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产现场管理实操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孙科柳,李京静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 ISBN:9787512332607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67页
- 文件大小:80MB
- 文件页数:383页
- 主题词:企业管理-生产管理-手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生产现场管理实操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认识现场管理1
第一节 现场管理概述2
一、现场管理定义2
二、构建现场管理屋3
三、现场管理的五大要素4
四、现场管理的重要性5
五、现场管理的方法6
第二节 现场人员定位7
一、现场管理人员7
二、现场作业人员11
三、岗位职责与岗位说明书11
第三节 现场管理关键要素13
一、顾客——服务好内部和外部顾客13
二、质量——用质量赢得竞争14
三、成本——改善一切浪费行为14
四、交期——必须保证准时生产14
五、效率——持续改善作业效率15
六、安全——安全地进行生产作业15
七、氛围——营造积极的工作气氛15
第二章 工作环境设计17
第一节 现场环境条件设计18
一、现场照明条件的设计18
二、现场的温度设计与控制23
三、作业环境的噪声与控制27
四、保持清新的室内空气环境29
第二节 现场空间布局31
一、作业现场的空间需求31
二、确定基本的作业模块32
三、进行作业空间的分配33
四、确定各作业模块的位置35
五、绘制工厂现场布置图38
第三节 生产设备布局42
一、设备布局的思想42
二、设备数量的确定44
三、设备与作业人员的平衡45
四、典型的设备布局类型48
五、设备使用标准50
第四节 工位设计54
一、作业空间规划54
二、工位设计的基本要求55
三、作业台面布置57
四、作业高度设计57
第三章 现场5S管理59
第一节 5S推行内容60
一、整理:科学区分要与不要60
二、整顿:准确定位现场的人和物61
三、清扫:营造整洁的工作场所62
四、清洁:标准化、制度化、习惯化63
五、素养:改善精神面貌63
第二节 5S管理方法63
一、定置64
二、检查表65
三、洗澡活动66
四、寻宝活动66
五、红牌作战68
六、定点摄影69
七、评分表法70
第三节 5S管理实施过程71
一、5S活动的培训与宣传72
二、制订5S推行计划73
三、完善5S推行文件74
四、组织全员推动5S管理74
第四节 5S管理结果评审76
一、完善5S管理考评程序76
二、制订5S管理考评标准76
三、全面实施5S成果评审77
四、5S活动的问题改善78
第四章 设备工装管理81
第一节 设备操作管理82
一、设备操作资格管理82
二、设备操作过程控制83
三、设备操作注意事项83
四、设备故障响应和处理84
五、设备损失的全面改善86
第二节 设备点检管理88
一、设备点检的意义89
二、设备点检周期管理89
三、设备点检部位管理91
四、设备点检计划管理92
五、设备点检过程管理93
第三节 设备保养管理95
一、设备维护保养的分类95
二、设备维护保养的方式96
三、设备三级保养的执行97
四、设备预修和维修管理99
五、设备改造与报废管理101
第四节 作业工具管理104
一、作业工具的类型104
二、作业工具的申领105
三、作业工具的保管105
四、作业工具的使用107
第五章 现场目视管理109
第一节 认识目视管理110
一、目视管理的定义110
二、目视管理的作用111
三、目视管理的使用范围112
四、目视管理的实施要求112
五、目视管理的实施工具113
六、目视管理的实施方法114
第二节 运用颜色管理117
一、颜色管理的原理117
二、色料选择和线条规范117
三、不同区域的颜色应用118
四、刷漆流程和注意事项120
五、地面导向的标识120
六、工具物品的标识121
第三节 认识看板管理124
一、看板的定义124
二、看板管理的作用124
三、生产看板的类别125
四、看板管理的应用方法127
五、看板管理的实施要求130
第四节 生产管理看板132
一、区域布局看板132
二、作业管理看板133
三、质量管理看板133
四、人员管理看板134
五、设备管理看板134
六、安全管理看板135
第六章 生产交期管理137
第一节 生产计划管理138
一、生产需求预测管理138
二、制订生产计划140
三、推式生产计划的制订145
四、拉式生产计划的制订147
五、多种少量生产计划制订151
六、制订生产作业计划152
七、急单、插单、改单管理156
第二节 生产调度管理159
一、生产调度的定义160
二、车间调度的基本形态161
三、生产作业排序162
第三节 班组作业任务管理163
一、班组生产会议管理163
二、作业任务的接收165
三、班组作业任务分解165
四、班组作业任务管控167
五、作业人员的日常作业安排169
第四节 交期保证管理171
一、交期与生产周期管理171
二、全面跟踪作业进度173
三、实时处理作业瓶颈174
四、生产异常的处理措施176
五、交期延误的处理措施178
第七章 现场物料管理181
第一节 物料领用管理182
一、完善领料管理程序182
二、物料先进先出管理184
三、紧急情况领料管理186
四、定额和超额领料管理187
五、补料、退料管理190
第二节 现场物流管理193
一、物流设计的目的193
二、物流设计的技术193
三、绘制工厂物流图196
四、物料搬运的目标200
五、物料搬运的原则200
第三节 物料使用管理202
一、工序供料管理202
二、线上物料管理204
三、物料巡视管理206
四、物料台账管理207
五、呆料、废料的分析及处理207
第四节 线上物料储存管理209
一、线上物料堆放管理209
二、产成品定置管理211
三、线上物料盘点管理213
第八章 生产人员培训指导管理215
第一节 系统分解现场培训工作216
一、完善现场培训流程216
二、分解技能,抓住培训要点217
三、理解和运用标准化作业218
四、区分核心工作和辅助工作220
五、细化任务,抓住关键细节222
六、系统化整合培训细节224
第二节 实施现场作业指导226
一、让学员做好培训准备226
二、指导人员展示操作技巧227
三、作业人员尝试操作228
四、辅导和跟踪管理229
第三节 实施多层级培训229
一、新作业人员入职培训229
二、培养多能工230
三、领导力的培养232
第九章 标准作业管理239
第一节 标准作业动作240
一、动作经济思想240
二、动作经济的关键考虑240
三、作业方法的改善技巧242
四、标准化作业管理245
第二节 标准时间研究248
一、标准时间的定义248
二、标准作业时间的作用和设定方法249
三、常见的时间研究技术252
四、标准作业时间的研究步骤258
五、确定宽放时间262
第三节 标准作业指导书263
一、标准作业指导书的定义263
二、作业指导书的分类264
三、作业指导书的编写265
四、标准作业文件的使用与维护268
第四节 作业绩效管理269
一、绩效目标的设定269
二、制订作业绩效考核指标271
三、作业绩效的适时评审273
四、绩效评审结果的应用277
第十章 现场沟通管理279
第一节 现场作业交流280
一、沟通的要点280
二、接受任务的技巧281
三、下达任务的技巧282
四、有效倾听的技巧284
五、适时反馈的技巧286
六、不同沟通对象的交流技巧286
第二节 现场激励管理288
一、赞美激励的技巧288
二、愿景激励的技巧290
三、榜样激励的技巧291
四、危机激励的技巧291
五、授权和反授权管理292
第三节 提案改善活动295
一、现场改善的原则295
二、现场改善的一般步骤297
三、提案活动的内容与形式301
四、提案改善活动的实施302
五、提案改善活动的评审303
六、提案改善活动的激励306
第十一章 生产质量管理309
第一节 首件检验管理310
一、样板管理310
二、首件检验时机311
三、首件检验流程312
四、首件检验结果应用314
五、首件检验的信息记录315
第二节 制程检验管理316
一、制程检验点设计316
二、制程检验的流程317
三、制程检验过程控制318
四、制程检验异常的处理320
五、制程检验的信息记录320
第三节 成品检验管理322
一、成品检验内容323
二、成品检验流程323
三、成品检验过程控制324
四、成品检验异常的处理327
五、成品检验的信息记录328
第四节 质量改善活动330
一、质量改善的原则330
二、发现质量改善点333
三、确立改善的目标335
四、成立改善活动小组336
五、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339
六、实施质量改善活动342
七、确认效果,标准化344
第十二章 生产安全管理347
第一节 安全教育管理348
一、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348
二、日常安全教育管理349
三、物殊工种安全教育管理349
四、消防安全演练活动349
五、安全教育宣传活动350
第二节 安全检查管理351
一、日常安全检查管理351
二、定期安全检查管理353
三、专业安全检查管理353
四、安全隐患的排除353
第三节 安全防护管理354
一、现场安全标识管理354
二、机器设备防护管理357
三、电气设施防护管理359
四、作业人员防护管理359
五、作业人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360
第四节 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362
一、安全事故的应急措施362
二、安全事故的处理原则363
三、安全事故的临时反应364
四、安全事故的原因调查364
五、安全事故再防范管理365
后记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