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策民主 第3部 理论体系的构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政策民主 第3部 理论体系的构建](https://www.shukui.net/cover/64/34588516.jpg)
- 史卫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01282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772页
- 文件大小:98MB
- 文件页数:793页
- 主题词:政策-民主-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政策民主 第3部 理论体系的构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政策”的基本认识3
一 政策的定义3
二 政策的政治属性6
(一)政策与政治的关系6
(二)政策的阶级和利益属性13
(三)政策的政党属性14
(四)政策的革命属性16
(五)政策的群众属性17
三 把握政策的基本标准20
(一)预见性标准20
(二)原则性标准21
(三)明确性标准23
(四)灵活性标准25
(五)经验性标准25
(六)事实性与实践性标准27
(七)反对空谈标准29
(八)发展生产力标准30
(九)影响力标准30
(十)政策环境标准33
第二章 不同形态的“民主”36
一 “政治”维度的民主形态36
(一)作为统治形态的民主36
(二)作为国家形态的民主42
(三)作为革命形态的民主44
(四)作为政党形态的民主45
(五)作为选举形态的民主46
(六)作为政治形态的民主51
二 “社会”维度的民主形态57
(一)作为社会形态的民主57
(二)作为阶级形态的民主60
(三)作为个体形态的民主61
(四)作为情感形态的民主62
(五)作为生活形态的民主63
三 “制约”维度的民主形态66
(一)作为制度形态的民主66
(二)作为价值形态的民主77
四 “政策”维度的民主形态81
(一)作为讨论形态的民主81
(二)作为参与形态的民主86
(三)作为政策形态的民主90
五 “政策+民主”的政策民主94
(一)广义的“民主”95
(二)“政策民主”的定义96
(三)“政策民主”的基本范畴97
第三章 控制权力的政策民主100
一 “政策权力”的界定100
(一)基础性权力100
(二)应用性权力105
二 控制政策权力的目标119
(一)体制取向目标119
(二)政策过程目标123
三 两种权力关系的协调129
(一)政策集权的重要性129
(二)政策分权的不可缺性132
(三)协调政策集权与分权的主要方法135
(四)处理“立法权”与“行政权”关系的不同思路140
四 控制政策权力的主要途径143
(一)注重权力来源143
(二)明确权力责任145
(三)权力相互制衡146
(四)舆论监督权力147
(五)司法约束权力147
(六)公民掌控权力148
(七)发挥政策优势150
(八)党政分开150
(九)民主集中制151
(十)构建有效控制权力的政策民主152
第四章 保障权利的政策民主155
一 注重“公民身份”155
(一)公民与臣民的区别155
(二)公民身份要素156
(三)积极公民与消极公民161
(四)政策视角下的“好公民”164
二 公民责任与义务165
(一)公民的政策责任166
(二)公民的政策义务167
三 公民的政策权利168
(一)权利的基本分类169
(二)支配权利170
(三)应得权利179
(四)支配权利与应得权利的关系188
四 行使支配权利的基本路径190
(一)社会主义民主路径190
(二)西方学者倡导的民主路径191
五 保障应得权利的基本路径196
(一)民主公民权路径196
(二)经济民主路径197
(三)社会民主路径199
(四)文化的民主化路径200
(五)为权利提供保障的政策民主201
第五章 政策民主的价值取向203
一 公共性与公共幸福203
(一)政策的公共性指向203
(二)公共幸福与公共政策206
二 公共福利与福利国家208
(一)公共福利的定义208
(二)福利国家的政策取向209
(三)反福利国家的论点210
(四)公共福利与公共政策212
(五)社会主义国家的福利取向214
三 公共利益与公共政策215
(一)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215
(二)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218
(三)公共利益为政策带来的问题220
(四)协调利益关系的政策原则222
四 公共服务与为人民服务226
(一)政策的“服务需要”227
(二)政策的服务对象228
(三)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途径229
(四)“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232
五 政策的理性取向234
(一)统治理性234
(二)政策理性235
(三)意见理性237
(四)个人理性与公共理性238
(五)完全理性与有限理性241
六 政策的正义性244
(一)分配正义244
(二)程序正义245
(三)政策正义246
(四)具有阶级性的正义248
七 公平与公正249
(一)政策公平的重要维度249
(二)政策公正的基本特征251
八 具有借鉴意义的政策价值观253
(一)否定“价值中立”的政策观253
(二)否定“特定价值”的政策观255
(三)强调“民主价值”的政策观256
(四)以政策为核心的价值观258
(五)“好政策”的观念260
(六)政策民主的两类价值标准262
第六章 植根于社会的政策民主265
一 社会改造与社会解放265
(一)国家与社会的关系265
(二)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266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要求268
(四)社会改造和改革271
(五)社会解放的政策作用272
二 公共领域与公共政策275
(一)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关系275
(二)公共领域的政策作用276
(三)政策过程中公共领域缺失的主要表象278
(四)发展公共领域政策功能的主要思路279
三 组织化的影响281
(一)组织与“政策的组织化”281
(二)社会组织的政策功能283
(三)组织民主285
四 社会运动的影响287
(一)“运动”与“社会运动”287
(二)社会运动对政策的积极影响288
(三)社会运动对政策的消极影响292
五 大众民主与大众政策294
(一)对“大众政治”的基本理解294
(二)对“大众民主”的否定296
(三)对“大众政策”的不同看法297
(四)大众忠诚与控制大众299
六 “公民社会”与“民主社会”301
(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301
(二)公民社会的政策地位303
(三)与“民主”相联系的公民社会307
(四)“民主社会”的基本要求310
(五)政策民主的基本社会取向312
第七章 以信息交流为基础的政策民主315
一 作为“政策处理”的信息315
(一)对政策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解315
(二)政策信息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317
(三)政策信息处理的“民主”思路319
二 作为“政策知情”的信息321
(一)需要“开放”或公开传播的政策信息321
(二)“知情”信息的传播途径323
(三)民众了解政策信息面临的困难323
(四)获得公众得以控制的信息的路径324
三 对“民意”的不同看法326
(一)对“公意”的理解326
(二)民意与政策关系的积极论点328
(三)民意与政策关系的消极论点331
四 舆论与政策的关系334
(一)侧重于“工具”功能的解释334
(二)侧重于“意见”功能的解释336
(三)公共舆论的制造者339
(四)对舆论自由的看法342
五 媒体的作用344
(一)媒体与民意、公共舆论的关系344
(二)媒体对政策的积极影响345
(三)媒体对政策的消极影响351
(四)对“网络民主”的不同看法352
(五)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媒体问题353
六 “政策沟通”与“政策联系”354
(一)政治沟通与政策沟通354
(二)“政策联系”的民主诉求356
(三)政策民主的基本信息取向357
第八章 重视表达和参与的政策民主360
一 选举式的政策参与360
(一)强调“选票决定政策”的选举参与360
(二)侧重于“影响政策”的选举参与362
(三)侧重于“政策代议”的选举参与365
(四)选举与政策之间无紧密关系369
(五)选举中的选民参与行为372
二 表决式的政策参与378
(一)表决式参与的场域378
(二)全民公决的政策效用379
(三)表决式参与的反对意见380
三 表达式的政策参与384
(一)公民意见表达对政策的重要作用384
(二)需要表达的内容386
(三)表达式参与的形式388
四 “组织式”的政策参与404
(一)以“组织群众”为重心的参与404
(二)以“组织公民”为重心的参与408
(三)以“自治”为重心的参与413
(四)以“社区”为重心的参与418
(五)以“委员会”为重心的参与422
五 “行动式”的政策参与424
(一)对政策参与行动的不同理解424
(二)不同的政策参与行动426
六 政策参与的交往、对话、话语和共识基础433
(一)“政策交往”与“交往民主”433
(二)“对话的政治”与“对话民主”436
(三)“话语理论”与“话语民主”438
(四)“政策共识”与“共识民主”440
七 构建“参与社会”442
(一)公民政策参与面临的普遍性问题443
(二)“参与社会”的基本要求445
(三)注重参与的政策民主455
第九章 法治化的政策民主459
一 政策民主的宪法保证459
(一)法律对政策的基础性作用459
(二)政策对法律的依赖性462
(三)宪法对政策的约束465
(四)适用于公共政策的宪政原则468
二 “法治”而不是“人治”的政策要求472
(一)法治与人治的区别472
(二)政策的法治标准473
三 政策的法制要求475
(一)法制要求有效的立法机制475
(二)法制要求依法制定政策和依法办事476
(三)法制要求反对官僚主义和克制腐败现象477
(四)法制要求进行全面的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478
(五)明确民主与法制的关系478
四 政策的合法性480
(一)基于权力的政策合法性480
(二)基于制度的政策合法性485
(三)政策程序的合法性487
(四)政策参与的合法性490
(五)接受政策的合法性495
(六)注重有效性的合法性497
(七)对政策正当性的理解500
(八)政策民主的法治化要求505
第十章 制度化的政策民主507
一 社会主义国家政策体系的制度基础507
(一)国家的基本定位507
(二)政体的主要特征511
(三)政府形态的影响512
(四)无产阶级政党和民主集中制516
(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策功能521
(六)政治协商制度的政策作用525
(七)行政管理的基本要求526
二 资本主义国家政策体系的制度基础530
(一)政体对政策的影响530
(二)不同类型的“民主国家”定位533
(三)影响政策的三种政府形态538
(四)官僚制的政策特征544
(五)行政管理制度的政策要求549
(六)代议制的政策功能559
(七)政党制度的政策作用569
三 政策民主制度化的基本要求577
(一)“政治制度化”的标准和功能577
(二)制度影响政策的路径580
(三)为政策建立的制度582
(四)制度影响政策的限度584
(五)政策民主的制度化倾向585
第十一章 程序化的政策民主588
一 决策程序588
(一)决策与民主决策588
(二)议题选择的程序化要求592
(三)议程设定的民主要求598
(四)议案选择的民主标准601
(五)政策决定和政策输出606
(六)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决策标准616
二 政策执行程序629
(一)政策执行的条件629
(二)政策执行的民主程序636
(三)公民介入政策执行的民主程序644
三 政策监督程序648
(一)政策监督的理念648
(二)政策监督的程序化要求653
(三)政策责任和政策问责656
四 政策评估程序668
(一)政策评估的多元主体668
(二)政策评估的基本标准670
(三)政策评估方式的选择675
(四)反馈与纠错677
(五)政策民主的程序化要求686
第十二章 政策民主与政策文化691
一 “政策文化”的基本走向691
(一)“政治文化”与“政策文化”691
(二)公民身份认同的政策意义693
(三)政治认同与政策认同695
(四)意识形态的政策作用698
(五)政策与民主生活方式701
(六)个人责任文化703
(七)对“忠诚”的要求704
(八)建立“信任文化”707
(九)政策参与文化712
二 社会主义的政策文化观念715
(一)以政策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715
(二)防止对政策的“左”和“右”的干扰717
(三)注重“教育”的政策功能720
(四)“组织忠诚”与“理解政策”723
(五)注重人民对政策的支持724
(六)政策的“满意”取向726
(七)建立政策信任关系727
(八)两种不同的政策文化观念729
第十三章 政策民主与其他民主的关系732
一 政策民主的理论定位732
(一)两个维度并重的政策民主732
(二)既是经验的也是规范的政策民主733
(三)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结合的政策民主736
(四)政策民主的纵向性与横向性737
(五)形式民主与实质民主结合的政策民主737
二 与各种民主并立的政策民主738
(一)填补选举民主空白的政策民主738
(二)刚性强于协商民主的政策民主740
(三)约束性强于参与民主的政策民主744
(四)侧重于继承和发展的政策民主746
(五)在多维视角中理解政策民主747
参考书目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