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大通史 3 春秋战国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大通史 3 春秋战国 上
  • 晁福林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学苑出版社
  • ISBN:7507753134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528页
  • 文件大小:90MB
  • 文件页数:54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大通史 3 春秋战国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综述4

一、西周后期对春秋战国历史的影响4

(一)诸侯势力兴起的标志——共和行政4

(二)王权观念的变化7

(三)西周后期宗法观念的变化与“本支百世”的动摇9

(四)新时期的经济观念与地位、财富的悄然变迁12

(五)精神面貌与社会心理状态——从安详到躁动15

二、春秋战国社会制度的变迁17

(一)分封制度17

(二)宗法制度22

(三)土地制度24

三、春秋时期的历史发展特征28

(一)“礼乐征伐自诸侯出”28

(二)历史大潮中的“霸权迭兴”31

(三)等级制度的变迁及其对于社会观念的影响34

(四)群星璀璨的时代与文化区域的形成37

四、战国时期的历史发展特征41

(一)从春秋霸主到战国七雄41

(二)土地所有制变化引起的社会结构变革44

(三)文化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51

(四)社会观念的变迁54

五、辉煌的时代57

治乱兴衰编65

第一章 平王东迁与春秋时期的周王朝65

一、平王东迁65

(一)王室内部矛盾尖锐化与太子宜臼奔西申65

(二)“周二王并立”局面的出现67

(三)两周之际的周秦关系70

二、春秋时期的周王朝73

(一)周平王迁都雒邑73

(二)日益衰弱的周王朝75

第二章 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84

一、诸侯蜂起与小霸的出现84

二、春秋中期的大国争霸87

(一)“周之子孙日失其序”87

(二)齐桓公的尊王和攘夷89

(三)召陵之盟与齐楚争霸91

(四)宋襄公的霸业和泓之战的败北93

(五)晋文公的霸业和晋楚城濮之战94

(六)晋国霸业的发展和楚庄王问鼎中原96

(七)齐晋鞌之战和晋的复霸99

(八)争霸形势的转变和弭兵大会101

三、春秋后期的列国形势与吴越争霸104

(一)春秋后期的中原诸侯国104

(二)吴楚相争与阖闾的霸业107

(三)夫差称霸与黄池之会109

(四)吴越争霸与勾践的霸业111

四、春秋战国之际的政治发展114

(一)齐晋争霸114

(二)鲁、吴、齐、楚、越等国的争衡116

(三)田氏攫取齐政118

(四)晋国卿族的内部斗争及其对于列国局势的影响121

(五)三家分晋124

(六)春秋历史的终结127

第三章 战国局面的形成131

一、田氏代齐后齐国的变化131

(一)田氏代齐131

(二)公孙会之乱133

(三)浊泽之会与田和列为诸侯136

二、三晋的强盛138

三、秦楚两国的发展140

四、战国前期的新格局141

第四章 战国时期的周王朝143

一、周王朝世系及其与秦国的关系143

二、战国时期的东、西周分治144

三、周的灭亡及其世系延续146

四、传统的标志——周王朝的社会影响147

第五章 群雄逐鹿——战国中期的社会政治与军事150

一、魏国的强盛与称王150

二、秦魏少梁之战151

三、齐、魏、赵的竞争与桂陵之战154

四、秦魏的竞争与安邑之役157

五、秦国称霸的标志——逢泽之会158

六、马陵之战160

七、秦与东方诸国的政治军事斗争162

(一)雕阴之战162

(二)五国相王与五国攻秦163

(三)岸门之战167

八、张仪相秦及其外交活动168

九、齐国的强盛与燕王哙的禅让171

十、雍氏之役与战国中期政治格局的变化173

(一)首次雍氏之役174

(二)丹阳之战及其与雍氏之役的关系175

(三)煮枣之战与第二次雍氏之役177

(四)宜阳之战与战国中期政治格局的变化180

十一、垂沙之役及其后的列国形势181

第六章 战国后期的列国形势与秦的统一战争186

一、秦齐对峙下的列国形势186

(一)胡服骑射与赵国的强盛186

(二)三国攻秦与伊阙之役190

(三)齐、秦称“帝”与五国攻秦193

(四)齐湣王灭宋与五国攻齐195

(五)田单复国198

二、列国争雄的激化200

(一)白起拔郢与庄?入滇200

(二)秦与三晋间的战争及其影响201

(三)秦国政治的变化与长平之战203

(四)邯郸之役205

三、秦的统一207

经济编218

第一章 资源、环境与农牧副业的发展218

一、资源与环境218

二、农业生产水平221

(一)农作工具的改进221

(二)农耕技术的进步223

(三)水利与灌溉228

三、畜牧和养马技术的进展234

四、蚕桑、植麻与果树栽培238

第二章 土地赋税制度的演变241

一、春秋时期土地赋税制度的变化241

(一)齐国的“相地而衰征”241

(二)晋国的“作?田”243

(三)楚国的“量入修赋”244

(四)郑国的“为田洫”246

(五)鲁国的“初税亩”247

(六)鲁国的“用田赋”251

(七)土地所有权与赋税制度253

二、战国时期的土地赋税制度260

(一)李悝的“尽地力之教”260

(二)商鞅对秦国井田制的变革262

(三)授田制的发展及其社会影响266

(四)战国时期的土地私有制273

第三章 手工业的发展278

一、手工业的生产方式278

(一)列国的官营手工业278

(二)私营手工业286

二、采矿业288

三、青铜铸造业与青铜铸造技术291

四、冶铁业的发展299

五、金器的制作302

六、建筑业的繁荣304

七、竹木器和漆器的制造310

八、纺织业314

第四章 商业与城市320

一、私营商业与富商大贾320

二、官府商业及商业政策326

三、度量衡制度332

四、货币的铸造及其流通336

五、城市的繁荣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343

第五章 科学技术348

一、天文与历法348

(一)天象观察与天文学的发展348

(二)历法的制定353

(三)星相354

(四)分野357

二、地图和地理著作的出现360

三、数学与物理学362

四、医药学365

社会结构编375

第一章 婚姻与家庭375

第二章 宗法制度与宗族组织384

一、宗法制的变化384

二、春秋时期的宗族组织388

三、战国时期宗法制度的发展392

第三章 社会阶层与社会群体396

一、社会阶层396

(一)王室396

(二)公室397

(三)贵族400

(四)国人、舆人与庶民407

(五)奴隶414

二、社会群体424

(一)自耕农阶层的壮大424

(二)士的兴盛427

(三)妇女的生活状况与社会地位432

三、社会阶层、社会群体间的交往与礼仪438

(一)朝觐与朝觐礼438

(二)聘问与聘问礼471

(三)士相见礼497

四、社区499

第四章 诸少数族502

一、分布广泛的戎族502

(一)犬戎与西戎502

(二)山戎和北戎504

(三)卢戎与戎蛮505

(四)骊戎、大戎、草中之戎及允姓之戎506

(五)伊雒之戎、陆浑之戎和茅戎507

二、势力强盛的狄族508

(一)狄族的影响508

(二)白狄510

(三)鲜虞、肥、鼓和中山国511

(四)赤狄516

(五)长狄518

(六)匈奴与东胡518

三、群蛮、巴蜀与诸越519

四、东夷、徐夷、淮夷与群舒522

五、华夏诸国对于诸少数族的政策5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