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贵州民族文化传承的课堂民族志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贵州民族文化传承的课堂民族志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74/34556370.jpg)
- 孟立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97011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54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36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贵州民族文化传承的课堂民族志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 问题提出1
二 文献综述8
三 研究意义32
四 研究方案33
第一章 政策解析:现实与理想38
第一节 国家层面38
一 应试教育要转向素质教育38
二 将民族文化教育融入国民教育40
三 建立基础教育三级课程体系43
四 课程要体现民族团结大局45
五 注重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47
六 发挥职业教育的基础性作用47
七 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48
第二节 地方层面50
一 将民族文化教育纳入素质教育51
二 逐渐把民族文化传承由自然引向自觉52
三 有效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54
四 民族文化教育形式要多元化55
五 结合自身实际和当地特色编写教材57
六 构建具有贵州特色的民族教育57
七 培养民族民间文化的专门人才59
八 加强对民族文化教育的领导61
第二章 课程开发:内容与价值65
第一节 课程设计66
一 一般民族文化元素的课程设计67
二 局部民族文化元素的课程设计69
三 区域民族文化元素的课程设计72
第二节 课程规划74
一 牙舟陶艺课程75
二 民族类专业和课程83
三 特色教育课程86
四 梦想教育课程90
五 大课间课程95
第三节 课程价值98
一 地域文化是学校课程开发的基本资源98
二 学校课程重在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99
三 学校具有民族文化传承的天然优势100
四 增强学校办学特色和推动课程改革102
五 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104
第三章 教学实录:观察与描述108
第一节 民族语文课堂108
一 台江县台拱镇番省小学:苗语课堂108
二 三都县鹏城希望小学:水语课堂111
第二节 民族舞蹈课堂116
一 台江县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民族舞课堂116
二 丹寨县扬武民族小学:芒筒芦笙舞课堂119
三 松桃县正大乡中学:四面鼓课堂122
第三节 民族工艺课堂126
一 平塘县牙舟中学:牙舟陶课堂126
二 松桃县盘信民族中学:剪纸课堂131
三 松桃县正大乡中学:刺绣课堂134
第四节 民族体育课堂136
一 铜仁市坝黄民族小学:板鞋竞速课堂136
二 荔波县瑶山民族中学:竞技陀螺课堂139
第五节 大课间课堂142
一 石阡县长寿长乐希望小学:传统文化课间操课堂142
二 雷山县第二中学:苗族舞蹈课间操课堂145
第四章 课堂理解:动机与行动150
第一节 实际行动150
一 勇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150
二 让校园文化体现当地文化特色152
三 民族文化教育要从娃娃抓起153
四 争当好学生、好孩子和好公民155
五 让学生接触和了解水族文化157
六 传承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159
七 一些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162
第二节 主位观点163
一 有利于形成新的校园文化163
二 让水族后代传承水族文化164
三 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延续166
四 学校担负着三项重要任务166
五 阅读是学习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167
六 应充分理解课程教学的复杂性168
第三节 客位观点171
一 能够实现学校的健康发展171
二 要实行特殊的奖励与照顾政策172
三 探索学校文化传承的形式与规律173
四 发挥学校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作用176
第四节 案例177
一 打造民族特色学校——记扬武民族小学177
二 走特色办学引领内涵提升的发展之路——记松桃民族中学180
第五章 预期追求:效果与评价188
第一节 访谈研究188
一 积极作用188
二 消极影响195
三 案例:文化特色成就学校发展202
第二节 问卷研究209
一 学生问卷调查209
二 教师问卷调查221
三 调查研究的反思231
第六章 模式机制:传承与创新234
第一节 学校“主渠道”作用分析234
一 学校教育凸显文化传承的决定作用235
二 文化教育功能决定着学校传承的必然性235
第二节 方式创新引来“源头活水”236
一 民族文化学校传承必须创新传承方式236
二 文化传承的目的和内容决定传承方式237
三 传承方式取决于文化传承的内在矛盾237
第三节 四种传承方式及其关系238
一 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的四种主要方式238
二 四种传承方式的相互依存关系251
第四节 建构民族文化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耦合机制252
一 民族文化与校园文化耦合253
二 校园文化与家庭文化耦合258
第七章 发展策略:宏观与微观264
第一节 加强民族文化传承的生态环境建设264
一 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的生态环境解读265
二 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的生态环境现状266
三 保持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生态环境平衡的路径268
第二节 加强民族文化传承的两类课程建设270
一 两类课程的划分取决于课程受众面的不同270
二 影响两类课程发展因素的分析273
三 促进两类课程的同向发展280
第八章 理性反思:现实与展望290
第一节 学校功能多样化291
一 相关学科的学术观念291
二 学校功能与民族文化课程发展的关系295
三 学校功能的多样化表现297
第二节 课程开发多样化302
一 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302
二 课程开发多样化的发展需求305
三 课程开发多样化的案例分析309
四 课程开发多样化的行动策略313
第三节 教学形式多样化319
一 课程教学形式和方法现状分析320
二 课程教学形式和方法的多元发展趋势324
第四节 评价标准多样化327
一 课程评价的问题表现327
二 实现课程评价的多样化发展328
第五节 教师技能多样化335
一 课程发展中对教师问题的分析335
二 课程发展与教师多样化技能发展336
三 促进教师技能多样化发展的策略340
第六节 管理模式多样化342
一 课程管理是校本管理的重要内容342
二 当前课程管理的几种模式346
三 校本课程管理中的问题分析348
四 实现课程多样化管理的对策349
后记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