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苏共执政模式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苏共执政模式研究
  • 周尚文等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093850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557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579页
  • 主题词:苏联共产党-执政-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苏共执政模式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布尔什维克: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1

1.1世界历史视阈下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1

1.1.1政党与现代化进程1

1.1.2俄国政党产生的历史背景11

1.1.3布尔什维克: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14

1.2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特征23

1.2.1保持思想上的纯洁性和革命性23

1.2.2强调组织上的集中制30

1.2.3坚定灵活的策略原则37

1.3对布尔什维克诞生的评价42

1.3.1布尔什维克诞生符合世界历史进程42

1.3.2俄国知识分子与布尔什维克45

1.3.3对布尔什维克处理若干关系问题的评价48

2苏共的执政理念60

2.1一党制和一党执政理念的形成61

2.1.1十月革命前的各派政治力量61

2.1.2十月革命期间的布尔什维克63

2.1.3与左派社会革命党的联合与分裂67

2.1.4一党制的确立69

2.1.5一党执政理念评析71

2.2列宁的执政理念75

2.2.1“主张有绝对强硬的政权”76

2.2.2学会“管理俄国”80

2.2.3列宁执政理念评述86

2.3斯大林的执政理念88

2.3.1执政党意识淡薄89

2.3.2几个值得反思的执政观点94

3苏共对国家的全面领导111

3.1苏共对国家全面领导的表现112

3.1.1“党领导政的原则”的确立与实践113

3.1.2“党领导政的原则”实施的组织机制118

3.2苏共对国家实行全面领导的动因123

3.2.1苏共全面领导的理论逻辑123

3.2.2苏共全面领导的现实逻辑128

3.3苏共对国家全面领导的特征132

3.3.1党的行政化、官僚化、特权化132

3.3.2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体制134

3.3.3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136

3.3.4政治动员型体制138

3.3.5人治的体制140

3.4苏联党政体制造成的政治后果142

3.4.1苏联党政体制的弊端142

3.4.2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共对国家权力的全面失控145

4苏共对社会的全面控制157

4.1苏共对社会实行全方位控制的表现158

4.1.1对公民生活的干预158

4.1.2对社会团体的控制163

4.2苏共干预和控制社会的手段171

4.2.1思想教育和思想控制171

4.2.2社会流动控制174

4.2.3利用克格勃和告密者178

4.3苏共对社会干预和控制的后果182

4.3.1社会结构的不健全和社会功能的缺失183

4.3.2社会的“国家化”184

4.3.3“官方国民性”的形成和公民个体意志的丧失185

4.3.4民众的政治冷漠187

5苏共对意识形态的管理194

5.1国家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化196

5.1.1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196

5.1.2用意识形态干预一切203

5.1.3时代变迁与意识形态演化211

5.2苏共对意识形态管理及其特征217

5.2.1高度集权的意识形态管理机关217

5.2.2苏共对意识形态管理的途径219

5.2.3苏共意识形态的特征226

5.3意识形态崩溃与苏联解体231

5.3.1苏俄初期意识形态发挥巨大的能动作用231

5.3.2意识形态的神化与僵化233

5.3.3思想教育工作的失策和青年一代理想信念的失落235

5.3.4苏共意识形态堤坝的全面崩溃238

5.3.5西方和平演变加剧苏联意识形态的瓦解241

5.3.6苏共意识形态崩溃的教训和思考243

6苏共执政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选择252

6.1围绕“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几场争论252

6.1.1“一国社会主义”的争论252

6.1.2工业化道路之争258

6.1.3“利别尔曼建议”的讨论267

6.2高度集权体制下的赶超战略及其后果273

6.2.1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严重失调273

6.2.2竭泽而渔,造成农业生产长期衰退277

6.2.3高积累导致人民生活水平增长缓慢281

6.2.4严格的计划控制压抑了地方、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284

6.2.5赶超型战略与单一所有制的形成289

6.3国民经济的畸形发展及其后果293

6.3.1国民经济军事化293

6.3.2理论迷误埋下的祸根298

7苏共执政时期的对外战略306

7.1第一次转折:从“世界革命”到确保自身“安全战略”306

7.1.1“世界革命”战略的演变:从理想到现实的回归306

7.1.2在国际主义旗帜下确保自身“安全战略”312

7.2第二次转折:从阵营对抗到霸权战略315

7.2.1阵营对抗战略315

7.2.2“缓和”背景下的霸权战略324

7.3第三次转折:戈尔巴乔夫全面“缓和”下的“收缩战略”332

7.4世界革命中心论与帝国思想的契合333

7.4.1变了味的“世界革命”思想334

7.4.2根深蒂固的帝国思想336

8苏共的组织结构与组织制度349

8.1苏共的组织结构349

8.1.1代表大会与代表会议350

8.1.2中央委员会354

8.1.3政治局与组织局356

8.1.4中央书记处359

8.2苏共的组织制度361

8.2.1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确立和变迁361

8.2.2组织制度的内在矛盾363

8.2.3民主集中制的变形368

8.3领袖交替制度的演进369

8.3.1列宁临终前关于接班人问题的思考370

8.3.2个人崇拜与领袖终身制372

8.3.3后斯大林时期的领袖交替374

8.4苏共基层组织378

8.4.1早期党的基层组织379

8.4.2苏共基层组织的活动383

8.4.3苏联晚期党的基层组织的瘫痪387

9苏共干部制度396

9.1执政初期的干部制度397

9.1.1干部任命制原则的确立398

9.1.2干部的动员、登记和分配任命403

9.2官职等级名录制的确立407

9.2.1斯大林的干部哲学408

9.2.2斯大林与党的中央机关411

9.2.3官职等级名录制413

9.3后斯大林时期干部制度的改革与僵化417

9.3.1干部轮换制和任期制418

9.3.2干部培训与进修421

9.3.3干部制度的僵化与官僚特权阶层的形成425

9.4苏联干部制度评析431

9.4.1高度集中体制的组织保障431

9.4.2社会经济关系的联系纽带434

9.4.3苏联干部制度的影响436

10苏共监察制度的演变与党内腐败现象443

10.1苏共监察制度的建立和演变443

10.1.1苏共监察制度的建立444

10.1.2苏共监察制度的演变446

10.1.3苏共监察制度的反思450

10.2苏共的清党运动454

10.2.1苏共历次清党运动455

10.2.2对清党运动的评价460

10.3苏共党内的腐败现象462

10.3.1党内腐败现象滋生的主要原因462

10.3.2官僚特权阶层的形成与演进464

10.3.3官僚特权阶层与苏共败亡474

11党内矛盾和党内斗争482

11.1列宁时期的党内矛盾和党内争论483

11.1.1围绕签订布列斯特和约的党内争论484

11.1.2工会地位与作用的争论488

11.2列宁逝世前后的党内矛盾492

11.2.1争夺政治权力之争492

11.2.2新经济政策存废之争495

11.3斯大林时期的党内斗争499

11.3.130年代“大清洗”499

11.3.2战后初期党内矛盾502

11.4后斯大林时期的党内矛盾和党内斗争505

11.4.11957年“反党集团”事件505

11.4.2党内矛盾加剧与赫鲁晓夫下台508

11.4.3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党内斗争510

11.5苏共处理党内矛盾的经验教训513

11.5.1如何认识共产党执政时期的党内矛盾514

11.5.2如何对待党内争论和组织处理的关系519

11.5.3对苏共处理党内矛盾和斗争的思考522

结束语529

参考文献542

后记55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