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育种原理与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育种原理与方法](https://www.shukui.net/cover/72/34512177.jpg)
- 吴昌谋编著 著
- 出版社: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320172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268页
- 文件大小:130MB
- 文件页数:27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育种原理与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1
第一篇 作物育种3
第一章 作物品种3
第一节 品种的概念和作用3
一、品种的概念3
二、优良品种的作用4
三、合理使用和管理品种5
第二节 品种资源6
一、种质资源的类别7
二、品种资源的搜集与鉴定8
三、品种资源的保存与利用9
第三节 品种的遗传组成11
一、纯系品种11
二、纯品种11
三、多系品种11
四、混合品种12
五、群体品种13
六、综合品种13
七、杂交品种13
八、多倍体品种13
九、无性系品种14
第二章 引种16
第一节 引种的意义16
第二节 引种原理17
一、生态环境与引种17
二、作物阶段发育与引种18
三、作物生态型与引种20
第三节 引种原则与引种方法21
一、引种原则21
二、引种方法22
第三章 选择育种25
第一节选择的基本原理25
一、选择的原理25
二、自然变异产生的原因25
三、选择的创造性作用26
第二节 选择的方法27
一、个体选择法27
二、混合选择法29
三、改良混合选择法31
四、集团选择法32
五、轮回选择法32
第四章 杂交育种38
第一节 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38
第二节 杂交亲本的选配原则38
一、育种目标39
二、亲本选配原则39
第三节 杂交方式40
一、单交法40
二、三交法40
三、连续杂交法40
四、双交法41
五、回交法41
第四节 杂交技术41
一、调节开花期41
二、控制授粉43
三、授粉后加强管理43
第五节 杂种后代的处理方法43
一、系谱法43
二、混合种植法44
第六节 杂交育种程序48
一、原始材料圃和亲本圃48
二、选种圃49
三、鉴定圃49
四、品种比较试验49
五、生产试验及多点试验49
六、种子繁殖田49
第五章 远缘杂交育种51
第一节 远缘杂交的意义与作用51
一、利用远缘杂交创造新物种新类型51
二、提高现有品种的抗病性、抗逆性和适应性51
三、提高产量和质量52
四、利用远缘杂交获得作物雄性不育系52
第二节 远缘杂交不孕性及克服方法52
一、远缘杂交不孕性的原因52
二、远缘杂交不孕性的表现52
三、克服远缘杂交不孕性的方法52
第三节 远缘杂种夭亡与不育及其克服方法54
一、远缘杂种夭亡与不育现象54
二、杂种夭亡的原因及克服方法54
三、杂种不育的原因及克服方法54
第四节 远缘杂种后代的分离与选择56
一、远缘杂种后代性状的分离56
二、远缘杂种后代的选择57
第六章 杂种优势利用59
第一节 杂种优势的表现59
一、计算杂种优势的方法59
二、杂种优势的表现60
三、杂种优势的遗传学理论61
第二节 杂交玉米62
一、自交系的选育62
二、配合力63
三、杂交组合的选配64
四、杂交制种技术65
第三节 杂交水稻68
一、雄性不育系及三系配套68
二、雄性不育的遗传机理70
三、水稻三系选育71
四、核不育型的应用73
第四节 自交不亲和性77
一、自交不亲和性的遗传机理77
二、自交不亲和性的生理机制79
三、优良不亲和系应具备的特性80
四、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80
五、利用自交不亲和系制种的方法83
第七章 无性繁殖作物育种85
第一节无性繁殖作物育种的特点85
一、无性繁殖方式及无性系85
二、无性繁殖作物的育种特点85
第二节 无性繁殖作物的选择方法86
一、无性系内的选择86
二、芽变的利用87
第三节 无性繁殖作物的有性杂交育种87
一、诱导和促进开花87
二、亲本选择的特点87
三、实生苗的培育和选择89
四、无性繁殖作物杂交育种程序90
第四节 加速繁殖及提纯90
一、加速繁殖90
二、提纯93
第八章 其他育种方法94
第一节 诱变育种94
一、辐射育种94
二、化学诱变育种98
第二节 抗病育种100
一、作物与寄生物101
二、抗性基因与病原小种102
三、小种专化抗性104
四、抗病育种的方法105
五、抗病性的丧失和保持107
第三节 遗传工程概说110
一、细胞融合111
二、基因工程114
第九章 品种区域化鉴定和良种繁育117
第一节 品种区域化鉴定与品种审定117
一、区域试验117
二、生产试验和栽培试验118
三、品种审定119
第二节 良种繁育119
一、良种混杂退化的原因120
二、防止良种混杂退化的方法121
三、加速良种繁殖方法122
第三节 种子检验122
一、田间检验123
二、室内检验123
第十章 田间试验及统计分析126
第一节 田间试验的目的与要求126
一、田间试验的目的126
二、田间试验的要求126
第二节 田间试验技术128
一、田间试验的几个基本概念128
二、田间试验设计的原则129
三、田间试验技术131
四、常用的田间试验设计方法133
五、试验工作程序134
第三节 常用统计数136
一、平均数136
二、方差和标准差136
三、标准误137
四、相关系数138
五、回归系数138
第四节 遗传力和遗传相关139
一、表型值的剖分139
二、方差的剖分140
三、遗传力140
四、遗传相关144
第五节 差异显著性检验146
一、差异显著性标准146
二、两组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147
三、两组百分数差异显著性检验152
四、方差分析153
第二篇 家畜育种159
第十一章 家畜的生产性能159
第一节 家畜品种159
一、家畜品种分类159
二、品种资源的保存160
三、品种资源的利用163
第二节 家畜的外形特征164
一、家畜外形鉴定的作用164
二、家畜的体尺与体重164
三、不同用途家畜的外形特点169
四、外形鉴定方法170
第三节 生产性能评定171
一、肉用性能171
二、乳用性能174
三、毛用性能174
四、役用性能175
五、卵用性能175
六、繁殖性能176
第十二章 育种值的估算179
第一节 估算育种值的原理179
第二节 单项资料育种值的估算182
一、根据个体本身记录估算育种值182
二、根据祖先记录估算育种值183
三、根据同胞记录估算育种值183
四、根据后裔记录估算育种值184
第三节 复合育种值和相对育种值185
一、复合育种值185
二、相对育种值186
第十三章 选种方法188
第一节 影响选种效果的因素188
一、选择目标的稳定性188
二、选择依据的准确性188
三、性状的遗传力与遗传相关188
四、选择差与选择强度189
五、世代间隔189
六、选择性状的数量191
七、环境191
第二节 选种方法的分类192
一、外形选择与生产性能选择192
二、表型值选择与育种值选择193
三、单个性状选择与多个性状选择193
四、个体选择与家系选择193
五、直接选择与间接选择194
第三节 系谱选择194
第四节 同胞选择195
一、全同胞选择196
二、半同胞选择196
三、“混合家系”选择196
第五节 后裔选择197
一、后裔选择的作用197
二、后裔鉴定注意事项197
三、后裔鉴定方法198
第六节 合并选择200
第七节 指数选择201
一、什么是选择指数201
二、选择指数计算公式202
三、制订选择指数应注意的事项203
第十四章 家畜的选配205
第一节 品质选配205
一、同质选配205
二、异质选配206
三、品质选配的应用207
第二节 亲缘选配207
一、近交程度的估计207
二、近交的作用211
三、近交的应用213
第十五章 杂交与杂种优势利用216
第一节 杂交216
一、杂交的遗传效果216
二、杂种优势的测定216
三、杂交的应用218
四、配合力测定221
第二节 远缘杂交223
一、家畜远缘杂交的成就223
二、远缘杂种的繁殖力224
三、远缘杂交杂种优势的利用225
第十六章 畜禽繁育227
第一节 品系繁育227
一、品系的概念227
二、品系的类别228
三、品系繁育的作用229
四、建立品系的方法231
五、品系利用233
第二节 良种繁育234
一、一般原则235
二、几种繁育体系235
第三篇 微生物育种240
第十七章 菌种的分离与筛选240
第一节 样品的采集与培养240
一、样品采集240
二、增殖培养241
第二节 纯种分离与检测242
一、纯种分离242
二、性能检测243
第三节 菌种选育244
一、生产选育244
二、定向选育244
第十八章 微生物诱变育种246
第一节 诱变处理246
第二节 诱变后的筛选248
一、营养缺陷型的筛选248
二、高产菌株筛选252
第十九章 微生物杂交育种255
第一节 基因重组255
一、转化255
二、转导256
三、溶源转变257
四、接合258
第二节 微生物杂交育种258
一、能产生有性孢子的微生物杂交育种259
二、不能产生有性孢子的微生物杂交育种260
第二十章 菌种的保藏与复壮261
第一节 菌种的保藏261
一、低温保藏法261
二、干燥保藏法262
三、隔绝空气保藏法262
四、冻干保藏法262
五、活体保藏法262
第二节 菌种的复壮263
一、菌种的衰退263
二、菌种的复壮264
主要参考文献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