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基础医学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基础医学概论
  • 楼新法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102353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68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484页
  • 主题词:基础医学-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基础医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基础医学概论的课程性质1

二、基础医学概论的研究内容1

三、基础医学概论的学习目标2

第一篇 解剖生理学基础5

第一章 人体基本构成5

第一节 生物大分子5

一、蛋白质5

二、核酸10

三、酶15

第二节 细胞20

一、细胞结构和功能20

二、细胞增殖24

三、细胞分化25

第三节 基本组织25

一、上皮组织26

二、结缔组织32

三、肌组织41

四、神经组织46

第二章 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53

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53

一、新陈代谢53

二、兴奋性54

三、适应性54

第二节 神经和肌肉的一般生理55

一、细胞膜的转运功能55

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59

三、兴奋的传递61

四、骨骼肌的收缩63

第三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69

一、神经调节70

二、体液调节70

三、自身调节71

四、生理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原理71

第三章 人体各系统的解剖生理73

第一节 运动系统74

一、骨74

二、骨连结76

三、人体各部骨的组成及其主要连结77

四、肌80

第二节 神经系统87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结构87

二、神经系统生理110

第三节 脉管系统136

一、心脏的结构136

二、心脏的功能144

三、血管的组织解剖151

四、血管的功能159

五、血液组成和功能165

第四节 呼吸系统171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和结构171

二、呼吸生理179

第五节 消化系统186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187

二、消化生理204

第六节 泌尿系统212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和结构212

二、尿生成的过程221

三、尿生成的调节228

第七节 生殖系统231

一、男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生理231

二、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生理237

第八节 内分泌系统243

一、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44

二、激素244

三、下丘脑与垂体248

四、甲状腺250

五、甲状旁腺激素和降钙素252

六、胰岛253

七、肾上腺255

第九节 感觉器官和皮肤257

一、皮肤258

二、视器259

三、前庭蜗器264

第二篇 病原生物学基础271

第四章 细菌271

第一节 细菌形态和结构271

一、细菌形态271

二、细菌的结构272

第二节 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274

一、细菌的生长条件274

二、细菌的致病性274

第三节 细菌染色和消毒灭菌276

一、细菌染色276

二、消毒灭菌277

第四节 常见的致病性细菌278

一、葡萄球菌278

二、链球菌279

三、脑膜炎双球菌279

四、淋球菌280

五、大肠杆菌280

六、霍乱弧菌281

七、结核杆菌281

八、破伤风杆菌282

第五章 病毒284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复制284

一、病毒的形态284

二、病毒的结构284

三、病毒的复制285

第二节 病毒的感染286

一、病毒的感染方式286

二、病毒感染的类型286

三、干扰素287

第三节 常见主要病毒287

一、脊髓灰质炎病毒288

二、麻疹病毒288

三、流感病毒289

四、SARS病毒290

五、乙肝病毒291

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292

七、狂犬病毒294

八、单纯疱疹病毒295

九、虫媒病毒296

第六章 其他病原微生物298

第一节 衣原体298

一、生物学性状299

二、致病299

三、防治299

第二节 支原体299

一、生物学性状300

二、致病300

三、防治300

第三节 梅毒螺旋体301

一、生物学性状301

二、致病301

三、防治302

第四节 真菌302

一、生物学性状302

二、致病及常见的致病真菌303

三、防治303

第七章 人体寄生虫学概论305

一、概述305

二、寄生虫和宿主及生活史305

三、寄生虫和宿主相互作用305

四、寄生虫病流行与防治306

第八章 医学蠕虫308

第一节 似蚓蛔线虫308

一、形态308

二、生活史309

三、致病及防治309

第二节 钩虫310

一、形态310

二、生活史310

三、致病及防治311

第三节 蠕虫住肠线虫312

一、形态312

二、生活史312

三、致病及防治313

第四节 华支睾吸虫314

一、形态314

二、生活史314

三、致病及防治314

第五节 卫氏并殖吸虫315

一、形态315

二、生活史315

三、致病及防治317

第六节 日本血吸虫317

一、形态317

二、生活史317

三、致病及防治318

第七节 链状带绦虫319

一、形态319

二、生活史319

三、致病及实验诊断320

四、防治320

第九章 医学原虫322

第一节 医学原虫学概述322

一、形态322

二、运动323

三、生殖323

四、生活史类型323

五、致病特点323

第二节 溶组织内阿米巴324

一、形态324

二、生活史324

三、致病324

四、实验诊断326

五、流行病学326

六、治疗和预防326

第三节 阴道毛滴虫327

一、形态与生活史327

二、致病327

三、防治328

第四节 疟原虫328

一、形态和生活史328

二、致病329

三、实验诊断331

四、流行病学331

五、防治332

第十章 医学免疫学333

第一节 医学免疫学概述333

一、免疫学发展阶段333

二、免疫系统及其功能334

三、免疫的类型335

第二节 抗原336

一、抗原的概念及基本特性336

二、抗原的种类338

第三节 抗体339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339

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340

三、免疫球蛋白的其他成分340

四、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340

五、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341

六、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341

七、各类免疫球蛋白的重要特性342

八、人工制备的抗体类型342

第四节 免疫系统343

一、免疫系统343

二、免疫细胞344

三、免疫分子347

第五节 免疫应答354

一、概述354

二、细胞免疫355

三、体液免疫356

四、免疫耐受357

第六节 超敏反应359

一、Ⅰ型超敏反应359

二、Ⅱ型超敏反应361

三、Ⅲ型超敏反应362

四、Ⅳ型超敏反应363

第三篇 病理学基础367

第十一章 疾病概论367

第一节 健康367

一、健康的概念367

二、亚健康状态367

三、衰老367

第二节 疾病368

一、疾病的定义368

二、疾病发生的原因368

三、疾病发生的条件369

四、疾病发生的规律369

五、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371

六、疾病的经过与转归372

第十二章 应激374

第一节 概述374

一、应激374

二、应激原374

三、应激的分类375

四、全身适应综合征375

第二节 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376

一、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376

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377

三、其他内分泌反应378

第三节 应激的细胞反应378

一、热休克蛋白378

二、急性期反应蛋白380

第四节 应激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380

一、能量代谢变化380

二、神经系统变化381

三、心血管系统改变381

四、消化系统变化381

五、免疫系统变化381

六、内分泌系统改变382

七、血液系统变化382

八、创伤后应激综合征382

第五节 应激的防治原则382

一、排除应激原382

二、糖皮质激素的应用383

三、补充营养383

四、恰当的心理治疗、护理383

五、其他疗法383

第十三章 组织和细胞的适应、损伤与修复384

第一节 适应384

一、萎缩384

二、肥大385

三、增生386

四、化生386

第二节 变性386

一、细胞水肿386

二、脂肪变387

三、玻璃样变性387

四、淀粉样变387

五、黏液样变性388

六、病理性色素沉积388

七、病理性钙化388

第三节 细胞死亡388

一、坏死388

二、凋亡391

第四节 修复391

一、再生391

二、纤维性修复393

第十四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395

第一节 充血与淤血395

一、充血395

二、淤血396

第二节 出血397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397

二、病理变化397

三、后果398

第三节 血栓的形成398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398

二、血栓的形成、类型及形态399

三、血栓的结局400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400

第四节 栓塞400

一、栓子运行的途径401

二、栓塞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401

第五节 梗死403

一、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403

二、梗死的病变及类型403

三、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404

第十五章 炎症406

第一节 炎症的原因406

一、物理性因子406

二、化学性因子406

三、生物性因子406

四、免疫反应407

五、异物407

第二节 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407

一、局部表现407

二、全身反应407

第三节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408

一、变质408

二、渗出408

三、增生411

第四节 炎症的病理学分类412

一、变质性炎412

二、渗出性炎412

三、增生性炎414

第五节 炎症的经过和结局415

一、痊愈415

二、迁延不愈或转为慢性416

三、蔓延扩散416

第十六章 发热418

第一节 发热的概念418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419

第三节 发热的发病机制420

一、内生致热原的信息传递420

二、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421

三、调节性体温升高421

第四节 发热的时相422

一、体温上升期422

二、高温持续期423

三、体温下降期423

第五节 发热时机体功能和代谢变化424

一、生理机能改变424

二、代谢改变424

第六节 发热处理与防治的原则425

一、适度发热的处理原则425

二、下列情况应及时解热425

三、选择合理解热措施426

第十七章 休克427

第一节 休克的概念427

第二节 休克的原因和分类427

一、休克的病因427

二、休克的分类428

第三节 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429

一、休克早期(代偿期,微循环缺血缺氧期)430

二、休克中期(可逆失代偿期,休克进展期,微循环淤血缺氧期)431

三、休克晚期(不可逆期,休克难治期,微循环衰竭期)432

第四节 休克时的细胞损伤与器官功能变化433

一、细胞损伤及代谢障碍433

二、重要器官功能障碍434

第十八章 肿瘤437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437

第二节 肿瘤的特性437

一、肿瘤的肉眼形态437

二、肿瘤的组织结构439

三、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439

第三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441

一、肿瘤的命名441

二、肿瘤的分类442

第四节 癌前疾病、癌前病变和原位癌443

一、癌前病变443

二、不典型增生444

三、原位癌444

第五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444

一、肿瘤的生长与扩散444

二、肿瘤对机体的影响447

第六节 常见的肿瘤448

一、上皮性肿瘤448

二、间叶组织肿瘤449

三、神经外胚叶肿瘤450

四、多种组织构成的肿瘤451

第十九章 重要器官的功能不全452

第一节 心力衰竭452

一、心力衰竭的病因452

二、心力衰竭的诱因452

三、心力衰竭的分类453

四、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453

五、心力衰竭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454

第二节 呼吸衰竭455

一、原因和发病机制456

二、主要代谢功能变化458

第三节 肝功能衰竭459

一、肝性脑病的概念、分类与分期459

二、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459

三、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461

第四节 肾功能衰竭461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461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464

三、尿毒症466

参考文献4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