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近代变局中的历史人物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近代变局中的历史人物](https://www.shukui.net/cover/20/30381957.jpg)
- 张玉法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九州出版社
- ISBN:9787510819346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08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18页
- 主题词:历史人物-人物研究-中国-近代-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近代变局中的历史人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曾国藩的历史地位1
一、前言1
二、敦品:从修身到齐家3
三、治学:游刃于义理与经世之间7
四、定乱:从忠君到保教爱民12
五、洋务:开中体西用的宏规17
六、结论21
袁世凯的仕宦阶梯(1881~1911)23
一、前言23
二、家世与气志25
三、从庆军前敌营务处到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27
四、从督练新军到出任山东巡抚33
五、从直隶总督到外务部尚书兼军机大臣41
六、从仕宦高梯上跌落:归隐林园,伺机再起49
七、结论52
晚清的民族主义(1895~1911):以章炳麟为中心的观察54
一、前言54
二、晚清民族主义的流派55
三、章炳麟的种族之辨及光复理念60
四、章炳麟的反帝国主义思想66
五、结论68
民国初年章炳麟的人际关系(1912~1916)70
一、前言70
二、官界71
三、政界76
四、学界81
五、益友85
六、结论88
章炳麟与中国东北边疆(1903~1913)90
一、引言90
二、晚清视东北为满洲人唯一之领土91
三、推翻满清使满人和满人的东北故土属于中国93
四、民初出任东三省筹边使谋为中国开发东北95
五、结论99
苏曼殊的生平及其译著100
一、前言100
二、生平100
三、译著111
四、余论119
知识青年对孙中山革命运动的反应121
一、前言121
二、革命的社会基础121
三、孙中山的领导风格125
四、争取知识青年之道129
五、知识青年对革命的反应135
六、余论139
黄兴与孙中山之关系142
一、前言142
二、孙黄出身143
三、英雄并起(一八九五~一九○五年)147
四、革命伙伴(一九○五~一九○八年)150
五、分途奔走(一九○八~一九一一年)155
六、合力建国(一九一一~一九一三年)161
七、殊途同归(一九一三~一九一六年)166
八、余论177
杨度的政治行为及其转折182
一、家庭、师友与早年志气182
二、留日时期的救国主张及活动183
三、在君宪运动中别树一帜186
四、仕途与理想的困境188
五、民国成立前后的政治抉择192
六、再张君宪的旗鼓195
七、韬光养晦与思想转向200
八、由台前走入台后的一生204
梁启超在政治运动中对国民态度的转变206
一、前言206
二、改造国民是改造国家的基础206
三、动员国民达到国家改造的目的213
四、结论221
民国建立前后的谭延闿(1909~1913)222
一、前言222
二、谭延闿的出身背景222
三、从学堂督办到咨议局局长:徘徊于改革与革命之间224
四、卷入革命的洪流:从咨议局议长到都督227
五、稳定湖南政局:做一个稳健的省级首长230
六、参与国家事务:地方官关怀国事的局限性233
七、结论235
胡适的学术生涯238
一、前言238
二、精研中国哲学239
三、提倡治学方法242
四、推动科学发展247
五、结论250
1919年的胡适:实验主义的宣扬与力行252
一、前言252
二、宣扬实验主义256
三、论辩“间题与主义”260
四、提倡“社会不朽论”264
五、鼓吹女子解放267
六、余论272
蒋介石对日本两次出兵山东之反应(1927~1928)273
一、前言273
二、一厢情愿:日本第一次出兵山东前后蒋介石对日本的态度274
三、力避冲突:一九二八年对日本出兵山东的初步反应276
四、坚此百忍:五三惨案发生后就地交涉期间蒋的忍让与措置279
五、转变方向:五月十二日以后蒋介石力图摆脱就地交涉并突破困局283
六、结论286
傅斯年的政治理念289
一、前言289
二、关怀政治的缘起289
三、忠爱国家民族293
四、落实政治改革299
五、向往民主自由304
六、结论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