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集体声誉下虚假认证的形成机理与治理机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集体声誉下虚假认证的形成机理与治理机制](https://www.shukui.net/cover/64/34587608.jpg)
- 鲍宗客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08762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70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282页
- 主题词:认证机构-监管制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集体声誉下虚假认证的形成机理与治理机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
一 选题背景1
二 研究意义4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6
一 认证行为的相关研究6
二 行业治理的相关研究13
三 集体声誉的相关研究16
四 相关文献的评述21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工作22
一 研究内容22
二 可能的创新点28
第二章 虚假认证的内涵及理论基础29
第一节 认证的发展历程29
一 认证的起源29
二 认证的发展31
三 认证的发展模式37
四 中国认证产业的引进和发展40
第二节 认证的功能及运行机制48
一 认证体系的构成48
二 认证的功能49
三 认证的运行机制53
第三节 虚假认证的概念界定59
一 虚假认证的现有定义59
二 信息质量视角下虚假认证的概念界定60
三 信息质量视角下虚假认证的分类61
第四节 虚假认证的形成及治理理论基础62
一经济人自利性62
二 信息不对称理论63
三 委托—代理理论65
四 行业监管理论66
本章小结70
第三章 中国认证产业集体声誉的特征和成因71
第一节 集体声誉的界定71
一 声誉71
二集体声誉72
第二节 集体声誉的产生根源73
一 外部环境与集体声誉形成73
二 产业集群与集体声誉形成74
三 个体声誉受阻与集体声誉的形成76
第三节 集体声誉的模式划分78
一依据发展阶段划分78
二依据主导主体划分79
第四节 中国认证行业的集体声誉特征82
一 外生性82
二双边性84
第五节 中国认证行业集体声誉的制度性成因85
一行业认证标准86
二 市场准入制度88
三 违规惩罚制度91
第六节 中国认证行业集体声誉的策略性成因92
一认证机构的市场竞争93
二 消费者搜寻认证机构的动机94
三 企业选择认证机构的策略性动机95
本章小结96
第四章 集体声誉下中国认证市场的现状99
第一节 中国认证行业概述99
一 中国认证产业种类99
二 中国认证证书的分布105
三 中国认证机构的分布107
第二节 中国认证产业存在的问题108
一认证制度108
二认证行为110
三行业竞争111
四 认证标准112
五认证人员114
第三节 中国认证市场的现状——一个调查案例115
一认证分级制度实施概括115
二 重大事故核查115
三 专项监督检查和确认审核工作调研状况117
本章小结123
第五章 集体声誉下中国认证行业虚假认证的形成机理124
第一节 集体声誉与技术型虚假认证的形成124
一模型基本假设124
二 个体声誉和集体声誉并存时认证机构的均衡技术投入126
三 仅存在集体声誉时认证机构技术投入的扭曲130
第二节 集体声誉与合谋型虚假认证的形成133
一模型的基本假设133
二 合谋型虚假认证的生成条件136
三 认证行业的集体声誉特性对合谋型虚假认证的强化138
第三节 共享集体声誉的成员数量与虚假认证的强度139
一模型基本假设140
二 认证市场的两阶段模型142
三 共享集体声誉的成员数量对虚假认证强度的影响144
本章小结145
第六章 集体声誉下虚假认证治理的内部惩罚机制147
第一节 集体内部惩罚机制的内涵及分类147
一 集体内部惩罚机制的内涵147
二集体内部惩罚机制设计思路149
三 内部惩罚的隐性契约机制151
四 内部惩罚的显性契约机制152
第二节 集体声誉下虚假认证治理的隐性契约惩罚机制153
一模型基本假设153
二均衡分析156
三 隐性契约治理虚假认证的条件158
第三节 模型的扩展:显性契约惩罚机制170
一 显性契约惩罚机制设计171
二 均衡分析172
三 集体成员之间的重新谈判对惩罚机制有效性的影响173
本章小结174
第七章 集体声誉下虚假认证治理的政府监管机制176
第一节 政府监管机制概述176
一 政府监管的内涵176
二 罚款机制178
三 浮动监管机制179
第二节 罚款机制对集体声誉下虚假认证治理的有效性分析180
一模型基本假设180
二 演化博弈的均衡分析181
三 演化博弈结论187
第三节 浮动监管对集体声誉下虚假认证治理的有效性分析188
一 浮动监管的机制设计188
二 均衡分析190
第四节 行业准入制度对行业认证效率的改进191
一模型基本假设191
二 自由进入的博弈分析192
三 行业准入制度对认证行业的影响194
第五节 集体声誉约束下认证产业政府监管最优水平分析196
一 模型基本假设196
二 动态博弈分析197
三 最优监管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201
本章小结202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204
第一节 研究结论204
第二节 集体声誉下治理虚假认证的政策建议206
一 总体思路206
二 把握行业发展方向,引导其合理发展207
三 加大行业监管力度209
四 依托行业协会,建立第三方监管机制211
五 通过确定连带责任,提高第三方认证的风险214
六 优化认证行业市场结构220
七 建立认证行业的反馈机制222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223
附录1 认证管理办法225
附录2 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管理办法237
附录3 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分类242
附录4 自愿性认证业务分类目录246
附录5 中国认证机构目录252
参考文献255
后记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