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学通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经学通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53/34696242.jpg)
- 叶国良等著 著
- 出版社: 台湾:大安出版社
- ISBN:986771220X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678页
- 文件大小:103MB
- 文件页数:70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经学通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绪论1
第一章 经与经学1
第一节 经字的涵义1
第二节 经学一词的涵义5
第三节 从六经到十三经9
第二章 经学的本质15
第一节 经书的内容与思想15
第二节 经学的开放性与时代性22
第三章 经学研究的范畴27
第一节 经书研究与经学史研究27
第二节 今人研究经学的意义与应有的态度32
第二篇 群经概说39
第四章 周易概说39
第一节 周易的名义与性质39
第二节 周易的起源47
第三节 周易的内容、组织与篇第51
第四节 卦辞、爻辞的作者及其著成时代76
第五节 十翼的作者及其著成时代80
第六节 易学的传承与派别83
第七节 周易的价值与研读的方向87
第五章 尚书概说91
第一节 尚书的名称、真伪及存亡91
第二节 今文尚书的内容及其写作时代102
第三节 尚书的价值109
第六章 诗经概说113
第一节 诗经的名称113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与作法115
第三节 诗经的作者与时代127
第四节 诗经的编集131
第五节 三家诗与毛诗135
第六节 诗序与诗教144
第七节 四始与正变154
第八节 诗经的价值159
第七章 周礼概说163
第一节 周礼的名义与发现年代164
第二节 周礼的作者与著成时代168
第三节 周礼的体例与内容173
第四节 周礼的价值与影响176
第五节 周礼的重要注本与研究方向179
第八章 仪礼概说181
第一节 仪礼的名义182
第二节 仪礼的作者与著成时代185
第三节 仪礼的内容与编辑体例188
第四节 仪礼的价值与影响192
第五节 仪礼的重要参考书与研究方向193
第九章 礼记概说197
第一节 礼记的名义与编辑过程197
第二节 礼记的作者与著成时代200
第三节 礼记的内容与分类203
第四节 礼记的价值与影响204
第五节 礼记的重要注本206
第六节 大戴礼简介207
第十章 春秋概说209
第一节 春秋的名称209
第二节 春秋的作者212
第三节 春秋的内容与性质218
第四节 春秋的微言大义224
第五节 春秋的价值与春秋的「经」「传」问题230
第十一章 左传概说235
第一节 左传的名称与来历235
第二节 左传的作者与时代241
第三节 左传的性质与解经方式241
第四节 左传的价值258
第五节 左传的传授、重要注解书与研究方向262
第十二章 公羊传概说269
第一节 公羊传的传授、撰作者与写定年代269
第二节 公羊传的解经方式272
第三节 两汉的公羊学家278
第四节 两汉公羊学的重要理论280
第五节 公羊学对西汉政教的影响286
第六节 公羊传的注解书与相关典籍292
第十三章 谷梁传概说295
第一节 谷梁传的撰作者与写定时代295
第二节 谷梁传的传授305
第三节 谷梁传的解经方式310
第四节 齐学鲁学与公羊谷梁的基本差异315
第五节 谷梁传的价值与注解书318
第十四章 论语概说325
第一节 论语的名称325
第二节 论语的撰辑与成书时代333
第三节 论语的传本339
第四节 论语的性质、内容与价值349
第五节 论语的重要注本363
第十五章 孝经概说369
第一节 孝经的名称369
第二节 孝经的作者与时代370
第三节 孝经的内容377
第四节 孝经的性质及其入经的过程382
第五节 孝经的传本384
第十六章 尔雅概说391
第一节 尔雅的名称与性质391
第二节 尔雅的作者与时代398
第三节 尔雅的篇卷编排与内容403
第四节 尔雅的价值413
第五节 尔雅的重要注本415
第十七章 孟子概说417
第一节 孟子的编撰者417
第二节 孟子的传本与孟子内外书423
第三节 孟子的性质与内容426
第四节 孟子的重要注本439
第三篇 经学简史445
第十八章 先秦的经学445
第一节 春秋时代的经学445
第二节 孔子与六经451
第三节 战国时代的经学463
第十九章 两汉的经学477
第一节 汉代经学发展的走向477
第二节 汉代经学的特色488
第三节 今古文之争497
第二十章 魏晋南北朝的经学507
第一节 郑学与王学之争509
第二节 经学玄理化的趋势512
第三节 南学与北学519
第二十一章 隋唐的经学527
第一节 南学与北学的合流528
第二节 群经文字的整理530
第三节 经学的统一535
第四节 隋唐经学的终结547
第二十二章 宋代的经学549
第一节 影响宋代经学发展的内外在因素550
第二节 宋代经学的特色554
第三节 宋代经学著作概述565
第二十三章 元明的经学573
第一节 元代的经学574
第二节 明代的经学579
第二十四章 清代的经学591
第一节 清初的经学591
第二节 乾嘉时期的经学600
第三节 清中叶以後的今文学610
第四节 清末的古文经学615
第五节 清代经学的影响617
第四篇 余论621
第二十五章 经学与现实政治的关系621
第一节 经学与国防外交622
第二节 经学与教育628
第三节 经学与法律630
第四节 经学与经济635
第二十六章 经学与其它学术的关系641
第一节 经学与小学642
第二节 经学与史学648
第三节 经学与子学653
第四节 经学与文学659
主要引用及参考书目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