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卓越学术文库 从变文到元明词话的文体流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韩洪波著 著
- 出版社: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535919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94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305页
- 主题词:变文-文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卓越学术文库 从变文到元明词话的文体流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关于文体学研究2
二、关于变文研究3
三、关于元明词话研究5
第二章 唐代变文与话本文体研究10
第一节 变文之“新”10
一、体制之新11
二、语言之新14
三、风格之新17
第二节 变文之“杂”21
一、变文散说部分的文体之“杂”21
二、变文唱词部分的文体之“杂”31
三、变文韵散相间形式的中外渊源34
第三节 变文之“俗”37
一、“俗讲”“转变”之俗38
二、思想内容之俗41
三、语言之俗45
第四节 敦煌变文空间叙事47
一、变文空间叙事中的地域内容和景物内容48
二、变文空间叙事中的场面49
三、变文叙事中的空间转换54
第五节 唐代话本文体的过渡意义57
一、唐代话本篇目57
二、唐代话本的形成59
三、唐代话本对宋元话本的启迪61
第三章 宋元说话与词话文体研究70
第一节 融诗于史:宋元讲史平话引用诗词韵语考证70
一、宋元讲史平话所引诗词韵语71
二、宋元讲史平话所引诗词韵语来源74
三、宋代讲史平话引用诗词韵文的意义79
第二节 宋元小说家话本“娱心”和“劝惩”功能的文体呈现81
一、宋元小说家话本“娱心”功能的体现82
二、宋元小说家话本“劝惩”功能的体现85
三、宋元小说家话本对正统观念的突破88
第三节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文体研究93
一、《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与“诗话”93
二、《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与“说部”95
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与“变文”97
四、《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与章回小说98
第四节 《醉翁谈录》中“新话”考100
一、“新话”与“新语”101
二、“新语”溯源102
三、《绿窗新话》对《世说新语》的借鉴104
四、“新话”的具体含义106
第五节 元杂剧中所见词话考——以《元曲选》为中心107
一、元代词话文献及解读107
二、《元曲选》中所见词话的引端及句式110
三、词话在元杂剧中的作用113
第四章 明代词话文体研究116
第一节 “陶真”源流考116
一、“陶真”释义116
二、陶真的发展119
三、陶真与其他品类的关系122
第二节 “盲词”考124
一、“盲词”溯源及其所指124
二、盲词之俗鄙127
三、盲词之受青睐129
第三节 论杨慎《历代史略词话》文体的因旧与开新131
一、《历代史略词话》与变文132
二、《历代史略词话》与宋代说话136
三、《历代史略词话》与元杂剧139
四、《历代史略词话》的文体个性141
第四节 明代“弹词”名实新辨142
一、弹词之名142
二、弹词与词话144
三、弹词名实错位之缘由146
第五章 《大唐秦王词话》文体研究148
第一节 《大唐秦王词话》的史化与诗化148
一、《大唐秦王词话》的史化148
二、《大唐秦王词话》的诗化153
三、《大唐秦王词话》史化与诗化的整合158
第二节 《大唐秦王词话》叙事时间控制策略分析158
一、“话说”与概要159
二、“说”“道”与场景;“但见”“怎生”与停顿160
三、“原来”与“后话”:倒叙与预叙的闪回和展望163
第三节 《大唐秦王词话》的叙事与礼书165
一、《大唐秦王词话》的空间叙事165
二、《大唐秦王词话》的“总分”与“返始”叙事167
三、礼书对《大唐秦王词话》叙事的影响169
第四节 口头与案头——论《大唐秦王词话》文体的二重性174
一、《大唐秦王词话》口头特性的表现:套语174
二、《大唐秦王词话》案头特性的表现184
三、《大唐秦王词话》文体二重性的原因188
第六章 成化刊本说唱词话研究192
第一节 成化刊本说唱词话文体概览192
一、成化刊本说唱词话文体的渊源193
二、成化刊本与明代其他词话之比较195
三、明代词话文体之内涵198
第二节 写心与娱心:说唱词话与文人小说格调的差异200
一、自娱与娱人201
二、“托事兴辞”与通俗顺口的不同203
三、叙事结构的差异207
四、说唱词话与文人书写格调差异的文化背景211
第三节 浸润与迁流:词话文体演变的因缘蠡测216
一、词话与词文216
二、词话的新变阶段219
三、词话的混称阶段221
第七章 词话文体流变的文化考察224
第一节 说书在古代文体序列中的尴尬地位及其成因224
一、说书历史简况224
二、说书地位之低228
三、说书地位低下的深层原因230
第二节 说书人与古代文学生态的变迁233
一、先唐:孕育与起步233
二、唐五代:兴起与发展237
三、宋元时期:繁盛与钳制240
四、明清时期:鼎盛与衍化244
第三节 从变文到词话接受群体的历时性探考249
一、变文的接受者249
二、宋代说话的接受者252
三、元代词话的接受者254
四、明代词话的接受者255
第四节 里耳与文心:说唱词话的雅与俗及其互动258
一、里耳:说唱词话意在通俗的表现258
二、文心:说唱词话有意为之的表现260
三、里耳与文心的交融264
第五节 “平话”与“评话”的演变轨迹及审美感染力解析265
一、元代“平话”的专美一时265
二、明代“平话”和“评话”的泛指混融268
三、清代“平话”(“评话”)的延伸扩展271
四、“平话”(“评话”)的审美感染力275
结语277
参考文献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