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免疫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免疫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61/34546846.jpg)
- 张吉斌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978710921397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57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271页
- 主题词:免疫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免疫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免疫学导论1
第一节 概述1
一、免疫的本质1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1
三、免疫系统的功能2
四、免疫应答2
五、抗原、抗体及免疫反应的应用3
第二节 免疫进化3
一、固有免疫的进化4
二、适应性免疫的进化4
三、免疫系统的进化6
四、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进化关系8
第三节 免疫学的分支学科8
第二章 免疫系统12
第一节 免疫系统的功能12
第二节 免疫器官13
一、中枢免疫器官14
二、外周免疫器官16
第三节 免疫细胞19
一、T/B淋巴细胞19
二、固有免疫细胞26
第四节 免疫分子29
一、免疫细胞表面分子29
二、免疫效应/活性分子30
第三章 抗原35
第一节 构成抗原的条件35
一、抗原的理化性质35
二、异己性36
三、进入机体的途径37
第二节 抗原的特异性37
一、抗原表位及其类型37
二、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因素38
三、共同抗原38
四、研究抗原特异性的意义39
第三节 抗原的分类39
第四节 重要天然抗原42
一、细菌抗原42
二、真菌抗原43
三、病毒抗原43
四、动、植物的组织成分抗原43
五、人类血型抗原44
六、MHC分子45
七、移植抗原45
八、超抗原46
第四章 抗体50
第一节 抗体的概念和理化性质50
一、抗体的概念50
二、抗体的理化性质51
第二节 抗体的基本结构51
一、抗体分子基本结构52
二、Ig分子的轻链(L链)53
三、Ig分子的重链(H链)53
四、Ig分子的可变区、恒定区和铰链区54
五、IgG的酶解和化学分解片段56
六、Ig分子的功能区57
七、Ig分子的单体、双体和五聚体58
八、Ig分子的抗原结合价58
九、J链和分泌片段59
十、Ig分子的构象59
第三节 抗体的分类60
一、IgG60
二、IgM61
三、IgA61
四、IgE62
五、IgD62
六、IgY62
第四节 抗体的生物学活性63
一、V区介导的中和作用64
二、C区的功能65
第五节 抗体基因多样性的遗传基础66
一、一级水平的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66
二、二级水平的抗体库多样化机制71
第六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及抗体分子的抗原性73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作用力74
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74
三、抗体分子的抗原性76
第五章 补体系统81
第一节 补体的概念和组成81
一、补体的概念81
二、补体的组成81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82
一、经典激活途径82
二、旁路激活途径84
三、凝集素激活途径85
四、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特点及比较85
第三节 补体激活的调节86
一、补体成分衰变的调节87
二、补体灭活因子的调控87
三、跨膜调节蛋白的调节87
第四节 补体的生物学活性88
一、补体的调理作用88
二、补体的溶胞作用88
三、补体介导的炎症反应88
四、补体成分的其他功能90
第六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94
第一节 MHC的基因组成及定位94
一、人类的MHC基因94
二、小鼠的MHC基因96
第二节 MHC分子的结构与分布97
一、MHCⅠ类分子的结构与分布97
二、MHCⅡ类分子的结构与分布98
第三节 MHC分子的生物学作用98
一、抗原递呈作用98
二、参与T细胞发育100
三、参与NK细胞的功能调控100
四、对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101
五、参与诱导器官移植排斥反应101
第七章 固有免疫104
第一节 固有免疫的概念和特点104
第二节 固有免疫的物质基础105
一、屏障结构105
二、参与固有免疫的细胞106
三、固有免疫分子109
第三节 固有免疫应答机制110
一、识别对象:病原相关分子模式110
二、模式识别受体110
第四节 固有免疫的生物学作用117
一、固有免疫是机体抗感染的第一道屏障117
二、固有免疫通过模式识别发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能力118
三、固有免疫成分参与适应性免疫119
第八章 特异性免疫应答与调节122
第一节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122
一、T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123
二、T细胞的活化增殖及分化124
三、T细胞免疫应答效应及其机制127
第二节 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130
一、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130
二、B细胞的活化增殖及分化132
三、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规律136
四、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效应138
第三节 免疫耐受139
一、免疫耐受的特征139
二、免疫耐受形成的条件和机制139
三、免疫耐受的建立、维持、终止及意义143
第四节 免疫调节144
一、基因水平的免疫调节145
二、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146
三、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147
四、独特型网络的免疫调节151
五、整体水平的免疫调节152
六、群体水平的免疫调节153
第九章 超敏反应与自身免疫病159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159
一、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159
二、Ⅰ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160
三、临床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162
四、Ⅰ型超敏反应的防治162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162
一、Ⅱ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163
二、临床常见的Ⅱ型超敏反应163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164
一、Ⅲ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165
二、临床常见的Ⅲ型超敏反应166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167
一、Ⅳ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167
二、临床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167
第五节 自身免疫病168
一、导致自身免疫病的相关因素169
二、常见的自身免疫病170
三、自身免疫病的治疗170
第十章 感染免疫与免疫缺陷175
第一节 感染免疫类型及其机制175
一、细胞内微生物感染免疫175
二、细胞外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免疫180
第二节 病原体免疫逃逸及其机制183
一、细胞内微生物免疫逃逸184
二、细胞外微生物和寄生虫免疫逃逸186
第三节 免疫缺陷病187
一、免疫缺陷及免疫缺陷病187
二、原发性免疫缺陷189
三、继发性免疫缺陷191
第十一章 植物免疫195
第一节 植物免疫的概念和应用195
一、植物免疫的概念195
二、植物免疫的应用196
第二节 植物免疫的诱导因子及作用机制196
一、植物免疫的物质基础及理化作用197
二、激发子诱导的植物免疫及作用原理198
三、活体微生物诱导的植物免疫及作用机制201
四、植物免疫的发生机制202
第三节 植物免疫的诱导抗病性及其信号转导206
一、水杨酸介导的抗病信号传递途径207
二、茉莉酸/乙烯介导的抗病信号传递途径208
三、水杨酸途径和茉莉酸/乙烯途径的关系209
第四节 植物疫苗与应用210
一、植物疫苗210
二、植物疫苗的应用211
第十二章 免疫学技术217
第一节 免疫沉淀反应217
第二节 凝集反应219
第三节 补体结合试验220
第四节 中和反应222
第五节 免疫标记检测法224
第六节 多克隆抗体制备技术226
第七节 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227
第八节 基因工程抗体技术228
第九节 免疫学技术举例229
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229
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免疫荧光技术230
三、蛋白质免疫印迹231
四、免疫共沉淀技术233
五、流式细胞术234
第十三章 免疫学的应用239
第一节 免疫预防239
一、人类疾病的免疫预防239
二、养殖业疫病的免疫防治242
三、种植业病虫害的免疫防治243
第二节 免疫治疗244
一、免疫治疗的分类244
二、非特异性免疫治疗244
三、特异性免疫治疗247
第三节 免疫检测250
一、临床诊断251
二、养殖业疫病的检测251
三、种植业病虫害的检测及其他应用251
四、免疫检测在食品质量控制与安全中的应用252
五、免疫检测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254
第四节 免疫学的其他应用255
一、免疫监测255
二、调控动物生长发育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