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睫闇诗钞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睫闇诗钞
  • (清)裴景福著;汪茂荣点校 著
  • 出版社: 合肥:黄山书社
  • ISBN:978754610784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66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581页
  • 主题词:古典诗歌-作品集-中国-清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睫闇诗钞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卷一 吴船集上卷1

登金刚台山顶1

初至金陵1

桐城道中2

晚过小姑山2

授书画2

泰安道中寄内子淮阴3

夜行3

晚过旧县3

金陵送张价老渡江4

黄天荡夜泊4

大学泊下关4

楼霞山宋帝行宫5

桃花5

秋试舟发无锡口号5

中秋登明远楼5

晚过京口6

宿奔流江口6

寄衣图宋人书院6

重九登九龙山顶望太湖夜泛芙蓉湖尽醉而归7

半闲屋图爲余子泉题7

七壕口营次别刘小泉参戎兼简幕府诸君子8

宿瓜洲8

泊采石矶登太白楼寻燃犀亭故处8

由淮安至金陵9

金陵松人游关中9

沈芳斋小照9

采药图10

读马援传10

范睢10

庚辰春正月偕马友琴卢椒孙雨孝廉公车人京10

过蒙阴县寄舍弟锡山11

泰安道中11

夜过晏城古墓11

都门秋怀12

由桃源涧至破山寺12

登三峰寺13

秋晚登观音洞松岩13

虞山饯张介夫陈石斋赴京口13

宿破山寺14

读黄霸传14

救虎阁同仲若夜坐14

三峰寺雷雨14

别三峰寺15

舟晚15

唐秀才遗照锦囊觅句图15

春夜有怀16

行春16

晚登金山16

雨后过京口16

夜行丹阳道中17

夜恃庭自江右赴成都得书已抵岳阳17

赠人17

友人携妓泛舟偕游五里湖夜深始归18

秋夜怀人18

晚登阜民台19

虎邱19

宋王逊齎太守远乡20

由崑山夜行至黄渡21

偶作示仲若21

晚晴偕吴总戎登第一江山21

白秋海棠22

破山寺夜雨22

过王处士山庄22

破山寺晚眺23

夜至破山寺访潘汉老23

草鞋峡夜泊23

晚泊燕子矶24

秦淮七夕24

过京口24

宿救虎阁24

九袱洲25

登北固楼时赴吴松阻风25

石头城秋夜感兴25

过采石矶松友赴湘南即解缆东归26

鶑脰湖26

速老汉崑山不至26

赠三峰药龛和尚27

同潘老汉游虞山27

挽温叔明师27

夜至破山寺寻莲航不遇27

重九破山寺登高即寄舍弟锡山28

沈石田秋林杜书图28

喜雨招老汉夜酌29

云起楼晚眺29

晚至破山寺29

三峰寺留别药庵30

邓尉观梅30

雄县道中30

腊月津门卧病桐乡君自京邸至31

夜飮归感事31

送吴石臣孝廉自京师入洛31

送王向甫侍御童年出守浔州二首32

送吴绮蔬还吴32

寄京口李慎之32

寄张介夫33

夜来香33

秋夜宿天甯寺送陈鹿笙太守赴杭州33

赠刘竹溪老人34

卷二 吴船集下卷35

皂荚庄35

红桥晚别诸弟35

吴下逢友人夜话36

蜘蛛36

崑山道中望虞山36

申江春夜饯黄漱兰师37

雨后出郭37

周弼臣大令招张怡亭广文偕游虞山晚宿赵山人园37

久客江南病起偶作38

家君宰无锡於已卯春辟旧廨荒地起书舍植竹树命予兄弟读书其中榜曰且园至今十载几视若室家焉偶赋四律38

刘芝田中丞出使英法还朝授广东巡抚行至上海盛暑赏假一月入觐将行赋赠昙云大师40

白门感旧41

渔父41

莲花待月图庚辰秋宣武门南莲花寺作也复题一绝41

赠吴苍头41

苍头书梅花42

寄桐乡君42

崑山城外夜泊42

重九夜宿芦泾港舟中43

狼山晚潮43

晚登狼山支云塔43

石城夜泛44

春淮闻歌二首44

苏芦泾港大风44

游狼山置酒准提庵赠小块和尚45

七夕日去恶先生遣阴侄送诗谢兰花之赠赋此作答45

登狼山望海即送刘仲贤姻丈之官湖南45

登北固46

京口晚望46

游焦山46

澄江舟次别桐乡君至金陵47

偕友出郊小饮47

寄苍头即速紫琅之游48

观上海机器制造局48

夜过蓉湖闻歌49

蓉湖晚泛49

泛太湖泊项王庙49

自沪旋通即送陈去老远怀远二首50

清明50

过天津上合肥相国二首50

东丰润学士51

登金山寺观江边钓者51

秋夜京口舟中送人渡海51

殷秋樵鸿胪随扈自东陵归并谈遇猎之乐52

吴彦复座上晤昙云大师52

秋夕漫兴53

夜发京口53

大学晏序园赠园主人54

刘省三中丞乞退南归四首54

泊胥门55

谒明孝陵55

鹦鹉学诗图55

泉55

泊扬子江56

渡江56

宿三峰寺简药龛和尚56

再到破山寺留别莲航和尚57

雨宿枫桥57

山居秋晚喜故人至57

送朱榛山师回里58

送内子远乡夜宿丹阳拈得蒿字韵58

且园梅开索者接踵为赋此诗59

家君於辛卯秋罢官仆徒纷散其留着三四人均老弱无所归家君亦为之择善地焉匆匆北渡感而赋此59

晓起60

白桃花二首60

少年60

闻漱兰师乞退61

夜读子美诗适见异星61

晚步62

新年过友62

寻仙62

举酒劝勒慎之远乡62

送友人西山63

挽叔祖?聊孝廉63

将出门赠江载月四首63

挽王逊斋太守64

兰山道中64

太湖石64

织素篇65

且园墙脚有梅一枝十年前手植也没荒棘中腊尽未花赋此讽之66

将赴岭表友人携酒芙蓉湖上作竟日欢赋此留别66

烘梅66

寄虞山曾伯伟67

送友人出关67

卷三 岭云集上卷68

粤中送仲若弟赴天津68

秋霖叹68

调友人纳妾69

呈刚中丞69

碗兰69

由香港渡海至新安70

至新安黄君子惠馆予观音阁70

游新安南山赤湾谒天后宫有作寄仲若70

新安南山望海71

宿海光寺71

新安留别章佩卿孝廉72

吴昌硕以缶庐诗刻见寄赋答72

戏题寓楼壁二首72

秋日偶作73

清远峡73

王母寿73

葑溪草堂胜国秦景阳养新乐道处也原图已失王石谷补之其裔孙凰墀出观於五羊寓斋即题卷后74

朝汉台晚眺75

赴增城出永清门晚宿塔洲75

晚出山寺76

自增城回省垣寄杜雨田明府76

秦子治凰墀奉其尊人逸芬先生桐阴论书图索题77

憶仲若78

寄杜雨田索增城荔支79

七月廿四夜刚子良中丞启程入都同人挈舟谒送中丞先发舟行又速逾百里始追及之归途赋诗即呈王爕丞太守80

赠刘镐仲同年81

九秋登粤王台81

同镐仲同年游海幢寺即送俞碻士主政赴台湾82

题金溎生冰泉纪游诗册83

登粤王台83

睡起84

九不得北师消息84

书事84

折树叹85

江行85

春尽排闷86

舟次河田墟86

陆丰86

行河田山中87

祷雨龙山既雨作歌示同官87

暑月至鹿湖理狱寓居湿闷蚁遍茵席归途念及书以为自警88

袁蕴白种盆莲盛开不得共赏赋此调之88

金厢晚归89

河口89

河田许山89

盛事二首90

金厢七夕90

出郭91

中秋沙洲户望月亭寄仲若91

由碣石卫沿海行至金厢汛憇息92

宿河口93

由水墘晚至后?93

陆丰县署西园八首94

九月初五新月95

重九日兴陈叔允饮酒95

寄潘老汉96

登陆丰城南楼96

过河口97

冬暖行河田山中桃李尽开不见梅花97

乙未腊月友陆丰回广州经埔心行万山中忽见梅花成林折数枝携至惠州东坡亭98

东坡钓台98

题赵叔宾小照99

大风99

恶草99

绩丽人行用东坡题背面美人诗意100

由乌涌登岸至罗冈洞五首100

入罗冈洞是馀里嘉果弥望林阴蔽日种梅遍严谷士人锺姓聚族居焉丁酉七月偕朱治平参戎往理斗案既蒇事锺氏族人遵游萝峰谒其祖玉岩公祠101

夜宴天海澄清阁客散小座102

卷四 岭云集下卷103

应许仙屏中丞教和九日东园宴集103

元韵103

衙参104

衙斋海棠105

茶山白云歌简李钱老105

旧靴106

应许仙屏中丞教题女公子许宜人侍香集并挽其婿高仰衡七律四首106

虎门泛海107

憶且园梅花107

昇天行108

江村月夜寻欢阳秀才不遇108

挽潘老汉109

登白云山过安期生祠遂诣九龙泉祈雨109

闻近事感赋110

梦雨110

黄雀吟111

彭刚直公书红梅111

重九饮啓秀楼112

九月二十二日记所见112

子汀根晚归112

岭南草113

春草113

醉时歌113

良田道中114

茶山陂114

送范肯堂渡海还通州且谂结邻之约115

於潮州王饶平经湘子桥晚宿彭溪巫许动116

山庄与李山人春谷杨秀才小蓬夜话出116

山赋赠116

双流寺117

宿樟溪叶子斜117

感春117

登玉峡山118

寄丘山长蛰仙118

舟发湘子桥寄丘蛰仙119

和平道中遇雨119

庚子春末有潮阳回广州偶忆江南120

惠山120

九江舟中120

春晚至西樵白云洞120

残菊121

松皮屋121

云严寺戒堂122

五更浴日亭观潮122

与南海神庙下院僧人性澄夜话寄江南刘胜之122

由黄流山行晚宿丰顺署内123

清晨过六榕寺123

过花埭康氏园123

过潘氏水阁124

西堂124

偶作呈幕中诸君子124

萝行阻风夜话124

久雨春尽得荔子进堂上125

重阳将近出郊晚行125

宿良沙海126

晚步述怀126

春思126

宿澜石127

翠林园柬张仲杰黎蔼如127

病起127

云锦沜观荷花时园主人新逝127

读相如文128

东斋128

在狱观书129

重九寄弟129

月夜闻鹤129

潮阳县署黄老相公祠诗并序130

久繋偶作131

甲辰十二月十九日岭南寿东坡131

东坡惠州儋耳遗像132

送范仲林南归并讯其兄肯堂近状132

在繋闻歌133

闻有新疆之役偶赋133

龚子舆同年连夕过谈赋此为别134

目昏134

范肯老弃人间世将百日矣今夜拣旧稿见肯翁手批朱墨灿然不觉出涕卧不成寐赋长句哭之134

卷五 西征集上卷136

出门放歌136

过沈香浦136

飞来寺137

南雄太平桥步月137

梅开137

大庾岭138

岭北梅138

过岭遇雨138

南康道中138

赣州139

由十八滩至万安139

万安得鳊鱼139

舟过庐陵仰欧阳文忠公139

吉安得鲫鱼140

过吉水欲谒解大绅祠堂不得140

舟过吉水吊文忠烈公140

端午日舟次新淦邑宰周介人赠酒肴甚盛同行沈敬亭与介人有旧赋此寄谢141

夜泊丰城141

滕王阁142

书杜集后142

德化别汪六笙142

九江仲若别后却寄143

黄梅143

玉照山礼释迦寺144

山行144

桐城杂诗144

赠桐城姚慎思并简阮仲勉陈淡如雨先生145

山铺146

西征别弟仲若146

定远道中147

牧童索书口占148

麻148

临濠148

过淮至王庄149

宿州过僧忠亲王慈四首149

别倪仲修150

古庙150

寄永城周世丞大令151

商邱城中闻筑151

崇祠行并序152

卞河水烹茶153

郑州望黄河153

鸿沟154

首阳山夷斋庙154

北邙山155

由巩县偃师至洛阳155

洛阳155

洛阳河神庙156

过阌乡宿黄河边156

见群乌自红霞落日中来黑影一线掠潼关东去157

登华岳庙万寿阁157

登太华157

过霸陵调同戍陈一山军门158

夜渡霸陵158

长安晓望159

九日159

鸣凤吟赠徐仁辅观祭159

登乾州160

邠州大佛寺160

卷六 西征集下卷161

回山王母宫161

过泾州162

登泾州162

六盘山162

清凉山163

二凉山163

寄仲若无锡164

一剑164

伯庸属题司马绣谷墨牡丹二首164

过兰州柬王晋聊同年观祭165

养髭自嘲165

兰州别尚秀卿166

题沅江女史小像及所临十三行悼奴子来和167

书太白诗后167

王晋老招饮即席赋别167

明妃168

别李芬三168

发兰州别张海秋168

宿朱家井169

红城169

红城169

自兰州出发寄仲弟八首169

过乌梢岭171

湘子庙171

凉州172

发凉州172

野宿172

丁羌庙堡172

新河驿173

宿山丹173

山丹早发174

夜宿174

山丹道中174

过甘州175

驻甘州一日175

过黑水沙漠至抚夷城175

过抚夷城175

晓行176

达兰尊师176

肃州城外晚步176

自肃州出嘉峪关177

出嘉峪关177

登嘉峪关楼177

塞下曲178

玉门道中178

玉门早发178

三道沟179

双塔堡179

玉门旅舍壁上有人题塞上七夕二绝题甚佳而诗则劣用其意寄桐乡君179

安西州179

马莲井180

囊中检得江西道中夜泊诗失末三句足成之180

安西道中180

过西道中180

过回回墓181

三月十四日夜至长流水181

偕李舆铭军门出关181

黄芦冈月夜出游戏作示子芳华封182

哈密183

宿三道岭183

天山183

发车毂轳泉184

晚行184

宿头水沟184

宿木垒河185

古城道中185

古城登车见日出185

乌云掩日被风吹散186

途中即事186

卷七 化城集上卷187

浩歌187

嫁妇词188

书河海崑仑录后188

张阴棠松鹤帐额188

河源189

送吴福茨中丞入关省亲189

野酌送子芳杏如东归189

鳯楼萼生诸君子招饮水磨沟190

查兰亭总戎招饮监湖遇雨柬黄芸轩潘麓碛雨观祭190

封酒191

定甫上公招饮水磨沟依斗亭即席奉教191

步伯愚都总监湖席上原韵并简定甫上公191

送伯愚都统入觐192

定甫上公招饮水磨沟志伯愚都统用东坡游西湖韵赋三诗步韵奉达192

秋夜送友使西甯193

重阳次日寄家书193

与曾晓堂同客乌垣节幕丁未正月晓堂将赴任出春风出塞图索题194

寄题曾晓堂吐鲁番署味香室194

水磨沟晚归看落日194

沈立山入都195

同曾煦堂登定远亭195

出迪化西门监湖一带长桥卧波垂杨夹路风景颇佳作诗呈晋老乞赐清凉一曲196

出迪化东门196

秋夜197

定甫上公赠白石莲双枝用晋卿方伯拳字韵答谢197

石莲垂残不落晋老感之后成一诗索和197

定甫上公招饮依斗亭用晋老原韵198

送方翰臣归寿州198

秋夜不寐199

题方筱泉观察海外推枰天山返辔图199

送汤寿吾军门归湖湘200

监湖遇雨夜归见月200

赠北庭女校书200

城南晚归柬何申之广文201

闻言路为予白冤交粤督查覆恭赋201

东园秋晚201

人日柬煦堂202

倦夜202

戊申正月十九夜病中梦游清远峡飞来寺上院醒而忘其首句续成之202

汪文端烟波一棹图203

北庭七夕203

红山晚望204

庭州九夕寄弟204

监湖晚归204

卷八 化城集下卷205

偶感205

寄李晓峰给谏206

徐将军歌并序206

塞上春207

北庭四歌207

答汤寿吾军门并柬麓碛观察208

日本南洲少佐来游北庭索诗为赋一绝208

代星樵中丞作209

灵雀操并纪209

北庭作歌呈晋卿方伯209

斋中即事210

秋夜闻水声211

赠赵孟湘孝廉并柬苏子熙宫保211

丙午年四月八日至迪化闰月二十四日移南屋陶公祠七月十八日入抚署居西厅之女来居东园门外别院其西北隅有稚松一株杂白杨间今年四月欲插篱补径以为游憇之所昨日已奉命放还恐不果作之逾月后谪海南故有缘尽我辄逝时来与物逝之句人如逆旅本无定居况逐客乎七月二十七日将晚松下有作212

秋夜就枕有作213

病中对月213

塞上寄桐乡君213

咏史214

晚望214

戊申十月二十一日记事214

红山晚眺214

春望215

庭州春夜望月思吴会215

和田玉215

小酌216

春晚遣与二首216

寄寿州董浥之217

行将东归定甫上公星樵中丞偕同官公饯於水磨过依斗亭佐以西域偎郎之舞吾卿方伯赋诗赠别作此奉答并序217

新秋东归奉别晋老方伯同年并贻志局同事诸君子219

自书西征诗后220

卷九 东归集全卷233

将东归友人招游红山嘴塔院223

生还224

忆江南梅花寄王晋老225

昆仑高225

别后却寄王晋老225

头水沟226

星星峡谒观将军庙226

星星峡227

马莲井行227

红柳园山峡228

黄羊行228

天山229

冰山白229

睫闇诗钞230

遇哈密周鹿生杨兰亭雨总戎王岳申都守刘华甫直刺黄仲襄大令龚雨佳二尹招游苏巴什湖龙王庙230

乏马滩行230

安西行寄王方伯231

宿永昌寄桐乡君232

箜篌谣232

遇铁门关232

次日用前韵233

弱水233

删丹晚行233

大斗拔谷233

凉州酒楼234

纵笔234

东归遇六盘山234

安定行馆夜饥235

乌头白325

蜀郎坡338

始皇塚236

渑池早发236

晚过嶥山铺236

过洛阳寻德阳宫旧址已无知者感赋二绝327

镌象梳背327

归雁327

自西域归申浦晤父执老友吴颍涵观察328

答何熙伯328

题秦岐丞家传西湖苏公祠图卷328

题哈少夫铁砚斋图329

卷十 风泉集241

晚登惠泉云起楼241

寄迪化袁行南中丞241

自淮安东下泊瓜洲242

沪上江模小饮柬避地同志诸君子有友被诏至京值逊国归即卒吊之以诗243

壬子六月吴颍涵八十寿宴243

春晚偶作243

题秦岐丞书巫山疑雨图244

癸丑修禊日同人招集沪上徐园小兰亭徵诗纪事244

惠山春行245

莫愁晚归246

宿惠山竹炉山房246

晚至孙湾墓田凄然有作246

莲塘曲二首247

题梅花老屋二首247

为周莲甫题倪云林写杜陵断桥无覆板卧柳自生枝诗意书帧247

日本长尾雨山藏倪文贞公手害诗文亲稿二册索题248

舆岐丞同饭248

妾薄命249

夜行过黄渡249

至昆山示大女淮娥暨外孙三官249

绝句249

梁溪小园250

望海250

王渊公三月自河内归西安见寄答和250

十月十五夜有作251

孙湾墓田丙舍251

对棋251

为周莲甫题邹南圃十梅固诗书长卷251

陈仁先出示李烈妇殉夫事略徵诗252

题袁行南中丞抚新纪程252

柬臧雪模徐迂云253

代倪丹忱都督题公论报253

矮媠词赠王孝起太史253

悼桐乡君254

长淮晓行距丙子春偕内子归里将四十年回忆有作255

宿金陵江干别金子才二首255

甲寅七月初二日作256

夜恹自慨并柬方伦叔256

登大观亭望华楼257

读放翁和范待制秋典诗戏柬金梓材257

九日登迎江寺258

行署冬至258

郑雪湖梦桥图并序259

余忠宣墓259

舆客闻歌259

赠戚里故人260

寄王晋老260

睡馀赴周菉阶同年晚招261

纪凉州梦261

观棋262

庄思缄西泠感旧图卷并序262

答周立之263

答刘笠僧登天柱阁作笠僧方襄办赈务264

周养庵篝灯纺读图264

李母太夫人贞节而寿其子经权徵莳以表扬之264

七月十九夜即事264

张勇烈公像卷265

新秋柬周立之266

雨夜过杨朗轩266

谒社稷坛今已废焉公园266

葛荫梧出其祖毓珊同年遗照索题266

何铁君得古剑绘图徵诗267

春晓过江村寺267

丙辰三月人京重过济南忆元遗山香雪亭济南杂诗感赋268

题袁梦伯焉倪炳文昼梅巨幅268

何子肃出其尊人蘧庵书梅长卷索题268

题何子肃西湖梦迹图269

为殷寿铭题慕贞女设色花卉册269

丁巳三月尾还新店270

荒园270

秋夜对月270

晚至麻埠柬晁德斋兄弟270

九公山祥照和尚271

自笑271

赠田小亭271

两河口山行272

宿长塘梢272

石婆店至石龟岭272

观音洞272

书麻源辞后273

赠王寿亭273

孝陵尉274

睫闇诗钞续集277

序&番禺叶277

裴伯谦先生小传279

风泉集下卷281

题王晋卿金谷园图卷六首281

倪炳文筑逸园种菊甚盛邀同人宴赏绘图徵诗为作长歌282

袁梦白书菊卷283

追录辛亥九月述事二首283

罗衫284

春晓284

倪云林陈家斋壁图卷284

题胡夔文藏米万锺竹石卷284

夔文藏李西涯自书诗卷285

狸奴285

偕仲弟游齐云山宿水晶庵阅日探龙井雷洞诸胜书此留庵中286

薄薄酒287

虾蟆集舟中望云288

和李范之元日游凤阳龙兴寺韵288

徐又铮以其母岳太夫人哀家传徵题仲若代289

海棠未花289

观竞渡289

久客锡山不得归故里289

谷日290

题十洲十二帧山水册290

柳岸观荷290

驿路梅花291

梧桐庭院291

江山萧寺291

山桥秋晚291

秋山书隐291

关山落照292

秋江帆色292

峡舟雪霁292

洞庭秋月292

携琴访友293

溪山晚眺293

龚半千山水册夔文藏293

蚌山月夜别胡夔文293

仲弟逝世七弟伯恺自津来慰294

耕淮集卷一295

题南田石谷詩畫合册十二首295

贈胡鶴樵297

顧惠生奉檄丈湖灘官荒索詩297

梅花晝幅298

過东垞298

約友阻雨298

题王孟端惠麓煮茶軸298

过段家舊院299

顧寄園仿倪山水軸299

錫山華氏寶墨閣藏七姬權厝志299

孫灣墓田题昊漁山湖山秋曉卷300

馬麟畫林和靖踏雪觀梅圖用束坡書林逋詩后韻301

辛酉五月再用束坡韻301

顧梁汾為安孟公書寄吴漢槎金縷曲二闋詞扇302

暮雨曲302

夜入北園302

自题詩前小影303

往甘志軒小園觀菊贈之以詩303

辛酉十一月二十四夜夢东南天崩303

歲寒雪盛梅花將盡志軒分贈數枝為除夕點景賦謝304

羅楚書贈菊304

村居遣興二首304

詠春305

晚出二首305

题石谷書305

晚行小憩山寺306

秋夜獨坐306

再到金陵306

絕句306

晚赴僧招307

月夜客來307

為鄰翁夜沽307

秋夜307

買魚308

不眠308

牡丹二截志軒索作308

高房山巫山十二峰圖趙松雪题十二峰詞309

秋夜排悶309

清明謁先墓309

葉仙蓂以近作海棠八律見示賦此作答310

桃花310

志軒再贈春梅310

折桃花貯瓶二绝311

讀仙蓂抒懷四什感而有作311

插柳311

志軒贈海棠木筆312

再柬志軒乞海棠晚枝312

淮濱散步312

村夜偶興二首313

贈鄰翁徐炳南313

睡餘313

野棠梨314

晚眺314

柬胡楚南塾師314

追錄送友人山西赴難315

追錄辛亥臘月晦日感事315

井成往試見新月316

南莊觀穫316

吟史316

與鄰翁李老飲酒316

遣悶317

梦郊外看春得句317

耕淮集卷二318

自述318

述聞319

藤杖銘319

望雨319

志軒贈紅白芍藥數枝320

柬劉敬堂先生320

依劉次公韻並柬長公320

夜夢仲若321

夜泊荊山硤石口321

初夏自遣322

喜雨柬鄰里諸君322

夏至書所聞322

柬友322

晨起雨止風自南來欣然成吟323

?湖玩月323

牡丹盛開感成二截324

閒自吟324

荷池納涼324

花間清課圖六首题宋拓原石夏承碑大觀帖325

追錄辛丑三月赴西樵勘田宿呂祖閣觀落星石舊作325

自朱玉階家晚歸326

晝長326

雨夜326

新居告成327

雜感327

晚题齋壁328

鋪地錦328

閒中得句328

辛酉中秋夜玩月329

雨中懨睡329

秋郊晚興329

四覲330

往南村阻水330

晚行330

牡丹焉風所敗331

题东園桃樹331

校文選331

書白香山詩集331

追感331

傚白香山浩歌332

追錄且園菊花333

秋晚訪伊鲲伯兄弟333

六月二十七日記所見333

追錄官廳待謁334

小楼334

詩人林茂之卒年九十七334

偶作335

题王元章梅花冊有託335

题东坡元豐四年黃州紀興墨竹小幅335

憶昔336

重九會友話西征時過長安正值九日成此長句336

秋興336

飲酒送日歌337

臨溪337

過李家營舅氏居337

舊侍從進香岱嶽寓書悽憤答慰338

李易安荼藤春去圖拈花小照338

耕淮集卷三339

補题石田翁东莊十二景冊振衣岡339

桑林339

曲沼340

麥邱340

采菱洲340

桂徑340

葵港340

稻畦341

竹畦341

聽虛館341

古佛庵341

觀魚樂342

無錫下車望九龍山游梅園作歌柬秦?農342

書东坡嶺外大楷飛龍篇卷后342

春寒343

秋夜初寒343

送粵生姪還鄉343

高仲均涵叔持其尊人孝慤先生家傳謐議求题344

春日多睡344

癸亥正月游惠山飲第二泉歸途二首345

秦絅孫以令子清曾畫古鑑閣校碑圖索题346

春雨聞琴346

自嘲346

春夜張俊猷昆仲李伯銘王敬業招飲游芙蓉湖俊猷索詩347

题胡汀鷺山水集幅347

敬题先曾伯祖詩册二首348

薛叔耘欽使遺像349

與昌碩別將十年癸亥三月吴門相遇悲喜交集承示近作孤懷深造曠世寡儔賦三詩即题卷端349

昊門別昌老349

何熙伯移家吴門約予與昌老相聚再游虎邱過龍壽庵閱元僧善繼三世血書華嚴經全部熙伯年方周甲予年七十昌老八十將別賦詩為樂並寄昌老350

偕熙伯登千平山訪范芷階留宿而歸351

游靈巖楞伽351

题俞仲環藏宋拓李北海定魂碑351

再简吴昌老351

白桃花352

送春352

石濤贈八大長兄山水軸郊丞屬题352

張怡雲屬题松筠寄傲圖即以為韻吴君觀岱畫353

宴罷354

落花354

题吴觀岱山水仿華秋岳354

偕友過榮氏小園354

卞玉京人道小像周寄湄藏355

盛暑寄宿惠山僧寺355

書室初成二首355

觚廬翁歌简昊君觀岱356

黃梅雨小飲357

金山寺早起358

曉過下關感舊358

三月三日踏青寄呈楚亭四叔父預祝百歲358

秦淮水調359

春愁359

舟發懷遠359

塗山禹廟瞻拜神樹359

同潘芷齋姚幼洪赴維揚阻風雨游金山360

還鄉漫興360

石濤墨筆修竹老柳石上作一酒瓢其大逾掌题有憶崇禎甲申六月避亂山中之語覽之愴然362

再游惠泉362

花月362

讀史偶感362

秋夜暗坐363

五月十六雷雨363

訪?湖老漁363

偶出364

還鄉示從孫遵道364

用前韻示履道並示遵孫364

耕淮集卷四365

書感365

晚晴薄望366

寓言366

晚過东垞遇雨366

曉起書所見367

雨餘登西城楼367

夏日二首367

西池晚眺遇友人談佛會事368

夜話简孫雲衢王介臣李鶴楼諸君子368

詠物368

今夕369

遣興369

春陰飲莫愁湖369

南朝370

偶詠370

望西山白雲戲作370

追錄行經哈密舊作371

雨夜371

代女孫詠冬梅371

九龍晚歸371

觀音洞訪澐公不遇372

松下桃花372

春雨獨夜372

麻埠第三沖看桃花372

桔梗花373

邯郫夢傳奇373

追錄湖口望廬山舊作373

李純齋封翁八十雙壽並迎孫婦374

后落花四絕374

答李鶴楼375

九日乞菊花375

招友晚酌375

縱言375

黄子澄墓376

途遇鄰翁過從夜話376

庭院偶题376

觀音洞山行377

陳松巖雁宕携筇卷子377

典衣377

行年七十交遊遍宇內死生聚散眾矣獨吾聞熙伯之逝悲不自勝謹成挽詩歌以代哭即题像后378

志軒贈桂花一枝有觸而作379

用前韻379

追錄雪后過華嶽廟望華嶽三峰思峨嵋三峰舊作379

追錄迪化寄家書379

詠庭梅380

秋夜示履道遵道380

述祖示兩孫380

牧童381

海棠初花381

寄塾師孫雲衢381

詠柳381

自縣城晚歸382

重過孝陵382

桃花將開382

行年七十周立之既以長句四章賦此答謝並懷先公慤慎制府382

尋僧383

淮濱早行383

楊花383

蓼湖384

南村桃花384

石谷杏花春雨立軸384

春暮小園書懷385

初夏村前即事385

追錄青家驛山行385

春晚念天末故人386

四時386

述懷386

望晴386

觀音洞山行絕句吴君觀岱寫之成圖賦此作答386

淮隱集上卷388

讀唐宰相世系表388

大李將軍江山漁樂卷388

端午即景389

雨夜蛙聲389

壬子九月與高淳劉蘭階同年避地黄浦一夕借宿歌楼清話達日今十二年矣蘭階早逝予亦老歸故里思之感歎蘭階名芬390

卜宅390

秋夜蟋蟀390

入山尋友遇雨留宿391

曉過泰安曲阜有序391

春夜不寐391

晚望392

負瓢歌392

友人意有所泥賦此報近狀392

再游麻埠諸山393

春夜與履孫話西域往事勖以所學393

鄉居無僇奉懷吴缶老393

求缶老畫荔子精扇千里郵寄並書近作見示喜極答謝394

寄李直繩軍門394

雨夜遣興394

少小讀書處395

留宿李體元母舅村莊字仁春395

履孫意有未釋賦此廣之395

新店晚望396

憶仲若396

紀夢396

曉起田間與老農語397

南村觀收穫397

影397

晚登義成臺398

秋夜聞警398

丑月即事398

曉登快活嶺399

遠愁399

得黄子高八月書問道自夔府东下抵湖口小住即回南昌詩以慰之399

江上芙蓉400

綠天400

龔家洲400

乘新月晚行401

晚宿山谷寺晨起禮佛晤介公和尚401

甲子元日401

久旱得雨鶴老有添孫之喜賦詩索和即步原韻答賀402

夜歸402

曉起趁墟402

秋夜聞笳402

課孫夜讀403

詠史403

分水嶺見杏花403

蝶戀花403

晚發赴西鄉劉舜臣招途次寄兩孫404

追錄函谷關作404

短歌404

出門遇羅楚書贈菊404

出門看花405

創七絕重韻格405

桑琴三家看菊奉柬405

甲子十月初十日紀事三首405

金陵送何子庚佐治維揚406

問花406

麻埠山行遇雨407

甲子嘉平初二日口號407

淮隱集下卷408

楼居408

送澐上人晚歸觀音洞408

本事詩409

經櫻桃園柬階平次公兩表弟409

春雨寄肖峰給諫410

初見杏花410

荼縻410

杏花411

嘆老戲作412

關王廟掃墓412

追錄過邐山西麓剔識王净如女士壙銘412

病起得句413

檢箧得桐鄉君寄衣小简有九月金風來玉塞燈前先冷寄衣人句413

劉竹溪先生遺像413

得蓮忘杖414

秋月414

櫻桃414

小閣414

過近村415

雨后早起415

信筆415

春雪416

月占416

梅花416

睡餘散步416

追錄華嶽廟前停車小飲舊作417

病后村居417

正陽南堤大觀亭晚坐417

獨步遇雨418

南村夜歸418

詠蟬418

病后苦瘦418

春暮自娱419

月下杏花419

病后曉起419

消夏420

小楼晚望420

春日游花神祠420

追錄小婦鏡圓句421

蟋蟀421

晚晴421

蠟梅作供421

追錄欲登太白絕頂阻雪宿山村舊作422

题淮隱庵422

友人招游五里湖即宿湖莊422

病中秦鏡昉見過即答前作423

追錄過涇州瑤池舊作423

晚步遇雨423

過隱賢集424

感近事424

雪后424

新秋寄金子才大令蕪湖新居424

宿支硎觀音庵425

遊何氏園425

追錄西征發廣州作425

維揚偶感426

病中夜坐達旦寄肖峰給諫426

夜宿楓橋427

追錄咸陽夜宿427

月下約友人聽琴427

補登華岳廟后閣近挹太華遠眺黃河427

秋夜睡餘428

泛月428

天山大石頭428

王慈生省長寄示其先莊惠公行狀為書二十韻429

缶老墜車傷目幾殆目愈耳聾益甚承寄三詩賦此答之429

春日江行430

冬曉江行430

壽韓紫石省長同年七十430

晨起430

题仲弟夢痕集简端431

夢痕集一卷&裴景綬432

到浙旅處岑寂閒詠小詩五首奉懷歧臣先生兼致定翁432

為李鶴楼题劉仲老晝白頭得子圖433

戴文節萬松積翠立軸擬惲王合筆遠嵐疊 嶂松林密布似石谷山寺作黄石墻飛瀑 行人俱用南田一種荒逸之筆予兄藏平等閣石印433

青陽寧堯三先生仙心佛骨晦迹黎陽人其 室圖畫鼎彝雖十日平原不能盡覽壯年 游冊諸賢题詠盈尺六十后彈琴樂道蘭 玉森森游衍桃源古稀益健一壺之樂年 長三笑之圖日富四皓九老何多讓焉拜 觀玉照敬题其后434

癸丑修禊日同人招集滬上徐園小蘭亭徵詩紀事二十二韻435

杭州登城隍山望隔江遠岫435

渡巢湖迎伯兄於廬州道上436

登潛臺436

約游六萬寨不果437

過蜀山輓陳振春437

亂后錢舜年君分賑霍山事竣送之不及438

久旱過王君毓衡署忽值大雨438

夜坐438

交卸兩河口釐務別諸父老439

秋后霍山水災439

將化弟去前一日作439

游惠泉440

睫闇詩、聊輯佚442

题南田仿徐熙折枝桃花二首442

賀晉老生孫442

讚天山松柏443

楼居晚眺443

嘉峪關長城(僅作前半)443

断句443

断句444

断句444

蘭州拂雲楼聊444

裴景福行年简譜4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