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邻避冲突治理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邻避冲突治理研究
  • 刘智勇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751104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187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203页
  • 主题词: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邻避冲突治理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邻避冲突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2

第一章 公众参与邻避冲突治理概述2

第一节 邻避冲突治理的公众参与视角2

一、邻避冲突相关概念界定2

二、邻避冲突治理与公众参与的关系3

第二节 公众有效参与邻避冲突治理的必要性3

一、应对邻避冲突事件治理困局的现实需要4

二、顺应当代多元主体合作治理趋势的需要4

三、实现公众从有限参与到有效参与的需要4

第三节 邻避冲突治理的公众参与原则、范围和形式5

一、邻避冲突治理中参与公众的范围5

二、邻避冲突治理中公众参与的原则6

三、邻避冲突治理中公众参与的形式7

第四节 邻避冲突治理中的主要利益相关者7

一、邻避冲突治理中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构成7

二、邻避冲突治理中的主要利益冲突表现9

第五节 公众有效参与邻避冲突治理的意义10

一、有助于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11

二、有助于搭建政府、企业、公众的平等沟通平台11

三、有助于培养公众有序参与意识11

四、有助于建立邻避冲突的长效治理机制12

第二章 公众环境参与的法制建设述评13

第一节 公众环境参与的法制建设回顾13

一、国家层面的法制建设13

二、地方层面的法制建设22

第二节 公众环境参与法制建设述评24

一、基本实现有法可依24

二、指导性、规范性文件居多25

三、缺乏对一些重点问题的有效回应26

四、内容直接相关的法规偏少27

第三章 邻避冲突案例及公众参与的反思和启示29

第一节 从邻避冲突典型案例透析公众参与29

一、近年来邻避冲突事件概述29

二、基于典型案例的公众参与反思31

第二节 提升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启示35

一、避免公众参与的形式化35

二、充分保障公众知情参与35

三、提高对公众诉求的回应性36

四、实现公众全过程参与36

五、重视环境科普教育37

第四章 从有限参与走向有效参与的条件38

第一节 提高参与公众主体的有效性38

一、构建公众参与的组织依托机构38

二、确定参与公众主体的合理比重40

三、提高参与公众的代表性41

第二节 提高公众参与过程的有效性43

一、预测预警阶段43

二、处置化解阶段44

三、善后阶段44

第三节 提高公众参与形式的有效性45

一、组织问卷调查45

二、组织座谈会46

三、组织听证会47

四、开展信访47

第五章 实现公众有效参与的机制保障49

第一节 健全科学合理的信息公开机制49

一、树立信息公开的现代服务理念49

二、有效平衡信息公开中的各方利益50

三、强化信息公开的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52

第二节 健全公众源头参与决策机制53

一、公众源头参与的两个基础53

二、公众源头参与的两个关键环节54

第三节 健全对公众利益诉求的回应机制58

一、对公众利益诉求回应的前提条件59

二、健全对公众利益诉求回应机制的具体措施60

第四节 健全公众参与的评估机制62

一、公众参与的源头评估62

二、公众参与的中期评估63

三、公众参与的结果评估64

第五节 健全公众参与意见效力的法制保障机制65

一、明确公众参与意见效力的程度性法律规定65

二、细化公众参与意见效力的采纳标准规定66

三、完善公众参与意见效力的法律救济规定67

中篇 邻避冲突治理中的科普教育研究69

第一章 科普教育与邻避冲突的多维研究69

第一节 邻避冲突的特征与分类69

一、邻避冲突的特征69

二、邻避冲突的分类71

第二节 不同视角下的邻避冲突治理的研究现状72

一、基于公众参与视角的邻避冲突治理研究73

二、基于风险补偿视角的邻避冲突治理研究73

三、基于风险沟通和风险认知视角的邻避冲突治理研究74

第三节 邻避冲突治理中科普教育实践与政策75

一、环境科普教育的实践回顾与反思75

二、环境科普教育的政策述评77

第二章 风险认知偏差与邻避冲突的成因82

第一节 基于风险认知偏差的邻避冲突的成因82

一、风险认知偏差与邻避冲突的发生82

二、国内外对环境风险认知与环境群体性事件关系的认识85

第二节 从风险认知到风险认知偏差的演进逻辑87

一、邻避风险认知的形成87

二、邻避风险认知偏差的形成88

第三节 邻避风险认知的两类偏差分析91

一、公众对邻避设施风险认知与设施实际风险的偏差91

二、公众与政府对邻避设施风险认知的偏差92

第三章 环境科普教育对公众风险认知的影响95

第一节 科普教育的内容及功能分析95

一、传播科学知识96

二、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96

三、培养科学思想97

四、塑造科学精神97

第二节 科普教育在邻避冲突治理过程中的作用98

一、邻避冲突前的科普教育98

二、邻避冲突化解中的科普教育99

三、邻避冲突结束后的科普教育99

第三节 科普教育-风险沟通-风险认知的关系100

一、科普教育是风险沟通的基础与源头100

二、风险沟通是风险认知的重要条件102

第四节 基于科普教育的风险沟通模型构建105

一、基于科普教育的风险沟通模型106

二、基于科普教育的邻避冲突治理逻辑分析108

第四章 健全邻避冲突治理中的科普教育之策110

第一节 健全环境科普教育的体制机制110

一、完善环境科普教育的法律法规110

二、成立环境科普教育领导小组111

三、建立具有权威性的科普专家顾问团111

四、完善科普教育多元主体合作机制113

五、完善邻避风险信息公开机制114

第二节 完善环境科普教育的内容结构115

一、保证科普教育知识的两面性115

二、突出科普内容的人性化116

三、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教育116

第三节 开展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环境科普教育117

一、对科普教育的对象进行合理分类117

二、引导公众平等有序参与118

第四节 完善环境科普教育的渠道平台119

一、以新媒体作为科普教育的主要渠道119

二、完善科普教育基础设施建设121

第五节 创新环境科普教育的手段方式121

一、采用动画方式进行科普教育121

二、采用更具有影响力的载体进行科普教育122

下篇 邻避冲突治理中的风险沟通研究124

第一章 风险沟通与邻避冲突治理概述124

第一节 邻避风险沟通与邻避冲突治理的关系124

一、风险沟通是公众参与邻避冲突治理的渠道之一124

二、风险沟通是消减邻避风险认知偏差的重要手段125

三、风险沟通是重塑透明政府的重要举措126

第二节 邻避风险沟通的相关利益者127

一、政府部门127

二、风险专家128

三、企业129

四、社会公众130

五、媒体130

六、非政府组织131

第三节 邻避风险沟通的理论模型132

一、风险认知理论模型133

二、心理噪音理论模型135

三、负面特性主导模型136

四、信任决定理论模型137

第四节 邻避风险沟通的研究现状137

一、有关风险沟通内涵的研究137

二、有关风险沟通分类的研究140

三、有关风险沟通原则的研究142

四、有关风险沟通视角的研究143

第二章 影响公众邻避风险认知的主要因素145

第一节 公众个体特质因素145

一、公众的知识构成145

二、公众的风险预期146

三、公众个人特征147

第二节 风险自身特性因素148

一、污染类设施风险特性148

二、风险集聚类设施风险特性149

第三节 公众参与因素149

一、公众遴选机制150

二、公众参与时机150

三、公众风险意见的效力151

第四节 科普教育因素151

一、伪科学谣言的影响151

二、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152

三、科普教育薄弱的表现153

第五节 媒体传播因素153

一、正负面报道154

二、媒体报道频率155

三、媒体报道方式155

四、媒体报道内容156

第三章 邻避风险沟通存在的问题157

第一节 风险沟通参与者存在的问题157

一、各主体沟通地位不平等157

二、政府部门的风险沟通意识与公信力不足158

三、公众的参与形式化158

四、风险评估专家的中立性不够159

五、媒体的信息报道存在结构性矛盾160

第二节 风险沟通的内容问题161

一、公开的风险内容欠充分161

二、风险沟通内容缺乏针对性162

三、风险沟通内容过于专业化163

第三节 风险沟通的渠道问题163

一、风险沟通渠道较单一163

二、风险沟通渠道的回应性不强164

三、对风险沟通渠道的监管不力165

第四节 风险沟通的时机问题165

一、风险沟通时机滞后166

二、风险沟通缺乏持续性166

第五节 风险沟通的策略和技巧问题167

一、风险沟通策略选择不当167

二、风险沟通技巧不强168

第四章 邻避风险沟通效果提升的思路170

第一节 强化风险沟通中各参与者的职责和作用170

一、政府部门要重塑公信力170

二、实现公众的有效参与171

三、建立利益中立专家团队172

四、发挥媒体沟通的积极作用173

第二节 建立全过程的风险沟通机制174

一、重在事前风险沟通174

二、及时深入事中风险沟通174

三、坚持事后风险沟通175

第三节 优化风险沟通的内容176

一、风险沟通内容更具针对性176

二、风险沟通内容更具真实性177

三、风险沟通内容更具通俗性177

第四节 拓展风险沟通的渠道178

一、综合利用多元沟通渠道178

二、提升风险沟通渠道的交互性179

三、加强对风险沟通渠道的监管180

第五节 完善风险沟通的策略和技巧181

一、合理选择风险沟通策略181

二、善用风险沟通技巧182

第六节 增强风险沟通的社会信任183

一、健全社会信任体系184

二、建立社会信任的教育和惩戒机制184

后记18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