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上海市流动人口聚居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罗仁朝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207824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159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168页
- 主题词:流动人口-城市管理-研究-上海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上海市流动人口聚居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绪论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意义4
1.3 研究内容5
1.4 研究视角5
1.5 分析方法6
1.6 技术路线7
2 流动人口聚居相关研究9
2.1 流动人口的相关理论9
2.1.1 国外有关人口流动的理论9
2.1.2 国内有关人口流动的研究13
2.2 流动人口聚居的相关研究16
2.2.1 国外流动人口聚居研究16
2.2.2 国内流动人口聚居研究25
2.3 本章小结31
3 上海流动人口发展历程32
3.1 近现代上海流动人口的发展历程32
3.1.1 社会动荡背景下的上海人口流动(1843~1949年)32
3.1.2 改革开放前的上海人口流动(1949~1977年)33
3.1.3 改革开放以来的上海人口流动(1978~2006年)34
3.2 上海流动人口形成的当代背景35
3.2.1 全球化影响下的特殊区位35
3.2.2 区域差异形成的巨大推力35
3.3 流动人口对上海社会经济的影响36
3.3.1 流动人口对经济发展的推动36
3.3.2 流动人口对城市劳动力供给矛盾的缓解36
3.3.3 流动人口对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积极效应36
3.3.4 流动人口给城市治理带来的挑战37
3.4 上海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的历史演替38
3.4.1 1982~1990年上海流动人口空间分布38
3.4.2 1990~2000年上海流动人口空间分布38
3.4.3 2000年之后流动人口空间分布变动39
3.5 本章小结41
4 基于聚集指数的上海流动人口聚居空间特征分析43
4.1 上海流动人口聚居空间现状43
4.1.1 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的常用定量描述44
4.1.2 基于聚集指数的流动人口聚集度描述51
4.1.3 上海市流动人口聚集指数空间分布的地理学特征53
4.1.4 上海流动人口聚集空间分布的社会学特征55
4.2 流动人口聚集分布的区位特征61
4.2.1 流动人口聚居空间的服务区位61
4.2.2 流动人口聚集空间的环境区位63
4.2.3 流动人口聚居空间的交通区位65
4.3 个人选择意愿对流动人口聚集空间的影响68
4.3.1 不同因子影响度调查68
4.3.2 流动人口通勤范围70
4.3.3 基于个人选择意愿的流动人口聚居机制解析70
4.4 本章小结72
5 上海流动人口聚居形态73
5.1 流动人口聚居形态划分73
5.2 流动人口聚居形态调查73
5.2.1 聚居区空间分布73
5.2.2 调查点的选择74
5.2.3 聚居形态调查75
5.3 流动人口聚居决策调查79
5.3.1 影响住房选择的主要因子79
5.3.2 流动人口的月租金水平与合租情况79
5.4 上海流动人口聚居社会特征调查81
5.4.1 流动人口不再流动81
5.4.2 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的隔离82
5.5 本章小结88
6 聚居案例调查与发现89
6.1 聚居区类型划分89
6.1.1 分类的切入点89
6.1.2 聚居区类型划分90
6.2 案例选取与分析90
6.2.1 案例1:嘉定区江桥镇沙河村91
6.2.2 案例2:真新街道新郁社区97
6.2.3 案例3:南翔镇浏翔村101
6.2.4 案例4:马陆镇永盛公寓107
6.2.5 案例5:北站街道顺庆里114
6.3 案例比较119
6.3.1 居住人群基础信息比较119
6.3.2 在聚居区居住的时间比较121
6.3.3 居住满意度比较121
6.3.4 社会融合度比较122
6.3.5 不同聚居形态融合度综合评价123
6.4 不同类型聚居区特征比较125
6.4.1 自发聚居125
6.4.2 简易安置126
6.4.3 集中安置128
6.5 本章小结130
7 上海流动人口聚居特征与机制解析132
7.1 流动人口聚居特性的基本认知132
7.1.1 聚居区位的边缘性132
7.1.2 宏观层面:聚居状态呈现“多重剥夺”的特征132
7.1.3 微观层面:流动人口聚居区物质空间的异质性135
7.1.4 流动人口聚居行为的异质性136
7.2 流动人口聚居特征形成机制解析139
7.2.1 解析一:直接参与方利益诉求不一致,流动人口居住条件难以持续改善139
7.2.2 解析二:聚居点前景不明,流入地政府在流动人口集中安置方面不愿作为140
7.2.3 解析三:流动人口未来规模不确定,相关公共政策有临时应急特性141
7.3 本章小结142
8 结论与展望143
8.1 研究的主要结论143
8.2 研究的创新点145
8.2.1 提出流动人口聚集度的测度方法145
8.2.2 由宏观到微观全景式展示流动人口在城市的聚居行为146
8.2.3 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度研究146
8.3 研究的不足146
8.3.1 “聚居指数”测度方法的缺陷146
8.3.2 采用数据的缺陷146
8.3.3 对流动人口迁移动力机制缺乏深入研究146
8.4 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方向147
8.4.1 流动人口城市空间分布及其演化规律比较研究147
8.4.2 流动人口聚集对社会空间的影响的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147
8.4.3 流动人口聚居区物质空间途径研究147
附录:调查问卷148
参考文献151
后记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