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河南省古生物地质遗迹资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河南省古生物地质遗迹资源](https://www.shukui.net/cover/64/34549781.jpg)
- 张兴辽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978711607450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634页
- 文件大小:126MB
- 文件页数:646页
- 主题词:古生物-区域地质-研究-河南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河南省古生物地质遗迹资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地质背景1
1.1 地层1
1.1.1 华北地层大区1
1.1.2 华南地层大区5
1.1.3 中生界侏罗系—新生界6
1.2 岩浆岩6
1.2.1 侵入岩6
1.2.2 火山岩7
1.3 地质构造与演化8
1.3.1 构造单元划分8
1.3.2 主要断裂构造9
1.3.3 主要构造单元特征10
1.3.4 地质演化简史11
2 赋含古生物的岩石地层13
2.1 前寒武系13
2.1.1 新太古代构造层——新太古界太华岩群16
2.1.2 古元古代构造层16
2.1.3 中元古代长城纪构造层——长城系熊耳群18
2.1.4 中元古代蓟县纪构造层——高山河群、汝阳群和五佛山群20
2.1.5 新元古代青白口纪—早震旦世构造层28
2.1.6 晚震旦世—早古生代构造层35
2.1.7 扬子地层区南秦岭地层分区的前寒武系36
2.2 古生界(豫西南地区)38
2.2.1 寒武系38
2.2.2 奥陶系43
2.2.3 志留系48
2.2.4 泥盆系49
2.2.5 石炭系52
2.3 古生界(华北地区)55
2.3.1 寒武系55
2.3.2 奥陶系60
2.3.3 石炭系62
2.3.4 石炭系—二叠系(豫中、豫北小区)65
2.4 古生界(北秦岭地区)88
2.4.1 陶湾群88
2.4.2 二郎坪群89
2.4.3 柿树园组、歪头山组、干江河组89
2.4.4 龟山组90
2.5 中生界90
2.5.1 三叠系90
2.5.2 侏罗系97
2.5.3 白垩系105
2.6 新生界124
2.6.1 古近系124
2.6.2 新近系149
3 生物地层156
3.1 古生代(豫西南地区)156
3.1.1 寒武纪156
3.1.2 奥陶纪160
3.1.3 志留纪168
3.1.4 泥盆纪170
3.1.5 石炭纪173
3.2 早古生代(华北地区)176
3.2.1 寒武纪三叶虫176
3.2.2 奥陶纪头足类187
3.2.3 奥陶纪牙形石190
3.3 晚古生代(华北地区)201
3.3.1 晚石炭世—二叠纪(豫北和豫中小区)201
3.3.2 石炭纪(豫南小区)224
3.4 中生代225
3.4.1 三叠纪225
3.4.2 侏罗纪226
3.4.3 白垩纪227
3.5 新生代227
3.5.1 基岩区227
3.5.2 华北平原区235
4 河南省主要的古生物化石群252
4.1 杨寺庄小壳动物群252
4.1.1 杨寺庄小壳动物群命名地剖面252
4.1.2 杨寺庄小壳动物群组合特征253
4.1.3 杨寺庄小壳动物群分析及生物地理区254
4.1.4 杨寺庄小壳动物群的对比254
4.2 河南淅川石燕河晚奥陶世无脊椎动物群256
4.2.1 淅川石燕河晚奥陶世无脊椎动物群的组成及对比257
4.2.2 淅川石燕河晚奥陶世无脊椎动物群生物地理区归属263
4.2.3 淅川石燕河晚奥陶世无脊椎动物群的评价和建议264
4.3 中州华夏植物群265
4.3.1 关于中州华夏植物群265
4.3.2 杨山组及古植物特征——雏期中州华夏植物群266
4.3.3 本溪组古植物特征——最早期中州华夏植物群274
4.3.4 太原组古植物特征——早期中州华夏植物群276
4.3.5 山西组古植物特征——早中期中州华夏植物群278
4.3.6 下石盒子组古植物特征——晚中期中州华夏植物群282
4.3.7 上石盒子组古植物特征——晚期中州华夏植物群295
4.3.8 孙家沟组古植物特征——末期中州华夏植物群302
4.3.9 结语303
4.4 义马生物群304
4.4.1 关于义马生物群304
4.4.2 义马组岩石地层特征305
4.4.3 义马生物群特征308
4.4.4 义马古生物组合特征314
4.4.5 义马植物群性质和古地理区属问题316
4.4.6 义马组地质时代和穿时性问题318
4.4.7 义马组古植物研究进展及新属种发现320
4.4.8 结语334
4.5 豫西南恐龙蛋化石群335
4.5.1 恐龙蛋化石及其发现335
4.5.2 恐龙蛋化石的分布、类型及化石群特征336
4.5.3 豫西南恐龙蛋化石群341
4.5.4 恐龙蛋的蛋壳结构及物质成分343
4.5.5 恐龙产蛋场所的生态古地理概貌344
4.5.6 恐龙蛋化石的埋藏学特征345
4.5.7 西峡盆地恐龙蛋化石富集机理346
4.5.8 恐龙蛋化石为何“镶嵌”于岩层的下层面346
4.5.9 西峡盆地含恐龙蛋地层时代归属347
4.6 汝阳恐龙化石群352
4.6.1 化石群发现过程352
4.6.2 发掘现状352
4.6.3 恐龙动物群研究现状352
4.6.4 恐龙动物群特征与国内外初步对比358
4.7 栾川恐龙化石群359
4.7.1 化石群发现过程359
4.7.2 发掘现状360
4.7.3 恐龙动物群研究现状360
4.7.4 恐龙动物群特征与国内外初步对比364
4.8 淅川古脊椎动物群364
4.9 卢氏古脊椎动物群367
4.10 济源晚二叠世低等四足类动物群370
4.11 关于新生代古脊椎动物群分期和地理区归属371
4.11.1 中古新世动物群371
4.11.2 早始新世动物群371
4.11.3 中始新世早期动物群372
4.11.4 中始新世中晚期动物群372
4.11.5 中始新世晚期动物群372
4.11.6 中新世脊椎动物群372
4.12 其他重要化石点373
4.12.1 偃师、汝阳中元古代洛峪口叠层石化石点373
4.12.2 淅川寒武纪三叶虫动物化石点373
4.12.3 淅川志留纪无脊椎动物群化石点375
4.12.4 淅川石炭纪珊瑚动物群化石点378
4.12.5 三门峡(东坡、窑头沟)古脊椎动物化石点379
4.12.6 新乡潞王坟三趾马化石点380
4.12.7 桐柏吴城盆地脊椎动物化石点380
4.12.8 信阳平昌关盆地古脊椎动物化石点381
4.12.9 唐河西大岗古脊椎动物化石点381
4.12.10 鹤壁庞村上新世古脊椎动物化石点381
4.12.11 新蔡第四纪哺乳类动物群化石点381
4.12.12 南召县云阳人化石和哺乳动物化石点385
4.12.13 济源东张村始新世余庄组古脊椎动物化石点385
4.12.14 洛阳西郊东沙村洛阳组脊椎动物化石点385
4.12.15 新安县游沟村中更新世金丝猴化石点385
4.12.16 孟县水牛,温县野牛化石点386
4.12.17 安阳小南海古脊椎动物化石点386
4.12.18 济源中生代盆地中的遗迹化石与遗迹组构研究387
5 古生物地质遗迹保护现状与保护建议391
5.1 概述391
5.2 主要古生物地质遗迹保护区394
5.2.1 国家级古生物地质遗迹保护区394
5.2.2 地方级古生物地质遗迹保护区394
5.3 各级地质公园园区内的古生物地质遗迹保护396
5.3.1 世界地质公园内的古生物地质遗迹保护396
5.3.2 国家和省级地质公园内的古生物地质遗迹保护397
5.4 古生物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397
5.4.1 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保护管理职能还未全部落实到位397
5.4.2 化石盗挖、走私现象仍比较严重398
5.4.3 古生物化石保护与研究人才缺乏398
5.4.4 科普教育价值重视不够,公众保护意识较差398
5.5 主要古生物群评价与保护区规划建议399
5.5.1 主要古生物群评价399
5.5.2 保护区规划建议402
5.6 保护措施建议402
5.6.1 健全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力度,依法履行职责,切实有效地保护化石资源402
5.6.2 做好古生物化石的调查、研究与保护规划403
5.6.3 切实加强化石的发(采)掘和保存管理403
5.6.4 科学合理地利用化石资源,推动地质遗迹保护工作403
主要参考文献404
英文摘要420
河南省古生物化石拉汉对照属种名录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