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韩学源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韩学源流
  • 宋洪兵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9709563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413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433页
  • 主题词:法家-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韩学源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韩学”极盛与秦朝二世而亡1

第一节 秦王嬴政为何重视“韩学”2

一、“韩学”入秦2

二、秦王嬴政对韩非子为何产生共鸣4

第二节 “韩学”与秦朝政治实践8

一、韩非子与秦朝中央集权9

二、秦朝焚书与“韩学”之影响12

三、韩非子之治吏学说与秦朝监察制度14

四、韩非子“法治”学说与秦朝实践23

第三节 秦二世、李斯眼中的“韩学”26

一、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26

二、无边界的严刑峻法32

第二章 两汉时期的“韩学”36

第一节 西汉前期的“非韩”思潮与“韩学”余脉37

第二节 晁错思想的“韩学”特质40

一、晁错与韩非子之“术”41

二、晁错与韩非子“趋利避害”的人性论45

三、晁错、贾谊尊君与“韩学”之关系51

四、晁错与法术之士54

第三节 《淮南子》与“韩学”61

一、《淮南子》既“尊韩”又“非韩”62

二、《淮南子·主术训》之“尊韩”64

三、《齐俗训》与《氾论训》之“韩学”影迹71

四、《淮南子》“非韩”的两种思路76

第四节 《盐铁论》与“韩学”79

一、法家评价与刑德关系80

二、义利之辨与农商关系问题89

三、桑弘羊能代表法家吗?93

第五节 扬雄与王充之“非韩”97

一、扬雄之“非韩”98

二、王充之“非韩”100

第三章 汉魏之际的“韩学”137

第一节 王符《潜夫论》与“韩学”140

一、王符与韩非子具有相似的人生经历和激愤的批判意识142

二、王符与韩非子具有相似的政治主张150

三、王符与韩非子具有相似的人性论154

第二节 崔寔《政论》与“韩学”161

一、宜参霸政163

二、王权焦虑与整顿吏治167

三、提倡久任制、反对酷吏政治170

四、移风易俗与恢复肉刑175

第三节 仲长统《昌言》与“韩学”178

一、纵论治乱大势178

二、德教与刑罚180

三、天子应守法182

第四节 荀悦《申鉴》与“韩学”183

一、“刑礼兼济”、“德刑并用”184

二、或然人性论185

三、四患五政189

第五节 刘廙《政论》与“韩学”193

一、“君逸臣劳”195

二、“清吏为奸”之现象及解决办法197

三、人君不蔽之术203

第六节 桓范《世要论》与“韩学”206

一、《世要论》之“君道观”207

二、《世要论》之“臣道观”211

三、《世要论》之治国方略215

第七节 三国时期的“韩学”实践217

一、诸葛亮之“韩学”实践218

二、曹操之“韩学”实践225

第四章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韩学”240

第一节 两晋南北朝时期“韩学”实践242

一、晋元帝用申、韩243

二、“主威独运”之宋武帝247

三、王融的法家倾向250

四、明法峻刑之王猛252

五、北魏皇帝喜“韩学”259

六、苏绰、宇文泰好申韩之学268

第二节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韩学”研究271

一、《抱朴子》与“韩学”272

二、《刘子》与“韩学”275

第五章 唐宋时期的“韩学”284

第一节 《贞观政要》与“韩学”284

一、“难言”困境与太宗之纳谏286

二、君臣关系之信与不信288

三、任贤如何可能?291

四、天下之法294

第二节 李宗闵《随论》与“韩学”296

一、可以王而王,可以霸而霸298

二、“枉己行道”与“洁己枉道”301

第三节 北宋时期的“韩学”314

一、欧阳修、苏轼与苏辙的“韩非论”314

二、王安石与“韩学”318

三、李觏与“韩学”319

第四节 南宋时期的“韩学”322

一、朱熹与“韩学”322

二、陈亮与“韩学”325

三、晁公武、高似孙、黄震、王应麟的“韩非论”329

第六章 元明清时期的“韩学”334

第一节 何犿与“韩学”335

第二节 明代的子学复兴思潮与“韩学”研究336

一、嗜古之风与《韩非子》之文及其刊刻336

二、明代学者之“韩非论”339

三、明代“韩学”兴起之历史背景342

第三节 清代的子学复兴思潮与“韩学”研究345

一、清代诸子学兴盛345

二、清代中期以前的“韩学”研究349

三、晚清时期的“韩学”研究355

第七章 民国时期子学的全面复兴与“韩学”研究367

第一节 民国时期经学瓦解与子学全面复兴367

第二节 《韩非子》之文献整理与“韩学”研究之现实关怀372

一、《韩非子》之文献整理372

二、民国学者的救世情怀与“韩学”研究374

第三节 西学视域中的“韩学”研究383

一、“韩学”的正面研究383

二、“韩学”之批判性研究391

余论3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