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制度变迁与中国经济问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制度变迁与中国经济问题
  • 肖力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6034767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76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9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制度变迁与中国经济问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与制度分析2

第一节 “制度变迁主体角色转换”与中国经济体制变迁的经验2

(一)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中不同主体的角色定位及其转换2

(二)中央政府主导的国有企业制度创新4

(三)单项制度创新的案例分析5

第二节 阐释中国制度创新的两种理论模型7

(一)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7

(二)内部规则和外部规则的冲突和协调10

第三节 制度变迁的效率评价18

(一)同意一致性程度19

(二)制度变迁、博弈与制度创新20

(三)制度变迁中的过渡经济学22

第二章 制度变迁中的企业组织26

第一节 企业制度改革理论的形成与发展26

第二节 公有制企业的性质28

(一)概念和问题28

(二)公有制企业的产权基础31

(三)无法消灭的事实上的个人产权32

(四)替代性制度安排:国家租金激励35

第三节 国有企业的职能定位与规模定位40

(一)国有企业的职能定位40

(二)国有企业的规模定位42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民营企业45

(一)李一栗一张模型的一个非技术性概括48

(二)对中国国有企业民营化的解释51

(三)结论57

第三章 市场制度创新的理论与实践5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与经济理论进展59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59

(二)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与进展6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65

(一)现有生产力概念的内在矛盾65

(二)生产要素、生产关系、生产力66

(三)生产力:判断生产关系先进与否的唯一标准69

第三节 社会主义公有与私有71

(一)市场经济姓“资”还是姓“社”71

(二)什么是社会主义72

(三)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进一步探讨75

(四)结论77

第四节 市场制度创新中的法律关系79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是一场深刻的法制改革79

(二)确立新的社会主义市场82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应当解决的理论问题86

(四)应当建立健全哪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法律制度91

(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施制度98

第四章 宏观经济的均衡与非均衡102

第一节 均衡与非均衡102

(一)古典均衡概念与均衡理论102

(二)30年代以来的均衡与非均衡概念104

(三)制度均衡、非均衡与制度变革108

第二节 经济非均衡与体制创新120

(一)经济体制的均衡与非均衡120

(二)体制创新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123

(三)体制创新的过程模型124

(四)创新成本的构成、最小化与合理分布128

(五)关于中国经济改革的若干问题131

第三节 宏观非均衡、制度变迁与改革战略选择134

(一)制度变迁与改革战略134

(二)改革的约束条件135

(三)改革的战略选择141

第五章 收入分配瓶颈——劳动价值论的困境与出路148

第一节 认识和发展劳动价值论148

(一)如何认识和发展劳动价值论148

(二)在实践中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153

(三)“挑战”劳动价值论的新课题15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劳动价值论的丰富和发展165

(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165

(二)当代实际生活需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166

(三)脑力劳动生产非物质产品、提供服务,也创造价值167

(四)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是“同志”、“战友”168

(五)资本与劳动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168

(六)改革开放坚持了社会主义性质169

第六章 社会保障与福利经济学171

第一节 福利经济学基础理论及其演变171

(一)福利经济学基础理论172

(二)基础理论的困境174

(三)福利经济学的演变与发展177

第二节 福利经济学中的平等与效率182

(一)传统福利经济学中的平等和效率问题182

(二)平等和正义理论184

(三)最优征税理论188

(四)相互依赖的效用函数191

第三节 社会保障的福利经济分析——以医疗保险与养老金为例194

(一)医疗保健的公平与效率分析194

(二)养老金的福利经济分析202

第七章 评判社会制度的阿基米德支点215

第一节 诺斯与马克思:关于制度的起源和本质的两种解释的比较215

(一)对社会制度起源和本质的两种解释215

(二)理论与历史223

第二节 论制度的均衡与演化230

第三节 中国制度创新的改革程序设定237

(一)改革目标动态化:市场化取向238

(二)改革选择集弹性化:诱导性激励241

(三)制度交易关系及其类型:不完全合同247

后记252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新时代的产物252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生产社会化的内在要求255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新的实现形式2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