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美国公告评论程序研究 内涵、制度和借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美国公告评论程序研究 内涵、制度和借鉴
  • 钱于立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12042607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18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329页
  • 主题词:行政法-立法-程序-研究-美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美国公告评论程序研究 内涵、制度和借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篇 美国公告评论程序发展的内涵论10

第一章 公告评论程序的界定10

第一节 公告评论程序的定义11

一、定义:规则制定中的非正式程序12

二、双重内涵:法定性与开放性13

第二节 联邦《行政程序法》第553条15

一、公告、评论、颁布15

二、立法目的:自我教育与程序裁量18

小结 “现代政府的伟大发明之一”的基本启示22

第二章 公告评论程序的发展25

第一节 规模与现状25

一、公告的数量与频率25

二、工具箱式的制度体系27

第二节 外部发展特征30

一、社会规制性31

二、阶段性:两次规制浪潮、两次规制改革33

三、补充性与修正性38

第三节 内部理论革新39

一、理论起点:新政模式40

二、重大发展:多元主义、捕获理论和行政机关的角色转变42

三、里程碑式的转折:僵化理论48

四、新的挑战:行政责任传统与民主回应的新需要51

小结 制度发展体系的立法模式与发展动力55

第二篇 美国公告评论程序发展的制度论58

第三章 行政机关理性分析能力的改善与补充58

第一节 通用方法:成本收益分析59

一、社会规制背景下的重新兴起59

二、局限性与克服局限性61

第二节 国会规制分析立法的发展及内容65

一、第一阶段:实体性的规制分析立法65

二、第二阶段:程序性的规制分析立法68

第三节 总统规制审查程序的发展70

一、理论前提:总统规制审查的有限权力理论70

二、重要开端:环境影响报告制度74

三、尼克松政府的过渡措施75

四、福特政府、里根命令78

第四节 克林顿总统命令第12866号79

一、规制审查程序的范围80

二、规制审查程序的运行85

三、规制审查程序的公开93

第五节 总统规制审查程序的质疑与回应95

一、规制审查程序的质疑95

二、回应:总统规制审查程序的合理性依据99

小结 成本收益分析的程序性理解及相关经验103

第四章 公众参与的扩大与补充105

第一节 外部条件:混合程序的形成与经验106

一、摆脱审判式程序的传统束缚107

二、司法权与混合程序的扩张114

三、立法权与混合程序的扩张120

四、混合程序的构成要素125

五、听证的美国法经验139

第二节 外部条件:电子规则制定的形成与经验143

一、概念演进:记录、电子摘要和电子规则制定144

二、国会立法与电子规则制定150

三、总统政策与电子规则制定155

四、探索公众参与的新范式157

五、应用新型数字技术的美国法经验167

第三节 内部条件:规则制定记录的发展及内涵169

一、传统意义上的记录170

二、“完整的”规则制定记录:1971年“奥弗顿公园案”171

三、“重要的”规则制定记录:1973年“波特兰水泥协会案”172

四、“公正的”规则制定记录:1977年“家庭影院案”175

小结 内、外部程序性条件的重要性180

第五章 行政主导性地位及对抗性的修正182

第一节 理论特殊性182

一、利益代表模型在规章起草阶段的缩影183

二、合作治理模型的试验和前奏185

三、与其他外部协商活动的本质区别189

第二节 协商规则制定的实践及程序192

一、协商修正实践中行政机关的推动作用193

二、协商修正的基本程序及两大争议来源196

第三节 协商修正“修正”了什么205

一、弱化行政机关的控制地位206

二、修正公告评论程序的对抗性211

小结 协商合意的特殊价值及经验219

第三篇 借鉴与发展我国行政立法程序的路径论222

第六章 我国行政立法程序的发展水平222

第一节 理论开端223

一、规章是不是法的理论挑战223

二、规章是不是法的程序性意义225

第二节 备案、咨询程序228

一、行政内部程序立法228

二、备案、咨询程序的转折性意义230

第三节 与美国公告评论程序发展的一致性233

一、公开征求意见程序的发展233

二、社会规制及其主导性地位的形成238

小结 必须强制性普及公开征求意见程序242

第七章 发展我国行政立法程序的有效路径244

第一节 长期制度性借鉴244

一、如何改善公开征求意见程序的理性分析能力245

二、如何扩大公开征求意见程序的公众参与程度251

三、协商规则制定的“不借鉴”258

第二节 短期技术性借鉴261

一、技术性借鉴的可行性262

二、“专车立法”程序的技术性问题264

三、行政立法程序的技术性借鉴277

小结 第二次发展的优先性与积极性286

附录一 2003年美国总统管理和预算办公室公告评论程序规制路线图288

附录二 影响美国公告评论程序发展的重要案例289

参考文献3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