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福建历史文化博览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福建历史文化博览 上
  • 林国平,邱季端主编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3475956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662页
  • 文件大小:88MB
  • 文件页数:679页
  • 主题词:文化史-福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福建历史文化博览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3

第一编 山海为怀:福建历史文化与地域特色3

1.福建地理与生态环境3

2.福建远古人类与旧石器文化6

3.闽侯昙石山遗址与新石器文化10

4.建瓯黄科山西周铜饶与福建青铜文化15

5.从“七闽”到“十闽”18

6.福州冶城与闽越国兴衰21

7.城村汉城遗址与闽越文化24

8.建安郡的设立与孙吴经营福建26

9.六朝时期福建社会经济的发展28

10.陈政、陈元光入闽与漳州的开发32

11.王绪、王审知入闽与闽国的兴亡35

12.东南全盛之邦——宋代福建经济文化的繁荣38

13.亦思巴奚兵乱与泉州港的衰落41

14.明初禁海与东南海防44

15.王景弘与郑和下西洋46

16.叶宗留与邓茂七起义50

17.俞大猷、戚继光平定倭寇52

18.漳州月港的兴衰56

19.李旦、颜思奇、郑芝龙与东南海商集团的崛起59

20.隆武政权及其抗清斗争61

21.清初福建迁界与复界63

22.藤牌军与雅克萨之役67

23.清代福建秘密结社与天地会69

24.反锁国斗争与厦门港的崛起72

25.鸦片战争与厦门、福州开埠74

26.太平天国军入闽76

27.闽南小刀会79

28.中国海军摇篮:福建船政局的兴衰82

29.中法战争与马江之战86

30.林旭与戊戌变法89

31.黄花岗英烈中的“福建十杰”91

32.方声洞《禀父书》与林觉民《与妻书》95

33.辛亥革命在福建99

34.五四运动在福建101

35.闽西四大暴动105

36.福建革命根据地109

37.古田会议永放光芒113

38.十九路军入闽与福建事变116

39.林森与国民政府118

40.战时省会永安与永安抗战文化121

41.长江支队与南下服务团123

42.南下大军入闽,福建全境解放126

43.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130

44.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福建的社会经济文化132

45.福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135

46.福建改革开放的起步与“山海经”战略的实施137

47.厦门特区建立与福建全面改革开放140

48.福建改革开放30年成就143

主要参考文献146

第二编 祖先足迹:福建移民与家族社会153

49.远古时期人类迁徙与闽越移民社会的形成153

50.永嘉之乱与八姓入闽156

51.唐代前期移民与闽南的开发158

52.五代时期的闽国:福建定居社会的形成161

53.客从何来:闽西客家的由来164

54.明清时期福建不同民系与民系内部的迁徙交融166

55.明清时期闽人向周边省份移民170

56.福建向香港、澳门移民172

5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东南亚归侨的安置175

5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开发福建山区和水库建设移民180

59.移民与家族寺庙182

60.福建族谱的编纂186

61.福建祠堂文化与名祠189

62.福建的族田与族产193

63.福建的族规与家训197

64.福建家族的族权201

65.清代沿海宗族械斗204

66.莆田、仙游乌白旗械斗207

67.福建姓氏概况209

68.福建少数民族姓氏214

69.林姓与福建九牧林217

70.陈姓与陈政、陈元光220

71.张姓与清河、鉴湖堂号223

72.王姓与开闽圣王226

73.吴姓与泉州最后的状元昊鲁228

74.黄姓与泉州开元寺檀樾主231

75.刘姓与一代文宗刘克庄234

76.李姓与安溪李相国236

77.郑姓与郑成功收复台湾239

78.何姓与何九仙241

79.杨姓与闽学鼻祖杨时244

80.叶姓与东林党魁叶向高246

81.高姓与渤海郡望248

82.周姓与周亮工249

83.谢姓与《五杂俎》作者谢肇淛251

84.郭姓与回族后裔254

85.许姓与翊忠照应侯许天正256

86.蔡姓与闽南蔡氏家族古民居259

87.朱姓与“二朱过化”261

88.赵姓与南外宗正司264

主要参考文献267

第三编 地灵人杰:福建教育与杰出人才273

89.从“闽人未知学”到“文儒之乡”273

90.“头昂朝圣主,心正效忠臣”——开闽进士薛令之274

91.“文笔破天荒,名震贞元龙虎榜”——欧阳詹276

92.“五老榜”中的闽籍进士278

93.闽国与四门学280

94.宋代官学与人才培养282

95.朱熹讲学与考亭书院283

96.龙门一半在闽川——宋代福建科第285

97.人才之盛甲天下——宋代福建宰相287

98.宋元时期福建科举佳话290

99.元代福建著名书院与刻书293

100.明清时期福建社学与义学296

101.明清时期福建官学与私塾298

102.明清时期福建著名书院300

103.清代福建八旗官学305

104.明清福建科举306

105.明清时期福建科举佳话309

106.福建文状元312

107.福建武状元314

108.福建历代帝师317

109.沈葆桢与马尾船政学堂320

110.福建教会学校与妇女的觉醒322

111.陈宝琛与清末教育325

112.严复的教育思想328

113.华侨办学与陈嘉庚的教育思想331

114.福建乡村教育运动334

115.教育界反帝爱国民族运动337

116.抗战时期的学校内迁与教育340

117.闽西苏区教育343

118.报人林白水与白话文的推广346

119.胡文虎与华侨体育运动349

120.德才兼备的体育先驱吴德懋351

121.马约翰——体育界的一面旗帜354

122.高梦旦与四角号码检字法356

123.邓拓与《毛泽东选集》359

124.高士其与科普读物361

125.郑贞文与近代科学知识的传播365

126.黄乃裳与近代教育367

127.萨本栋与高校教育371

128.卢嘉锡与科学教育事业374

129.人数居全国第三的福建籍院士377

130.福建省“高考红旗”的历史经验及启示381

131.改革开放30年的福建教育384

主要参考文献387

第四编智慧之光:福建学术思想与名著393

132.谭峭的虚、化思想393

133.开创福建理学风气之先的“海滨四先生”395

134.闽学先驱“南剑三先生”397

135.闽中早期理学流派——“胡氏五贤”400

136.闽学的创立及其对福建社会文化的影响402

137.黄榦与闽学的传播407

138.朱熹的得意门生与助手蔡元定409

139.朱熹的真传弟子陈淳411

140.蔡沈与“九峰学派”413

141.真德秀与《大学衍义》415

142.熊禾与闽学417

143.陈普与闽学419

144.布衣理学家陈真晟421

145.“朱学名臣”周瑛422

146.蔡清与“清源学派”424

147.“泉州三狂”陈琛、张岳、林希元426

148.林兆恩的三教合一思想428

149.李贽的反封建正统思想432

150.李光地与易学434

151.蓝鼎元的经世之学437

152.蔡世远与福州《鳌峰书院学约》439

153.学贯古今的一代完人黄道周441

154.林则徐的爱国主义思想444

155.严复的启蒙思想446

156.辜鸿铭的中西文化观449

157.许地山与中国宗教研究452

158.洪业与哈佛—燕京汉学研究454

159.林语堂的中国文化观458

160.朱谦之的哲学思想461

161.我国第一部兵书总集——曾公亮的《武经总要》464

162.蔡襄与《茶录》《荔枝谱》466

163.现存最早的异域物产志——赵汝适的《诸蕃志》469

164.郑樵与《通志》472

165.梁克家与《三山志》475

166.袁枢与《通鉴纪事本末》477

167.祝穆与《方舆胜览》479

168.福建第一部省志——黄仲昭的《八闽通志》482

169.柯维骐与《宋史新编》484

170.李贽与《藏书》《续藏书》485

171.陈第与《东番记》489

172.何乔远与《闽书》《名山藏》491

173.谢肇淛与《五杂俎》493

174.张燮与《东西洋考》495

175.陈梦雷与《古今图书集成》497

176.陈伦炯与《海国闻见录》500

177.陈寿祺与《重纂福建通志》503

178.梁章钜与《楹联丛话》《称谓录》506

179.郭柏苍与《闽产录异》《海错百一录》509

180.最早的中俄关系史论著——何秋涛的《朔方备乘》512

181.陈棨仁与《闽中金石略》514

主要参考文献517

第五编 翰墨飘香:福建历代文人与传世作品521

182.唐代闽籍诗人521

183.杨亿与西昆体527

184.柳永与慢词529

185.李纲、张元幹、刘子翚的爱国诗词531

186.刘克庄与“江湖派”538

187.严羽与《沧浪诗话》541

188.郑思肖与《心史》544

189.谢翱与缅怀故国诗548

190.元诗四大家之一的杨载551

191.开元末明初新诗风的张以宁、蓝仁、蓝智554

192.杨荣与“台阁体”557

193.“闽中十子”的诗歌成就560

194.高棅与《唐诗品汇》565

195.郑善夫与“闽诗派”567

196.王慎中与“唐宋派”571

197.明清福建传奇小说573

198.熊大木与历史演义小说577

199.余象斗与《南游记》和《北游记》580

200.许遇、叶观国与福建风俗诗583

201.清代福建竹枝词585

202.江日升与《台湾外记》586

203.“道光四子”之一的张际亮589

204.里人何求与《闽都别记》593

205.魏秀仁与《花月痕》595

206.中国最长的弹词小说——《榴花梦》597

207.林昌彝与《射鹰楼诗话》600

208.林纾与小说译述602

209.陈季同与中西文化译著606

210.清代福建“同光体”诗派609

211.福州诗钟612

212.福建民间故事615

213.福建民间歌谣620

214.福建民间谚语623

215.民国时期福州三大才女627

216.郑振铎的书话632

217.杨骚的抗日文学634

218.胡也频与“左联文学”638

219.冰心与儿童文学641

220.郭风与他的散文644

221.蔡其矫与爱情诗647

222.范方与中国现代诗650

223.舒婷的朦胧诗与闽派批评652

附录: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民间文学一览表656

主要参考文献66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