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71/34590352.jpg)
- 王泽应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94232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659页
- 文件大小:76MB
- 文件页数:672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内容提要1
绪论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本质内涵与研究意义1
一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创立是人类伦理思想史上的革命变革1
二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本质内涵9
三 研究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及其成果的重大意义2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概说2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23
一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理论来源24
二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27
三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3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41
一 科学揭示道德的本质和发展规律42
二 对剥削阶级道德和资产阶级伦理思想的批判47
三 共产主义道德的系统论述58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俄国的发展73
一 普列汉诺夫伦理思想74
二 列宁伦理思想79
三 斯大林伦理思想90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初步研究9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历史文化背景99
一 近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危机与救亡图存100
二 中国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与工人运动102
三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和西方近代伦理文化的双重危机104
四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进步知识分子的觉醒105
五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某些价值观念的契合106
第二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萌生与孕育109
一 马克思主义及其伦理思想的早期传播109
二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传播与初步研究117
三 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传播与倡扬132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阐释与初步研究138
一 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传播与研究138
二 恽代英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阐释与研究148
三 李达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介绍与研究154
四 方志敏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传播与研究161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第一大杰出成果:毛泽东伦理思想170
第一节 科学揭示道德的本质与功能170
一 道德既受经济关系的制约又对经济关系具有能动作用170
二 阶级社会的道德是阶级性与共同性的辩证统一172
三 对封建主义道德和资本主义道德的深刻批判174
四 对待道德遗产应持批判继承的态度177
第二节 系统论述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原则与规范181
一 为人民服务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181
二 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184
三 革命功利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价值原则187
四 革命人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人际原则188
五“五爱”:社会主义道德的主要规范189
第三节 倡扬共产主义人生观与道德理想189
一 革命乐观主义与革命英雄主义190
二 共产主义道德品质196
三 共产主义道德理想205
第四节 毛泽东伦理思想的基本特点和历史地位209
一 毛泽东伦理思想的基本特点209
二 毛泽东伦理思想的独特贡献216
三 毛泽东伦理思想的历史地位220
第四章 刘少奇、周恩来等对毛泽东伦理思想的创造性贡献225
第一节 刘少奇对毛泽东伦理思想的发展和贡献225
一 对道德阶级性的系统论述226
二 对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的科学阐释227
三 对共产主义道德修养的系统论述230
第二节 周恩来对毛泽东伦理思想的发展和贡献236
一 对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原则的阐述237
二 对革命人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论述239
三 对革命人生观及其优秀品质的论述241
四 对剥削阶级道德意识和观念的批判243
第三节 陶铸、张闻天等对毛泽东伦理思想的贡献245
一 陶铸对毛泽东伦理思想的贡献245
二 张闻天对毛泽东伦理思想的贡献249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第二大杰出理论成果的形成和发展253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254
一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254
二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256
三 国际国内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经验教训258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262
一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263
二 毛泽东伦理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266
三 当代世界优秀伦理文明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提供了重要思想材料270
四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伦理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的丰厚资源271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与理论贡献275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275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的理论贡献281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的创立:邓小平伦理思想286
第一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伦理意义286
一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本质内涵287
二 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289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伦理意义29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功利主义和物质利益原则301
一 承认物质利益并主张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301
二 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303
三“三个有利于”的评价标准304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305
一“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思想305
二以“五爱”为基础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309
三 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313
第四节 邓小平伦理思想的历史贡献317
一 邓小平伦理思想的独特风格与个性318
二 邓小平伦理思想的理论贡献321
三 邓小平伦理思想的历史地位322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三个代表”伦理思想324
第一节 执政党伦理建设的提出及其重大意义324
一 政党伦理与执政伦理建设325
二 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的基本特征327
三 党的执政伦理建设的重大意义330
第二节 以德治国与政治伦理建设334
一 以德治国的提出及基本内涵335
二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伦理价值理念337
三以“三讲”教育推进政治伦理建设348
第三节 义利结合与弘扬主旋律的伦理文化建设350
一 建立和完善高尚的科技伦理350
二 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352
三 在弘扬主旋律中发展先进伦理文化357
第四节“三个代表”伦理思想的价值特质、理论贡献和历史地位364
一“三个代表”伦理思想凸显人民伦理的价值特质364
二“三个代表”伦理思想的理论贡献368
三“三个代表”伦理思想的历史地位371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科学发展伦理思想374
第一节 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伦理思想374
一 以人为本的伦理价值核心375
二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伦理深蕴388
三 统筹兼顾的伦理意义和要求390
第二节 和谐社会伦理的价值理念和关系类型399
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及意义400
二 社会主义和谐伦理的关系类型404
三 社会主义和谐伦理的价值理念415
第三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伦理深蕴420
一 马克思主义之为指导思想的伦理意义421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为民族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426
三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428
四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430
第四节 科学发展伦理思想的理论贡献和历史贡献432
一 发展伦理学是对现代发展模式和路径的深刻反思432
二 科学发展伦理思想的理论贡献436
三 科学发展伦理思想的历史地位438
第九章 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探索与研究441
第一节 张岱年、冯定、周辅成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研究441
一 张岱年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创造性研究442
二 冯定对共产主义人生哲学和道德修养的探讨462
三 周辅成的人民伦理思想和对公正的关注478
第二节 周原冰、李奇、罗国杰对共产主义道德和伦理学的系统研究482
一 周原冰对共产主义道德的系统研究482
二 李奇对马克思主义道德科学的深入研究490
三 罗国杰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学科的系统探索500
第三节 其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探索519
一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学科体系的建构519
二 伦理学与道德生活的重大理论问题研究523
三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问题研究532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基本特征、基本经验和历史地位544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辉煌成就544
一 两大杰出理论成果的形成彪炳史册544
二 伦理学学科体系的理论建构与不断完善546
三 中国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培育锻铸550
四 开放包容的伦理文化建设格局的形成发展55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基本特征561
一 科学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结合561
二 民族性与时代性的辩证统一564
三 本土性与世界性的交融互渗566
四 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相互连通569
五 继承性与创新性的融合贯通570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主要经验573
一 弘扬求精务实精神,建设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科学伦理文化573
二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先进伦理文化577
三 立足本土文化传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新型伦理文化582
四 博采人类伦理精华,建设具有世界眼光和全球意识的优秀伦理文化586
第十一章 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新发展589
第一节 中国梦的伦理内涵及意义589
一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和价值集结590
二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伦理思想的丰富内涵596
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伦理思想的深远意义600
第二节 弘扬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义601
一 中国精神的孕育、形成和发展602
二 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604
三 中国精神对中国模式和中国崛起的功能意义606
第三节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611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国之魂611
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固有的根本613
三 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615
结束语 开辟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发展的新境界627
一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新境界的价值根基628
二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新境界的动力源泉639
三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是一个永恒的主题645
主要参考文献649
附:课题已发表阶段性成果目录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