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部大开发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西部地区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论坛专辑 8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工程院,甘肃省人民政府编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42410008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1212页
- 文件大小:95MB
- 文件页数:1244页
- 主题词:科学技术-技术发展-研究-西北地区;科学技术-技术发展-研究-西南地区;社会发展-研究-西北地区;社会发展-研究-西南地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西部大开发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西部地区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论坛专辑 8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1
实施三大创新 城乡统筹发展&姜安印1
甘肃县域经济发展与对策研究&邓立超 陈雪霞5
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对外开放的环境分析&汪晓文10
开发人力资源 促进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发展&张燕15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 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王秋萍19
我国西部如何迎接生物经济时代的来临&郑国锠21
制订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性战略 实现甘肃省内各区域和谐发展&滕堂伟26
论县域经济的发展&姜信治31
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平凉&王耀东34
西部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创新能力提升与追赶跨越&王伟 汪继年38
论地方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导作用&张勤43
甘肃省“十一五”时期产业开发的大思路和新模式&李含琳50
和谐社会与西部大开发&赵横根55
找准西部区位优势推进重点地带开发&张平军58
区域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李景铭61
黄河上游甘青宁民族极化区构建和谐社会研究——以兰州为中心&董晓波65
从建设小康社会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过程&尹国胜69
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趋势给我们的启示&刘英76
“三农”问题与西部社会经济发展81
我国西部马铃薯产业发展重点域领展望&蒲育林 王蒂 侯俊锋81
破解西“三农”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聂华林 曹颖轶86
资源和谐循环和旱地农业发展&李生秀91
论西部地区保护性耕作的生态功能&陈垣 李同祥 黄高宝95
发展乡镇企业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张富奎100
西藏三农问题探讨&倪邦贵102
有机食品及其发展综述&张国强108
发展无公害生产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骆得功110
农业科技发展问题与对策浅析&卢风琴112
“三农”问题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甘肃省“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模式的成效制约因素与战略意义&吴建平 张艳荣 任燕顺 马晋武 乔志霞115
打造地域特色品牌做大高原绿色产业&曹永建121
甘孜州及长江流域沙棘资源分析&李发明128
加快农村城市化发展步伐,构建西部地区农村和谐社会&侯庆丰 白小平133
农村水电站开发与构建和谐社会&任彦卿138
实现西部优势渔业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对策&吴宗文 吴小平142
论甘肃省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发展策略&武翻江 崔增团146
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考&刘百顺150
实施以工哺农 构建和谐社会&郭奇若154
甘肃省“三农”问题的思考与建议&成兆文158
欠发达地区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分析——以贵州省铜仁地区为例&杨文 李永凤165
谈论农业信息化建设在和谐新农村中的作用&高超 周凯 王国泽 黄国郁170
论村民自治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冯建国174
贫困石漠化山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构建途径分析&周应书180
走生态农业之路构建甘肃农村和谐社会&阎翔185
加快农民收入增长的思考&王登辉 高晓云188
甘肃省农业科技人才开发利用现状与问题&吕剑平191
“三农”问题与西部对策&张东伟196
绵羊多元杂交发育规律与品种稳定性研究&李贵华 王文义 托亚200
保障农民工权益 构建和谐社会&徐世平209
毕节地区农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思路&陈万贤214
推进产业化进程构建铜仁地区和谐发展&黄丽219
西部“三农”问题的“瓶颈”——基于西南地区农村教育现状考察对西部“三农”问题的思考&杨建国225
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培养小康社会合格人才&向兴光230
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几点思考&向兴光 杜明江233
论加快西部农业区域优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对策&吴宗文 李兴华235
论“三农”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刘波 洪乃桥239
盐池县域西滩内灌区生态农业建设&温学飞 王峰 石治林 马锋茂243
宁夏南部山区生态农业发展研究&杨美玲247
宁南山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琦252
保护性耕作与宁夏生态建设重要举措&吴宏亮 康建宏 许强 马雪莲256
农牧交错区退化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学表征&储燕宁 孙权260
宁夏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孙权 王继飞266
固原市发展退耕还林草后续产业探讨&张凡274
甘肃“三农”图书出版的现状与未来&黄培武277
草地农业系统与农牧交错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马红彬 王宁282
农业节水技术研究进展&马文礼 许强 吴宏亮 康建宏 唐建宁286
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措施探讨——以固原市原州区为例&陈丽 米文宝 杨蓉 邱明292
退耕还林对农户收益情况影响的对比分析——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原州区为例&陶燕格 刘艳华 宋乃平 马忠玉 罗春297
生物质循环利用生态工程在我区农村的应用前景——奶牛养殖区内农业有机废弃物的合理利用&杨玉英 刘军和303
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模式案例研究——以宁夏原州区为例&刘艳华 王磊 宋乃平 马忠玉 罗春305
宁夏中部地区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初探——以吴忠市利通区为例&王彦庚309
建设城乡协调发展的和谐新五华&胡松314
新时期“三农”问题与西部农村和谐发展&蒙选民318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金昌为例&王恩富322
如何确保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刘敬宗327
西部地区动物疫病与社会稳定——从禽流感疫情谈起&干安生 李志明 毕贤332
五破五立变观念 围绕优势兴产业&蔡宝成335
宁夏全境封山禁牧的成效问题与对策&卜崇德 杨军339
试论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破解“三农”难题&徐宗俦343
把脉城乡工农互动 提速庆阳全面发展&范学钧 范重秀 闵俊峰348
三农问题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探讨&米义龙356
菊花新型保鲜剂的筛选研究&童红梅360
解决“三农”问题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摘要)&黄雪萍364
临夏州冬油菜种子复合电场处理试验研究(摘要)&张小琼 王国平 王荣365
废弃植物沙蓬成为牧区辅助饲料(摘要)&乌兰其其格365
浅谈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工的培训(摘要)&张秉丞366
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研究367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张政民367
石羊河下游防风固沙体系建设模式&王继和 马全林 刘虎俊 詹科杰 杨自辉371
民勤绿洲边缘柽柳荒漠林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马全林 王继和 刘虎俊 杨自辉 詹科杰376
防治河西源区沙尘暴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魏丽莉384
民勤绿洲近5年土地荒漠化动态监测&魏怀东 徐先英 丁峰 周兰萍390
石羊河流域综合生态系统保育与修复战略&纪永福 王继和395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西北地区开发新空间模式&董晓峰 李吉均 石瑾401
关于我国荒漠化土地综合治理基本理论的探讨&李生宝 蒋齐 戴秀章408
我国西部地区绿色经济战略初探&张伟 杨志梁414
“有机甘肃”是构建甘肃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王河418
宁夏绿洲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许强 马文礼 吴宏亮 康建宏422
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生态退化与恢复探析&刘库 李应科 李云 邓占钊427
宁夏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与建设的环境保护作用&王谋430
浅谈宁夏盐池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对策研究&姜玲435
保护生物学——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育的平台&王新谱439
现代科学技术与荒漠化治理&郑国琴 储燕宁443
敦煌市今后发展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祁永安 牛叔文 张建明447
构建贵州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马贤惠451
西部山区生态经济发展研究——以宁南山区为例&袁颖 杨小鹏 安平山456
发展草产业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王科460
青海湖及其周围地区沙化土地动态变化研究&谈正业464
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及优化——以宁夏为例&王永洁 刘小鹏 赵亚峰467
西部地区省际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张烽文 刘小鹏 刘希凤475
浅谈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狄瑞云482
坚持科学发展观 合理调整建设规模是疏勒河项目的必然选择&吴天临485
生态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科学发展观 推进毕节试验区林业生态建设&雷吉华493
“治理和破坏相持阶段”实现人与沙漠和谐相处的对策研究&刘芳 马立鹏497
生态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谈鄂尔多斯林业生态体系与产业体系&胡莉芳501
浅谈临夏州水环境问题及对策&雷继英505
临夏南阳渠灌区灌水后对生态环境影响初探&康廷虎508
伊金霍洛旗薪炭结构演变对土地沙漠化的影响&宋乃平 张凤荣 李保国513
气候变暖对甘肃省风能资源的影响及应用对策建议&林纾 陆登荣 陶建红 杨苏华 瞿汶 郝志毅 龚建福520
头屯河引水工程排沙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于进江527
生态监测在西邵大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白妙馨 屈兴红532
项目管理与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管理创新&张向东537
欠发达生态脆弱地区构建和谐社会途径思考——定西市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研究&李军540
云南省小江流域泥石流与生态现状分析研究&代德富 王军545
加强祁连山物种多样性保护 构建和谐社会&刘贤德 孟好军551
黑河流域中游地区水资源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张宏斌 牛云555
谈临夏州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慈晓莲558
黄土高原地区如何维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土地&王彩霞561
青海省综合生态系统治理对策探讨&董得红566
宁夏葡萄产业与生态建设&王振平 解文红571
敦煌市水工程与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雷鸣华574
宁夏海原县南华山区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韩志荣578
广西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存在问题及保护措施对策探讨&李凤华581
生态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生态型白银建设现状及发展思路&贾汝锟 李天平583
广西大型临海工业(钦州)园区环境保护对策&冯波587
重视生态环境建设 加快构建生态型和谐金昌&张丁山 王恩富592
水·生态经济·和谐社会&陈宝志 武强596
贵港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甘现光601
银川平原水资源承载力初步研究&郑佳606
西北地区城市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吕光辉612
资阳市狠抓水保工作 努力建设绿色新资阳&谢松良 张中笑616
论排污权交易的应用及现存问题&谭湛玲619
黑河金塔鼎新段河道整治对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作用&肖登满622
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及森林分类经营技术体系研究&丁国民 李进军 尚金荣 刘建泉 王零626
宁夏南部山区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发展的初步研究&米文宝 刘小鹏 王亚娟633
宁夏生态经济型林业发展探讨&黄立军637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现状与对策&刘建泉 杨全生 邸华642
退耕还林对耕地资源利用的影响&王磊 陶燕格 宋乃平 马忠玉 罗春650
青海退耕还林区域划分及有关技术问题探究&张鹏658
影像甘肃省林业生态建设的气候干旱特点分析&王俊杰662
重视乡土灌木树种驯化繁育研究 恢复高原原生森林植被&徐生旺666
临夏县天然草地退化原因及改良保护对策&唐永昌670
退耕还林工程监理工作初探&王洪海674
三江源林业执法建设求索&张海风 彭友锋677
甘肃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项目化建设综述&吕甲武681
兰州市林木种苗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马世孝687
加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 构建河西走廊和谐社会&汪有奎691
西北山地森林可持续发展绝不可丧失战略机遇期&赵岷阳 汪淑娟696
浅谈鄂尔多斯市退耕还林建设成效&杨志忠701
加强科研院所之间科技合作 促进林业产业化发展&邹天福705
坚持科学发展观 改善伊犁林业生态环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考&张海群 高宗耀 王洪708
用系统分析应遵循的准则浅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必要性(摘要)——以安定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例&李如冰 田虎712
社区扶贫——贫困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亟待解决的问题&宋洪涛716
从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史再认识人文地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摘要)&杨蓉 米文宝717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林业产业化(摘要)&石培贤717
基层林业站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摘要)&李海仙 王维平718
乌兰县林业资源现状分析(摘要)&巴托 杨克斌719
建设生态雅安与构建和谐社会(摘要)&朱子义720
实施国家重点公益林建设,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摘要)&王新瑞720
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摘要)&梁春荣721
生态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摘要)&王海荣722
落实退耕还林政策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摘要)&罗镪723
绿洲农业水资源优化利用模型及其应用(摘要)——以青海省都兰县香日德地区为例&韩晓卓 惠苍 李自珍 高猛 张克斌 严鹏724
生态足迹模型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摘要)——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为例&杨小鹏 安平山 袁颖725
林的蜕变(摘要)&王长荣726
香日德地区绿洲农田防护林体系与其生态风险分析评价(摘要)&李自珍 高猛 韩晓卓 张克斌 惠苍727
循环经济与节约型社会研究729
再制造产业在循环经济中的地位、作用研究&徐滨士 刘世参 王海斗729
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赵伟民733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问题分析&高新才737
中国可持续经济增长的政策选择&袁毅军 陈艳莹742
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陈兴鹏 刘庆广 张政民 李勇进 薛冰745
西北干旱区循环经济模式初探&汪慧玲 张燕752
发展循环经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一环&张伟755
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马燕玲 马光威 王士军762
关于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的思考&马江765
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李明峰769
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狄瑞云773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模式研究——论宁夏美利纸业林纸一体化运行模式&刘希凤 刘小鹏777
浅议区域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郝忠 史金鼎782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陈雄新787
以循环经济新发展模式保护崇左市水环境安全之我见&梁灿忠792
资源型城市金昌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谢宗礼 甄作俊797
柳州市煤化工产业循环经济新模式初探&韦兆周 梁克明802
浅析临夏州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张红旗 雷继英805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快发展努力实现县域产业升级&何英809
关于甘肃经济分区发展和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建议&罗召全813
发挥新疆矿产资源优势 为构建和谐社会发展服务&杜焕民 郭明德815
水电发展与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张敬军 范铭 金文学819
发展循环经 济建设生态甘肃&马国纲 严君频822
西部地区应高度重视建筑节能&张一鹏826
防城港市沿海风能资源开发前景研究&周启强828
以技术创新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摘要)&程黎君833
庆阳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摘要)&孙林 李海林834
西部地区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研究835
21世纪甘肃小城镇发展的对策探讨&刘国军 刘萍835
城镇化是全面加快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战略选择&姜信治841
甘肃工业发展后继保障力研究&柴竹菁 高新才 杨言勇 陈雪霞844
新疆城镇化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郝毓灵851
制约青川城镇化成因分析及措施探讨&唐本龙855
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补偿机制探讨&樊新刚 米文宝 杨美玲858
银川市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宏观问题分析&何彤慧 文琦864
银川市城市土地可持续评价研究&朱志玲869
疏离城市瑕疵 用科学发展观提升城市形象&谷曰能875
21世纪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的思考&余小方 郭鹏 杨文斌879
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建设&李凤奇883
建设现代新昆明的思考&周哲887
论信息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金江军889
西部地理信息保障事关全局值得关注&牛岸英893
发展电子商务加快西部城市经济国际化建设&肖联民 冷焰 王军 张庭玉898
西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研究&李鹏飞 杨象驰 王玉902
“三农问题”中的信息化建设&潘庆红906
3S技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应用——祁连山物种多样性的保护&牛云911
基于VE的企业技术创新信息化模式与实践&沈江 陈青松915
基于ASP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阎秀婧919
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四川电信构建“和谐企业”纪实&彭敏925
浅论气象事业与毕节试验区构建和谐社会&胡跃文928
积极发挥电信业对全面小康社会的支撑作用&李宇红932
基于信息技术的远程教育系统的特性及结构分析&陶遵适 孙若萍 徐淑霞935
信息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霍瑞平 魏天梅940
贫困地区信息化若干问题思考(摘要)&程昌泽944
临夏州小城镇建设研究(摘要)&马秀华945
西部城镇化建设的和谐内涵(摘要)——西部视野中的城镇化的一般精神&陶清德946
教育、科技、卫生事业发展研究947
全民科学素养与构建和谐社会——从美国的“2061计划”谈起&李士947
努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苏君954
公众科学素质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向平安958
谈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家庭教育的地位与责任&俞晓红961
浅议落后地区人才需求及科协在人才工作中的作用&刘社平964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农村成人科普教育思考&莫尊理 赵荣盛 孙银霞969
新阶段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蒋警华 陈菊平 张丽君972
学校德育工作应注重的几个育人环境&关成明976
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谈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索精神的培养&李芙蓉981
谈小学英语教学&曾潮春983
西北地区居民与驻军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与高原高寒环境关系的调查和研究&葛宝丰 白孟海 陈克明987
医学科学研究的关键——选题&吕同德990
关于完善医疗事故处理机制的几点思考&杨琳 满仓位992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为建设和谐社会筑牢疾控防线&袁增全997
浅谈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监督&杨芳芳1001
谈医疗纠纷与以人为本的防范对策&张永宏 孙恩惠1003
医疗成本只有与社会经济水平相适应才能体现医疗救死扶伤的宗旨&宋建民1006
关于健康与经济的两点看法&王平基1008
小议药监部门如何营造服务环境支持非公有制医药经济发展&张鸿毅1010
中国绿洲中药材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康建宏 吴宏亮 代晓华 许强1012
试论防治肥胖在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意义&彭兴1019
公共卫生安全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赵连国1022
加强传染管理、搞好公共卫生监督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马兴业 谢静 梁婧1026
晚期癌症疼痛的诊疗进展&吴家虹1028
张掖市动物疫病发生原因分析及防制对策&杨瑞基 权金鹏1033
心理暗示与声门滴药治疗官能性失音的护理&徐桂芳 何玉芳1037
和谐社会 和谐教育&高文玲1040
从人本化管理中探索林业推广人员激励机制构建(摘要)&雷晓刚1041
道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点(摘要)&聂佃忠1042
论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摘要)&郝春燕1043
甘南高原藏药植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措施(摘要)&杜品1044
关于创新麻醉药品监管机制的几点体会(摘要)&段应海1045
浅谈药械执法中的调查取证(摘要)&马得全1045
红景天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工艺研究(摘要)&韩泳平 宋学伟 卢海莎 任磊1046
成人血清和淋巴细胞热休克蛋白70与年龄的研究(摘要)&金醒?杨莉 陈明 付晓野 邓洁 唐芳芳1047
论儿科护士心理素质与静脉穿刺成功的关系(摘要)&段银花1048
职业性铅中毒100例分析(摘要)&夏学经 王世俊1048
愈胃糊治疗慢性胃炎72例临床观察(摘要)&李向中1049
其他1051
把握机床工具商机 打造中国机床品牌&邢敏1051
立足实际 发挥职能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工作——临夏科技社团发展思路与对策&陈华 董希平 卢华科1057
推进科技管理改革与创新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赵文英1061
中吉乌国际铁路修建的意义&王琳1065
加快构建高速公路网促进广西区域经济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梁展凡 翁修平1069
构建和谐天水的实践与思考&陈葆1073
现阶段扩大消费需求的必要性及思路&张小琴1076
河西地区反贫困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王科1081
论城市土地经营与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任海军1085
试论干旱区水价制度的变革与创新——以黑河流域为例&郭爱君 周兴福1090
安全生产与构建和谐社会&张宝明1095
食品卫生安全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梁新初1098
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张洁 罗常灵1103
构建和谐社会从解决社会稳定问题开始&张谦1107
消防安全与构建西部和谐社会——浅谈改善消防安全现状与构建西部开发建设和谐社会的作用&邓秋1112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高琳珍1116
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姜小强1120
青海旅游业的定位思考&张海风 李一淼1124
论森林生态旅游与森林景观美的欣赏&鱼凤玲1129
宁夏旅游资源质量评价&康惠娟 李陇堂1135
苍溪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探讨&何开茂1141
宁夏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初探&李荣1145
以生态建设促进六盘山旅游业的发展&魏荣 袁荣1152
宁夏发展沙漠旅游优劣势评价&曹心静1157
华夏西部影视城旅游开发实证研究及其意义&王树春 李陇堂 王彦庚1161
浅谈民族地区校园旅游的开展——以宁夏大学为例&毛娟1168
对开发校园旅游的思考&李东 李陇堂1173
宁夏旅游业综合竞争力评价及预测分析&王联兵 米文宝 刘小鹏1178
抗震设防投资不足的经济学分析&贺莉晶 贺翔1185
农村高压配电网架结构和配置规模的探讨&曾建 滕欢1190
对甘肃省危机矿山资源接替问题的思考&刘建宏 张新虎 金治鹏1196
建筑施工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实施应注意的问题&马艺军1201
隔离开关触头温度在线监测的解决方案分析(摘要)&李海明1203
相关固定资产的会计实践(摘要)&陈应忠1204
农发行基层工会致力于企业和谐发展的思考与实践(摘要)&戴登刚1205
环保建筑装饰与构建和谐社会(摘要)——浅析室内环境污染&贾鸿儒1206
国家赔偿中的有关精神损害的立法研究(摘要)&江洵 江洪 蓝玉琼 江兰1207
对人地关系的再认知(摘要)——以宁夏为例&李莉1208
坚持可持续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摘要)——对通渭县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郭学斌 尚玉峰1208
甘肃省养老保险体系与人口问题的再思考(摘要)&祁恒珺 吕文广 马金莲 赵明霞1209
永靖县创建科普示范县的几点做法(摘要)&杨茂坤1210
乌蒙山升起金太阳(摘要)——西部喀斯特贫困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成功实践&张玉海1211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测算研究(摘要)&朱团钦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