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灾害风险管理与适应国家评估报告 精华版 英文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灾害风险管理与适应国家评估报告 精华版 英文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50/30003944.jpg)
- 秦大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34852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77页
- 文件大小:207MB
- 文件页数:399页
- 主题词:气候变化-风险管理-研究报告-中国-英文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灾害风险管理与适应国家评估报告 精华版 英文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灾害风险管理概述1
执行摘要3
1.1 目的和意义4
1.1.1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灾害风险管理的概念4
1.1.2 背景5
1.1.3 目的8
1.1.4 意义9
1.1.5 主要评估内容10
1.2 评估的基础11
1.2.1 国际相关重要评估报告的核心评估结论11
1.2.2 国内相关重要评估报告的核心评估结论17
1.2.3 本报告与相关评估报告的关系20
1.3 相关理论及研究进展21
1.3.1 灾害风险理论21
1.3.2 灾害风险管理25
1.3.3 灾害风险适应27
1.4 政策与实践29
1.4.1 国际重大策略及行动29
1.4.2 其他国家相关的战略动向32
1.4.3 中国政策与实践35
参考文献40
第二章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灾害风险管理的内涵45
执行摘要46
2.1 气候变化与极端事件47
2.1.1 气候变化47
2.1.2 极端事件49
2.1.3 指标和方法51
2.2 灾害风险管理58
2.2.1 灾害风险管理58
2.2.2 灾害风险识别与评估61
2.2.3 政策体系与风险转移63
2.3 灾害风险管理与可持续发展66
2.3.1 灾害风险管理与适应气候变化66
2.3.2 灾害风险管理与社会经济转型69
2.3.3 灾害风险管理与可持续发展71
参考文献76
第三章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及其成因81
执行摘要82
3.1 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基本特征83
3.1.1 单要素事件84
3.1.2 多要素事件94
3.2 近两千年历史时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104
3.2.1 极端干旱与大涝105
3.2.2 极端寒冷与高、低温108
3.3 1951~2013年以来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110
3.3.1 单要素事件110
3.3.2 多要素事件120
3.4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的成因131
3.4.1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的气候系统内部成因131
3.4.2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的归因133
3.5 挑战与展望138
参考文献140
第四章 领域和区域影响及脆弱性151
执行摘要152
4.1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灾害的影响153
4.1.1 影响特征153
4.1.2 社会经济损失156
4.2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致灾影响阈值161
4.2.1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161
4.2.2 各灾种致灾影响阈值163
4.3 承灾体的暴露度167
4.3.1 暴露度特征167
4.3.2 不同领域暴露度变化172
4.3.3 不同区域暴露度变化178
4.4 承灾体的脆弱性184
4.4.1 脆弱性特征184
4.4.2 不同领域脆弱性变化189
4.4.3 不同区域脆弱性变化198
4.5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灾害影响综合分析203
4.5.1 暴雨洪涝影响案例203
4.5.2 干旱影响案例204
4.5.3 台风影响案例206
4.5.4 高温影响案例209
4.5.5 低温冷害影响案例210
4.5.6 雾霾影响案例212
4.6 挑战与展望213
参考文献215
第五章 天气气候灾害风险管理与实践225
执行摘要226
5.1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灾害风险的国家管理体系227
5.1.1 管理体制228
5.1.2 管理机制229
5.1.3 法制建设232
5.1.4 应急预案233
5.2 综合灾害风险防范的区划、规划与实践234
5.2.1 国家和区域层面的灾害风险管理区划234
5.2.2 综合自然灾害风险防范的政策与规划239
5.2.3 国家和地方管理政策的协同241
5.2.4 综合风险防范的作用245
5.3 综合灾害风险管理在经济社会重点领域的实践和经验248
5.3.1 新风险管理249
5.3.2 水安全领域250
5.3.3 粮食安全领域252
5.3.4 生态安全领域254
5.3.5 健康安全领域255
5.3.6 能源安全领域257
5.3.7 交通安全领域258
5.4 综合防灾减灾的作用259
5.4.1 监测预警措施和成效259
5.4.2 信息管理措施的作用和成效262
5.4.3 风险管理措施的作用和成效263
5.4.4 区域和城乡基层综合防灾减灾措施的作用和成效265
5.4.5 提高综合防灾减灾社会意识和文化的作用和成效270
5.5 国际经验与合作实践272
5.5.1 国外的实践经验272
5.5.2 国际合作机制的实践277
5.6 案例分析280
5.6.1 2006年重庆特大旱灾280
5.6.2 2008年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281
5.6.3 2010年“凡亚比”热带风暴284
5.6.4 2012年北京“7·21”暴雨灾害287
5.6.5 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290
5.7 挑战与展望292
参考文献294
第六章 灾害风险管理与适应的策略选择299
执行摘要300
6.1 未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趋势和灾害风险301
6.1.1 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趋势302
6.1.2 未来致灾天气/气候条件和致灾阈值的可能变化306
6.1.3 未来天气气候灾害、暴露度、脆弱性和致灾风险的变化趋势308
6.1.4 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及灾害风险313
6.2 降低气候风险与保障国家总体安全的策略设计314
6.2.1 灾害风险管理与适应是气候安全的重要保障314
6.2.2 灾害风险管理与适应的机遇与挑战315
6.2.3 降低灾害风险和保障气候安全的长期应对策略317
6.3 灾害风险管理与适应气候变化的协同策略319
6.3.1 灾害风险管理与适应气候变化的协同319
6.3.2 国际与国内政策机制的协同320
6.3.3 领域协同322
6.3.4 区域协同337
6.4 提升恢复力的能力建设策略344
6.4.1 提升政策和机制创新的能力建设344
6.4.2 天气气候灾害风险防护能力建设346
6.5 综合风险治理策略348
6.5.1 有中国特色的风险治理体系348
6.5.2 社会参与机制349
6.5.3 风险分担机制351
6.5.4 协同治理机制353
6.6 挑战与展望354
参考文献356
附录一:常见问题360
附录二:名词解释367
附录三:缩略语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