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证据法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证据法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18/30382909.jpg)
- 张保生,王进喜,张中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36812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91页
- 文件大小:120MB
- 文件页数:514页
- 主题词:证据-法学-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证据法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证据导论4
第一节 事实与证据4
一、事实概念及其特性4
二、证据概念10
三、事实与证据的关系15
第二节 证据属性19
一、相关性19
二、可采性或证据能力24
三、证明力28
第三节 证据类型38
一、证据种类39
二、证据分类44
三、关于证据类型的反思47
第二章 证据法的理论基础和体系54
第一节 证据法的认识论基础54
一、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哲学反思54
二、诉讼活动中认识主体的角色55
三、控辩审三方在诉讼中的互动58
四、事实认定是一个能动建构过程59
第二节 证据法的价值论基础67
一、价值论概述67
二、证据法的价值准则70
三、证据法的四大价值支柱73
第三节 证据法的基本原则85
一、证据法基本原则的确定方法85
二、证据裁判原则86
三、直接言词原则89
第四节 证据法及其理论体系93
一、证据法的特征94
二、证据法的理论体系98
第三章 证据开示108
第一节 证据开示概述108
一、证据开示的概念109
二、证据开示的意义110
第二节 刑事诉讼证据开示118
一、证据开示的案件范围119
二、控诉方的证据开示121
三、辩护方的证据开示127
四、证据开示笔录129
五、不履行证据开示义务的后果129
六、法官在证据开示中的地位与作用131
第三节 民事诉讼证据开示136
一、证据开示的案件范围137
二、证据开示范围及其限制138
三、证据开示的程序启动140
四、证据开示方式143
五、证据开示的次数146
六、逾期举证及其处理146
七、新证据的问题148
第四章 展示性证据的出示156
第一节 证据出示156
一、物证的出示157
二、书证的出示160
三、勘验、检查和现场笔录的出示163
四、视听资料、电子证据的出示164
五、示意证据的出示165
第二节 辨认和鉴真169
一、辨认和鉴真的一般要求169
二、物证、书证的辨认或鉴真173
三、勘验、检查或现场笔录的辨认或鉴真178
四、视听资料、电子证据的辨认或鉴真179
五、示意证据的辨认或鉴真183
六、自我鉴真186
第三节 鉴定191
一、鉴定概述191
二、鉴定人195
三、鉴定意见198
四、鉴定程序与规则199
五、专家辅助人207
第五章 言词证据的提出216
第一节 当事人陈述216
一、概述216
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陈述217
三、被害人陈述224
四、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当事人的陈述225
第二节 证人证言229
一、证人的资格、权利与义务229
二、证人证言可信性的审查241
三、证人的退庭和隔离245
四、意见证据规则246
第三节 作证特免权248
一、律师的作证特免权250
二、医生一患者特免权256
三、亲属关系特免权259
四、宗教交流特免权263
五、关于特免权的反思266
第六章 证据排除及其例外274
第一节 概述274
一、证据排除规则的功能274
二、证据的排除277
三、证据规则在我国的建构279
第二节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282
一、非法证据及其排除规则283
二、非法证据排除的正当理由285
三、非法证据排除的原则和例外287
四、非法证据排除中的证明责任289
五、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291
第三节 传闻证据的排除298
一、传闻证据规则概述298
二、传闻证据规则及其例外302
三、我国的传闻证据规则308
第四节 意见证据规则312
一、意见证据与意见证据规则313
二、普通证人的意见315
三、专家证人的意见317
四、关于意见证据规则的思考320
第五节 品性和倾向证据的排除322
一、品性证据与品性证据的排除323
二、倾向证据的排除325
第六节 不能用以证明过错或责任的证据327
一、事后补救措施328
二、和解和要求和解330
三、自认和撤销自认331
四、支付医疗或类似费用332
第七章 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339
第一节 概述339
一、证明责任339
二、证明标准345
第二节 刑事诉讼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351
一、刑事诉讼证明责任352
二、刑事诉讼证明标准360
第三节 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374
一、民事诉讼证明责任374
二、民事诉讼证明标准383
第四节 行政诉讼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391
一、行政诉讼证明责任391
二、行政诉讼证明标准397
第八章 证明过程406
第一节 证明406
一、证明的特征406
二、证明对象408
第二节 法院取证与证据保全411
一、法院取证412
二、证据保全的概念416
三、证据保全的情形419
四、证据保全的程序和方法419
第三节 质证与认证421
一、质证422
二、认证424
三、认证的法律要求425
第九章 推定与司法认知442
第一节 推定442
一、推定概念443
二、推定与证明的关系445
三、刑事证明责任与推定的关系458
第二节 司法认知467
一、司法认知概念468
二、司法认知的特征469
三、司法认知的类型469
四、司法认知的效力471
五、我国证据法关于司法认知的规定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