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学前创造教育课程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袁爱玲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303059598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37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5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学前创造教育课程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构建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的意义1
(一)创造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的必然取向1
1.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1
2.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文化特征3
3.知识经济时代呼唤更多高创造能力的人才4
(二)创造教育是实现人的才能自由发展和自我价值的桥梁5
1.创造能力是人自由的尺度5
2.创造能力是人全面素质的核心成分6
3.创造能力是自我价值实现的条件7
(三)儿童创造性的培养需要学前创造教育7
1.人脑的“超剩余性”是学前创造教育的生物前提7
2.才能发展的“递减法则”决定了学前创造教育的迫切性8
(四)构建学前创造教育课程是实施创造教育的关键9
1.课程是实现教育价值的载体9
2.学前创造教育需要建构相应的课程9
二、学前创造教育及其课程的国内外研究概况10
(一)创造教育思想的萌芽10
1.西方创造教育思想的萌芽10
2.我国创造教育思想的萌芽12
(二)创造教育及其课程的发展15
1.创造力在社会发展与个人成才中的作用15
2.“创造力并非少数人拥有”成为社会共识16
3.创造力是可以开发的16
(三)美国、日本与中国的学前创造教育及其课程的研究现状17
1.美国17
2.日本18
3.中国19
三、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及其理论核心概念的界定21
(一)创造性21
(二)创造教育22
(三)学前创造教育25
(四)课程26
第一章 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目标的设定27
一、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目标设定的理论基础27
(一)哲学对学前创造教育的目的及其课程目标的规定性27
1.哲学层次的学前创造教育目的27
2.哲学层次的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目标35
(二)心理学对课程目标的规定性36
1.创造型人才的特征与课程目标36
2.创造型儿童的特征与课程目标41
3.创造的特征与课程目标43
(三)社会的发展对课程目标的规定性44
1.社会的高变化性与课程目标45
2.社会的高竞争性与课程目标46
3.社会的高创新性与课程目标46
4.社会的高合作性与课程目标47
5.社会的高冒险性与课程目标48
(四)教育方针政策对课程目标的规定性49
二、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50
(一)传统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50
1.各种课程“中心”的对立50
2.各种课程目标“陈述”的对立53
(二)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目标应有的价值取向54
1.整合不同本位的课程目标54
2.整合不同“陈述”的课程目标55
三、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的目标体系57
(一)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的总体目标(宏观目标)57
1.学前创造教育课程总体目标的内容57
2.学前创造教育课程总体目标的结构59
(二)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的领域目标(中观目标)59
1.学前创造教育课程领域目标的结构59
2.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各领域目标的主要内容60
(三)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目标的分解(微观目标)62
第二章 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65
一、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65
(一)选择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内容的新观念66
1.以创造性为核心的整体发展观66
2.鼓励科技创新的社会观67
3.承认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多元文化观(全球教育观)68
4.保护生态的自然观68
(二)选择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69
1.目的性原则69
2.全面平衡性原则69
3.启蒙性原则71
4.超前性原则71
5.迁移性原则72
6.科学性原则73
(三)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内容的体系74
1.健康课程的内容体系74
2.科学课程的内容体系74
3.社会课程的内容体系75
4.语言课程的内容体系76
5.艺术课程的内容体系76
二、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内容的组织78
(一)组织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78
1.整合化78
2.个性化80
(二)组织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81
1.连续性与顺序性81
2.整合性与统整性81
3.适切性与需要性81
4.多元性与开放性82
5.灵活性与创造性82
6.随机性与适时性82
(三)设计学前创造教育活动的模式及其理论解析82
1.学前创造教育活动设计的模式82
2.学前创造教育活动设计模式的理论解析83
第三章 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的实施87
一、实施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的基本条件87
(一)教师条件87
1.教师应树立的创造教育新观念和新意识88
2.教师应提高的创造教育能力99
3.教师应掌握的创造教育要求、方法和策略101
(二)环境条件108
1.环境对幼儿的双重巨大作用108
2.环境创设的要求110
(三)园长条件118
二、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120
(一)创造性原则120
(二)激发最佳学习状态与内部动机的原则121
(三)多自由、多选择的原则122
(四)重视过程的原则124
(五)多变化的原则124
(六)尊重个性、智力与学习类型差异的原则125
(七)融入情感的原则126
(八)主体活动性原则128
(九)渗透性原则129
(十)预先控制和消除不利因素的原则129
三、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134
(一)教学活动135
1.实施学前创造教育课程需要加强幼儿的“活动”136
2.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对“活动”的新要求137
3.“活动”的类型及其创新142
(二)游戏活动144
1.学前创造教育课程要还游戏的本质于幼儿144
2.创造性游戏的指导145
(三)生活活动147
1.生活活动在实施创造教育课程中的重要地位147
2.目前幼儿园生活活动存在的问题147
3.改善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策略147
四、实施学前创造教育课程需要把握的问题148
(一)实施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并不全盘否定已有课程148
(二)以创造性为核心的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148
(三)实施学前创造教育课程重点不只在课堂149
(四)实施学前创造教育课程不仅是幼儿园的事149
第四章 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的评价150
一、学前创造教育课程评价应有的价值取向150
(一)课程评价的管理效能及其对教师的基本要求150
1.课程评价的管理效能150
2.课程评价对教师的基本要求151
(二)学前创造教育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系统151
1.课程目标的评价取向152
2.课程内容的评价取向152
3.课程实施的评价取向153
4.课程评价本身的取向155
二、学前创造教育课程评价的内容体系156
(一)各领域课程的评价内容156
1.健康领域的评价内容156
2.科学领域的评价内容157
3.社会领域的评价内容158
4.语言领域的评价内容159
5.艺术领域的评价内容160
(二)游戏活动的评价内容162
1.对幼儿的评价162
2.对教师的评价162
(三)生活活动的评价内容163
1.对幼儿的评价163
2.对教师的评价163
(四)环境的评价内容164
1.物质环境的评价内容164
2.精神环境的评价内容165
三、学前创造教育课程评价框架示例166
(一)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目标的评价框架166
(二)学前创造教育活动设计的评价框架168
第五章 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的实证研究170
一、学前创造教育全语言课程有效性的实验171
(一)实验目的171
(二)实验对象、时间与步骤171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72
(四)实验结论与建议175
二、创造技法启蒙教育对提高幼儿创造性思维水平效能的实验176
(一)实验目的176
(二)实验对象176
(三)实验变量176
(四)实验方法、时间与步骤176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79
(六)结论与建议181
第六章 学前创造教育专题研究183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学前创造教育183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思想184
1.强调积极的人性观184
2.“自我”是行为的中心184
3.人的行为受制于个人的知觉、自由与责任185
4.重视人的独特性185
5.人有追求自我实现的基本动机185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学前创造教育的启示186
1.学前创造教育的目标定位186
2.学前创造教育应成为价值引导过程187
3.学前创造教育应重视研究培养创造性的方法策略187
4.学前创造教育应融入情感的陶冶189
5.学前创造教育活动设计应重视统整性,并能适应儿童的个别差异190
二、瑞吉欧的教育对实施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的价值190
(一)关注儿童的活动:倾听最重要191
(二)耐心等待儿童“奇迹”的发生192
(三)学会与儿童一起发现和创造193
(四)保障儿童的各种权利是创造的前提195
(五)冲突对形成同伴关系是有价值的196
三、后现代课程观对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的启示197
(一)课程在交互作用中形成198
(二)自组织是转变性课程的基本假设199
(三)教师:平等者中的首席201
附录203
附录一 学前儿童创造性思维水平测试题目203
附录二 创造技法启蒙教育活动设计示例205
附录三 创造技法启蒙教育活动内容一览表207
附录四 对幼儿教师创造教育课程理念与行为的调查方案208
附录五 对幼儿教师创造教育理念与行为的调查报告214
附录六 对幼儿家长创造教育理念与行为的调查方案220
附录七 关于幼儿家长创造教育理念与行为的调查报告222
主要参考文献225
后记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