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思想中的时代和时代中的信仰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思想中的时代和时代中的信仰](https://www.shukui.net/cover/1/34554601.jpg)
- 陈先达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244594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97页
- 文件大小:143MB
- 文件页数:416页
- 主题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思想中的时代和时代中的信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解读马克思主义的新视角3
一、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3
(一)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应该自尊、自信、自强3
(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性5
(三)马克思主义研究要避免抽象化、经院化、概念化7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与文本解读9
三、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17
(一)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共同的18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应该坚持21
(三)应该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研究24
(四)正确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本质26
(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用的条件性30
(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当代价值35
四、一个值得商榷的哲学命题——关于“合规律与合目的”问题质疑38
(一)规律性与目的性38
(二)规律的人化和异化45
(三)作为科学发展观依据的客观规律52
五、历史唯物主义的史学功能——论历史事实·历史现象·历史规律59
(一)历史事实的一次性60
(二)历史现象的相似性70
(三)历史规律的重复性72
六、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研究的双重视角78
(一)历史视角、逻辑视角及其特征78
(二)两种视角的有机统一:合则两利,离则两伤82
(三)不能以文本的不同解读建构多元化的马克思主义88
七、不能借“实践唯物主义”反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94
(一)“唯实践主义”意在制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分裂94
(二)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96
(三)否定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难以立足97
八、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之路100
(一)机遇与挑战并存100
(二)明确我们的历史使命104
(三)找准社会位置108
(四)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112
九、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百年发展的两个特点116
第二部分 文化与哲学125
一、文化复兴与“尊孔读经”125
二、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大问题131
(一)马克思主义不能取代中国传统文化131
(二)文化多样性是民族多样性的必然产物133
(三)重视文化发展规律的研究135
(四)立足当代,背靠传统,面向世界137
三、论传统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140
(一)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生存智慧的结晶141
(二)中华民族文化与中国人民144
(三)杰出人物——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人格化的样板149
四、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指导地位的若干思考155
(一)文化软实力的性质和作用取决于文化的根本属性和内涵155
(二)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为指导的先进文化156
(三)提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一条重要方法论原则就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156
(四)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157
五、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59
(一)建设文化强国是繁荣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经之路159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60
(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与促进国际文化交流162
(四)繁荣公益性文化事业与发展文化产业164
(五)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迫切性165
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167
(一)应该站在社会形态更替的高度来审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167
(二)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变革中国社会169
(三)只有继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马克思主义才能在中国取得胜利171
(四)正确评价儒家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地位173
(五)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75
(六)可不可以“尊孔读经”177
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时代课题——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180
(一)必须结合181
(二)能够结合182
(三)正确走向184
八、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185
(一)文化自信与民族解放185
(二)文化是有机整体189
(三)文化自信与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192
九、文化自信与民族自强198
十、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0
(一)文化自信与“西方中心论”200
(二)中国传统文化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3
(三)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与市场经济相适应205
(四)优秀传统文化要实现大众化206
十一、哲学的困境与中国哲学的前景210
(一)科技与人文主导地位的嬗变211
(二)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暂时困境213
(三)精神家园的重建与中国哲学的前景217
第三部分 哲学要与现实对话225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现实的方式225
(一)哲学要透过经济理论问题与现实对话225
(二)历史提出的课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政治和价值取向227
(三)以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多视角地考察市场经济问题23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历史周期律问题243
(一)历史周期律问题对社会主义社会同样重要243
(二)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教训245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的伟大意义248
(四)居安思危和增强忧患意识252
三、论普世价值与价值共识259
(一)拒斥西方“普世价值”259
(二)重视人类“价值共识”262
(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269
四、学术评价的主体和评价标准272
(一)谁是评价的主体272
(二)科学原则和价值原则273
(三)提高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水平278
五、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财富观280
(一)小国寡民与安贫乐道280
(二)“经济人”假说与财富异化282
(三)解放生产力和共同富裕288
六、论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294
(一)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294
(二)坚持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299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意义303
七、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道路307
(一)中国道路与中国方案307
(二)中国道路之争310
(三)中国道路的文化自信313
八、论核心价值的社会制度本质319
(一)社会核心价值的制度性319
(二)核心价值的阶级性和历史性320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本质324
(四)高扬核心价值,夯实基本价值328
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验的实践解读330
(一)当代中国最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题330
(二)立足实际,立足变化着的实际331
(三)实践是确定是否属于马克思主义学派的标准335
(四)坚持基本原理,重视文本研究336
(五)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340
(六)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341
第四部分 专业、职业与信仰347
一、专业、职业与信仰347
二、职业选择与价值导向351
(一)能够自由选择,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351
(二)不仅作为个体的“我”在选择,作为无数“我”的有组织的集合体的社会,即“大我”也在选择352
(三)重视选择中的个人利益、个人生活改善,更重视原则、理想和信仰的人,才是真正理解选择与价值关系的人353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杜会责任357
四、改变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的状况363
(一)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364
(二)在经济领域中一定要牢牢地把握两条365
(三)如何认识我们社会中的一些乱象366
(四)改变马克思主义在一些学科中“失语”、论坛上“失声”的现象367
五、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369
(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学说还是信仰?369
(二)科学信仰和宗教信仰的区别371
(三)十月革命送来的是真马克思主义373
(四)摒弃共产主义理想,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375
(五)姓马光荣,信马很难380
六、在为祖国和人民立德立言中实现价值382
(一)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382
(二)哲学社会科学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资源和重要手段385
(三)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388
七、学好用好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392
结语 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是永远没有结束的变革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