
(一)民法解释的必要性475
(二)民法解释的目标480
(三)法律解释方法及其运用顺序483
四、不确定概念与一般条款的具体化501
(一)不确定概念的具体化501
(二)一般条款的具体化503
五、民法漏洞补充504
(一)法律漏洞与法院不得拒绝审判504
(二)法律漏洞的补充方法507
(三)民法适用中的类推适用509
第十一章 民事政策526
一、民事政策的概念527
(一)民事政策的语义527
(二)民事政策的特征530
(三)民事政策的分类534
二、民事政策的基本内容539
(一)尊重和保护人格尊严的民事政策539
(二)保护人之合法财产的民事政策540
(三)鼓励市场交易的民事政策542
(四)保护婚姻家庭的民事政策543
(五)保护弱者的民事政策544
三、民事政策的基本原则545
(一)科学原则546
(二)人权主义原则548
(三)法治原则549
(四)合理原则551
四、民事政策的功能552
(一)民事政策的引导功能552
(二)民事政策的协调功能556
五、民事政策与民事法律的关系557
(一)民事政策与民事法律相互关系的甄别557
(二)民事政策与民事法律的冲突和调整561
六、民事政策的评估563
(一)民事政策评估的意义563
(二)民事政策评估的标准567
(三)民事政策评估的模型、过程与基本方法571
七、我国民事政策的早期异化与未来发展576
(一)我国民事政策功能的早期异化576
(二)我国民事政策的未来578
第十二章 法学流派与民法583
一、法学流派的地位583
二、自然法学派与民法588
三、规范法学派与民法596
四、社会法学派与民法605
五、中国民法流派的形成与发展问题610
第十三章 民法文化613
一、民法文化的逻辑起点613
(一)文化界说613
(二)法律文化的厘定618
(三)民法文化概念的选择622
二、民法文化的结构与功能624
(一)民法文化的结构624
(二)民法文化的功能628
三、民法文化的生成与中国民法文化的特质631
(一)民法文化的生成631
(二)中国古代民法文化的特质636
(三)中国近代民法文化的特质643
四、中国民法文化的现代化646
(一)对传统民法文化当持应有之敬意647
(二)法典化是中国民法文化现代化的关键一环649
(三)民法文化的现代化依赖于现代的民法教育650
参考文献653
后记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