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论
  • 朱启贵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ISBN:7313041594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78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399页
  • 主题词:国民经济-经济核算-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当今中国的伟大课题1

1.1 国民经济核算与宏观经济分析和经济增长1

1.1.1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涵义1

1.1.2 国民经济核算与宏观经济分析2

1.1.3 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4

1.2 发展观与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6

1.2.1 经济增长观与1953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6

1.2.2 社会发展观与1968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7

1.2.3 可持续发展观与1993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8

1.3 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8

1.3.1 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9

1.3.2 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9

1.3.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10

1.3.4 开放与动态的思想体系10

1.3.5 以协调发展为中心11

1.3.6 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11

1.4 科学发展观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12

1.4.1 科学发展观呼唤绿色国民经济核算12

1.4.2 环境公平要求绿色国民经济核算13

1.4.3 循环经济催生绿色国民经济核算16

1.4.4 新政绩考核制度需要绿色国民经济核算17

参考文献19

第2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与发展20

2.1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产生、发展到壮大21

2.1.1 早期历史发展21

2.1.2 1939年以后的发展22

2.1.3 1993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4

2.2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产生、发展到消亡26

2.2.1 概述26

2.2.2 经互会成员国共同的体系——MPS27

2.2.3 1969~1986年MPS的发展31

2.2.4 SNA与MPS之间的联系32

2.2.5 1986~1989年MPS的修订33

2.2.6 MPS终结于1990年34

2.3 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国民生存与发展核算体系35

2.3.1 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35

2.3.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缺陷39

2.3.3 国民生存与发展核算体系的构建40

2.3.4 国民生存与发展核算体系的可行性43

2.4 国民经济核算在中国43

2.4.1 MPS的引进和发展期(1984年以前)44

2.4.2 MPS的改革期(1985~1992年)45

2.4.3 MPS的消亡与SNA的应用期(1993年以后)45

2.4.4 中国对国民经济核算的贡献46

2.4.5 中国国民生存与发展核算体系50

2.5 世界经济核算矩阵55

2.5.1 经济全球化呼唤世界经济核算55

2.5.2 从国民经济核算到世界经济核算56

2.5.3 世界经济核算矩阵的基本框架58

2.5.4 世界经济核算矩阵与全球政策分析63

2.5.5 结语64

2.6 社会资本核算研究65

2.6.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资本65

2.6.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与社会资本核算67

2.6.3 社会资本核算的框架69

2.6.4 社会资本核算的理论意义与难点71

参考文献73

第3章 资源和环境的价值理论与估价方法75

3.1 环境、自然资源与经济资源75

3.1.1 环境75

3.1.2 自然资源77

3.1.3 经济资源78

3.2 资源与环境价值理论78

3.2.1 传统价值观的反思78

3.2.2 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使用价值79

3.2.3 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价值81

3.3 自然资源估价方法85

3.3.1 现值法85

3.3.2 净价格法86

3.3.3 再生产补偿费用法87

3.3.4 机会成本法88

3.3.5 替代市场价值法89

3.4 环境估价方法90

3.4.1 收入损失型估价方法90

3.4.2 维护成本型估价方法94

3.4.3 估价方法应用问题95

参考文献97

第4章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理论98

4.1 环境账户的种类98

4.1.1 自然资源账户100

4.1.2 资源与污染物流量账户101

4.1.3 环境支出账户102

4.1.4 绿色国民经济账户102

4.2 绿色国民经济账户的正式方法106

4.2.1 生物自然资源107

4.2.2 非同质可耗竭资源的储量107

4.2.3 有发现的可耗竭资源108

4.2.4 污染物排放和环境服务108

4.2.5 二氧化碳问题109

4.2.6 住户防护支出110

4.3 社会核算、真实储蓄与经济福利指标111

4.3.1 社会核算矩阵的扩展111

4.3.2 社会核算矩阵的政策应用114

4.4 绿色国民经济账户与福利账户114

4.4.1 与国民经济核算的比较115

4.4.2 社会核算矩阵117

4.4.3 可测性117

4.4.4 可持续性测度118

4.4.5 结语119

4.5 绿色投入产出核算120

4.5.1 基本框架120

4.5.2 列昂惕夫方法120

4.5.3 沙弗和施塔默尔方法122

4.5.4 外部支出和防护支出127

4.5.5 结语129

4.6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与可持续性、生态经济学129

4.6.1 概述129

4.6.2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与生态经济学131

4.6.3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推进实践可持续性135

4.6.4 结语139

附录139

参考文献142

第5章 国际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47

5.1 SEEA体系148

5.1.1 SEEA的演进148

5.1.2 SEEA 2003的目的与特色150

5.1.3 由SEEA 1993到SEEA 2003151

5.1.4 SEEA 2003的估价方法153

5.2 SEEA的账户结构155

5.2.1 实物流量账户——自然资源使用表与残余物供给使用表156

5.2.2 内部卫星账户158

5.2.3 外部卫星账户159

5.3 ENRAP 1本系159

5.3.1 ENRAP的特色160

5.3.2 ENRAP的估价方法162

5.3.3 SEEA与ENRAP的比较166

5.4 其他体系及各国借鉴169

5.4.1 SERIEE体系169

5.4.2 NAMEA体系170

5.4.3 编制体系汇总与各国借鉴171

5.5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176

5.5.1 环境保护支出与环境质量退化177

5.5.2 自然资源耗减180

5.5.3 完整的绿色国民收入183

5.6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应用185

5.6.1 内部卫星账户的政策应用185

5.6.2 实物流量账户的政策应用186

5.6.3 环境质量退化账户的政策应用186

5.6.4 自然资源耗减与环境服务账户的政策应用189

5.6.5 总量指标的调整191

5.6.6 可持续发展指标194

附录196

参考文献199

第6章 绿色宏观经济指标201

6.1 定义与政策目标201

6.1.1 定义201

6.1.2 政策目标与制定202

6.1.3 潜在指标:概览204

6.2 绿色国民生产净值204

6.2.1 概述204

6.2.2 EANP的计算方法205

6.2.3 NNP的环境调整问题209

6.2.4 EANP给人们的启迪213

6.3 存量指标215

6.3.1 哈特维克法则、绿色金箴与真实储蓄215

6.3.2 自然资源存量方法218

6.3.3 结语221

参考文献222

第7章 国外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实践228

7.1 案例问题的确定与案例国的选择228

7.1.1 案例问题的确定228

7.1.2 案例国的选择229

7.2 案例研究231

7.2.1 挪威绿色国民经济核算231

7.2.2 荷兰绿色国民经济核算233

7.2.3 瑞典绿色国民经济核算236

7.2.4 法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237

7.2.5 加拿大绿色国民经济核算239

7.2.6 菲律宾绿色国民经济核算241

7.2.7 纳米比亚绿色国民经济核算243

7.2.8 德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245

7.2.9 美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248

7.3 案例研究的目标及其实现251

7.3.1 案例研究的主要目标251

7.3.2 可持续经济的测算252

7.3.3 部门政策分析253

7.3.4 环境保护253

7.3.5 账户对数据可获得性和适应性的影响254

参考文献256

第8章 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258

8.1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目标、原则和基础258

8.1.1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目标和原则258

8.1.2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础259

8.1.3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方法论260

8.2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概念261

8.2.1 自然资产261

8.2.2 自然资产经济利用262

8.2.3 资源环境成本262

8.2.4 EDP——经资源环境因素调整后的国内产出总量263

8.3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框架与内容264

8.3.1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要素264

8.3.2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265

8.3.3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表现形式272

8.4 绿色GDP核算273

8.4.1 绿色GDP核算目的273

8.4.2 绿色GDP核算方法273

8.4.3 几点说明277

8.5 估价方法278

8.5.1 资源环境估价的基本问题278

8.5.2 资源估价方法279

8.5.3 环境退化估价方法279

8.6 绿色GDP与传统GDP280

8.6.1 绿色GDP涵义280

8.6.2 绿色GDP的结构281

8.6.3 绿色GDP的适用性281

8.6.4 绿色GDP与传统GDP的关系282

8.6.5 绿色GDP核算的案例283

8 6.6 绿色GDP核算的进展286

8.7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财富核算287

8.7.1 国民财富核算的涵义与结构287

8.7.2 国民财富核算与诸核算的关系288

8.8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难点与任务290

8.8.1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难点290

8.8.2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任务294

参考文献296

第9章 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系统297

9.1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98

9.1.1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298

9.1.2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299

9.1.3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300

9.1.4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特征301

9.1.5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304

9.1.6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306

9.2 循环经济理论与评价指标体系311

9.2.1 循环经济理论311

9.2.2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313

9.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314

9.3.1 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小康314

9.3.2 小康指标体系的历史回顾316

9.3.3 全面小康指标体系思路319

9.4 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321

9.4.1 美国和韩国的政府绩效评价322

9.4.2 中国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方面323

9.4.3 中国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析与完善324

9.5 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的层次分析法331

9.5.1 递阶层次结构331

9.5.2 判断矩阵的构造333

9.5.3 层次权重值的确定及一致性检验335

9.5.4 各层次组合权重的计算337

9.6 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的主成分分析法338

9.6.1 基本原理338

9.6.2 评价步骤339

参考文献342

第10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现状及能力建设344

10.1 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344

10.1.1 自主性经济增长344

10.1.2 可持续发展能力低345

10.1.3 经济增长的不平衡348

10.2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手段与政策工具349

10.2.1 回顾与评价349

10.2.2 展望与建议357

10.3 可持续发展的模式360

10.3.1 西方发达国家“外部治理模式”的局限性361

10.3.2 “外部治理模式”在中国实施的约束362

10.3.3 中国可持续发展模式364

10.4 以信息化促进可持续发展366

10.4.1 信息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367

10.4.2 信息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368

10.4.3 信息化推进可持续发展368

10.5 建立循环经济体系369

10.5.1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经370

10.5.2 循环经济是中国新型工业化的高级形式371

10.5.3 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先领域372

10.5.4 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政策思考374

参考文献375

后记376

热门推荐