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语词类的认知研究和模糊划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汉语词类的认知研究和模糊划分
  • 袁毓林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4442841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43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59页
  • 主题词:汉语-词类-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汉语词类的认知研究和模糊划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汉语词类的认知研究和模糊划分1

第一节 从原型观念到公理系统和隶属度量表1

第二节 认识的起点:什么是词类?2

第三节 工作的前提:汉语有没有词类?5

第四节 汉语的现实:词类界限和词类归属的模糊性5

第五节 寻找出路:澄清词类的范畴性质并建立分类程序8

第六节 词类模糊划分和隶属度分析的意义11

第二章 词类性质的证伪性测试和本体论检讨14

第一节 词类性质的证伪性测试15

2.1.1“词类是语法功能类”的可证伪性16

2.1.2“词类是(语法)意义类”通不过证伪测试19

第二节 能不能根据分布相似性来划分词类?22

第三节 鸡和蛋的问题:词的意义和用法哪个更本质?28

第四节 从分类目的看词类功能观的本体论预设33

第五节 但书:调和词类划分中意义和功能的矛盾42

第六节 并非悖论:词类是语法功能类47

第三章 汉语词类划分的公理化方法50

第一节 词类的范畴性质50

3.1.1作为个体的词和作为范畴的词类50

3.1.2词的用法、功能和分布51

3.1.3词类是一种原型范畴51

第二节 词类的发现程序53

3.2.1词类的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53

3.2.2“框架—槽”和替换操作54

3.2.3怎样设置分布框架的值55

第三节 各别词类的分布框架及其形式表示55

3.3.1名词的分布框架和形式定义55

3.3.2处所词的分布框架和形式定义57

3.3.3时间词的分布框架和形式定义57

3.3.4方位词的分布框架和形式定义58

3.3.5数词的分布框架和形式定义59

3.3.6量词的分布框架和形式定义61

3.3.7区别词的分布框架和形式定义62

3.3.8动词的分布框架和形式定义63

3.3.9形容词的分布框架和形式定义64

3.3.10状态词的分布框架和形式定义65

3.3.11体词和谓词的分布框架和形式定义65

3.3.12数量词的分布框架和形式定义67

3.3.13代词的分布框架和形式定义69

3.3.14副词的分布框架和形式定义72

3.3.15介词的分布框架和形式定义73

3.3.16连词的分布框架和形式定义74

3.3.17助词的分布框架和形式定义75

3.3.18语气词的分布框架和形式定义76

3.3.19感叹词的分布框架和形式定义77

3.3.20拟声词的分布框架和形式定义78

第四节 走向公理系统和公理化方法79

3.4.1公理系统和公理化方法79

3.4.2直观的公理系统和形式的公理系统81

3.4.3词类定义离公理系统有多远83

第五节 汉语词类的准公理系统85

3.5.1定义词类的初始概念、公设、形式工具和先行理论85

3.5.2各别词类的公理化定义和形式表示86

3.5.3句法成分的先行性和独立性92

第六节 结语:词类范畴的原型效应95

第四章 汉语词类模糊划分的数学基础97

第一节 词类划分工作呼唤数学工具97

第二节 普通集合和模糊集合98

第三节 子集合和模糊子集100

第四节 系统聚类法和逐步聚类法102

第五节 利用模糊关系的模糊聚类方法105

第六节 硬划分(清晰分类)和软划分(模糊分类)113

第七节 汉语词类划分的模糊分类策略118

第五章 汉语词类模糊划分的隶属度量表120

第一节 引言:汉语词类模糊划分的基本步骤120

第二节 权值设定和隶属度计算的约定及有关说明121

第三节 各别词类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122

5.3.1名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123

5.3.2时间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126

5.3.3方位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129

5.3.3.1单纯方位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129

5.3.3.2合成方位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132

5.3.3.3方位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135

5.3.4处所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138

5.3.5数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141

5.3.5.1系数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141

5.3.5.2位数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143

5.3.5.3由系数词和位数词构成的合成数词145

5.3.5.4合成数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147

5.3.5.5数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149

5.3.6量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151

5.3.6.1简单量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151

5.3.6.2复合量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154

5.3.6.3量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156

5.3.7准数量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157

5.3.7.1真数量词和准数量词157

5.3.7.2准数量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158

5.3.8动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161

5.3.9形容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164

5.3.10状态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166

5.3.11区别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169

5.3.12代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171

5.3.12.1体代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171

5.3.12.2谓代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173

5.3.12.3代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174

5.3.13副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176

5.3.14介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178

5.3.15连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180

5.3.16助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182

5.3.17语气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184

5.3.18感叹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186

5.3.19拟声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187

第四节 结语:怎样运用这套量表来进行词类判定189

第六章 量表中特征选择和权值设定的根据202

第一节 对立和统计:特征选择和权值设定的原则202

第二节 各别词类的特征选择和权值设定的根据203

6.2.1名词的特征选择和权值设定的说明203

6.2.1.1关于名词的分布特征的统计和分析204

6.2.1.2名词的特征选择和权值设定的说明206

6.2.2时间词的特征选择和权值设定的说明208

6.2.3方位词的特征选择和权值设定的说明210

6.2.3.1单纯方位词的特征选择和权值设定的说明210

6.2.3.2合成方位词的特征选择和权值设定的说明211

6.2.3.3方位词的特征选择和权值设定的说明213

6.2.3.4关于方位词的进一步说明214

6.2.4处所词的特征选择和权值设定的说明215

6.2.5数词的特征选择和权值设定的说明217

6.2.5.1系数词的特征选择和权值设定的说明217

6.2.5.2位数词的特征选择和权值设定的说明218

6.2.5.3合成数词的特征选择和权值设定的说明219

6.2.5.4数词的特征选择和权值设定的说明220

6.2.6量词的特征选择和权值设定的说明221

6.2.6.1简单量词的特征选择和权值设定的说明221

6.2.6.2复合量词的特征选择和权值设定的说明222

6.2.6.3量词的特征选择和权值设定的说明223

6.2.7准数量词的特征选择和权值设定的说明224

6.2.8动词的特征选择和权值设定的说明225

6.2.8.1关于动词的分布特征的统计和分析226

6.2.8.2动词的特征选择和权值设定的说明227

6.2.9形容词的特征选择和权值设定的说明229

6.2.9.1关于形容词的分布特征的统计和分析229

6.2.9.2形容词的特征选择和权值设定的说明230

6.2.10状态词的特征选择和权值设定的说明232

6.2.10.1关于状态词的分布特征的统计和分析232

6.2.10.2状态词的特征选择和权值设定的说明233

6.2.11区别词的特征选择和权值设定的说明234

6.2.12代词的特征选择和权值设定的说明235

6.2.12.1体代词的特征选择和权值设定的说明235

6.2.12.2谓代词的特征选择和权值设定的说明237

6.2.12.3代词的特征选择和权值设定的说明238

6.2.13副词的特征选择和权值设定的说明239

6.2.14介词的特征选择和权值设定的说明240

6.2.15连词的特征选择和权值设定的说明242

6.2.16助词的特征选择和权值设定的说明243

6.2.17语气词的特征选择和权值设定的说明244

6.2.18感叹词的特征选择和权值设定的说明245

6.2.19拟声词的特征选择和权值设定的说明246

第七章 特殊小类的隶属度量表及其说明248

第一节 引言:大类中分布特殊的小类248

第二节 七种小类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249

7.2.1表人名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250

7.2.2助动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252

7.2.3形式动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255

7.2.4名动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258

7.2.5名形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261

7.2.6后补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264

7.2.7修饰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265

第三节 特征选取和权值设定的根据267

7.3.1表人名词的特征选择和权值设定的说明268

7.3.2助动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的说明269

7.3.3形式动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的说明271

7.3.4名动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的说明273

7.3.5名形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的说明275

7.3.6后补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的说明277

7.3.7修饰词的分布特征和权值设定的说明278

第四节 实例测试和相关讨论280

第八章 关于词性与表述功能的关系293

第一节 引言293

第二节 表述功能和语法位置对词语的选择限制293

8.2.1语法位置对词语进行选择限制的依据是什么?294

8.2.2什么是表述功能?298

8.2.3修饰是不是一种表述功能?302

第三节 关于表述功能和词性的关系308

8.3.1关于表述功能的两个层面308

8.3.2关于“表述功能实际上就是词性”的论证方式310

8.3.3“句法层面的词性”到底是什么?313

8.3.4关于“这本书的出版”的句法分析314

8.3.5关于饰词化标记“的”和“地”319

第九章 关于词类与表述功能类的关系322

第一节 引言322

第二节 关于词类的本质的问题323

9.2.1关于词类的本质的论证323

9.2.2关于表述功能的类别325

9.2.3关于词类的泛时、跨语言可比性327

9.2.4关于表述功能跟语义的关系328

第三节 表述功能对于词类划分的不充分性330

9.3.1表述功能需要句法功能来确认331

9.3.2表述功能对于词类分辨的不充分性332

9.3.3表述功能跟句法功能的不完全对应性335

9.3.4表述功能的语法地位有限337

第四节 结语:语法功能压倒表述功能340

第十章 关于等价功能和词类划分的标准341

第一节 引言341

第二节 分类的依据应该有可观察的表征342

第三节 关于“功能相容性”和“等价功能”344

第四节 关于“等价功能的传递性”345

第五节 修饰语位置对于区分词类的作用348

第六节 词的使用频率跟语法功能的关系351

第七节 等价束的句法成分功能解释353

第八节 唯谓性谓词的词类归属355

第九节 结语:语法功能压倒语法意义356

附录一 现代汉语词类量表的效度调查360

0.说明360

1.词类模糊划分量表的效度调查表361

2.用以检验量表效度的疑难词表364

3.词类模糊划分量表效度调查的结果367

4.词类模糊划分实施中遇到的问题372

附录二《汉语的词类问题》札记383

0.说明383

1.贺重《词的分类有哪些不同?》札记383

2.王力《汉语的词类》札记386

3.黎锦熙《中国语法中的“词法”研讨》札记389

4.陆宗达《汉语的词的分类》札记390

5.周祖谟《划分词类的标准》札记391

6.高名凯《关于汉语的词类分别》札记393

7.曹伯韩《关于词的形态和词类的意见》札记395

8.文炼、胡附《谈词的分类》札记397

9.Ъ.Γ.穆德洛夫《汉语是有词类分别的》札记402

10.高名凯《再论汉语的词类分别——答Ь.Γ.穆德洛夫同志》札记402

11.钟梫、赵淑华、金德厚、王还《汉语的词类问题》札记403

12.陈乃凡《汉语里没有词类分别吗?》札记404

13.俞敏《形态变化和语法环境》札记405

14.曹伯韩《汉语的词类分别问题》札记406

15.吕叔湘《关于汉语词类的一些原则性问题》札记407

附录三《日本文法事典》词类问题札记421

0.说明421

1.体词的定义和解说421

2.谓词的定义和解说423

3.副词的定义和解说425

4.虚词的定义和解说427

5.附属词的定义和解说428

参考文献430

后记4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