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临床思维方法 供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各专业研究生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临床思维方法 供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各专业研究生用](https://www.shukui.net/cover/63/34558740.jpg)
- 姜德友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34863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55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264页
- 主题词:中医学-中医学院-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临床思维方法 供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各专业研究生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的概念与研究对象1
一、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的概念1
二、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的研究对象2
第二节 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的历史与现状3
第三节 中医临床思维的基本框架与过程5
一、中医临床思维的基本框架5
二、中医临床思维的过程6
第四节 中西医临床思维方法的差异10
一、中西医临床认知的差异10
二、中西医临床思维方式的差异11
三、中西医临床干预思路与疗法的差异12
四、中西医临床疗效判定的差异13
第五节 学习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的意义14
第二章 中医临床思维的指导思想与基本类型15
第一节 中医临床思维的指导思想15
一、整体观15
二、动态观17
三、常变观19
四、形神观22
五、中和观24
六、治未病观25
第二节 中医临床思维的基本类型28
一、象思维28
二、逻辑思维32
三、经验思维49
四、直觉思维与灵感思维54
第三节 中医临床思维模式59
一、病证结合59
二、方证相应62
三、审机辨治64
第三章 中医诊断思维69
第一节 中医临床资料收集与分析69
一、临床资料收集程序与思维引导69
二、病象资料的认知分析75
第二节 中医辨病思维80
一、中医辨病的意义81
二、中医辨病的困惑与对策82
第三节 中医辨证思维84
一、认知证的表现形式84
二、主要辨证思维87
第四节 诊断的形成与确立97
一、初步诊断的建立97
二、初步诊断的验证与修正100
三、诊断的确立101
第四章 中医治略思维102
第一节 临床治疗决策102
一、确定治疗目标102
二、确定临床路径104
第二节 治则思维105
一、调衡性105
二、有序性108
三、适度性111
四、个体化112
五、地域性113
六、时相性114
七、顺势利导116
第三节 治法思维119
一、单法论治120
二、复法论治132
三、从脏腑论治136
四、内病外治139
第五章 中医制方用药思维142
第一节 方剂配伍原理142
一、五味化合142
二、相辅相成145
三、相反相成145
第二节 方剂构比思维148
一、处方结构特点148
二、组方比例149
第三节 方剂基本类型与择用思维150
一、方剂的基本类型150
二、方剂的择用思维152
第四节 方剂活用心法153
一、专方思维153
二、类方思维155
三、合方思维160
四、新方创制思维162
第五节 中医用药技巧165
一、一药多用思维165
二、专病专药思维167
三、三位一体用药思维169
四、根据脏腑特性用药思维172
五、用量思维172
六、用利远弊思维176
七、剂型择用思维178
第六章 治疗实施思维与疗效判定思维179
第一节 治疗实施思维179
一、诊断与治疗179
二、治病与致病179
三、自愈与治愈180
四、患者依从性与医患沟通180
第二节 疗效判定思维180
一、有效与无效181
二、单一疗效与综合疗效181
三、个别有效与总体有效181
四、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181
五、预期结果与意外结果182
第七章 中医辨误救误思维183
第一节 误诊误治思维辨析183
一、思维的固化183
二、思维的窄化185
三、思维的泛化185
四、思维的依赖性186
五、思维的倒转186
第二节 中医辨误救误思维的形成186
一、中医辨误救误的思维理论基础187
二、中医辨误救误的主要内容187
三、中医辨误救误的特点188
第三节 中医辨误救误思维的应用策略188
一、重积累,勤临证188
二、四诊合参,重视沟通189
三、明辨病机主证,掌握疾病规律189
四、遵循治疗原则,掌握治疗方法189
五、不断反思,综合分析190
六、建立疗效评价监测系统190
第八章 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192
第一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修养192
一、中医的思维特点193
二、中国传统哲学修养的意义196
第二节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197
一、培养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意义197
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学习198
第三节 中医经典中的临床思维与锤炼199
一、中医经典中的临床思维200
二、中医经典临床思维的锤炼200
第四节 中医临床实践与中医临床思维培养201
一、中医临床实践的意义202
二、临床实践与培养中医临床思维的关系202
三、中医临床思维培养的实践教学203
第五节 探究式教学与中医临床思维培养204
一、探究式教学的内涵与特点204
二、探究式教学对中医临床思维培养的意义205
第六节 中医学术流派、师承教育与中医临床思维培养205
一、中医学术流派与中医临床思维培养205
二、师承教育与中医临床思维培养207
第九章 中医临床思维方法应用209
第一节 内科病案209
一、肺系病案210
二、心系病案211
三、脾胃系病案211
四、肝胆系病案213
五、肾系病案214
六、气血津液病案216
七、经络肢体病案217
八、复合病案218
第二节 急危重症病案220
一、厥脱病案221
二、肝性脑病昏迷病案222
三、尿毒症病案223
四、中风病案225
五、苯妥英钠中毒病案226
六、蜈蚣咬伤病案228
第三节 外科病案229
一、荨麻疹病案229
二、湿疹病案229
三、牛皮癣病案230
四、红斑狼疮病案231
五、复合病案232
第四节 妇科病案233
一、月经病案234
二、带下病案235
三、妊娠病案236
四、产后病案237
五、妇人杂病病案237
六、复合病案238
第五节 儿科病案239
一、小儿痉证病案239
二、小儿厌食病案240
三、小儿咳喘病案241
四、小儿泄泻病案242
第六节 骨伤科病案243
一、颈椎病案243
二、腰椎病案244
第七节 眼科病案245
一、外障病案245
二、内障病案246
第八节 耳鼻喉科病案247
一、鼻鼽病案247
二、耳鸣、耳聋病案248
三、失音病案250
四、牙痛病案250
五、牙痈病案251
主要参考书目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