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语言学教程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语言学教程 第3版
  • 王远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6013125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57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386页
  • 主题词:语言学-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语言学教程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语言研究与语言科学1

一、语言学的研究对象1

二、语言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4

三、中国语言学的基本特点和现状6

四、语言学的分类及相互关系9

(一)具体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9

(二)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10

(三)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10

(四)微观语言学和宏观语言学11

第一章 语言的起源和语言的功能12

第一节 语言的起源12

一、神授说13

二、人创说14

(一)手势说16

(二)感叹说16

(三)摹声说18

(四)劳动号子说19

(五)社会契约说20

三、进化说21

四、原始语言及其特点24

第二节 语言的功能26

一、语言和言语26

(一)语言和言语的关系26

(二)语言和言语的区别28

(三)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29

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30

三、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32

(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32

(二)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40

四、语言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间接工具43

(一)语言在人类认识过程中的作用43

(二)语言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43

第二章 语音46

第一节 语音和语音学46

一、语音的最小单位:音素46

二、语音学及其分支学科47

第二节 语音的属性49

一、语音的自然属性49

(一)生理属性49

(二)物理属性51

二、语音的社会属性53

第三节 国际音标54

一、标音符号54

二、国际音标56

三、学习国际音标应注意的问题57

(一)区分音标与字母57

(二)区分形体近似的音标57

(三)区分宽式和严式音标57

(四)准确使用附加符号58

第四节 语音的分类59

一、音素的两大类型:元音和辅音59

二、元音分类60

(一)舌面元音60

(二)舌尖元音和卷舌元音63

(三)元音伴随现象64

三、辅音分类65

(一)发音部位66

(二)发音方法66

(三)辅音伴随现象68

第五节 音素结合及其规律70

一、音节70

(一)划分音节的学说70

(二)依据语言特点划分音节72

二、音节结构规律73

(一)音节结构形式73

(二)音素在音节中的位置75

(三)音素在音节中的相互关系75

三、元音在音节中的结合:复元音75

四、辅音在音节中的结合:复辅音77

(一)复辅音的特性77

(二)送气塞音和塞擦音的性质77

(三)复辅音的结合规律78

五、语音和谐律79

(一)语音和谐的性质79

(二)语音和谐的类型79

第六节 音位81

一、音位学概说81

二、音位概念83

三、音位和音位变体85

(一)对立分布关系85

(二)互补分布关系87

四、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88

(一)调位89

(二)势位93

(三)时位95

五、归纳音位的原则95

(一)系统性原则96

(二)历史性原则98

(三)语音学原则99

六、区别特征的确定和描写99

(一)区别特征99

(二)区别特征的确定100

(三)区别特征的描写104

第七节 音系学105

一、生成音系学105

(一)概述105

(二)确定音系单位的原则106

(三)音系格局109

(四)语音特征109

(五)区别特征和羡余特征112

二、非线性音系学113

(一)音节结构114

(二)节律结构116

(三)自主音段与特征几何117

(四)声调118

第八节 语音变化120

一、共时语流音变120

(一)同化121

(二)异化122

(三)弱化123

(四)增音124

(五)减音124

(六)合音125

(七)换位125

(八)自由音变和不自由音变126

(九)连读变调127

二、历时语音演变129

(一)语音演变的缓慢性129

(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129

(三)语音演变的条件129

(四)语音演变的时空局限性130

(五)语音局部变化对音位系统的影响130

第三章 词汇134

第一节 词和词的构成134

一、什么是词134

二、词的构成134

(一)词和词素134

(二)构词附加成分135

第二节 词汇分类136

一、基本词汇和常用词汇136

(一)基本词汇和非基本词汇136

(二)常用词汇和非常用词汇137

二、一般词汇和专业词汇138

三、口语词汇和书面语词汇139

四、全民词汇和方言词汇139

五、新词、旧词和古词140

(一)新词140

(二)旧词140

(三)古词141

六、本族词汇和外来词汇141

七、熟语141

第三节 词汇的发展142

一、新词的产生142

(一)构词142

(二)借词148

(三)吸收融汇方言词152

二、旧词的消失152

(一)旧词消失的原因152

(二)旧词保留的途径154

三、词义变化154

(一)本义和引申义155

(二)词义扩大和缩小156

(三)词义转移157

(四)借词与词义变化159

(五)通感比喻160

第四章 语义162

第一节 语义学的产生和发展162

第二节 传统语义学164

一、语义和语音的关系164

二、语义分类168

三、语义性质169

(一)语义的客观性169

(二)语义的概括性和具体性169

(三)语义的共性和特性170

(四)语义的稳固性和可变性170

(五)语义的精确性和模糊性171

四、语义关系172

(一)相关关系172

(二)同音关系173

(三)相同或相近关系176

(四)相反或对立关系177

(五)反训词和反训法179

第三节 现代语义学181

一、语义单位181

二、义素分析法182

(一)义素分析的步骤183

(二)义素分析应注意的问题184

(三)义素分析法的价值和局限性185

三、语义聚合:语义场188

(一)语义场和语义子场189

(二)语义场和词义关系190

四、语义组合190

(一)语义组合不是任意的190

(二)语义组合的关联因素191

(三)语义组合关系192

(四)语义关系中的歧义现象192

五、句义关系:蕴含和预设194

(一)蕴含194

(二)预设194

(三)蕴含和预设的区别196

六、语境和语义196

(一)语境196

(二)语义与语境的关系197

第五章 语法202

第一节 语法的性质203

一、语法的共性和个性、稳定性和可变性203

二、语法的抽象性和递归性204

(一)语法的抽象性204

(二)语法的递归性205

第二节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语法手段和语法范畴205

一、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206

二、语法手段207

(一)语序207

(二)虚词208

(三)附加成分208

(四)语音交替209

(五)重叠209

(六)增补210

(七)零形态210

三、语法范畴211

(一)数211

(二)性212

(三)格213

(四)有定和无定214

(五)人称215

(六)时216

(七)体216

(八)态217

(九)式218

(十)级218

第三节 词类219

一、词义不能作为划分词类的依据220

二、形态变化不能作为划分词类的依据220

三、语法功能是划分词类的基本依据221

第四节 句法223

一、传统语法学的句法学223

(一)词组224

(二)句子成分224

(三)句型225

(四)句类225

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句法学226

(一)分布和替换226

(二)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226

(三)直接成分分析法227

(四)结构主义分析方法的贡献和局限性228

三、生成语法学的句法学229

四、当代语法学的句法学232

(一)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232

(二)当代语法学的发展趋势234

第五节 语法的演变和发展235

一、语法演变的主要途径235

(一)新语法成分增加236

(二)旧语法成分消失236

(三)语法形式改变236

二、语法发展的主要方面237

(一)词法发展237

(二)句法发展237

(三)语法系统发展238

三、语法发展的主要特点239

(一)语法发展具有缓慢性239

(二)语法发展具有倾向性239

(三)语法发展具有类推性239

(四)语法发展与思维方式密切相关239

第六章 语言的发展241

第一节 语言结构的发展241

一、语言结构没有优劣之分241

二、语言结构发展变化的原因247

三、语言结构的发展规律249

(一)渐变性规律249

(二)不平衡规律251

(三)相关性规律252

(四)补偿规律252

(五)内外制约规律253

第二节 语言功能的发展254

一、语言的分化254

(一)地域方言254

(二)社会方言261

(三)地域方言与社会方言的关系264

二、语言的统一265

(一)语言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265

(二)标准语的建立与推广266

三、语言影响268

(一)语言结构影响的类型268

(二)语言功能影响:语言兼用和转用270

第三节 语言规划272

一、语言地位规划272

(一)族际语、国语、官方语言272

(二)国际通用语274

(三)濒危语言保护276

(四)语言文化多样性278

二、语言规范化279

三、语文政策281

(一)少数民族语文政策281

(二)语文教育政策283

(三)外语学习政策283

第七章 语言类型和语言分类286

第一节 语言分类286

第二节 语言分类方法287

一、谱系分类法287

(一)谱系和谱系层级287

(二)格里木定律288

(三)维尔纳定律292

(四)同源词原始形式的构拟293

(五)谱系树理论294

(六)新语法学派294

(七)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价值和局限性295

二、类型分类法295

(一)形态学分类法295

(二)现代语言类型分类法299

(三)语言类型学与语言共性研究306

三、地域分类法308

四、功能分类法310

(一)功能的概念310

(二)语言功能的类型分类311

(三)语言功能的层级分类315

第八章 文字319

第一节 文字的性质、作用和三要素319

一、文字的性质319

二、文字的作用320

三、文字的三要素320

第二节 文字起源和类型321

一、文字起源321

二、文字类型323

(一)象形文字323

(二)表意文字323

(三)表音文字324

第三节 文字的借用和传播325

第四节 文字改革327

一、文字体系内部调整328

二、文字体系改革328

三、文字类型改革328

第五节 我国各民族的文字329

一、汉字的发展及其特点329

二、少数民族文字331

(一)少数民族古文字331

(二)少数民族现行文字332

附录一:世界语言的谱系分类334

一、汉藏语系334

二、阿尔泰语系335

三、印欧语系336

四、南亚语系338

五、南岛语系339

六、乌拉尔语系340

七、高加索语系341

八、闪语系341

九、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342

十、尼罗—撒哈拉语系343

十一、科依桑语系344

十二、达罗毗荼语系344

十三、美洲印第安诸语言344

十四、大洋洲诸语言346

十五、系属未定或系属不明语言347

附录二:试题样例34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